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变态心理学知识PPT课件.ppt
变态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知识 第一部分o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掌握定义及各流派理论要点)o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几种区分,重点在郭念峰的区分原则)o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重点章节)o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重点章节)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o(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o(二)行为主义的解释o(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o1、两个基本命题o2、推论o3、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o4、简评1、两个基本命题o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o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推论o(1)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o(2)力比多 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o(3)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o(4)本我 是按 快乐原则 活动, 自我 是按 现实原则 活动, 超我 是按 道德原则 活动。o (5) 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 采纳防御机制 3、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o退化(每个发展阶段接受的刺激太少)或固著每个发展阶段接受的刺激太多) ,就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异常 。o自我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o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导致两种后果:压制不住就产生异常心理和行为;压制得住会导致潜意识中冲突的变形4、简评不合理之处:o当年弗洛伊德解释和判断问题时,无论如何,在方法论上存在原则上的失误。o心理学界的批评,主要在方法论方面 :当时心理学注重的是实验研究o在这种意义上,如果我们说,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实践已经过时,我想,这个判断应该是中肯的,大概可以被内行人士所理解。 4、简评不合理之处:o以自己的理论判断和演绎,将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驱动权,从天上移到地上,从上帝手中夺来,还给人类自己。o从潜意识出发,构建自己的理论,通过观察症状,对自己的临床经验分析和总结,推论出结论,当时实属不易。o新精神分析理论指导的精神动力趋向的治疗仍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二)行为主义的解释o从总体上来说,巴甫洛夫先是通过动物试验,并由此判断出高级神经系统(即大脑两半球皮质)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之后,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o 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他说:o“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这两个条件,也正是构成人类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行为主义的解释o他认为,神经衰弱与癔病这两类疾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前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而后者则相反,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o就行为主义心理学自身的价值来看,它起码是牢牢把握住心理学中的又一真理侧面,即人类无论是在种系进化中,抑或在个体发育中,其定向反射(探究反射)作为一种适应环境和积累经验的本能(或称之为“认知本能”),绝对是心理发展的动力之一。(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o由于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是个体的自由、独立性,所以他们有选择生存方式与道路的自由。可是,人们又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存,所以,他们有义务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群体-人类社会,为此,他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责任”总是与“自由选择”同在。 (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o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o最基本的概念是“潜能”, “潜能”的性质即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o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因为“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 o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存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o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o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o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o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o3、它能使万物之灵的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见书288页) 心 理 正 常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 心 理 不 正 常 变态人格 神经症 各类精神障碍一、常识性的区分 o(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o(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o(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o(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的区分o统计学角度 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确定心理现象常模的偏离。 o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分离。 o从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o从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o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三、标准化的区分o医学标准o统计标准o内在体验标准o社会适应标准1、医学标准o这种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便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患。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2、统计学标准o在普通人群中,对于人们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结果常常显示常态分布,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因此决定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就以其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 3、内省经验标准两个方面o其一是指病人的主观体验,即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或自己觉得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需要寻求他人支持和帮助。o其二是从观察者而言的,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被观察对象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 4、社会适应标准o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维持着生理心理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 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o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o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 o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o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o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知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 o上述标准,对鉴别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等症状是很有效 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 o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部分,但它自身确乎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o典型的强迫性神经症身上,也可以看到认知与意志行为的不协调性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o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o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也要怀疑这个人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o一、感知障碍 1、感觉障碍 2、知觉障碍 3、感知综合障碍o二、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2、思维内容障碍o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1、注意障碍2、记忆障碍3、智能障碍o四、自知力障碍一、感知障碍o1、感觉障碍 o2、知觉障碍 o3、感知综合障碍1、感觉障碍o1、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此症状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o2、感觉减退 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此症状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对针刺反应迟钝,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时常常有感觉减退。o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2、知觉障碍 o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实验证后,可加以纠正。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o幻觉: 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分类一o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幻觉可分为:o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o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事幻听,幻视次之,其他种类的幻觉较少出现。幻觉分类二幻觉分类二按幻觉体验的来源,有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两种o(1)真性幻觉 患者的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客观事物一样。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o(2)假性幻觉 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确,与客观事物不一样。它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牙齿内),叙述幻觉不是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例如,患者说闭上眼睛能看到东西、人像,不用耳朵,脑子也能听到声音。幻觉分类三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 o(1)功能性幻觉 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功能性幻听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两者互不融合。o(2)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 ,是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思维鸣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o(3)心因性幻觉 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幻觉的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仅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等。3、感知综合障碍o视物变形症o“非真实感”o“窥镜症”二、思维障碍 o正常情况下思维具有以下特征:思维的具体性,是指思维具有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具体内容,反映思维的真实性。思维的目的性,指思维是围绕一定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实际性,具有实际的效用性。实践性,能够通过实践予以验证。逻辑性,思维过程符合逻辑规律。 思维障碍o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o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的量和速度的变化、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形式障碍o1思维奔逸o2思维迟缓o3思维贫乏o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o5破裂性思维o6思维不连贯o7思维中断 思维形式障碍o8思维插人o9思维云集o10病理性赘述o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o12语词新作o13逻辑倒错性思维 思维贫乏o思维内容空洞,联想贫乏,语量少。患者不主动讲话,回答问题也很简单。患者对他的这种表现并不自觉到异常,也不为此感到着急,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迟缓 也叫抑制性思维 o 联想困难。想事时似乎很费劲。问他什么可以回答,但很缓慢 o常伴有抑郁情绪,多见于抑郁症。 强制性思维 o患者感到脑子里出现大量的思维内容,完全不受自己支配,好像是一种外力强加给自己的。思维也没有固定的内容,患者也不设法去控制它。这个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二、思维内容障碍 包括:o妄想o超价观念o强迫观念 妄想的特点o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特点是:o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不不符合实际结论;o2、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妄想类型o(1)关系妄想o(2)被害妄想o(3)特殊意义妄想o(4)物理影响妄想o(5)夸大妄想o(6)自罪妄想妄想类型o(7)疑病妄想o(8)嫉妒妄想o(9)钟情妄想o(10)内心被揭露感o其他种类的妄想,如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等。强迫观念o某一固定的观念在脑子里反复出现,这些观念是患者不愿意想的,且伴有主观的被迫感觉和痛苦感觉。往往越想控制,这些念头越出现。患者体验到这些念头是自己想的,不是外力强加的。 主要见于强迫症 超价观念o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但在逻辑道理上并不荒谬。o超价观念的内容往往与切身利益有关,并带有强烈的情感作用,影响其行为 三、注意、记忆、智能障碍o(一)注意障碍o(二)记忆障碍o(三)智能障碍 注意障碍o注意对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特指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有重要意义,意识障碍时总是伴随有注意障碍。o注意减弱: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以至注意容易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从而记忆力也受到不好的影响。多见于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时。o注意狭窄:患者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见于有意识障碍时,也可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能障碍患者。 记忆障碍o记忆增强o记忆减退o遗忘o错构 记忆增强 o是一种病理的记忆增强,表现为病前不能够并且不重要的事情都回忆起来。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偏执状态。 记忆减退o 临床上较多见,可以表现为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脑器质性损害患者最早出现的是近记忆力的减退,患者记不住最近几天,甚至当天的进食情况,或记不住近几天谁曾前来看望等等。病情严重后远记忆力也减退,例如,回忆不起本人经历等。主要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遗忘分类o遗忘 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不能回忆,称遗忘。o顺行性遗忘o逆行性遗忘o心因性遗忘症遗忘 o顺行性遗忘 指患者不能回忆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情。o逆行性遗忘 指患者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它的长度是指由受伤一刻开始,直至受伤前最后一件能清晰回忆的事情为上。o心因性遗忘症 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可见于癔症。 错构 o是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通过别人的提醒和对证不能纠正。患者回忆起来的事不但在时间、地点上与事实有出人,在内容上也是错误的。o错构见于精神大裂症和老年性痴呆。记忆障碍虚构 o虚构 没有做过的事,没有过的经验,而患者坚持认为他做过或经验过。患者常表现出非常认真并非有意说谎。虚构可以说是用想象的内容来填补记忆的空白,但患者自己并不承认,多见于老年性精神病和酒精中毒性精神病 智能障碍o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精神活动的功能,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与感知、记忆、注意、思维有密切关系。o智能障碍分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两大类型。 精神发育迟滞与痴呆o(1)精神发育迟滞 是指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发育受阻,以致智能发育停留在某一阶段,不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导致精神发育迟滞的致病因素有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等。o(2)痴呆 是一种综合征(症候群),是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的明显受损。主要临床表现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四、自知力障碍o自知力 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o神经症自知力完整o精神病患者往往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o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o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o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o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o(一)情感高涨o(二)情感低落o(三)焦虑o(四)恐怖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o(一)情感迟钝o(二)情感淡漠o(三)情感倒错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o(一)情感脆弱o(二)易激惹o(三)强制性哭笑o(四)欣快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o一、意志增强 o二、意志缺乏o三、意志减退 o四、精神运动性兴奋o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o六、刻板动作o七、模仿动作 o八、意向倒错o九、作态 o十、强迫动作意向行为障碍 o意向缺乏 主要指高级意向的减退和缺乏 o意向增强 高级意向增强一般是由妄想引起的 o意向倒错 主要指食欲和性欲的倒错 o强迫意向和患者有做出某种动作的强烈冲动,但不付诸行动,叫做强迫意向o强迫动作是患者理智上不愿做出某种动作,但在行动上又要去做。因此,一面做出这些动作,一面又要控制它,大多是控制不住。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o(0)器质性精神障碍 o(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o(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o(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o(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o(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o(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o(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o(8)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o(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第三单元 神经症第四单元 应激相关障碍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第七单元 癔症 精神分裂症o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精神分裂症o精神分裂症为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约占精神病院住院患者的60,患病率在我国为0.10.3。长期随访结果表明,41处于显著衰退或仅有部分工作生活能力,痊愈者仅26,可见其危害性之大。o病因、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白,虽有各种假设,但未被公认。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但非遗传性疾病,因仅有遗传素质与倾向。 精神分裂症本症常见的亚型有:o青春型,以愚蠢欢乐、性本能逸释为多见;o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o紧张型,以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为主; o单纯型,缓慢进展,后果极差。 偏执性精神病o偏执性精神病又名妄想性精神病。这是以妄想为中心的一组精神病,属于内因性精神病范畴。除妄想外,人格常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o偏执性精神病,临床上主要分偏执狂及类偏狂性精神病。 心境障碍o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也称为情感性精神障碍。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心境障碍o同心境高涨一起出现的症状有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故称“三高症状”。有时会出现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莽撞,这些症状表现持续一周以上,考虑为躁狂发作或躁狂症。 o同心境低落一起出现的症状、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故称“三低症状”。往往伴有失眠、乏力、食欲不振、工作效率低和内感性不适(精神运动性抑制),症状持续两周以上,称为抑郁发作,也常称为抑郁障碍或抑郁症。神经症基础知识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o1.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o2.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o3.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o4.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o5.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o6.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o7.社会功能相对良好;o8.自知力充分.1、恐怖症o恐怖症又称恐怖性焦虑障碍,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o对某些情境、场合产生不必要的十分恐惧的心情,不能自控地尽量回避,不但别人认为难于理解,全无必要,有时本人也知道这是不切实际、不合情理的,但却不能摆脱,引为苦恼。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简称为恐怖症。o分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殊恐怖 2、焦虑症o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与恐惧不同,恐惧在面临危险时发生,而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焦虑症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o(1)惊恐障碍o(2)广泛性焦虑症3、强迫性障碍o强迫性障碍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简称“强迫症”。o强迫症状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他的意愿,遂极力抵抗和排斥,但无法控制,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o可划分为强迫思想及强迫行为两类。 4、躯体形式障碍o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患者有时有某种躯体障碍,但并不能解释其症状的性质和程度,不能解释患者的痛苦与先占观念。o列入这类障碍者,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 5、神经衰弱o神经衰弱的主要临床相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o 神经哀弱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效率减低等衰弱症状;回忆及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对声、光敏感的兴奋症状;易烦恼、易激惹的情绪症状;紧张性疼痛;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 反应性精神障碍 o又称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决定本组疾病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因素有: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如剧烈的超强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或持续困难处境,均可成为直接病因;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活态度和信念等。o 反应性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应激相关障碍o临床表现围绕发病因素,有明显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与经历事件相关的不太荒诞离奇的妄想和幻听、幻视等,言语增多或沉默。急性发病者有轻度意识障碍及举止呆木。o本病者不论起病缓急,病程长短,预后一般良好,甚至不治自愈,部分残留神经症症状。人格障碍o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o患者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患者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 人格障碍o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表现为:o 对人和事物的感知及解释即认知的异常偏离;情感反应的异常偏离;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o考虑人格障碍须明确症状开始于童年后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人格障碍o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o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o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o冲动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人格障碍o表演性人格障碍:又称为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o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o焦虑性人格障碍:是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o依赖性人格障碍:特征是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 癔症o癔症是指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癔症的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常见于青年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o 癔症的解离症状是指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转换症状是指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 性心理障碍o既往称为性变态,是指以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种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不包括单纯的性欲减退或亢进及性功能障碍。 性心理障碍 o性身份障碍:如易性症。o性偏好障碍:如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与性受虐症。o性指向障碍:如同性恋。心理生理障碍o又称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包括o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o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和发作性睡眠障碍)o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疾、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 谢谢大家的光临!谢谢大家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