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资料整理_53350.doc
-
资源ID:33478194
资源大小:294.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资料整理_53350.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资料整理_53350【精品文档】第 16 页第十章 绪论v食品质量:食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食品工业基本术语)食品质量特性:食用特性;内在特性;时间性;营养特性;感官特性;卫生安全性。v食品质量管理:对确定和达到食品质量要求所必需的全部职能和活动。(食品工业基本术语)v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v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品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WTO,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v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的关系n 食品质量特性中安全性是首位的。 n 食品安全属政府强制范畴,食品质量属政府倡导范畴、具有商业选择性。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控制相比而言,前者更关注“管理”,后者更关注“技术”。 n 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有所区别 Ø二者侧重点不同。 §食品卫生注重的是食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环境。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无毒无害,深入到食品内在的安全因素。 §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食品卫生虽然也包含上述两项内容,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n 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之间有一定的因果逻辑关系。 不卫生的食品生产和加工方式、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必然会成为食品安全的隐患,甚至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第二章 食品安全危害及其控制v影响食品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1)食品内在因素 n 营养成分Ø 碳源Ø 氮源Ø 维生素及相关生长因子Ø 矿物质n 水分活度 Ø 一般而言,细菌是微生物中要求水分活度最高的,霉菌要求最低,而酵母处于中间。Ø aW为0.85时被认为是病原微生物生长的安全界限;aW在0.6以下的食品,不需要冷藏,有较长的货架期。 n pH值Ø 绝大多数微生物在pH7.0左右生长得最好。Ø 酵母能在酸性环境中生长;霉菌能耐受较宽的pH范围,但是在酸性条件中生长得更好;细菌通常喜好近中性。 n 氧化还原电势Ø 需氧微生物在较高的ORP时生长更快;Ø 微好氧菌在略还原的ORP条件下生长;Ø 厌氧菌的生长则需要较低的ORP 。Ø 抗微生物成分 天然抑菌成分,如丁子香酚、蒜素、肉桂醛、芥子油、溶菌酶、硫代葡萄糖苷。n 生物结构Ø 种皮、果皮、坚果的壳Ø 动物皮毛Ø 蛋壳 (2)食品的外在因素 n 温度Ø 嗜热菌最适温度在5565。Ø 嗜温菌最适温度在3040。引起多数食品腐败的有害微生物是嗜温菌。Ø 嗜冷菌最适温度在1015以下。 n 相对湿度 Ø 一般来说,细菌所要求的湿度比酵母和霉菌高,其最适RH值在92或更高;Ø 酵母的最适RH为90%或更高;Ø 霉菌的最适RH为8590。 n 气体Ø O2 好氧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兼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 厌氧只能在绝对无氧条件下生长。Ø CO2 抑制微生物生长。Ø N2 抑制微生物生长。v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1)O157:H7大肠埃希氏菌n 生物学特性 革兰氏阴性菌,需氧或兼性厌氧; 生长温度749.5,最适37; 生长最低水分活度0.95,最高盐浓度6.5% ; 生长pH值4.09.0; 在冷冻和酸性条件下能存活。n 常被污染的食品 牛肉及其制品、牛奶及其制品、鸡肉、猪肉、羊肉、蔬菜、水果、饮料、色拉、水等。n 传播途径 Ø 可经带菌人的手、食物、生活用品进行传播,也可经空气或水源传播。Ø 食品加热不彻底或因生熟交叉污染和熟后污染均可引起食物中毒。 n 防控措施 Ø 避免食用烹调不当的和不干净的食品。 Ø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2)葡萄球菌n 生物学特性 兼性厌氧非芽孢菌; 生长温度747.8; 生长pH值4.29.3; 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为0.86;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热抵抗力较一般无芽孢细菌强;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相当耐热,大部分食物的蒸煮时间和温度都不能破坏。 n 产生肠毒素的主要原因Ø 食品污染程度:污染越严重越易形成毒素。Ø 食物存放的环境:通风不良;38 以下,温度越高产毒素所需时间越短。Ø 食品种类及性状: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多;淀粉可促进肠毒素形成。n 常被污染的食品禽、肉、奶、蛋、鱼类及其制品、土豆、沙拉、烘烤品、凉粉、剩饭等。 n 引起食物中毒的几种因素 Ø 制成的食品存放时间过长Ø 被感染者个人习惯不良Ø 烹调或加热不充分Ø 食物存放在有利于细菌繁殖的温度下n 预防葡萄球菌危害的措施Ø 充分加热食品Ø 员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Ø 储藏条件控制得当 (3)沙门氏菌n 生物学特性 好氧或兼性厌氧; 生长温度546; 在pH<4或pH>9的环境中不生长; 生长水分活度为0.9450.999; 在100立即死亡,在75经5min、65经1520min、60经1h可被杀死。n 常被污染的食品 家畜肉、家禽肉、蛋类、奶类及其制品。n 预防沙门氏菌危害的措施Ø 防止动物粪便感染动物Ø 防止二次污染 Ø 采用蒸煮、巴氏消毒杀灭细菌 (4)单细胞增生李斯特菌n 生物学特性 具有嗜冷特性,可在34的温度下长期存活。n 主要污染的食品 牛奶、乳制品、肉类、蔬菜、沙拉、海产品、冰淇淋等。n 防控措施 Ø 食品热加工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持续2分钟以上。Ø 防止二次污染。 Ø 防止冰箱食品带来的食物中毒的危险。 (5)肉毒梭状芽孢杆菌n 生物学特性 Ø厌氧菌; Ø中温菌,生长温度1555; Ø最适生长pH值6.08.2; Ø适宜生长的水分活度0.9; Ø肉毒毒素对消化酶、酸和低温很稳定,易受碱和热破坏,80 、3060min或100 、10min可使毒素失活 。 n 常被污染的食品 豆类及其制品(臭豆腐、豆酱、面酱、豆豉等发酵制品),鱼类、肉类等。n 引起食物中毒的几种因素Ø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芽孢未被杀灭。Ø 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管理不善或卫生条件不合格使芽孢繁殖和产毒。Ø 未充分加热使毒素破坏。 n 预防和控制措施Ø 加热杀灭肉毒梭菌芽孢及其毒素。Ø 改变食品状况,以抑制肉毒梭菌产生。例如酸化或发酵将pH降至4.6以下;腌制或干燥使aW 降至0.9以下;使用亚硝酸盐防腐剂。v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性危害n 常见的真菌危害 霉菌、酵母菌n 产毒素的真菌 曲霉属、青霉属、芽枝霉属v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控制n 产毒菌:黄曲霉、寄生曲霉Ø 最佳生长条件33、pH5.0、 aW 0.99。Ø 毒素产生的最适温度2428,最低水分活度0.84(黄曲霉)、0.87(寄生曲霉)。Ø 黄曲霉毒素在酸性条件下较易形成。 Ø 产毒菌株极易在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品中生长,13%NaCl有促进产毒的作用。Ø 粮食食品的水分含量在1718%是霉菌生长繁殖和产毒的良好条件。Ø 常被污染的食品 花生及花生制品、玉米、棉子、大米、小麦、豆类、坚果、饲料。n 预防霉菌污染的措施 Ø 降低温度(<1021) Ø 降低水分(<813%) Ø 通风干燥,控制环境湿度(<75%)Ø 减少氧气含量Ø 减少粮粒损伤程度Ø 培育抗霉新品种n 真菌毒素的去除Ø 分离真菌毒素 挑选霉粒、碾压水洗。Ø 使真菌毒素转化成非毒性的形式 物理方法:热处理、微波、-射线、x-射线、紫外光、吸附;化学方法:氧化剂、乙醛、酸、碱;生物方法:细菌黄杆菌属。 v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n 按来源分类:天然食品添加剂、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v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n 经过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n 不影响食品感官理化性质,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 n 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并经卫生部正式批准、公布。 n 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使用目的后,经加工、烹调或储存时,能被破坏或排除。n 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n 不得使用非定点生产厂、无生产许可证及污染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v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n 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n 食品添加剂使用量标准的制定n 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审批n 生产或使用食品添加剂审批手续n 食品添加剂法规 v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v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Ø 施药后直接污染 Ø 从环境中吸收 Ø 通过食物链与生物富集吸收 Ø 其他途径o 使用被农药污染的容器、运输工具。o 农药和食品混放。 v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控制n 加强农药管理和监督 n 禁止和限制某些农药的使用范围 n 规定施药与作物收获的安全间隔期n 制定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n 加强农药研究与新药开发 n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消除(方法:洗涤;去壳、剥皮;烹调;谷类加工;油脂精炼)v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来源Ø 畜禽防病治病用药 Ø 饲料添加剂中兽药的使用 Ø 食物保鲜中引入药物 v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控制n 严格规定休药期和动物性食品药物最大残留限量。n 合理使用药物。n 加强监督和检测工作。n 加强兽药研究和高效低残留兽药的开发 。v主要的有害金属:镉;铅;汞;铬;砷v 重金属危害来源n 高本底的自然环境。 n 农用化学物质及工业“三废”的污染。 n 食品生产加工使用的原辅材料和器具。v重金属危害的控制n 加强含有毒金属的农用化学物质的管理。 n 限制使用含有毒金属的食品加工用具、管道、容器和包装材料。n 严格控制“三废”排放。 n 加强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控制。v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控制n 抓好源头管理,对农场环境做好本底调查。n 重点监测对地处矿山、冶炼工厂周围的动植物种植养殖环境。n 定期监测核设施周围环境,建立预警机制。n 对有核辐照污染的地区生产的牧草、粮食及食品要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引入。 v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性危害【主要有哪几类有害物质、来源以及控制措施】1. 亚硝胺n 常见物质:亚硝胺、亚硝酰胺。n 来源:鱼、肉、乳制品、蔬菜、水果、啤酒。 n 形成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 胺类、亚硝基化剂 Ø 胺类来源o 鱼、肉腐败过程中蛋白质分解产生。o 鱼类加工过程(晒干、烟熏、装罐)蛋白质分解产生。o 制酒发酵过程中蛋白质酶解产生。o 茶叶中含有。Ø 亚硝基化剂来源 含氮化肥 粗盐中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硝酸盐发色剂Ø 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o 从土壤中富集硝酸盐,在适合条件下还原为亚硝酸盐。o 腐烂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明显增高。o 蔬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与食盐浓度、温度和腌制时间有很大关系。o 煮熟蔬菜存放温度较高、时间过久引起亚硝酸盐含量增高。n 控制措施 Ø 减少食品加工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使用量,制定使用量和残留量的标准。 Ø 防止食物霉变及其他微生物的污染。Ø 加热、烧煮、浸泡工艺降低亚硝酸盐含量。Ø 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抑制剂阻断亚硝基化作用Ø 合理使用肥料,在施用氮肥的同时适当施用钼肥。 2. 氯丙醇n 来源Ø 酸水解植物蛋白(酸解HVP)Ø 酱油、蚝油等调味品n 氯丙醇的产生 盐酸水解植物蛋白过程中,盐酸与植物蛋白中的残留脂肪作用生成。n 控制措施Ø 改进植物蛋白加工工艺和水解方法。Ø 完善食品标准,加强对氯丙醇的监测。 3. 丙烯酰胺n 来源 Ø 食品本身形成,在热加工(如煎、炙烤、焙烤)的土豆、谷物等淀粉含量丰富的产品中含量最高。 Ø 以聚丙烯酰胺塑料为食品包装材料时单体迁出。Ø 食品加工用水中单体的迁移。 n 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可能途径Ø 由脂类、碳水化合物、氨基酸降解形成的丙烯醛或丙烯酸与脱氨过程释放的氨基反应。Ø 一些常见的有机酸脱水或脱羧基后与脱氨过程释放的氨基反应。Ø 直接由氨基酸形成。Ø 丙烯酰胺在食品加工中可能发生的演变 丙烯酰胺能够与食品中硫醚、氨基乃至羟基的成分反应。因此,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形成可以被消除途径所抵消。n 控制措施Ø 改进加工工艺,如采用低温油炸。Ø 选用发酵性原料(淀粉类物质减少)进行煎炸。4. 多环芳烃(PHA)n 常见物质:3,4-苯并芘n 来源Ø 环境:有机物燃烧不完全。Ø 加工过程受污染:熏制、烤制过程与燃料产物直接接触。Ø 加工过程产生:熏制、烘烤、油炸温度较高,有机物受热分解,经环化聚合而形成;油脂反复加热,促使脂肪氧化而形成。 n 控制措施Ø 改进食品加工工艺,规范操作过程。选用发烟少的燃料和烘烤方式,掌握好温度和时间,防止烤焦和炭化。Ø 粮食、油料种子不在柏油马路上晾晒。Ø 对已污染的食品可采用去毒方法,如刮去食品烤焦部分,活性炭吸附除去油脂中的苯并芘。5. 杂环胺n 常见物质:氨基咪唑氮杂芳烃、氨基咔啉n 来源:蛋白质热解(煎炸烤鱼、肉类)n 杂环胺生成的影响因素Ø 温度和时间Ø 加工方式Ø 食物成分n 控制措施Ø 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尽量减少煎炸、烧烤方式。Ø 注意食品成分的合理组合,膳食纤维有吸附杂环胺并降低其生物活性的作用。Ø 制定杂环胺对人体的安全剂量。v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对食品的污染1. 塑料及其制品 n 聚乙烯 残留物主要包括乙烯单体、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回收制品污染物残留及添加色素残留。n 聚苯乙烯 残留物主要是苯乙烯单体、乙苯、异丙苯、甲苯等挥发性物质。n 聚丙烯 残留物主要是添加剂(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和回收再利 用品残留。n 聚氯乙烯 残留物主要是氯乙烯单体、降解产物和添加剂(增塑剂、热稳定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等)溶出残留。 n 聚偏二氯乙烯 残留物主要是偏二氯乙烯单体和添加剂(稳定剂和增塑剂)。n 丙烯腈共聚塑料 残留物主要是丙烯腈单体。n 热固性塑料 酚醛树脂存在甲醛和苯酚的残留物。 ®塑料包装材料的污染食品的来源Ø 塑料包装材料本身的有毒残留物迁移(单体和添加剂)。Ø 包装材料回收或处理不当。Ø 塑料易于带电,造成包装物表面可吸附大量尘埃和杂质。 2. 橡胶制品天然橡胶、合成橡胶 单体和添加剂残留如硫化促进剂、酚类防老化剂、炭黑和氧化锌等填充剂。3. 搪瓷和陶瓷、玻璃、金属包装材料及其制品n 搪瓷和陶瓷包装材料 瓷釉中的金属物质 n 玻璃包装材料 二氧化硅 n 金属包装材料 马口铁 表面涂料 铝制品 铸铝中和回收铝中的杂质 4. 纸和纸板包装材料n 食品包装用纸的危害 Ø 原料不清洁Ø 含有荧光化学污染物Ø 含有过高的多环芳烃化合物Ø 使用彩色颜料引起污染Ø 挥发性物质、农药及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5. 其它n 二次污染 真菌在纸包装材料及其制品上的污染、发生在软塑料包装材料上的污染。n 痕量污染物的潜在危险 聚合反应的催化剂残留物、包装机械的润滑剂。 v引起食物过敏的食物:鱼、肉、蛋、奶、菜、果、面、油、酒、醋、酱、转基因食品等。Ø过敏源:蛋白质。Ø食物过敏的预防:避免食入引起过敏的食物;避免食用与之有交叉过敏反应的食物。v食品中物理性危害的来源n 由原材料中引入的物理性危害。 n 加工过程中混入的异物。n 畜、禽和水产品因加工处理不当造成的物理性危害。 v食品中物理性危害的控制n 建立完整的原材料供货商保证体系;利用金属探测、磁铁吸附、过筛、水选、人工挑选等方法在生产前对原料筛选。n 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甄别和筛选工序,如采用金属探测器检查。 n 经常检修设备、生产用具以保证其安全和完整性。n 对生产场所的周边环境进行控制,清除可能带来危害的物质。n 对职工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卫生意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物理危害。 第三章 良好操作规范(GMP)v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操作规范,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符合法规要求。v食品GMP的四个管理要素(4M)Ø 采用规范的厂房及机器设备(machine)Ø 选用良好的原材料(material)Ø 采用适当的工艺(method)Ø 由合适的人员来生产与管理(man) v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的内容:包括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引用标准,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工厂的卫生管理,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 第四章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vSSOP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卫生标准操作程序,食品企业为了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在卫生环境和加工过程等方面所需实施的具体程序。v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n 用于接触食品或食品接触面的水,或用于制冰的水的安全。n 与食品接触的表面的卫生状况和清洁程度,包括工具、设备、手套和工作服。n 防止发生食品与不洁物、食品与包装材料、人流和物流、高清洁区的食品与低清洁区的食品、生食与熟食之间的交叉污染。n 手的清洗消毒设施以及卫生间设施的维护。n 保护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接触面免受润滑剂、燃油、杀虫剂清洗剂、消毒剂、冷凝水、铁锈和其他化学、物理和生物性外来杂质的污染。n 有毒化学物质的正确标志、储存和使用。n 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者健康情况的控制。n 有害动物的控制(防虫、灭虫、防鼠、灭鼠)。v造成交叉污染的来源n 工厂选址、设计、车间不合理。n 加工人员个人卫生不良。n 清洁消毒不当。n 卫生操作不当。n 生、熟产品未分开。n 原料和成品未隔离。v洗手消毒方法、频率n 方法:清水洗手皂液洗手清水冲洗于50ppm(余氯)消毒液浸泡30s清水冲洗干手(干手器或纸巾)。n 频率:每次进入加工车间时,手接触了污染物后及根据不同加工产品规定确定消毒频率。n 监测: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设施的清洁与完好,卫生监控人员巡回监督,化验室定期做表面样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消毒液的浓度。第五章 HACCP体系的建立与实施vHACCP:对可能存在于食品加工环节中的危害进行评估,进而采取控制的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通过对原料、生产工序中影响产品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并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将危害预防、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vHACCP体系的特点n 预防性,要对所有潜在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预防措施,防止危害发生。n 针对性,在生产中将精力集中在解决关键问题上,而不是面面俱到。n 实用性,采取简单、直观、可操作性强的检验方法如外观、温度和时间等进行控制。n 灵活性,根据不同食品加工过程和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确定。n 动态性,需要不断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高。n 经济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产品损耗。n HACCP体系并不是零风险,只是能够减少或者降低食品安全中的风险。vHACCP体系的前提计划n 良好操作规范(GMP)n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n 人力资源保障计划n 原辅料、食品包装材料安全卫生保障制度n 维护保养计划n 标识和追溯计划、产品召回计划n 应急预案Ø危害分析(HA):收集信息和评估危害及导致其存在的条件的过程,以便决定哪些对食品安全有显著意义,从而被引入HACCP计划中。Ø关键控制点(CCP):可进行控制,并能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水平的必需步骤。Ø显著危害:如不加以控制,将极可能发生并引起疾病或伤害的潜在危害。Ø前提方案:在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产、处理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 Ø操作性前提方案: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产品加工环境中引入和(或)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方案。vHACCP的七个基本原理n 原理一:进行危害分析与提出预防措施n 原理二:确定关键控制点 n 原理三:建立关键限值 n 原理四:关键控制点的监控 n 原理五:纠偏行动 n 原理六:建立验证程序 n 原理七:建立记录保持程序 v建立HACCP计划的步骤: 建立HACCP体系的准备工作(组成HACCP小组产品描述确定预期用途绘制生产流程图确证生产流程图)进行危害分析与提出预防措施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建立监控程序建立纠偏措施建立验证程序建立记录保持程序v ISO9001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n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n 领导作用n 全员参与n 过程方法n 管理的系统方法n 持续改进n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n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vISO22000的关键原则:相互沟通;体系管理;前提方案;HACCP原理vGMP、SSOP、HACCP、ISO9001、ISO22000、GB/T27341之间的关系1. GMP与SSOP 的关系n SSOP是将GMP法规中有关卫生方面的要求具体化,使其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指导性文件。制定SSOP计划的依据是GMP;GMP是SSOP的法律基础。n GMP与SSOP的区别区别GMPSSOP管理地位法规性、强制性没有政府强制性表现形式原则性的基本条件具体的实施办法2. SSOP与HACCP的关系n HACCP计划是建立在危害分析的基础上的,特定的关键控制点必须被监测,以确保该步骤或工序处于受控状态;SSOP是维持卫生状况的程序,一般与整个加工设施或一个区域有关,不仅仅限于某一特定的加工步骤或关键控制点。二者均需要实施监视测量、纠正、保持记录及验证。n 已经鉴别的危害是与产品本身或某一个单独的加工步骤有关的,一般由HACCP计划来控制;已鉴别的危害是与环境或人员有关的危害,一般由SSOP控制较为适宜。n 有的同一个危害可能由HACCP计划和SSOP共同来控制。n SSOP的内容认为严重和必要时,可列入HACCP计划加以控制。3. GMP与HACCP的关系n GMP体现了食品企业卫生质量管理的普遍原则,要求是硬性的、固定的;HACCP则是针对每一个企业生产过程的特殊原则,是灵活的、可调的。n GMP的内容是全面的,它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制定出具体的要求;HACCP则突出对重点环节的控制,以点带面来保证整个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的安全。 4. GMP、SSOP和HACCP的关系n GMP、SSOP是制定和实施HACCP计划的前提和基础;HACCP是控制食品安全的关键程序。5. ISO 9001 与HACCP的关系项目ISO9001HACCP实施自愿性;体系性由自愿逐步过渡到强制;应用性目标强调质量能满足顾客要求强调食品安全,避免消费者受到危害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行各业,涉及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适用于食品链各类组织,以生产过程的控制为主监控对象无特殊监控对象有特殊监控对象(CCPs)6. ISO 22000与GMP、SSOP、 HACCP、ISO9001的关系n ISO22000是HACCP原理在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上由原理向体系标准的升级。 n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过程方法为基础。n IS22000标准提出了“PRP”的概念,以替代传统的GMP和SSOP概念。 n ISO22000中的OPRP与SSOP的关系Ø 二者都包括对卫生控制措施的管理。Ø SSOP是为实现GMP的要求而编制的操作程序,不依赖危害分析,不强调在危害分析后才开始编制,也不强调特别针对某种产品。Ø OPRP是在危害分析后确定的、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的措施。 7. ISO 22000与GB/T27341的关系项目ISO22000GB/T27341适用范围食品链中任何方面和任何规模的、希望通过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稳定提供安全产品的所有组织。食品生产(包括配餐)企业HACCP体系的建立、实施和评价,包括原辅料和食品包装材料采购、加工、包装、贮运、装运等。认证依据GB/T22000 idt ISO22000GB/T27341和GB14881标准条款ISO22000GB/T27341食品防护计划无要求7.3.3针对食品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应急演练无要求6.8HACCP手册无要求4.2.2标准条款ISO22000GB/T27341原辅料、食品包装材料安全卫生保障制度方面要求只是要求对采购材料实施控制,没有提出具体如何操作的要求。制定原辅料、食品包装材料供方相应的有效资格条件并确定供方名单、制订供方的评价制度,包括不合格供方的淘汰制度。第七章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v风险分析:是包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3个组成部分的科学框架。 Ø是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危害进行评估、定性或定量的描述风险的特征,在参考有关因素的前提下,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交流的过程。v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n 风险分析的根本目标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促进公平的食品贸易,其中风险评估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和基础。n 风险分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食品安全措施应当以充分的科学依据和风险分析原则为基础,并且不应对贸易造成不必要的壁垒。n 风险分析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v风险评估:是包括危害确定、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几个步骤的科学评估过程。要求对相关信息进行评价,并且选择模型根据信息作出推论。v风险评估的四个阶段: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v风险管理:在考虑风险评估结果和与保护消费者健康及促进公平贸易有关的其他因素的基础上,权衡选择政策的过程。v风险管理的四个部分n 风险评价n 风险管理选择评估 n 执行管理决定n 监控和审查 v风险信息交流:在风险评估者、风险管理者、消费者、企业、学术组织以及其他相关团体之间进行的,贯穿风险分析整个过程的信息和观点的相互交流的过程。v风险交流的要素n 风险的性质 包括危害的特征和重要性,风险的大小和严重程度,情况的紧迫性,风险的变化趋势,危害暴露的可能性,暴露的分布,能够构成显著风险的暴露量,风险人群的性质和规模,最高风险人群。 n 利益的性质 包括与每种风险有关的实际或者预期利益,受益者和受益方式,风险和利益的平衡点,利益的大小和重要性,所有受影响人群的全部利益。n 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 包括评估风险的方法,每种不确定性的重要性,所得资料的缺点或不准确度,估计所依据的假设,估计对假设变化的敏感度,有关风险管理决定的估计变化的效果。 n 风险管理的选择 包括控制或管理风险的行动,可能减少个人风险的个人行动,选择一个特定风险管理选项的理由,特定选择的有效性,特定选择的利益,风险管理的费用和来源,执行风险管理选择后仍然存在的风险。第八章 食品质量控制v产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4M1En 人员(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文化素质、身体状况等。n 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工器具的卫生、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n 材料(material):食品原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n 方法(method):加工工艺、管理方法、操作规程、测量方法等。n 环境(environment):生产场所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v质量控制工具QC旧七法【掌握包括哪几种方法;了解各种方法怎样运用】检查表;排列图;特性要因图;直方图;散布图;分层法;控制图。vABC分析Ø 累计百分数在 080%的因素为A类,是主要因素。Ø 累计百分数在8090%的因素为B类,是次要因素。Ø 累计百分数在90100%的因素为C类,为一般因素。 实际应用中,切不可机械地按80%来确定关键因素。v质量控制工具QC新七法亲和图;关联图;系统图;PDPC图;矩阵图;箭形图;矩阵数据解析法。vQC旧七法的特点检查表法容易记录、整理数据、掌握问题排列图法对于多种问题,找出从什么方面下手特性要因图法整理特性(问题点)与主要原因的关系并找出原因直方图法使“偏差”视觉化,用于决定管理方法散布图法了解两组成对数据的关系,用于决定管理方法分层法按要因区分数据,了解“偏差”是否有影响控制图法了解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vQC新七法的特点亲和图法将感觉到的事物用语言表达,汇总其中的共同点,明确“什么是问题”关联图法用箭头连接要因与结果的关系,明确“为何会这样”系统图法得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手段或对策方案,明确“为何要这样做”PDPC图法实施计划前预测各种情况,尽可能引导向希望的方向发展,明确“如果那样该怎么办”矩阵图法将多个项目分成行和列,利用交点捕捉其关联程度,明确“甲与乙对应关系如何”箭形图法把握整体流程,找出对进度有较大影响的作业,明确“时间依次顺序如何”矩阵数据解析法从统计学角度计算采用矩阵图法分配的众多数据,利用图表表示相关性的强度vQC新旧七法的区别QC旧七法QC新七法理性面感性面大量的数据资料大量的语言资料问题发生后的改善问题发生前计划、构想第九章 5S管理v5S的含义: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修养(素养)(SHISUKE)中文含义目的整理清理物品,明确判断要与不要,不要的坚决丢弃作业现场没有放置任何妨碍工作或有碍观瞻的物品整顿将整理好的物品明确规划、定位并加以标识可以快速、正确安全地取得所需要的物品清扫经常清洁打扫,保持干净明亮的环境工作场所没有垃圾、污秽、尘垢清洁维持以上3S工作,使其规范化、标准化拥有整洁干净、明亮清爽的工作环境素养自觉遵守纪律和规则养成讲礼仪、有道德、自觉遵守纪律等习惯v推行5S的目的和作用v食品企业推行5S管理的必要性5S是实现GMP、SSOP、HACCP、ISO9001等管理要求、保证其控制手段得以实施的方法和途径。v企业推行5S的步骤n 成立5S推动小组;n 制定5S推动计划、目标及时间表;n 实施宣传策划,开展全员培训;n 按照计划时间检查;n 将检查中的不良点通过各种方式公示;n 依照检查结果实施奖惩;n PDCA循环推动、持之以恒。第十一章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v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督制度。 v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其中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v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原材料要求;加工工艺及过程;产品标准要求;人员要求;产品储运要求;检验能力要求;质量管理要求;包装标识要求。第十二章 食品企业危机管理v危机管理的原则:预防为主原则;统一指挥原则;快速反应原则;公共利益至上原则;主动面对原则;透明原则;灵活性原则;全员性原则;善始善终原则。v危机管理的六阶段模型:危机的预防;危机管理的准备;危机的确认;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从危机中获利v解决食品产品质量危机的常用方法:迅速收回不合格产品;对有关人员予以损失补偿;利用传媒引导公众;利用权威意见处理危机;利用法律调控危机;公布造成危机的原因;重塑良好的公众形象。第十三章 食品质量成本管理v质量成本:也叫质量费用,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v质量成本的构成分 类内 容质量成本运行质量成本预防成本用于预防故障或不合格品等所需的各项费用鉴定成本为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质量要求所需的鉴定、试验、检验和验证等费用内部故障成本交货前,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交货后,由于产品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在合同条件下,根据用户的要求而提供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v质量成本管理:通过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找到降低成本的途径,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v质量成本管理的内容:质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