2022年政府经济学论述题 .pdf
政府经济学论述题一、论述题(共?1?道试题,共 ?100?分。 )1.? 请以“政府支出绩效评价”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a自拟题目;b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c论述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举例论证;d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e字数不得少于1000 字。我国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008 年底以次贷危机为爆点的全球性经济衰退,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冲击, 为此中国政府重启了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并出台了规模空前的政府投资和经济刺激计划。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其效果是不容怀疑的, 中国经济迅速复苏 , 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 ,基于财政支出的内容依旧更多的属于外延式扩张,如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节且主要流向国有经济主导部门, 而较少的涉及福利保障、消费刺激和技术进步及结构调整上, 故而也有不同的声音聚焦在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与持续性上, 更多的关注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否有效的传导到私人投资和消费环节, 从而在完成总量刺激的同时, 实现增长方式的扭转和增长质量的改善。财政政策的增长效应是如何实现与传导的, 政府该如何借助于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优化提高财政调节的效率并形成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早已从“政府是否该干预经济”衍生到 “政府如何干预经济”, 财政支出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也从理论争论和探讨发展到实证的检验和判别。并集中于不同体制、政策和发展条件下,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度量。将之与现阶段的中国实际相结合, 则更加凸显出其价值与意义。大量逆周期财政政策的实施确实有效的刺激了经济增长, 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在保证增长的同时, 能否有效的传导到私人消费和投资环节?经济刺激计划能够在一个长时期内发挥作用并对中国经济的繁荣提供长久动力吗?本文正是由此出发, 从增长、投资和消费三个途径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进行再检验, 并考察地方政府行为的典型特征如何反映在效应的传递上, 从而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给出经验的判定。具体的 , 本文在第一、二章中对政府支出增长效应的相关研究和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 并借助于AD-AS 以及IS-LM分析框架 , 刻画了政府支出的变化对增长、投资、消费和就业等经济系统的各方面产生的冲击,进而形成了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此后, 在此基础上 , 在第三章中对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总量效应进行了实证测度, 结果证实了地方政府财政调节的主体地位, 这也为本文将研究对象集中在省际政府提供了依据, 但是 , 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呈现出显著的时变特征 , 更重要的是 , 政府支出不同构成对经济的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政府生产性支出与政府投资的增加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更为突出, 在当前以区域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府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下 , 政府的投资饥渴和投资冲动、政府支出结构偏重于生产性支出和微观经济领域而忽视福利与公共品提供, 就不难解释了, 投资性支出的增加的确能产生更显著的增长成绩, 结构矛盾正是源自于不同层级政府间激励机制的扭曲。第四章则主要集中在政府支出与私人投资的关系研究上, 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实际否定了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长期有效性, 虽然 ,在短期内 , 政府支出的增加确实能够促进私人投资的上升, 但是 , 这样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生逆转 , 长期内 , 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挤入效应。同时 , 中央投资的增加也无法显著的影响到私人投资的变化上。 这部分的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经济刺激计划更多的属于对私人投资和民营经济的替代,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仅通过产生出直接的社会需求而促进增长, 结合我国产业和部门经济的结构差异, 或许 ,这形成了两种循环, 国有经济主导的行业内部, 政府支出与投资的增加形成了强烈的产业需求, 并通过产业链传导, 微弱的反映在传统的竞争性领域和民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经济行业中 , 也一定程度促进了私人投资的上升, 但是 , 两个循环的相对独立、 有限货币供给条件下稀缺性上升导致的资金成本增加, 却会在更长的时期挤出私人投资, 进而形成“热者更热”与“冷者愈冷”的现实。如果再考虑到地方政府的投资偏好及国有资本对传统和下游产业的介入 , 这种挤出将在更短时间内发生。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实际恶化了结构失衡的格局。在将视野从投资转移到消费环节, 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否改善消费水平,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又能够对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和消费驱动机制的形成提供帮助吗?我们在第五章中进行了分析。基于模型的灵活性, 我们在构建区域消费的面板模型时, 导入了度量政府行为特征的控制变量。并确实得到了显著的结果。政府支出相对规模的差异, 即大政府与小政府模式, 以及政府支出的约束强弱 , 显著影响着财政政策对消费的传导与效果。总体看来 , 大政府模式下, 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更为突出, 同时地方政府的生产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 而非生产性支出的作用则正好相反。因此非生产性支出与转移支付的增加, 确实能够对消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 , 这一切必须有赖于政府支出约束机制的建设与监督机制的完善。实证结果实际展现了这样一副情景, 随着省际政府职能转变及政府边界的清晰化, 政府将主要精力投向公共服务建设, 一个小政府的财政模式似乎是更为高效, 但如果不辅之于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 , 预算外资金比重的上升, 地方政府资金支配能力的自主性得到强化, 政府收支体系的扭曲程度进一步加深, 财政政策也许得到相反的结论: 财政支出的增加反而抑制了消费的增长。最后 , 在对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完成初步度量后, 我们在第六章还从效率的角度对我国省际政府的财政调节智慧与政府支出相对效率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地方政府行为特征和目标诉求 , 我们调整了衡量政府效率时往往偏重于公共服务职能与公共品提供的能力差异的研究方向 , 重构了政府支出的投入产出核算体系, 将政府支出效率的衡量更多的集中于调控目标的实现。结果表明, 我国地方政府的支出效率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且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从这个角度将, 将目光更多的集中在效率的改善, 而非支出规模的调节上, 是未来财政政策优化的重要方向。同时 , 分区域的政府效率考察也揭示了我国东、中、西部政府效率差异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特别的是 , 结果展示出中部地区存在一个持续的效率恶化过程。在此基础上 , 针对政府效率的变迁与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论证实了 “小政府更具效率”的假说, 但有趣的是 ,在西部地区 , 更大规模的政府支出及政府干预的进一步增强, 似乎对经济增长及政府效率提高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 政府效率的改善存在截然不同的路径。1.? 请以“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a自拟题目;b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c论述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举例论证;d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e字数不得少于1000 字。提示:答题框内不能输入超过2000 个字符。如果超过2000 字符,请使用附件上传功能。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摘要】 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经;【关键词】宏观税负经济水平税制税收征管;一、概念界定;宏观税收负担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通常;宏观税负=税收收入 /GDP= (应税收入 * 实际征收;二、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宏观税负的高低体现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 一) 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宏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摘要】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经济体制、公共产品提供等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收入结构;税种和税率、税收优惠等税制结构已经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关键词】宏观税负经济水平税制税收征管一、概念界定宏观税收负担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通常用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经济总量之比来衡量。具体来说,是指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 、国民生产总值( GNP )或国民收入( NI)的比值。考虑到口径的统一性,笔者将以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衡量标准,来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宏观税负 =税收收入 /GDP= (应税收入 *实际征收率)/GDP 二、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宏观税负的高低体现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职能的强弱。因此,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 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宏观税负水平的最根本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内部各种社会经济主体的联系越为复杂,这就要求国家有雄厚的财政收入来调控社会经济。同时,宏观经济总量越大,也使得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大大增强,税收来源更为丰富,税基更为宽泛。 实证分析也表明, 宏观税负的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 呈正相关关系。2、产业结构宏观税负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造成税源结构和税基大小的变化,从而对税收收入的来源结构产生影响。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要比重,税收也相应地主要来自于这两个产业;在发达国家,可能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税收也主要来自于该产业。从另一角度看,在现行我经济结构和税收制度下,第二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尤为突出。若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重上升,宏观税负就越低;反之,第二、三产业占 GDP的比重越大,宏观税负就越高。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发展级次以及由低向高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税源的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3、其他经济结构除产业结构外,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构成、以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的不同也将导致宏观税负各有差异。( 二) 国家职能范围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则取决于一国政府的职能范围。国家职能范围越大,政府的开支越多,必然要求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以增加财政收入。反之,国家职能范围越小,政府的支出越少,需要的税收收入也越少,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降低。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国家的职能范围对宏观税负的影响:1. 经济体制不同的国家或政府,以及不同时期的同一国家或政府,其职责存在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政府的职责是决定政府支出总规模的基础。如我国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改革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比,由于国家的职能范围不同,对政府的支出范围、结构及对宏观水都的要求都是不同的。2. 公共产品的提供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方式以及效率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支出,进而对宏观税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 负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首先,公共产品的供给范围越广,要求的财政支出越高,宏观税负高;其次,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不同,其提供成本、费用、价格也不同,从而宏观税负各有高低;再次,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效率越高,也就意味着公共产品提供的成本降低,消费者消费一定量的公共品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也就相对较低,因此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效率对税收负担也存在影响。( 三) 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的形式包括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非税收入和债务收入等。在政府支出范围、项目一定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收入结构或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对宏观税负有重大影响。其中,收费、公债等非税收入与税收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在政府支出范围一定的情况下,收费和税收均用于满足政府的公共支出。而公债作为一种延期的税收,是用未来的税收负担来代替了当前的税收负担。而同时,非税收入在政府收入中占的比例过大必将会挤占税收收入,对宏观税负产生影响。( 四) 税收制度1. 税种和税率税种的设置、结构、比例决定了课税范围。一方面,设置的税种越多,税收的覆盖面积越广,在国家经济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宏观税负也越重。另一方面,不同的税种,其筹集资金的能力不同。采用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将会对宏观税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所得税在税收总体收入中所占比例越高,宏观税负越高。在现有税种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税率会带来不同的税收收入,从而使得宏观税负不一致。理论上,税率同税收负担之间呈正比关系。2. 税收优惠税收优惠又可以称为非标准化税制实施的范围、税式支出政策。税收优惠的变化会引起税基的相应变化,从而使宏观税负发生相应的变化。税收优惠的施行使得在国家经济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税收收入下降,宏观税负降低。( 五) 税收征管因素税务管理的水平不仅直接决定着税收制度所能形成的实际税收负担及其效应,而且,将直接影响一定时期税收收入的多少,从而在较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宏观税负的高低。税收征管因素对宏观税负的影响可从两方面理解。第一,纳税人的纳税意愿。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薄弱,则会出现偷税逃税等违法行为,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第二,征管部门的效率。征管部门效率高,则能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同时会很好地监督偷税漏税,加大税收征收率。三、总结综上所述,一国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经济体制、公共产品提供等政府职能范围,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