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二年级(下).doc
-
资源ID:33521960
资源大小:235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二年级(下).doc
第1单元 常见材料 1-1 木材一 教学目标:1 识别一些木制品,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2 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培养“合理开发树木,节约使用木材”的意识。3 初步了解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并能够以小档案的形式如实记录操作结果。教学重点:比较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二 教学设计:活动一:生活中的木制品活动目的:1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木制品。2知道常见木制品的基本用途。活动器材:常见木制品的实物、学生自带木制玩具。活动二:木材的来源活动目的:1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2培养合理使用木材,保护树木的意识。活动三:不同的木材的特点活动目的:1通过多种方法对不同木材的特点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特点。2学习制作木材小档案。活动器材:各类木片,图钉。三 教学过程:活动一:生活中的木制品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生活中的木制品,如:桌、椅、橱、门、书架、船模、玩具、铅笔、床、镜框等。* 讨论: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些什么用途?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木材制作的?* 小结:生活中许多物品是用木材做成的,它们用来存放东西、,有的用来观赏,有的用来玩耍,真是各有各的用途。*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应该能识别不少木制品,并能够简单说出它们的用途。活动二:木材的来源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木材来源的照片。* 讨论:木材是从哪里来的?* 阅读: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 小结:树木要经过“砍伐、切割、干燥”等过程才能变成木材。树木的生长期较长,我们要合理开发,节约使用。* 培养学生“合理开发树木,节约使用木材”的意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木材的形成不易,从而培养节约木材的意识。活动三:不同的木材的特点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这些木材的特点进行比较?怎样比较?* 分组活动: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掂一掂、刻一刻等方法,比较各类木材在外观、气味、轻重、硬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记录:完成活动作业第1页第一部分。* 交流:各人制作的木材小档案。* 阅读小资料:奇特的木材。*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认识木材的不同特点,然后将小组操作的结果以“木材小档案”的形式记录在活动作业上,这个小组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板书设计: 木 材 看- 颜色、花纹、 闻- 气味 摸- 光滑度 (钉子、小刀)刻- 知道木材的硬度和致密程度1-2 橡胶一 教学目标:1能认识一些典型的橡胶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2初步了解橡胶的来源。3初步了解几种橡胶制品的特点,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重点:认识橡胶制品的特点。二 教学设计:活动一:生活中的橡胶制品活动目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橡胶制品及其用途。活动器材:常见橡胶制品的图片或实物活动二:橡胶的来源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2培养合理使用木材、保护树木的意识。活动器材:橡胶来源的图片活动三:橡胶制品的特点活动目标:初步了解橡胶制品的特点和用途。活动器材:橡胶手套、一次性塑料手套每组各一只三 教学过程:活动一:生活中的橡胶制品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生活中的橡胶制品,如:热水袋、乒乓球拍的橡胶贴面、球鞋鞋底、篮球、雨靴等。* 讨论: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些么用途?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橡胶制成的?*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用橡胶制成的物品。* 学生可能一开始对“橡胶”一词比较陌生、教师可以投师问路,举出一两个例子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举出更多橡胶制品的实例。活动二:橡胶的来源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橡胶是从哪里来的?* 阅读:橡胶的简单分类。* 小结:橡胶要经过“割胶、收集、晾干”等过程才能用来制作橡胶制品。*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橡胶来源,学会自学书上小资料。活动三:橡胶制品的特点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橡胶手套的特点进行认识?怎样做?* 操作:通过拉伸和摩擦等方法认识橡胶制品具有弹性、防滑、耐磨等特点。* 完成活动作业第1页第二部分。* 小结:橡胶制品具有弹性、耐磨和防滑的特点、因此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各种方法认识橡胶手套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设想方法付渚实施、得出结论。* 进行摩擦操作时两手用力大小应尽可能一致。* 要求学生结合对橡胶制品特点的认识,对“车胎为什么要用橡胶制品分别利用了橡胶的哪些特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板书设计: 橡胶 特点:有弹性、防滑、耐磨1-3 棉花、羊毛和蚕丝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棉花、羊毛和蚕丝外观特征。2 通过“拆布”活动了解常用的织布材料。3 通过观察各色服装激发学生了解服装布料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学会欣赏美的教育。教学重点:观察棉花、羊毛和蚕丝的外观特征。二教学设计:活动一:观察棉花、羊毛和蚕丝活动目的:1 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棉花、羊毛和蚕丝。2 通过比较,让学生初步认识棉花、羊毛和蚕丝外观特征。活动器材:棉花、羊毛和蚕丝 活动二:“拆布”游戏活动目的:1通过“拆布”游戏,让学生了解常用的织布材料。2通过观察各色服装激发学生了解服装布料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学会欣赏美的教育。活动器材:棉花、羊毛和蚕丝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观察棉花、羊毛和蚕丝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欣赏:有关服装的影像资料或图片。* 交流:这些漂亮衣服都是用哪些材料做的?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做衣服? * 观察:通过感官认识棉花、羊毛和蚕丝的外部特征。* 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并和其他同学的发现进行比较。观察:观察布,并判断这些布分别是用哪种原料织成的。* 供学生观察讨论的仅限于用纯棉、纯毛和纯丝绸做成的衣服,且是单一材料的服装。* 教师提供的三块布应分别是纯棉布、全毛呢和丝绸。活动二:拆布游戏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怎样知道一块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实验:利用工具把布拆成纱。* 比较:从布上拆下来的纱同哪种原料 (棉花、羊毛、蚕丝)相同?* 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在学生拆布前,先引导大家讨论用什么办法鉴定布的原料,为拆布活动进行铺垫。此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工具使用的指导和安全教育。板书设计:棉花、羊毛和蚕丝1-4 给娃娃选衣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给娃娃选衣的活动,帮助、培养学生建立关心爱护他人的良好意识。2 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认识棉布和丝绸在一些方面的不同性质。3 在了解布料发展历史的同时,知道除了棉花、羊毛和蚕丝,人类利用其他原料也可能用来织布,从而发现人类是非常聪明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认识棉布和丝绸在一些方面的不同性质。二教学设计:活动一:比较布的手感和吸水性活动目的: 1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棉布和丝绸在一些方面的不同性质。2 巩固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活动器材:棉花、羊毛和蚕丝 活动二:给娃娃选夏衣活动目的:1 通过给娃娃选衣的活动,激发学生了解服装布料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学会欣赏美的教育。2 帮助、培养学生建立关心爱护他人的良好意识。活动器材:棉花、羊毛和蚕丝 活动三:了解布料的发展史活动目的:1 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布料发展历史。2 通过了解除了棉花、羊毛和蚕丝,人类利用其他原料也可能用来织布的资料,让学生体会发现人类是非常聪明的。活动器材:布料的发展史资料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比较布的手感和吸水性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比较:(一)布的手感(1)实验:用手触摸棉布、毛呢和丝绸,比较手感有什么不一样,记录在活动作业第15页上。(2)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比较:布的吸水性(1)实验:比较不同布料的吸水性哪个大哪个小。(2)交流:说说你的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作业第15页上,并再次讨论该给娃娃选什么样的衣料做夏衣。* 讨论:该选什么衣料做的衣服作冬衣?* 拓展:不同的布,还有哪些本领不一样?* 布料在手感方面有许多不同。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其在光滑度方面的不同。* 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和比较。* 除了手感和吸水性,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研究3种布料的其他差异。活动二:给娃娃选夏衣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夏天就要到了,该选什么布做的衣服,能使娃娃穿得舒服?* 游戏:学生到“服装店”选衣。* 交流:说说你为娃娃选了什么布料,还要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个能激起学生爱心和积极性的情景,使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教师要准备一定数量的衣服,且要包括毛衣等秋冬服装。活动三:了解布料的发展史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阅读:教材上的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或观看有关音像资料),了解布料发展的历史。* 交流:你还知道现在人们采用哪些材料 作为织布的原料?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有关布料的知识。* 可以找一些音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板书设计:给娃娃选衣第2单元 地球的外表2-1 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2 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3 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二 教学设计:活动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活动目的: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活动二:地球的外形活动目的: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活动器材:地球仪活动三:设计去美国的路线活动目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地球形状特点的认识。活动器材:地球仪三 教学过程:活动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交流:说说自己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阅读:教材第10页,了解人类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以及所作出的努力。*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要求其说出自己是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如有学生知道,可以让其向同学介绍。* 要结合所学内容帮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更全面地认识了地球的形状热点,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巨大的作用。活动二:地球的外形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地球是一个标准的圆球吗?* 介绍:南北极之间的距离和赤道的直径。* 讨论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只篮球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和讨论。* 教师可借助地球仪进行介绍。* 在介绍具体数据时,应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所起的重要作用。活动三:设计去美国的路线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调查:认识中国和美国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 讨论:如果我们到美国去旅游,可以怎样走?* 当学生提出去美国可以选择往东,也可以选择往西走时,要提醒学生思考:往这两方面走都能到达美国,这是什么道理?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地球2-2 地球的表面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2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3知道地球周围包围着大气。4初步学习测量的方法。教学重点:认识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生物,分布着陆地和海洋以及大气层。二教学设计:活动一:欣赏地球表面的自然景物活动目的: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活动器材:部分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的图片活动二:认识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活动目的:初步了解地球和海洋的大小差异。活动器材:世界地图、透明方格纸活动三:了解大气层 活动目的:初步认识大气圈的存在。活动器材:其他物质的图片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地球表面的自然景物 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教材第12页图片。* 讨论:地球上有哪些自然景观?除了教材上看到的,你还知道哪些?* 讨论:地球上生活着哪些动物?生长着哪些植物?还有什么生物?* 阅读:教材上有关生物种类的资料。* 小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 课前搜集准备各种地貌和不同生物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表面自然景物的多样性。活动二:认识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仔细观察世界地图,比较地球上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 实验:利用透明方格纸进行直观的计数和比较,通过数格子,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差异。* 小结: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水域组成,水域比陆地大得多。* 教师可出示地球仪模型辅助学生观察。* 教师可先介绍透明方格纸的使用方法。活动三:了解大气层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地面上空还有什么物质?* 观察:教材第13页图片。* 交流:大家有什么发现?* 阅读:教师准备的关于大气层的资料。* 介绍:关于大气层的资料。板书设计: 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第3单元 小帆船3-1 物体的沉和浮一教学目标:1. 在考察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浮情况的活动中,体会到有的物体会沉、有的物体会浮。2. 在考察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浮情况的活动中,通过比较预想和实验结果,反思预测依据的正确性、合理性。3.设计让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的办法,让学生在锻炼求异思维的同时体会到改变物体的形状、增大它的空间,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况。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会沉、有的会浮。二教学设计:活动一:考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水中的情况,发现有的物体会沉、有的物体会浮。2.通过设计“沉”和“浮”的表示符号,锻炼多元化表达的能力。3.通过比较预想和实验结果,反思预测的能力。活动器材:透明水槽、竹片、螺丝钉、橡皮、泡沫塑料、半瓶水、积木、铅笔、橡皮泥等活动二:探究怎样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活动目的:1. 想各种办法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的活动,让学生在锻炼求异思维的同时体会到改变物体的形状、增大它的空间,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况。2.通过问题迁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活动器材:透明水槽、橡皮泥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考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预想并讨论:这些物体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为什么?* 记录:预想的结果。* 实验并记录: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浮情况。* 交流并反思:实验结果。* 学生往往凭其直觉错误地认为: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其中半瓶矿泉水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易猜错。通过本活动可以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猜测时可以要求他们说说自己的依据。* 可以依据明了、简单的原则,引导学生设计表示“沉”和“浮”的符号,增加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巡视中重点关注:(1)研究对象是否全部考察过;(2)实验结果是否记录完整。* 只要求学生认识现象,不要求弄清沉浮原因,也不出现浮力、重力等概念。·引导学生讲明依据。活动二:做个小小救生圈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要点* 制作:选择一些材料,做一个“小小救生圈”。* 试验:把沉入水中的物体绑在你的救生圈上,这些物体浮起来了吗?* 讨论:你的救生圈需要改进吗?* 交流:比较各种材料的救生圈。谁做的救生圈效果最好?* 讨论:真正的救生圈可能是怎样的?* 制作“小小救生圈”选用的材料可以多种多样,鼓励学生制作各种救生圈。* 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外形、坚固程度、安全等方面,讨论生活中真正的救生圈应该是怎样的,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板书设计: 物体的沉和浮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浮情况不同。3-2 船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通过给不同时期的船的资料比较、排序的活动体会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2.通过猜船的活动,体会结构和功能的关系。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教学难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设计:活动一:了解船的发展活动目的:1.通过给不同时期的船的资料比较、排序的活动体会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2.通过对船的发展的了解活动,锻炼查阅资料的能力。活动器材:不同时期的船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活动二:了解现代船的外观特征和用途活动目的:1.通过猜船的活动,体会结构和功能的关系。2.通过对船的资料的整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活动器材:现代船只的图片三教学设计:活动一:了解船的发展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看图片给不同时期的船排序并说说理由。* 交流:不同时期船的排序。* 修正:查阅文字资料、搜集证据,修正结果。* 交流:修正后的不同时期船的序列;刚才的活动让你有什么收获?* 提供的图片应能反映该船的材料和行驶动力方面的讯息。* 提供的文字资料应从该船的材料、行驶动力、装载能力等多方面介绍,特别是图片不能反映的方面。* 收获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感叹;也可以是对自己先前排序错误的反思等。活动二:了解现代船的外观特征和用途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并交流:猜一猜,这些船的用途并说明理由。* 记录: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 交流并整理:课前学生收集的关于各才种船只的资料。* 提供的船只图片都应该有能鲜明反映该船用途的外观特征的。板书设计:船的发展3-3 制作小帆船一教学目标:1.认识帆船的结构和功能。2.通过制作小帆船时对材料的选择,能进一步体会帆船各部分的功能。3.在制作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帆船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选择制作帆船的材料。二教学设计:活动一:认识帆船的结构活动目的:认识帆船的结构和功能。活动器材:帆船的图片活动二:制作小帆船活动目的:1.通过给小帆船选材的活动,进一步体现帆船各部分的功能。2.通过制作小帆船锻炼动手能力。活动器材:泡沫塑料、橡皮泥、铁皮、小木块、竹丝、纸、塑料薄膜、橡皮膏布、剪刀、水槽、铁垫圈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帆船的结构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帆船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 交流:帆船的结构和功能。* 强调说出主要组成部分。活动二:制作小帆船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制作小帆船选用哪些材料比较合适?为什么?* 制作:制作小帆船。* 交流:比较适合制作小帆船的材料。* 活动:怎样使小帆船在航行中不容易翻倒?* 小结:使小帆船在航行中不易翻倒的技巧。* 让学生各抒己见。*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引导由于选材失误导致帆船无法试航的学生找到问题根源。* 提供器材,鼓励学生想各种办法让帆船在航行中平稳。板书设计:制作小帆船第4单元 小车运动4-1 小车的运动和静止一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2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3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二教学设计:活动一:做小车活动目的:1利用一定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2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活动器材:瓦楞纸板、铁丝、车轮。活动二:小车靠什么运动起来活动目的:通过实验发现小车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活动器材:小车、细线活动三:使开动的小车停下来活动目的:通过实验发现小车从运动到静止也需要力的作用。活动器材:自制小车活动四: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活动目的:1收集生活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加深对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2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活动器材: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实例的图片。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做小车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怎样用瓦楞纸板、铁丝、车轮等材料做一辆小车。* 制作:会滑动的小车。* 讨论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有关图片或观看制作活动的录象,以帮助学生了解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在学生进行制作时,应要求学生对做好的小车进行滑行试验,以保证小车的质量。活动二:小车靠什么运动起来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怎样使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 小组讨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小车动起来?* 小组实验:利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 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讨论: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小结:小车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力。* 要引导学生对每辆小车的运动加以讨论。* 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想出多种方法让小车运动,例如用扇子扇、用小球碰撞等。* 交流时,应要求学生演示操作配合自己对实验方法和结果的说明。* 要引导学生关注:无论是推还是拉、或是利用风来吹小车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都要对小车用力。活动三:使开动的小车停下来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正在平面上开动的小车停下来?* 小组实验:利用不同的方法使正在平面上开动的小车停下来。* 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讨论: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小车从运动变成静止也需要对它用力。* 要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 交流时,应要求学生以演示操作配合自己对实验方法和结果的说明。* 通过讨论,要引导学生发现无论用哪种方法使小车停下,都是因为对小车用了力。活动四: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交流:说说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些实例。* 小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的作用。* 在学生举例时,应要求其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对物体用力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可以补充实例,开阔学生的视野。板书设计: 小车的运动和静止静止到运动物体 都需要力。运动到静止4-2 风帆车一教学目标::1知道风力的大小影响风帆车运动的距离。2知道风帆的迎风角度不同,小车运动的距离也不同。3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4初步培养学生进行比较实验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5在实验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组织学生通过比较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知道风帆的迎风角度不同,小车运动的距离也不同。二教学设计:活动一:做风帆车活动目的:1利用一定的材料制作一辆风帆车。2初步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活动器材:小车、竹丝、纸、玻璃胶纸、塑料座(用以连接车体与帆)活动二:怎样能使风帆车跑得远活动目的:通过探究发现风力越大、一定时间内、风帆车运动的距离越远。活动器材:风帆车、扇子等。活动三:风帆方向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活动目的:通过探究发现风帆方向不同、相同风力条件下、风帆车的运动距离不同。活动器材:风帆车、小风扇、直尺等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做风帆车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怎样把小车改装成能利用风来开动的风帆车?* 交流:制作方法。* 制作:风帆车。* 鼓励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 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制作方法的指导。活动二:怎样能使风帆车跑得远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产生风并使风帆车运动起来?* 讨论:使用不同的方法,风帆车运动的远近一样吗?* 实验:比较产生风的方法不同,小车运动远近的差别。* 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风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远。* 在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两方面的问题:1、小车在实验时每次放的位置要相同。2、观察、测量和记录所用的方法要相同。3、每次实验的时间要相同。活动三:风帆方向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并预测:改变风帆的方向会不会使小车的运动远近发生变化?* 构想并讨论:实验方案。* 实验:小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风帆方向会影响小车运动的远近。* 每次应测定相同时间内小车的运动距离。* 在讨论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改变风帆方向后,每次风力的大小要相同。板书设计: 风帆车风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远。风帆方向会影响小车运动的远近。4-3橡筋车一教学目标::1知道橡筋卷绕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有密切关系。2知道橡筋拉伸的长度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反之则近。3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4初步培养学生进行比较实验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5初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认识橡筋能产生动力,使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二教学设计:活动一:做橡筋车活动目的:将做好的风帆车改装成一辆橡筋车。活动器材:小车、橡筋、线、双面胶活动二:怎样能使风帆车跑得远活动目的:探究橡筋卷绕方向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活动器材:橡筋车活动三:拉伸的长度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活动目的:探究橡筋拉伸的长度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发现橡筋拉得越长,小车跑得越远。活动器材:橡筋车、直尺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做橡筋车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怎样把小车改装成利用橡筋动力开动的车?* 制作:橡筋车。* 引导学生思考橡筋怎样才能发挥作用,并对学生进行制作方法的指导。活动二:怎样能使风帆车跑得远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实验:试开橡筋车。* 交流;小车运动的情况。* 讨论:同样的橡筋车,为什么开动的方向会不同?* 实验:将橡筋往不同方向卷绕,比较小车运动的方向。* 交流:实验结果。* 在学生活动时,引导学生注意小车开动的方向。* 要引导学生说明小车开动的方向。* 交流和讨论时,可结合小车的操作来进行。活动三:拉伸的长度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小组比赛:看看谁的小车跑得远。* 交流:比赛的情况。* 讨论:为什么有的小车跑得远、有的小车跑得近?* 实验:把小车上的橡筋拉到不同的长度,测量、比较小车运动的远近情况。* 交流:活动的结果,得出结论橡筋拉得长,小车跑得越远。* 教师要参与活动,并有意识地指点部分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为活动后的讨论提供必要的内容准备。* 交流情况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小车上橡筋有怎样的变化。要引导学生注意橡筋拉伸的长度的不同情况。* 要提醒学生,活动中要使橡筋拉伸的长度有明显变化。板书设计: 橡筋车橡筋卷绕的方向决定了小车的运动方向。第5单元 动植物的生活环境5-1 陆地上的动植物一教学目标:1能分别说出一些典型陆地环境中的1-2种代表性动植物。2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3进一步体会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学重点:了解陆地环境中的代表性动植物。教学难点:关注动植物生活环境的差异。二教学设计:活动一:身边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活动目的:初步认识身边环境中的动植物。活动器材:常见动植物图片活动二:不同陆地环境中的典型动植物活动目的:初步了解几类典型陆地环境中的代表动植物。活动器材:典型陆地环境以及代表性动物图片。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身边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自己带来的常见动植物图片,说说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讨论:这些动植物生活环境有些什么差别?* 配对:给一些动植物找到自己的家。* 通过对动植物及其生活的不同环境的观察,了解动植物和生活环境的关系。这里应引导学生发现,环境不同,动植物也不同。* 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讨论。活动二:不同陆地环境中的典型动植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几类典型陆地环境以及代表性动物图片。* 讨论:这些陆地环境有什么特点?每种环境中生活的动植物有什么特点?* 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各个地区动植物的资料并作介绍。* 选择:教师出示一些动植物的图片。这些动植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介绍:教师适当介绍几种特点显著的动植物。* 不要过分强调环境名称。* 教师介绍动植物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变为纯粹的知识介绍,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分析和讨论,让这个活动更有趣味性。板书设计: 陆地上的动植物5-2 水中的动植物一教学目标:1能分别说出淡水和海水中的2-3种动植物。2能说出2-3种可食用的 水生动植物,并知道它们生活在淡水中还是海水中。3进一步体会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学重点:了解淡水和海水中的常见的动植物。二教学设计:活动一:淡水中的动植物活动目的:初步认识淡水中的常见动植物。活动二:咸水中的动植物活动目的:初步认识咸水中的常见动植物。活动三:可食用的水生动植物活动目的:初步认识可以食用的常见水生动植物。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淡水中的动植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出示几种常见的淡水植物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说说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点。* 讨论: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同点?* 观察:出示几种常见的淡水动植物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说说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点。* 讨论: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同点*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生活在淡水中的动植物?说说它们的外形特点。* 如果学生不理解淡水的含义,可以解释一下再进行后续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要初步帮助学生建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意识,便于后续的学习。活动二:咸水中的动植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出示几种常见的咸水植物图片进行观察,说说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点。* 讨论: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同点?* 观察:出示几种常见的咸水中的动植物?说说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点。* 讨论: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同点?*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生活在咸水中的动植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外形特点。* 讨论:除了海里有咸水,还有哪里有咸水?* 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下咸水环境的含义,及其与淡水环境的差别。* 在活动中应该把时间更充分地留给学生,让他们尽量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述自己的观点。在叙述过程中不要强调某一类动植物的名称,应更多关注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这个活动中特别要注意不要误导学生认为咸水就是海水。活动三:可食用的水生动植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一些常见的可食用水生动植物图片。* 讨论:它们生活在哪里?* 完成活动作业第20页第一部分。* 交流:你还吃过哪些水生的动植物?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动植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进行这个活动之前要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收集一些资料,这样在讨论的时候内容会更丰富。*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介绍几种大家熟知的,比较典型的可食用的水生动植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板书设计: 水中的动植物5-3 湿地里的动植物一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什么是湿地,以及湿地的作用。2 能分别说出生活于淡水湿地和海洋滩涂的-2中动植物。3 进一步体会生物是多样的。教学重点:了解湿地常见的动植物。教学难点:通过模拟活动,了解湿地对于调节水的重要作用。二 教学设计:活动一:什么是湿地活动目的:初步知道什么是湿地。活动器材:湿地图片活动二:模拟湿地调节水活动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体验湿地在调节水方面的重要作用。活动器材:干海绵和湿海绵、托盘、抹布活动三:认识湿地的动植物活动目的:1初步认识湿地中的动植物。2感受湿地对于动植物生存的重要作用。3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三教学过程:活动一:什么是湿地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湿地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比较一下湿地、陆地和水域这三种环境的相同和不同。* 猜想:湿地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