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寄生虫期末复习重点,加考试重点 .pdf
-
资源ID:33389075
资源大小:63.4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2022年寄生虫期末复习重点,加考试重点 .pdf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寄生虫复习寄生现象: 1.互利互生:共同受益; 2.共栖: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3.寄生关系:一方获利,一方受害。寄生虫生活史: 寄生虫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所需环境条件,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钩虫只需一个宿主;华枝睾吸虫需多个宿主;蛔虫仅有有性生殖;溶组织内阿米巴仅有无性生殖;疟原虫兼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才能完成一代发育,称为世代交替。寄生虫的实验诊断: 包括病原检查和免疫诊断, 其中病原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措施。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其中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医学蠕虫某些寄生于动物的蠕虫幼虫, 偶然也可侵入人体, 不能发育为成虫, 但幼虫可在人体内长期移行,造成损害,称为幼虫移行症。即幼虫移行症是指: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在组织内移行造成伤害。第一章:线虫纲 治疗药物 -阿苯达唑一、蛔虫:1.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虫卵卵壳厚而透明外附有一层蛋白质膜。误食感染性虫卵引起感染。感染阶段为感染期虫卵的有:蛔虫、鞭虫。2.致病性:受损最重的是肺、 大量虫体由肺毛细血管移入肺泡,引起蛔蚴性肺炎。还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肠梗阻。3.实验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找虫卵。二、鞭虫:成虫寄生于人回盲部,虫卵呈腰鼓形。误食感染性虫卵引起感染。三、钩虫:1.成虫寄生人小肠上段引起钩虫病,虫卵呈椭圆形,卵壳薄,无色透明,卵内含4-8 个卵细胞。2.丝状蚴经皮肤钻入人体,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寄生虫的幼虫移行经过肺部的有:十二指肠钩虫、蛔虫、日本血吸虫。感染阶段是幼虫的有:钩虫、丝虫。3.致病性:幼虫可引起钩蚴性皮炎、丘疹,钩蚴性肺炎;成虫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消化道症状和异嗜症。4.实验诊断:虫卵检查饱和盐水漂浮法检出率高;钩蚴培养可鉴定虫种。四、蛲虫(蠕形住肠线虫):1.寄生于回盲部(同鞭虫),引起蛲虫病。2.实验诊断:虫卵检查:清晨起床前用透明胶纸法(牛带绦虫孕节)在肛周查虫卵。3.传染方式:主要是肛门 -手-口直接感染。五、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1.成虫寄生于人淋巴系统,引起丝虫病。2.感染阶段为丝状蚴:为幼虫。马来丝虫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主要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班氏微丝蚴和马来微丝蚴鉴别要点是:虫体弯曲形态;尾核有无;头间隙长短;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体核形状与分布。人体内微丝蚴, 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内, 夜间出现在外周血中, 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昼伏夜出的现象, 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班氏:晚 10 点至次日 2 点;马来:晚 8 点至次日 4 点。3.致病性:早期过敏和炎症反应: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丝虫热。晚期阻塞性病变:象皮肿、淋巴水肿、鞘膜积液、乳糜尿。其中象皮肿是晚期丝虫病最多见的体征。乳糜尿呈间歇性,沉淀物中可查到微丝蚴。4.实验诊断:血液中查微丝蚴:采血时间以晚9时至次晨 2 时为宜。厚血膜法:取末梢血3 大滴涂成厚膜,自然风干,用蒸馏水溶血,镜检。5.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库蚊和按蚊。6.防治原则:主要药物 -乙胺嗪。总结:1. 检查微丝蚴制作厚血膜时应注意:应在晚上9 点以后采血;取 3 大滴血;应自然风干;应以夏季或气候温暖时进行血检为宜。2. 检查丝虫常取材于血液。3. 夜间采血诊断的寄生虫病是:丝虫病。六、旋毛虫:1. 幼虫寄生于宿主肌肉内,引起旋毛虫病。旋毛虫病人与带虫者都不能作为传染源。2.生活史:幼虫囊包对新宿主有感染性。当吃入含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后,发育成成虫。3.致病性:致病与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囊内幼虫活力、幼虫侵犯部位及宿主的免疫力有关。4.实验诊断:检查旋毛虫常取材于肌肉。镜检观察有无幼虫囊包。5.流行:人体感染是食入含有活幼虫囊包的动物肉。幼虫囊包抵抗力强, 耐低温。七:结膜吸吮线虫:又称眼线虫。寄生在犬、猫(包虫宿主)的眼结膜囊内。蝇类为中间宿主,舔食动物眼部分泌物时,吸入蝇体内,再感染其他动物,幼虫经 15-20天发育为成虫。患者眼部有异物感、痒感、流泪、畏光、分泌物增多等,视力一般无严重障碍。严重者结膜充血。角膜混浊及眼睑外翻。自眼部取出虫体镜检可确诊。果蝇为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搞好环境卫生, 防蝇灭蝇, 保持眼部清洁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用2%的可卡因滴眼,虫体受刺激从眼部爬出时用消毒棉签或镊子取出即可。第二章:吸虫纲 治疗药物 -吡喹酮生殖系统发达,除血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第一中间宿主均为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其他水生动物。 感染阶段除血吸虫为尾蚴外,其余均为囊蚴。一、 华支睾吸虫:1. 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猫、犬(保虫宿主)的肝胆管内,引起肝吸虫病。虫卵形似芝麻粒,是人体寄生虫卵中最小者。2. 致病性:消化道症:厌油腻、腹痛、腹泻、肝大,个别脾大与传染病鉴别。阻塞性黄疸并发症: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3.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自然沉淀法、氢氧化钠消化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免疫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性高。4. 防治原则:药物首选吡喹酮。二、 布氏姜片吸虫:1. 又称姜片虫,是寄生于人体的最大吸虫。虫卵呈长椭圆形,使人寄生虫卵中最大的。2. 病原检查:姜片虫卵大,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查虫卵。3. 流行:猪是重要的保虫宿主。4. 防治原则:常用药为吡喹酮。三、 卫氏并殖吸虫:1. 又称肺吸虫,寄生于人猫犬的肺脏,引起肺寄生虫病。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和蝲蛄。2. 成虫寄生于肺脏,患者可出现胸痛、咳嗽、咳血痰或铁锈色痰等症状。3. 病原检查:痰液检查:清晨咳出鲜痰氢氧化钠消化沉淀涂片查虫卵;粪便检查:沉淀法。4. 流行:野猪、野鼠等转续宿主为重要的传染源。5. 防治原则:常用药吡喹酮。四、 斯氏狸殖吸虫:1. 又称斯氏肺吸虫,可寄生于人体,但不发育为成虫,只以童虫形式在皮下或各脏器、组织间移行,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2. 第一中间宿主是拟钉螺或小豆螺。皮肤型幼虫移行症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皮下包块或结节。常伴低热、乏力、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3. 对患者做皮下包块活检,大多可查见嗜酸性肉芽肿或夏科-雷登结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五、 日本血吸虫病:1. 成虫寄生于人牛羊马等的肠系膜静脉,引起血吸虫病。2. 成虫雌雄异体,虫卵呈椭圆形,卵内含1 个毛蚴。尾蚴由体部和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尾部分叉是血吸虫尾蚴的特征。3. 生活史:毛蚴分泌物破坏血管壁并有炎症坏死;肠蠕动增加;腹内压力和血管压力增高; 含卵的坏死组织破溃落入肠腔,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 童虫经小血管或小淋巴管,随血流经肺循环进入体循环,到达全身各处。4. 血吸虫病主要由虫卵引起致病。5. 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表现为肝硬化、腹水、门静脉高压等。6.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虫卵检查及毛蚴孵化,适用于急性期病人,取粘液血便直接涂片和自然沉淀法查虫卵;免疫诊断:环卵沉淀试验。7. 防治原则:吡喹酮。第三章:绦虫纲 治疗药物吡喹酮一、 链状带绦虫:1. 成虫寄生于人小肠,引起猪肉绦虫病(猪带绦虫病);幼虫寄生于人或猪组织内,引起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2. 成虫头节呈球形,有四个吸盘,顶端有可伸缩的顶突,上有两排小钩。3. 生活史:人是猪带绦虫的唯一终宿主,人因食入含活囊尾蚴的猪肉而感染;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含囊尾蚴的猪肉,俗称 “ 米猪肉 ” 、“ 豆猪肉 ” 。 人若误食虫卵, 也可在体内发育为囊尾蚴, 感染虫卵的方式有异体感染、自身体外感染和自身体内感染3 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4. 致病性:囊尾蚴病对人体危害比猪带绦虫病大。寄生于肌肉引起肌肉酸痛、无力;寄生于眼内,影响视力,甚至失明;可寄生于脑部,引起癫痫发作。5.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对猪带绦虫病,在粪便中查到孕节和虫卵即可确诊;对猪囊虫病,在组织中查到囊尾蚴即可确诊。6. 流行:与养猪方式有关,注意人粪的处理,猪要圈养。否则易造成猪食入人粪中的虫卵或孕节而感染。总结:猪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病、粪类圆线虫可引起自身感染。二、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成虫寄生于人小肠,引起牛带绦虫病。两种绦虫的区别:主要区别点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头节 呈圆球形,有顶突及两圈小钩略呈方形,无顶突及小钩成节 卵巢分 3 叶 卵巢分左右两叶孕节 子宫分支每侧为 7-13 支 子宫分支每侧为 15-30 支体长 2-4cm 4-8cm 节片 700-1000个节片,较薄,略透明1000-2000个节片,肥厚,不透明节片脱落多为数节相连脱落多为单节脱落囊尾蚴 头节有小钩头节无小钩终宿主 人 人中间宿主猪、人 牛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症状肛周痒、肠梗阻、阑尾炎实验诊断饱和盐水漂浮法透明胶纸法肛周查虫卵或从肛周、粪便中检获孕节三、 细粒棘球绦虫:1. 从囊壁上脱落下的原头节、育囊、子囊等,悬浮在囊液中,称为棘球蚴砂。2. 致病性:寄生部位,以肝脏最常见,其次是肺脏,脑等。3. 实验诊断:镜检发现棘球蚴砂即可确诊。四、 微小膜壳绦虫:1. 头节呈球形,有 4 个吸盘,顶突短可伸缩,上有一圈小钩。2. 如虫卵在宿主肠腔内滞留时间过长,卵内的六钩蚴孵出,易造成自身体内重复感染。3. 鼠类作为保虫宿主,是重要的传染源。五、 曼氏迭宫绦虫:1. 头节呈指状,背、腹面各有一条纵行的吸槽。2. 蛇、鸟、猪等为转续宿主。3. 成虫感染可取粪便检查虫卵或节片进行确诊。第四章:医学原虫概述有些原虫生活史比较复杂, 需在一种以上的宿主体内分别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这种相互交替进行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如疟原虫。根据原虫运动细胞器的有无和类型,分为四个纲:根足虫纲:如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纲:如阴道毛滴虫;孢子虫纲:如疟原虫;纤毛虫纲:如结肠小袋纤毛虫。第五章:根足虫纲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根足虫又称阿米巴, 生活史中多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寄生于人体的阿米巴只有溶组织阿米巴致病。一、溶组织内阿米巴:又称痢疾阿米巴,寄生于人体结肠。1.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 滋养体:大滋养体:称组织型滋养体,内质呈颗粒状,内有细胞核、食物泡及吞噬的红细胞。有无被吞噬的红细胞是大滋养体与小滋养体的鉴别特征之一,大滋养体有被吞噬的红细胞,小滋养体无被吞噬的红细胞。小滋养体:称肠腔型滋养体,无致病力。内质中含有许多细菌而无红细胞。 包囊:由小滋养体形成,分成熟包囊和未成熟包囊。成熟包囊:又称四核包囊;具有感染性。 未成熟包囊: 单核和双核包囊。 可见到拟染色体和糖原泡,是包囊内储存的营养物质。 碘染色后,可见染成棕色的糖原泡和透明的棒状拟染色体。2. 生活史:成熟包囊进入人体。不断进行二分裂繁殖,形成大量小滋养体。行至结肠形成包囊随粪便排出。组织型:3. 致病性:大滋养体侵犯组织,引起疾病。肠阿米巴病:形成口小底大烧瓶状溃疡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4.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在病人粪便、痰液、穿刺液和溃疡组织查到大滋养体,在慢性病人或带虫者的粪便查到包囊或小滋养体,可确诊。滋养体检查:直接涂片可查到大滋养体,聚集成团的红细胞和少量的白细胞,可见到夏科 -雷登结晶;活组织结肠镜检查易发现大滋养体。包囊检查:碘染色法:在慢性病人和带虫者的粪便中可找到包囊。5.防治原则:首选甲硝唑。总结:粪便直接涂片加碘液适宜于检查的原虫是:各种原虫包囊。粪检阿米巴包囊常用方法是:碘染色法。第六章:鞭毛虫纲一、 阴道毛滴虫:1. 阴道毛滴虫生活史中仅有滋养体期,滋养体既是感染阶段,又是致病阶段。虫体以二分裂法繁殖,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2. 致病性:正常情况下,阴道保持酸性(PH3.8-4.4)环境,可抑制阴道毛滴虫的生长繁殖, 称阴道的自净作用。 如果阴道内环境发生改变, 如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或 妇科病 时,阴道内酸碱度接近中性, 利于阴道毛滴虫的生长繁殖。阴道毛滴虫的寄生,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常见症状为外阴瘙痒、白带增多,以白色泡沫状最典型。尿道若有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3. 实验诊断:阴道分泌物检查:直接涂片法:常规检查涂片染色法:尿液沉淀物、前列腺分泌物检查:二、蓝氏贾第鞭毛虫:又称贾第虫。寄生于人小肠,引起贾第虫病。1.形态: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发育阶段。2.生活史:成熟的四核包囊为感染阶段,以二分裂法增殖。3.致病性:寄生于小肠的滋养体,因吸附作用,致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溃疡,影响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典型腹泻特点:周期性恶臭稀便。4.实验诊断:病原检查:检查稀便中的滋养体,用碘染色法检查成形粪便中的包囊,由于包囊的排出有间歇性,应连续几天检查为宜。三、杜氏利什曼原虫:又称黑热病原虫,由白蛉传播,寄生于人、犬等哺乳动物的巨噬细胞内,引起黑热病,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生活史中有无鞭毛体和前鞭毛体两个阶段:无鞭毛体:又称利杜体:寄生于巨噬细胞内或散发于巨噬细胞外。前鞭毛体:又称鞭毛体,寄生于白蛉胃内。2. 致病性:无鞭毛体在巨噬细胞内反复增殖,使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并不断并不断增生,导致脾、肝、淋巴结等肿大。3.流行: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传播媒介主要为:中华白蛉。总结:可引起脾肿大的原虫有:利什曼原虫、疟原虫。黑热病患者的贫血特点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减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