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操作系统》学习笔记.doc

    • 资源ID:33476732       资源大小:204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操作系统》学习笔记.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操作系统学习笔记【精品文档】第 39 页 操作系统学习笔记 汤承林第1章 概述本章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系统软件,它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改善人机界面和为其他软件提供支持。它的设计目标是使用户方便地使用计算机系统和使得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工作。计算机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 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与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操作系统的功能也日趋完善,根据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操作系统可分成几类: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批处理操作系统按照用户预先规定好的步骤控制作业的执行,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无须人工干预。批处理多道系统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缩短作业执行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分时操作系统支持多个终端用户同时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为用户在测试、修改和控制程序执行方面提供了灵活性。 实时操作系统是实现实时控制的系统,它由外部信号触发而工作,并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处理,且给出反馈信号。实时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极高,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个人计算机系统都是使用微行计算机。比起大型机来,微行机既小又便宜。但是,个人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功能相对有限。为了满足较大规模的应用,可把若干台个人计算机系统构成计算机网络。根据计算机网络的结构、通信方式和资源管理方法,分别配置网络操作系统或分布式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 重点内容 (一)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一种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和为其他软件提供支持的系统软件。 (二)操作系统的类型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多机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其中前三种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四)操作系统的功能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并调度这些资源的使用。具体来说,其主要功能有: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考情分析 1.1 计算机系统概述一、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系统定义:是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2、计算机系统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支撑软件、应用软件。3、硬件系统组成: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各种输入/输出设备。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冯.诺依曼的贡献:(1)提出用二进制表示数;(2)提出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3)提出“存储程序”思想,即把程序和数据都存放在存储器,早期的程序是由开关控制实现的,数据是存放在存储器中。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定义:是一种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和为其他软件提供支持的系统软件。Ø 从用户观点理解,操作系统是人机交互接口;Ø 从资源管理角度,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Ø 从程序控制观点,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程序的执行。 总结为:操作系统是:(1)管理计算机的软件、硬件资源;(2)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3)提供方便用户操作的接口和软件的集合。计算机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操作使用者认为操作系统认为操作是一组命令的集合,它接收输入的命令,程序设计人员认为操作系统是一组功能调用程序(系统调用)的集合。2、操作系统两个主要设计原则: (1)能使得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即方便 (2)提高计算机工作效率。即效率1.2 操作系统的发展1、控制台:早期,程序的装入、调试以及控制程序的运行都是程序员通过控制台上的开关来实现。(第一阶段,人工阶段) 2、原始汇编系统: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它不能直接在机器上执行,只有通过汇编语言解释程序把源程序转换成用机器指令序列表示的目标程序后才能在计算机上运行。 3、设备驱动程序:是最原始的操作系统。是一种控制设备工作的程序。 4、管理程序:是初级的操作系统。是一种能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进行管理和调度的程序。 (第二阶段)5、操作系统:采用了SPOOLING的处理形式。 SPOOLING又称“斯普林”(翻译为联机的同时外围设备操作)。从本质上说,SPOOLING是把磁盘作为一个巨大的缓冲器。在一个计算问题开始之前,把计算所需要的程序和数据从读卡机或其他输入设备上预先输入到磁盘上存放。这样,在进行计算时不再需要访问读卡机等慢速的输入设备,而可以从速度快得多的磁盘上读取程序和数据。同样,对于计算的结果也是先在磁盘上缓冲存放,待计算完成后,再从打印机上打印出该计算问题的所有计算结果。(第三阶段)操作系统发展的历史:(1)无操作系统阶段(第一代) 这个阶段有卡片、磁带机和打印机。通过各种开关操作计算机。特点:用户独占计算机CPU等待人工操作缺点:资源利用率低,CPU利用不充分(人机矛盾,随着计算机速度的提高日益显著)。(2)管理程序阶段(第二代)出现了编程语言:FORTRAN、COBOL。第一个完整操作系统在IBM360上。特点:半自动方式管理部分资源资源可实现简单共享这个阶段提供了一套控制命令控制卡,以此来成批地处理用户程序,使其能自动有序执行。缺点: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系统效率较低。(3)初级操作系统阶段(第三阶段)出现大容量的磁盘,主存容量增大,CPU速度加快。软件有了较大的发展。联机输入输出:在主机控制之下的输入输出操作。只有一台主机。脱机输入输出:一台主机,两台外围机,分开的输入输出操作。采用多种典型技术:多道批处理技术:不完善,解决了人机矛盾及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利用并发挥了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并行能力。SPOOLING技术:预输入和缓输出(脱机输入输出)。(作业调度各程序调用井管理程序,井管理读程序(从输入井读)和井管理写程序(向输出井写)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内存若只有一道程序,若该程序请求I/O操作,则CPU处于等待I/O完成状态,即空闲。为改善CPU和利用率,同时把若干作业放入主存,允许其交替执行,共享系统的软、硬件资源。(4)现代操作系统阶段(第四代)代表性的UNIX(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5)智能计算和网络计算阶段。1.3 操作系统的分类按照操作系统所提供的服务进行分类,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多机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其中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一、批处理操作系统 1、定义:用户为作业准备好程序和数据后,再写一份控制作业执行的说明书(作业说明书)。然后把作业说明书连同相应的程序和数据一起交给操作员。操作员将收到的一批作业的有关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等待处理,由操作系统选择作业,并按其操作说明书的要求自动控制作业的执行。采用这种批量化处理作业的操作系统称为批处理操作系统。 2、分类: (1)批处理单道系统:一次只选择一个作业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运行。 (2)批处理多道系统: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使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要的外围设备。09年7月填空题中考了本知识点。 3、批处理多道系统优点: (1)多道作业并行工作减少了处理器的空闲时间,即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 (2)作业调度可以按一定的组合选择装入主存储器的作业,只要搭配合理。 (3)作业执行过程中,不再访问低速的设备,而是直接从高速的磁盘上存取信息,从而缩短了作业执行时间,使单位时间内的处理能力得到提高。 (4)作业成批输入、自动选择和控制作业执行,减少了人工操作时间和作业交接时间,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4、缺点(1)平均周转时间长(从进入系统到完成所经历的时间)一个作业一旦运行便运行到完成,使许多短作业的周转时间显著增长。(2)不提供交互能力:用户将作业交给系统后,无法再与之交互作用,因此必须提供一份详细的作业说明书。二、分时操作系统 1、定义:能使用户通过与计算机相连的终端来使用计算机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交互,并使得每个用户感到好像自己独占一台支持自己请求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具有这种功能的操作系统称为分时操作系统,简称分时系统。 2、分时技术:即把CPU时间划分成许多时间片,每个终端用户每次可以使用一个由时间片规定的CPU时间。这样,多个终端用户就轮流地使用CPU时间。如果某个用户在规定的一个时间片内还没有完成它的全部工作,这时也要把CPU让给其他用户,等待下一轮再使用一个时间片的时间,循环轮转,直至结束。 3、分时系统主要特点: (1)同时性。允许多个终端用户同时使用一个计算机系统。 (2)独立性。用户在各自的终端上请求系统服务,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3)及时性。对用户的请求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出应答。 响应时间与用户数目和时间片长度有关。(4)交互性。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工作。 4. 前台与后台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前台"作业(终端作业),而那些由批处理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后台"作业(批处理作业)。具体前台和后台的OS提高了系统的效率。5、分时OS与多道批处理区别(1)目标不同:批处理OS是提高系统效率,分时OSJ 对应用请求的快速响应。(2)作业性质:批OS适用于需长时间的大型作业,分OS适用于时间较短的小作业。(3)批OS可同时接收经合理安排的各种不同功能的作业,分时OS适合于运行执行相同功能的作业。三、实时操作系统 1、定义:能使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且在严格的规定时间内处理结束,再给出反馈信号的操作系统称为实时操作系统,简称为实时系统。 2、实时操作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控制科学实验、控制生产流水,监督病人的临床功能、监督和控制飞机的飞行状态,进行工业过程控制等。 3、设计实时系统注意点: (1)要及时响应、快速处理。 (2)实时系统要求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4、实时OS特点及时性:首先必须考虑,其次才是资源的利用率,确保任何时候都能及时响应。可靠性:常用双工体制,两台计算机同时运行,一台为主机,另一台为备用机。四、操作系统的发展1、单用户微机操作系统:是指早期的微型计算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每次只允许一个用户使用计算机。 2、网络操作系统:为计算机网络配置的操作系统称为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把计算机网络中各台计算机系统有机地联合起来,为用户提供一种统一、经济而有效地使用各台计算机系统的方法,可使各台计算机系统相互间传送数据,实现各台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以及网络中各种资源的共享。 3、分布式操作系统:为分布式计算机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称为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能使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或者说把一个计算问题可以分成若干个子计算,每个子计算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各计算机上并行执行。 网络OS与分布式OS区别:网络OS采用集中式,着重于信息共享,有专门的共享服务器(集中式),而分布式OS可把一个大作业分解成多个小任务运行于网络的多台计算机上,着重于并行处理(分布式)。4、多机操作系统:为多处理器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称为多机操作系统。 5、嵌入式操作系统:是指运行在嵌入式系统中对各种部件、装置等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处理和控制的系统软件。(主要特点是微型化和实时性) 1.4 操作系统的特征1、共享性2、并发性3、移植性4、不确定性1.6 操作系统的功能1、操作系统的功能:(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分) (1)处理器管理:对CPU进行管理。 (2)存储管理:对主存储器进行管理。 (3)文件管理:通过对磁盘进行管理,实现对软件资源进行管理。 (4)设备管理:对各类输入/输出设备进行管理。 (5)接口管理2、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使用接口: (1)程序员接口:通过“系统调用”使用操作系统功能。(开发者,系统级,程序接口) (2)操作员接口:通过操作控制命令提出控制要求。(应用者,用户级,命令接口)第三章 处理器管理内容概要 本章介绍了处理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主要包括: 多道程序设计系统必须做好存储保护、程序浮动及资源分配与调度工作。 多道程序设计系统利用和发挥了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以及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处理器和其他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算题能力。但是,多道程序设计可能会延长程序的执行时间。尤其要注意的是:并行工作道数与系统效率不成正比。 把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称为一个“进程”。进程是有生命期的,每个进程都有一个进程控制块记录进程的执行情况。随着进程状态的变化,进程经常要从一个队列退出,进入另一个队列,直至进程消亡。 重点内容(一)多道程序设计 1. 让多个计算问题同时装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行执行,这种程序设计技术称为多道程序设计。 2.注意三个问题(1)存储保护;(2)程序浮动;(3)资源的分配和调度。 调度分为处理器调度(或进程调度)和作业调度。对具有处理器与外设并行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来说,采用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具体表现为: (1)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 (2)充分利用外围设备资源。 (3)发挥了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以及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 采用多道程序设计能改善资源使用情况,提高系统效率,但是要注意两个问题: (1)可能延长程序执行时间。 (2)并行工作道数与系统效率不成正比。3. 引入多道程序设计的目的(1)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实现了处理器和外设的并行工作。(2)增加了系统吞吐量(单位时间内运行作业的道数),但作业周转时间(作业的完成时间与作业提交时间的差)延长了。(二)进程管理把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执行称为一个进程。 引入进程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正确描述程序的执行情况。 进程有如下一些基本属性:(1)进程的动态性。 (2)多个不同的进程可以包含相同的程序。 (3)进程可以并发执行。 (4)进程有三种基本状态。 为了便于管理进程,我们按进程在执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不同情况定义三种基本状态: (1)等待态等待某一事件。 (2)就绪态等待系统分配处理器以便运行。 (3)运行态正在占用处理器运行。 根据进程的四个基本属性可概括出进程具有如下三个特性: 1动态性: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在执行过程中进程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2并发性:若干进程是可同时执行的,它们轮流占用处理器交替执行。 3异步性:进程的执行速度取决于自身与外界原因以及能占用处理器的时间,因此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三)进程队列 为了标识进程,记录各个进程执行时的情况,操作系统在创建进程时为每一个进程设置一个进程控制块。进程控制块的英文名称是Process Control Block,缩写为PCB。进程控制块(PCB)作用:标识进程记录进程执行 在一般情况下,进程控制块应包含四类信息:(1)标识信息标识每个进程的进程ID。对进程标识的说明,进程名。(2)说明信息进程的当前状态(运行、就绪和等待之一),若是等待态,则需要进一步说明具体的等待原因。“进程的程序存放的位置”指出该进程的程序存放在哪里?“进程数据的存放位置”指出进程执行时的工作区,用来存放被处理的数据集和处理结果。(3)现场信息包括控制寄存器(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数据缓冲器(MDR)、地址缓冲器(MAR)、通用寄存器(R0Rn-1)和程序状态字寄存器(如断点信息)(PSW)。(4)管理信息。包括进程的管理和调度信息。如进程优先级(进程占用CPU的先后次序)。“队列指针”指出处于状态的另一个进程的进程控制块地址。进程队列就是进程控制块的链表。程序的一个静态的实体,进程是一个动态的实体。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运行称为一个进程。 进程是有生命的,从创建而产生,到撤销而消亡。操作系统中往往设计一些完成特定功能的,不可中断的过程,这些不可中断的过程称为原语。用于控制进程的原语有: 1“创建”原语:为一个程序分配一个工作区和建立一个进程控制块,并置该进程为就绪状态。 2“撤消”原语:一个进程完成工作后,收回它的工作区和进程控制块。 3“阻塞”原语:进程运行过程中发生等待事件时,把进程状态改为等待态。 4“唤醒”原语:当进程等待的事件发生时,把进程的状态改为就绪态。 进程从等待态到就绪态,没有进行进程的切换。进程的就绪队列可能不止一个,可以按优先级的高、中、低分成三个就绪队列。同样,等待队列也可能不止一个。进程从等待队列到就绪队列,就是把PCB从等待队列删除,插入到就绪队列中。进程队列分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队尾指针“0”表示不指向任何位置。(七)处理器调度 如何对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处理器调度担负着对处理器的分配工作,它将决定谁能先占用处理器,一次能占用处理器多长时间。 在设计调度算法时,可考虑如下原则: (1)公平性对用户公平,不能无故或无限制地拖延一个作业的执行。 (2)平衡资源使用尽可能地使系统资源都处于忙碌。 (3)极大的流量在单位时间内为尽可能多的作业服务,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吞吐能力。 一些常用的作业调度算法: (1)先来先服务算法;(2)计算时间短的作业优先算法;(3)响应比高者优先算法;(4)优先级调度算法;(5)均衡调度算法。 常用的进程调度算法:(1)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2)最高优先级调度算法;(3)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4)分级调度算法; UNIX是一个分时操作系统,但它对进程的调度不是采用时间片轮转法,而是采用了动态优先数调度算法。优先数越小的进程其优先权越高。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考查多道程序设计时三方面注意问题,进程的定义,进程的三种状态和其转换,进程控制块的内容,进程的原语,unix进程控制块的内容,进程状态中断的类型,中断的响应,中断的优先级,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方法。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题。 2.1 进程管理2.1.1 多道程序设计一、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 1、多道程序设计定义:让多个计算问题同时装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行执行,这种程序设计技术称为多道程序设计。这种计算机系统称为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简称为多道系统。 2、注意事项: (1)存储保护:必须提供必要的手段使得在主存储器中的各道程序只能访问自己的区域,避免相互干扰。 (2)程序浮动:是指程序可以随机地从主存储器的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程序被移动后,仍丝毫不影响它的执行。(可集中分散的空闲区,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 (3)资源的分配和调度:多道程序竞争使用处理器和各种资源时,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必须对各种资源按一定的策略进行分配和调度。 二、为什么要采用多道程序设计 1、程序的顺序执行:处理器和外围设备,外围设备之间都得不到高效利用。 2、程序的并行执行:让程序的各个模块可独立执行、并行工作,从而发挥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 3、多道并行执行:在一个程序各个模块并行工作的基础上,允许多道程序并行执行,进一步提高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具体表现在: (1)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 (2)充分利用外围设备资源。 (3)发挥了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以及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注:并行:宏观可同时执行,微观也是同时执行。) 三、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可能延长程序执行时间:多道程序设计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加单位时间的算题量。但是对每个计算问题来说,从算题开始到全部完成所需的计算时间可能要延长。 2、并行工作道数与系统效率不成正比:并不是并行工作的道数越多,系统的效率就越高,而要根据系统配置的资源和用户对资源的要求而定。 (1)主存储器空间的大小限制了可同时装入的程序数量。 (2)外围设备的数量也是一个制约条件。 (3)多个程序同时要求使用同一资源的情况也会经常发生。 2.1.2 进程概述的引入一、进程的定义 1、程序:具有独立功能的一组指令或一组语句的集合,或者说是指出处理器执行操作的步骤。09年7月解答题中考查了本知识点。 2、进程:是指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执行。 3、程序和进程的区别:程序是静态的文本,进程是动态的过程。进程包括程序和数据集。 二、为什么要引入进程 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个程序被分成若干个可独立执行的程序模块,每个可独立执行的程序模块的一次执行都可看做一个进程,通过进程的同步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正确描述程序的执行情况:可以方便描述一个程序被执行多次时,各自的执行进度。 2.1.3 进程的状态 进程有如下一些基本属性: (1)进程的动态性。 (2)多个不同的进程可以包含相同的程序。 (3)进程可以并发执行。 (4)进程有三种基本状态。 为了便于管理进程,我们按进程在执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不同情况定义三种基本状态: (1)等待态等待某一事件。 (2)就绪态等待系统分配处理器以便运行。 (3)运行态正在占用处理器运行。 进程状态变化的几种情况有: (1)运行态等待态 (2)等待态就绪态 (3)运行态就绪态 (4)就绪态运行态 根据进程的四个基本属性可概括出进程具有如下三个特性: 1动态性: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在执行过程中进程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2并发性:若干进程是可同时执行的,它们轮流占用处理器交替执行。 3异步性:进程的执行速度取决于自身与外界原因以及能占用处理器的时间,因此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2.1.4 进程控制 1、进程控制块作用:即PCB,是进程存在的标识。 2、进程控制块构成: (1)标识信息:用来标识进程的存在和区分各个进程。进程名。 (2)说明信息:用于说明本进程的情况。包括:进程状态、等待原因、进程程序存放位置、进程数据存放位置。 (3)现场信息:用来当进程由于某种原因让出处理器时,记录与处理器有关的各种现场信息。包括:通用寄存器内容、控制寄存器内容、程序状态字寄存器内容。 (4)管理信息:用来对进程进行管理和调度的信息。包括:进程优先级、队列指针。 2.1.5 进程队列1、进程队列概念:为了便于管理,经常把处于相同状态的进程链接在一起,称为进程队列。 2、进程队列分类: (1)就绪队列:是指把若干个等待运行的进程(就绪进程)按一定的次序链接起来的队列。 (2)等待队列:是指把若干个等待资源或等待某些事件的进程按一定的次序链接起来的队列。 3、队列实现方法:只需将状态相同的进程控制块链接起来就可以。链接的方式包括单向链接和双向链接。 4、队列管理:是指系统中负责进程入队和出队的工作。 (1)入队:是指一个进程进入到指定的队列。 A.从队首入队成为新的队首进程。 B.从队尾入队成为新的队尾进程。 C.插入到队列中某两个进程之间。 (2)出队:是指一个进程从所在的队列中退出。也存在三种情况。2.1.6 进程的创建和撤销 1、进程创建:当系统为一个程序分配一个工作区(存放程序处理的数据集)和建立一个进程控制块后就创建了一个进程。刚创建的进程其状态为就绪状态(若执行过程中还缺少资源可以再将其转为等待状态)。 2、进程的撤销:当一个进程完成了特定的任务后,系统收回这个进程所占的工作区和取消该进程的进程控制块,就撤销了该进程。 3、原语:是操作系统设计用来完成特定功能且不可中断的过程。包括:创建原语、撤销原语、阻塞原语、唤醒原语。 1“创建”原语:为一个程序分配一个工作区和建立一个进程控制块,并置该进程为就绪状态。 2“撤消”原语:一个进程完成工作后,收回它的工作区和进程控制块。 3“阻塞”原语:进程运行过程中发生等待事件时,把进程状态改为等待态。 4“唤醒”原语:当进程等待的事件发生时,把进程的状态改为就绪态。2.1.7 进程的调度1、进程切换:是指一个进程让出处理器由另一个进程占用处理器的过程。引起进程切换的事件: (1)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成等待状态。 (2)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成就绪状态。 (3 )一个进程完成工作后被撤销。 2、进程调度算法: (1)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2)最高优先级调度算法 (3)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2.2 线程一、什么是线程 1、线程概念:是进程中可独立执行的子任务。 2、线程属性: (1)每个线程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和一张线程描述表。线程描述表记录了线程执行时的寄存器和栈等现场状态。 (2)不同的线程可以执行相同的程序,即同一个服务程序被不同的用户调用时,操作系统为它们创建成不同的线程。 (3)同一进程中的各个线程共享分配给进程的主存地址空间。 (4)线程是处理器的独立调度单位,多个线程是可以并发执行的。 (5)一个线程被创建后,便开始了它的生命期,直至终止。线程在生命期内会经历等待态、就绪态和运行态等各种状态变化。 3、线程和进程的区别:进程是资源分配单位,而线程是调度和执行单位。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主存空间,同一个进程中的各线程共享该进程的主存空间,进程中的所有线程对进程的整个主存空间都有存取权限。 二、进程与线程 1、进程缺点: (1)每个进程要占用一个进程控制块和一个私有的主存区域,开销较大; (2)进程之间的通信必须由通信机制来完成,速度较慢; (3)进程增多会给调度和控制带来复杂性,增加了死锁的机会。 2、线程优点: (1)创建线程无须另外分配资源,因而创建线程的速度比创建进程的速度快,且系统开销小。 (2)线程间的通信在同一地址空间中进行,故不需要额外的通信机制,使通信更简便,信息传递速度也更快。 (3)线程能独立执行,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处理器与外围设备并行工作的能力。2.3 作业管理 一、处理器的两级调度 1、作业调度:是指从输入井中选取后备作业装入主存储器的工作。(作业调度应遵循的必要条件:系统现有的尚未分配的资源可以满足被选作业的资源要求。) 2、进程调度:是指从就绪进程中选取一个进程,让它占用处理器的工作。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关系:任何一个作业,只有先被作业调度选中才有机会去竞争处理器,然后仅当被进程调度选中时才能占用处理器。二、作业的状态作业的状态:提交、后备、运行(进程的三个状态)和完成状态。 三、批处理作业的调度算法 1、设计调度算法原则09年4月选择题就考查本知识点。 (1)公平性:对用户公平,不能无故或无限制地拖延一个作业的执行。 (2)平衡资源使用:尽可能地使系统都处于忙碌。 (3)极大的流量:在单位时间内为尽可能多的作业服务,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吞吐能力。 2、周转时间:假定作业 i 进入输入井的时间为 Si 。若它被选中执行,得到计算结果的时间为 Ei ,那么它的周转时间就定义为Ti=Ei-Si。 3、作业调度算法: (1)先来先服务算法 (2)计算时间短的作业优先算法 (3)响应比高者优先算法:响应比=等待时间/计算时间。 (4)优先级调度算法 (5)均衡调度算法 第3章 存储管理 内容概要 本章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存储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主要包括: 重定位的概念、固定分区存储管理、可变分区存储管理、页式存储管理、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和虚拟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可被处理器直接访问的,处理器是按绝对地址访问主存储器的。为了使用户编制的程序能存放在主存储器的任意区域执行,用户使用逻辑地址编辑程序,即用户使用了逻辑上的主存储器。存储管理必须为用户分配一个物理上的主存空间,于是就有一个从逻辑空间到物理空间的转换问题。具体地说,是要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把这样的地址转换工作称为重定位。 存储管理必须合理地分配主存空间,为了避免主存中的各程序相互干扰还必须实现存储保护,为了有效利用主存空间允许多个作业工享程序和数据,各种存储管理方式实现这些功能的方法是不同的,并且都有相应的硬件做支持。 实现虚拟存储器后,从系统的角度看提高了主存空间的利用率,从用户的角度看,编制程序不受主存实际容量的限制。虚拟存储器的容量由地址结构决定,若地址用n位表示,则虚拟存储器的最的容量为2n。虚拟存储器的实现借助于大容量的辅助存储器(例如磁盘)存放虚存中的实际信息,操作系统利用程序执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部性特点把当前需要的程序段和数据装入主存储器,且利用表格(例如页表、段表)构造一个用户的虚拟空间。硬件根据建立的表格进行地址转换或发出需进行调度的中断信号(例如缺页中断、缺段中断等)。操作系统处理这些中断事件时,选择一种合适的调度算法对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中的信息进行调出和装入,尽可能地避免“抖动”。 UNIX采用页式虚拟存储管理,并把编程序时用的地址称为虚拟地址。 重点内容(一)概述 现代计算机系统都采用多级存储体系。这个存储体系主要包括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和寄存器。 为了提高处理器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工作效率,主存储器中经常存放多个程序和数据。许多计算机系统都采用二级存储的办法,利用辅助存储器提供的大容量存储空间,存放准备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当需要时或主存空间允许时,随时将它们读入主存储器。 存储管理是对主存空间的用户区进行管理,其目的是尽可能地方便用户和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具体地说,存储管理的功能如下: 1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分配回收) 2实现地址转换。(地址映射) 3主存空间的共享与保护。(共享保护) 4主存空间的扩充。 (主存扩充)(二)重定位 绝对地址:主存空间的地址编号。与绝对地址对应的主存空间称为物理地址空间。 相对地址:用户程序中使用的地址。与相对地址对应的存储空间称为逻辑地址空间。 为了保证作业的正确执行,必须根据分配给作业的主存空间对作业中指令和数据的存放地址进行转换,即要把相对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把相对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的工作称为重定位或地址转换。 重定位的方式可以有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两种。 (三)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存储管理方式,系统是将整个主存空间除了给操作系统划分出一块空间外,其余部分的空间都分配给一个作业使用。个人计算机可采用此种管理方法,它不适宜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如果作业的逻辑地址空间大于用户区,采用覆盖技术可以把作业装入主存储器中。 某些系统还采用对换技术让多个进程轮流进入内存,这种技术多用于分时系统,随着进程调度,将内存中的进程暂时移到外存,而把外存中某一进程换进内存。 (四)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其基本思想是将内存划分成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中最多只能装入一个作业。当作业申请内存时,系统按一定的算法为其选择一个适当的分区,并装入内存运行。由于分区大小是事先固定的,因而可容纳作业的大小受到限制,而且当用户作业的地址空间小于分区的存储空间时,容易造成存储空间浪费。 1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系统设置一张“分区分配表”来描述各分区的使用情况。登记的内容应包括:分区号、起始地址、长度和占用标志。其中占用标志为“0”时,表示目前该分区空闲;否则登记占用作业名(或作业号)。有了“分区分配表”,空间分配与回收工作是比较简单的。2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 固定分区管理可以采用静态重定位方式进行地址映射。 为了实现存储保护,处理器设置了一对“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当一个已经装入主存储器的作业能够得到处理器运行时,进程调度应记录当前运行作业所在的分区号,且把该分区的下限地址和上限地址分别送入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处理器执行该作业的指令时必须核对其要访问的绝对地址是否越界。 (五)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不是预先将主存划分分区,而是在作业转入主存时建立分区,使分区的大小正好与作业要求的存储空间相等。这种处理方式使内存分配有较大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内存利用率。但是随着对内存不断地分配、释放操作会引起存储碎片的产生。 1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分区个数与分区的大小都在不断地变化,系统利用“空闲区表”来管理内存中的空闲分区,其中登记空闲区的起始地址、长度和状态。当有作业要进入内存时,在“空闲区表”中查找状态为“未分配”且长度大小或等于作业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并做适当调整;当一个作业运行完成时,应将该作业占用的空间作为空闲区归还给系统。 可以采用最先适应算法、最优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三种分配策略之一进行内存分配。 2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一般采用动态重定位的方式。为实现地址重定位和存储保护,系统设置了相应的硬件;基址/限长寄存器(或上界/下界寄存器)、加法器、比较线路等。 基地寄存器用来存放程序在内存的起始地址,限长寄存器用来存放程序的长度。处理器在执行时,用程序中的相对地址加上基址寄存器中的基地址,形成一个绝对地址,并将相对地址与限长寄存器进行计算比较,检查是否发生地址越界。 3移动技术 所谓移动是指把作业从一个存储区域移到另一个存储区域的工作。采用移动技术有两个目的: (1)集中分散的空闲区; (2)便于作业动态扩充主存。 移动可集中分散的空闲区,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移动也为作业动态扩充主存空间提供了方便。但是采用移动技术时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1)移动会增加系统开销; (2)移动是有条件的。 所以,在采用移动技术的系统中,应尽可能地减少移动,以降低系统开销,提高系统效率。为此可改变作业装入主存储器的方式来达到减少移动的目的。 (六)页式存储管理 1基本原理 页式存储管理是把主存储器分成大小相等的许多区,每个区称为一块。采用分页式存储管理时,相对地址由两部分组成;页号和页内地址。在进行存储空间分配时,总是以块为单位进行分配。 页式存储管理必须解决两个关键的问题:第一,怎样知道主存储器上哪些块已被占用,哪些块是空闲的;第二,作业信息被分散存放后如何保证作业的正确执行。2页式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采用页式存储管理,可用一张“位示图”来构成主存分配表。进行主存分配时,先查空闲块数能否满足作业要求。若不能满足,则作业不能装入。作业执行结束后,应收回作业所占的主存块。 3页表和地址转换 当主存中空闲块数能满足作业要求时,存储管理就找出这些空闲块

    注意事项

    本文(《操作系统》学习笔记.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