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优质实用课件推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ppt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应用”的教材教法研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1,2,1,2,本章内容结构,课标中有关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内容的标准,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补充说明: 物质的量相关内容的要求,课程标准表述的是终态水平(其他内容的要求亦如此),即化学l模块学习结束后,学生能够达到的水平。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一步到位”。当学生初次接触这些内容时,只要求进行计算公式的简单换算,如已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求算溶质的物质的量,不要刚开始学习时,就加入较复杂的计算。,课标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标准,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 动进行交流。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 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一、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和物质的量浓度配制的有关步骤方法。,第二课时主要内容:,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实验的误差分析和简单的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二、教材内容分析:,第一课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体系,本部分旨在运用物质的量学习在实验室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也是对物质的量有关知识的应用。,1教材编写意图:,内容: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和单位,容量瓶认识及选择,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有关步骤方法。,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和物质的量浓度配制的有关步骤方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前两部分介绍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在该部分提出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溶液中的反应,为了方便,引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本部分属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重点是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以及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将物质的量浓度运用于实验中,突出本章主题,也大幅度降低了化学计算的难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2教材内容前后关系、地位:,3.素材处理:,P15图1-16体检的一些指标用物质量浓度表示,可作为 课堂导入,创设情景之一。,P16图1-1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对容量瓶操作的重要细节及注意事项进行同步说明和强调。,P15图1-17几种规格的容量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对照了解。,P15 “B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英文”由学生自由阅读了解。,P16实验1-5 选用配制NaCl溶液,是因为NaCl价廉。用100 mL,也是考虑所配NaCl溶液用处不大,减少浪费。目前有的学校条件比较好,配备了分析天平,可用分析天平来称量。若用托盘天平,可向学生简单说明感量问题即可。此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配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再实验。,P17课后习题:放在【知识应用】位置,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P16图1-1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过程示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4.需要补充的素材:,“几种不同规格的容量瓶”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容量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补充学生实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学生已有的相关学习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化学的实验能力和简单的化学计算能力。,三、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的相关内容知识、方法:,学生已有的相关内容知识: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和有关计算,对溶液组成有一定了解。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对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有了一定认识,已经能够体悟引入物质的量是为了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的方便。,缺陷、存在错误或不足的认识:对“溶剂体积”与“溶液体积”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2. 学生已有基础对本节学习的影响:,好的影响: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和有关计算为基础,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实现通过已知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不好的影响:对待实验的态度不够严谨,做实验的方法技巧有待提高。对待概念理解无章法。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四、教学目标确定:,这部分内容以往教科书的课题为物质的量浓度,现在换成了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面对如此转变,我们必须把握深广度,体悟新课改精神,不能盲目的加宽加深。所以只确定基础目标,不确定弹性目标和拓展目标。,基本目标:,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和化学计算能力。 初步学会使用容量瓶配制较准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2.教学设计意图: 根据高中新课程要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解决教学的难点问题。力图在初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计算和配制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该部分内容。既衔接了初中知识,又让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有了新的要求和拓展。,五、教学设计:,1.教学模式(3+1): 自主学习点拨归纳自检互评拓展延伸,1.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理解。 2.讨论交流: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 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演示。 4.学生实验时用摄像机或照相机拍摄学生实验中操作错误的画面。,教师活动:,活动:,讲授时间:15分钟,讲授内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容量瓶使用的注意事项、配制100 mL 1.00 molL的NaCl溶液实验每一步的注意事项。,活动: 【自主学习】领悟物质的量浓度涵义; 【自主学习】研究容量瓶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学生实验】配制50 mL 0.50molL的NaCl溶液”体验和巩固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时间:20分钟 形式:看课本、听、小组讨论、填表格、学生实验 观测:表格填写,交流总结,问题回答,课堂作业反馈 评价设计:通过【自检互评】和【学生总结】实现本节课评价 媒体设计:以教材为依据,学案导学,教师演示实验加学生实验为主,PPT课件为辅。 教辅资料:教辅资料作为学生课外拓展知识,巩固提高所学知识的参考资料。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课外通过教辅资料提升能力。,学生活动:,基本环节:,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及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3.教学结构流程设计:,该部分不仅是上节课所学化学知识的复习,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上节课所学化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提高,也为学生以后有关化学计算学习打下基础。,第二课时,1教材编写:,本部分是第一课时所学知识的应用,是学生在学习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浓度涵义”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力图通过本节课学习将化学实验由兴趣培养上升到科学探究的层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化学习惯。,2教材内容前后关系、地位:,二、教材内容分析:,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实验的误差分析和简单的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内容: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实验的误差分析,物质的量浓度稀释问题。,3.素材处理:,P16【学与问】,由学生分小组讨论,自主解决误差分析问题。,P17【思考与交流】由学生分小组讨论 24.5 g H2SO4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1.50 mol Na2CO3的质量是159 g。教师可以再编一些类似的题进行训练,也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训练。 .以浓硫酸和稀硫酸为例,在性质上有比较大的差异,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大;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浓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热,而稀硫酸稀释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可以让学生思考,由于浓硫酸与稀硫酸浓度相差很大,所以性质也有很大差异,若浓度比较接近的稀硫酸性质也会有明显差异吗?,4需要补充的素材: 实际生活中误差分析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巩固练习题。,.将5 mL浓硫酸稀释为20 mL稀硫酸,得到的稀硫酸与原浓硫酸中所含H2SO4的物质量相等,这是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H2SO4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所以两溶液的物质量浓度不同。(讨论:如果从这20 mL稀硫酸溶液中取出5 mL,与原5 mL浓硫酸比,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P17课后习题,通过相关学习后随堂完成,做到边学边练。,好的影响:在学会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方法基础上学习误差分析和溶液稀释问题的简单计算,不仅深化了所学知识,降低难度,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不好的影响:对计算题有为难情绪,对待实验的态度不够严谨,做实验的方法技巧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缺陷、存在错误或不足的认识:对于化学实验还处于好玩有趣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三、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的相关内容知识、方法:,学生已有的相关内容知识:学生通过前三课时的学习,对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有了一定认识,学会了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方法。 学生已有的相关学习方法: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能够用比较法学习化学新知识。,2. 学生已有基础对本节学习的影响:,四、教学目标确定:,1.学会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的误差分析,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课堂引导,学会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培养团结协作的品质。 3.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简单计算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稀释时有关计算。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第二课时基本目标:,五、教学基本设计:,教学模式(3+1):自主学习点拨归纳自检互评拓展延伸,教师活动:,活动: 1.展示上节课学生实验时用摄像机或照相机拍摄学生实验中操作错误的画面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的误差分析。 2.讨论交流:巩固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的误差分析方法。 3.小结硫酸的稀、浓溶液在性质上的差异和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讲授时间:10分钟,讲授内容: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的误差分析方法和硫酸的稀、浓溶液在性质上的差异和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活动:【自主学习】和【讨论】“以配制0.1 moLL-1 NaOH溶 液为例,分析操作可能引起的误差”学会物质的量浓度 配制的误差分析方法。 【思考与交流】引导学生对“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本质”的 理解 时间:总时间25分钟 形式:看课本、听、小组讨论、填表格 观测:表格填写,交流总结,问题回答,课堂作业反馈 评价设计:通过【自检互评】和【学生总结】实现本节课评价。,学生活动:,教辅资料:教辅资料作为学生课外拓展知识,巩固提高所学知识的参考资料。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课外通过教辅资料提升能力。,媒体设计:以教材为依据,学案导学, PPT课件为辅。,基本环节:,第二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和简单计算,自主学习的类型,自主阅读思考型 自主观察分析型 自主研究总结型 自主演算归纳型 自主实验提升型,教师设疑引导 学生带问自学,教师创境引导 学生用旧知建新知,自主阅读思考型,在阅读前,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教学难点和重点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系列阅读思考的问题组,提出阅读(含语言学科的朗读)提示要求,供学生在自主阅读时,进行指向性的思考型学习。,类型操作要点:,自主观察分析型,类型操作要点:,教师开发出与本节课教学知识,紧密联系的教学课程资源(即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还有生活性、更有严谨性的相关图片和其它影视信息)和问题组,引导学生围绕课程资源,利用旧有知识去思考和分析,进而实现对新知识的自主建构。问题组的设置应当具有精炼、准确、引导、递进的四大特点。,自主研究总结型,类型操作要点:,教师根据课程中知识内容,收集与本节知识相关的背景信息、生活常识,以及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并进行有机组合,创设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氛围和欲望的教学情境,或由学生调查研究总结。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和提示引领下,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和提升,形成对新知识的建构。,自主演算归纳型,类型操作要点:,教师利用已经掌握,可供学生进行练习的相关试题或数据信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演算。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演算过程,或演算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寻找规律,进而建构出新的知识概念。,自主实验提升型,类型操作要点:,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创设出可供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实验情境和教师实验引导提示,再通过学生实验实践、现象观察、记录数据、数据处理、总结提升,形成对新知识的建构。,教学设计,方案二: 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 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课堂 上他们带来了自己收集的诸如 止咳糖浆、饮料、眼药水、矿 泉水、四特酒等,实验室诸如 盐酸、碳酸钠等溶液的标签。 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出示自己 收集的标签,并根据自己手中 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方 法,进而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 方法之一 物质的量浓度。,第1课时:,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设计意图,在此过程中,学生 既学习了收集信息和加工 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 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 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 息相关。,教学过程 通过“思考与交流”引入溶液稀释问题,改编初中课本例题“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浓硫酸的质量是多少?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引导学生探究溶液稀释问题的解题方法。巩固类比法的应用。,设计意图 思考、讨论。 一方面结合情境复习前面的学习内容,衔接初中知识,另一方面类比本节稀释问题。,探究三、溶液稀释问题,教学过程 通过初中课本练习“配制100ml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密度为1.1g/cm3),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试简述配制过程。”,高中课本“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试简述配制过程。”及问题“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哪个更简便、准确?为什么?”引入。,设计意图 既复习了初中知识和上节课知识,对本节课提出挑战。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上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第2课时:重点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方法,难点是误差分析。,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问题设计: 研究课题一: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理解 引入问题设计: 让学生观察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并描述其差异,提出如何表述不同溶液。从而引出溶液的组成。复习初中用质量分数对溶液组成的表述方法。 以初中课本43页例题1的“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简述配制方法。”引入,通过“简述配制150kg这种溶液的配制方法”让学生体会配制质量分数溶液较繁琐,从而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进入研究课题一: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理解。,意图:既衔接了初中知识,又让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有了新的要求和拓展。,自主学习问题设计: 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 ,符号: 表达式: , 单位: 2.(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体积指代的是谁的体积?其单位是什么?是不是溶剂与溶质体积的加和? (2)溶质B的量是用什么物理量表示的? (3)所表示的溶质与溶液是不是实际的数值? (4)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变不变?,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有更深的认识。,“如何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并简要说明其实验步骤。”引入研究课题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研究课题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引入问题设计:,意图:学生初中已有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配制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体验认识过程。同时训练学生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简单计算能力。,组织调控学生活动设计:小组(4-6人)分工,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2人小组学生实验。,实验方案问题设计:,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教师边实验学生边探究): 计算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 g 。 根据计算结果,用 称量NaCl固体。 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 中,用适量 溶解。 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 ,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次,洗涤液也都注入 。轻轻摇动该容器,使溶液混合均匀。为什么用该仪器? 将蒸馏水注入 ,液面离 刻度线下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 。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意图:通过课堂探究,引导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有一个初步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探究能力。,问题设计: 研究课题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的误差分析 引入问题设计: 方案一:展示上节课学生实验中的有关实验操作画面,讨论所配溶液浓度的准确性。 方案二: “医院护士配针药视频”展示溶液浓度较准确配制的重要性引出配制物质的量浓度实验的误差分析。,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自主学习问题设计:,回忆上节课“配制50 mL 0.50molL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探究下列问题: 1、【学与问】课本第16页“学与问” 2、为什么在烧杯中溶解?能放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 3、物质溶解后能否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4、适量的水为多少? 5、为什么要用玻棒引流? 6、转移过程中玻棒应在何处?能否放在桌上? 7、为什么要洗涤23次,否则,配制出的溶液浓度有什么变化? 8、定容前为什么要振荡容量瓶? 9、定容时为什么要改用胶头滴管? 10、如果定容时,不小心使溶液的液面超过了标线,该怎么办? 11、摇匀后,溶液的液面低于标线,能否再加水至液面与标线相切?如这样操作,对配得的溶液浓度有什么影响? 12、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意图: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浓硫酸的质量是多少?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 引入研究课题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稀释问题。,引入问题设计:,研究课题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稀释问题,意图:从质量分数溶液稀释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溶液稀释问题的解题方法。一方面结合情景复习前面的内容,衔接初中知识,另一方面类比学习本节稀释问题。,自主学习问题设计:,组织调控活动设计:小组(4-6人)分工,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思考与交流】见课本17页 【思考】 计算要配制500mL1molL的硫酸溶液,需要密度为1.84gcm3的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 用上节课配制的50mL0.50mol/LNaCl溶液配制0.10mol/LNaCl溶液,需取0.50mol/LNaCl溶液体积为多少?并简述配制方法。,意图:通过探究溶液稀释的实质和质量分数溶液稀释问题复习,探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稀释问题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