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动物病理学》1模拟试题1-6套.doc

    • 资源ID:33533570       资源大小:1.33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动物病理学》1模拟试题1-6套.doc

    -作者xxxx-日期xxxx动物病理学1模拟试题1-6套【精品文档】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一)一、 看图描述病变(20分)1、 图一 :肝脂肪变性 2、 2、图二 答:猪膀胱粘膜出血3、 3、图三 答:脾含铁血黄素沉着 4、 4、图四 答:法氏囊淋巴滤泡萎缩5、5、 图五 答:肝凝固性坏死灶6、 6图六 答:心包炎、肝周炎(纤维素性渗出)7、 7、图七 答:淋巴结核干酪样坏死8、 8、图八 答:肺间质性水肿9、 9、图九 答:血管套10、 10、图十 答: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 二、名词解释(20分 1、微血栓 答:由红细胞凝集,溶解或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的沉积而形成的均质、红染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微循环小血管内。 2、髓样化生 答:当骨髓造血机能障碍时,由骨髓以外的脾、淋巴结或其他器官生成血细胞的过程。 3、白斑肾 答:非化脓性间质性肾炎时肾表面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油脂状的斑点或斑块间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后结缔组织大量增生。 4、趋化因子 答:能诱导白细胞作定向游走的化学物质。 5、代谢性酸中毒 答:HCO3原发生减少,导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6、休克 答:休克是由于各种病因的作用,微循环灌流量急剧降低,而引起机体重要器官血液供应不足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7、肉芽组织 答: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一种幼稚的结缔组织,并含有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呈颗粒状、粉红色,质地脆软,类似肉芽。 8、机化 答:坏死组织、病理性产物被肉芽组织形成的结缔组织取代的过程。 9、内源性致热原 答:发热激活物激活体内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引起机体发热物质称为内源性致热原。 10、槟榔肝 答:慢性肝淤血的同时伴有脂肪变性,使肝脏的切面呈现槟榔状的花纹。 三、填空(10分) 1、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可分为1)潜伏期 (2)前驱期(3)显明期 和(4)转归期这四个时期。而机械性病因引起的疾病无(5)潜伏期(6)前驱期。 2、根据变性物质存在的部位,可将变性分为两大类,即 (1)细胞变性和(2)间质变性(2)。其中前者包括(3)细胞肿胀(4)脂肪变性和 (5)玻璃样变。后者包括(6)粘液样变(7)玻璃样变和 (8)淀粉样变 。 3、神经细胞对病理刺激的应答包括3. (1)急性肿胀(2)染色质溶解(3)空泡变性(4)液化 (5)慢性损伤(6)缺血性损伤、包涵体,包素等 。 4、脑坏死包括(1)中毒性脑软化和(2)营养性脑软化 两种。 5、败血脾见于(1)牛羊炭疽(2)猪丹毒等疾病。脾脏(3)显著肿大。镜下(4)多血、(5)炎性渗血、(6)变性,坏死 。 6、贫血时,红骨髓功能增强,出现 (1)大量幼稚型RBC,见于(2)失血(3)溶血 。 7、心脏肥大的基础(1)心肌纤维增粗,代偿作用(2)心脏总收缩力增加,其机理(3)收缩成分增加。 8、大叶性肺炎的结局 (1)消散吸收治愈(2)机化肉变(3)胸膜炎 (4)脓肿、脓胸、肺坏疽、败血症 。 9、化脓性肾炎可分为(1)栓塞性化脓性肾炎和(2)肾盂肾炎两种。 10、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形成的新月体是由(1)肾小囊壁的上皮增生和(2)渗出的纤维蛋白中性粒C及红C 构成。当以上皮细胞增生为主时,可见毛细血管丛的细胞成分增加,但不发生(3)粘连和不形成(4)新月体。 四、问答题:(50分) 1、脱水分为几种类型?以低渗性脱水为例,阐述损伤与抗损伤的这一对矛盾的运动过程。(20分) 答:脱水分为低渗型脱水、高渗型脱水和等渗型脱水三种类型。 低渗型脱水,失钠大于失水,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分为损伤(如细胞内脱水,周围循环衰竭)和抗损伤(如口渴中权抑制,ADH和组织液入血)两类。根据损伤与抗损伤斗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口渴中枢抑制ADH。第二阶段通过组织液入血,ADS、ADH,以代偿血容量。第三阶段上述措施不能代偿,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和细胞内水肿。代偿与失代偿力量对比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 2、坏死时细胞有何变化?举例说明各型坏死病理变化。(10分) 答:坏死的时核的变化包括核浓缩,核碎裂和核溶解。坏死的类型包括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其中凝固性坏死是由于坏死组织失去水分和蛋白质凝固。眼观坏死组织灰白色,较干燥无光泽。坚硬、病健组织。界限清楚,坏死区周围有暗红色的充血和出血炎性反应带,光镜下,坏死初期,组织的结构轮廓仍可保留,但实质细胞的精细结构已破坏消失。如肾贫血性梗死核碎裂、溶解、胞浆溶解融合或一片淡红色均质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液化性坏死是指坏死组织迅速分解成液状,如化脓、脑软化和脂肪坏死等。 3、以结核为例叙述肉芽肿性炎症的结构特征。(10分) 答: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炎症。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肉芽肿的结构可分为三层,中央是干酪样坏死和病原,有时可见到钙化灶;靠近中心的内层是由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郎罕氏细胞构成);外层是由结缔组织,淋巴细胞形成的普通的肉芽组织。 4、细菌性脑炎有什么病变特征?临床上常见于哪些疾病?(10分) 答: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炎,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各自的规律性。如仔猪的败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脑脓肿和化脓性脑炎,常由于败血症、肺脓肿或亚急性心内膜炎通过血流转移到脑而感染的,或者是脑组织邻近的化脓性炎,如中耳炎、鼻窦炎等直接蔓延所致。有时见于颅骨外伤直接感染引起的。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二) 一、是非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 1、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2、高色素性贫血是由于VB12和叶酸的缺乏。( ) 3、心脏扩张时,代偿作用是心脏总收缩力增强。(× ) 4、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5、实质性心肌炎,可见虎斑心,病变以间质有极显著的细胞浸润为特征。(× ) 6、支气管肺炎时,肺组织眼观变化呈现多色彩景象。( ) 7、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的纤维素假膜,例如猪瘟。( ×)8、慢性卡他性肠炎,肠壁结缔组织增生和单核细胞浸润,进一步发展肠腺萎缩。( ) 9、肾盂肾炎雌性发病率高于雄性。( ) 10、粘液样变性是指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粘液物质。(×) 二、名词解释(20分) 1、卫星现象 答:是指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包围变性坏死的神经原的现象。2、适应 答:细胞和组织在受到刺激或环境改变时,改变其机能与形态结构,以适应改变了环境条件和新的机能要求的过程。3、趋化性 答:白细胞朝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的现象。4、脂肪变性 答:是指细胞的胞浆里有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小滴蓄积。 5、 虎斑心 答:在实质性心肌炎时,脂变的心肌与正常的红棕色的心肌相间,肉眼可见形似老虎皮的斑纹。6、肉芽组织 答: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新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7、脑软化 答:是指脑组织坏死所发生液化的病变。8、新月体 答:在亚急性肾小球肾炎,由于肾小球囊壁的上皮细胞增生,被覆于肾囊壁层的尿极侧形成半月状称之。9、DIC 答:微循环,中广泛发生弥散性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着,继而导致凝血因子消耗、纤维蛋白溶解等一系列病理过程。10、肺肉变 答:纤维素性肺炎时,肺泡内渗出了纤维素,如果不能及时被完全溶解吸收,即发生纤维素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病变部呈褐色肉状,称为肺肉变。三、填空(10分) 1、病理学研究方法包括(1)尸体剖检大体观察(2)组织学观察(3)细胞学观察 (4)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5)超微结构观察(6)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7)动物实验(8)临床病理学(9)活组织检查等。2、病理性死亡可分为 (1)濒死期、(2)临床死亡期和(3)生物学死亡期三个时期 。 3、玻璃样变可分为 (1)血管壁玻璃样变(2)纤维组织玻璃样变和(3)细胞内玻璃样变 。 4、神经细胞对病理刺激的六答包括(1)急性肿胀(2)染色体溶解(3)空泡变性 (4)液化(5)慢性损伤和(6)缺血性损伤包含体、色素等形成。 5、败血脾见于(1)牛羊炭疽(2)猪丹毒等疾病。脾脏(3)显著肿大。镜下(4)多血 (5)炎性渗出(6)变性(7)坏死 。 6、大肺性肺炎的结局 (1)消散吸收、治愈(2)机化肉变(3)显著肿大 和(4)脓肿、脓胸、肺坏疽、败血症 。 7、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1)变质(2)渗出(3)增生 。 8、梗死可分为(1)白色梗化和(2)红色梗化两种,梗死灶一般呈(3)锥体形,这是因为(4)血管分布所决定的。 9、心内膜炎依炎症侵害的部位不同可分为(1)瓣膜性(2)心壁性(3)腱索性(4)乳头肌性,其中最常多侵害的是 (5)心瓣膜性。 10、肺气肿类型表现为(1)肺泡性肺气肿和(2)间质性肺气肿 。 四、问答题:(50分) 1、以霉败饲料饲喂家畜为原始病因阐述因果化转规律。(10分) 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后果可以相互转化。即由原始病因引起的后果,可以转化为造成另一损害或变化的原因。这种因果交替的过程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形式。如家畜饲喂腐败变质饲料,引起胃肠炎,产生腹泻、脱水、毒素与吸收导致酸中毒。 2、阐述水肿的发生机理。(10分) 答:水肿是由于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水肿有全身性的,也有局部性的。水肿发生机理包括(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即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形成原因有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管下降。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组织渗透压增高和淋巴回流受阻。(2)钠水潴留,形成原因有醛固酮(ADS)分泌增加或肝脏对其灭活减弱。抗利尿素(ADH)分泌增加以及心钠素分泌减少。3、描述血栓形成条件及过程。(10分) 答:血栓形成的条件包括心血管内膜受损,由于病因损伤血管内皮,胶原纤维暴露启动凝血系统。血流状态的改变,和血液性质改变均可促进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过程:血栓形成开始时,首先是血小板析出,粘附于受损的心血管内皮处暴露的胶原纤维上,呈小丘状,局部血流形成漩涡状,沿血流方向可形成新的血小板粘集堆,呈分支小梁状,其表面粘附白细胞。同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产生的凝血酶水解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是细网状位于血小板小梁之间,形成白色血栓,小梁间细网状的纤维蛋白网罗红细胞形成肉眼可见红白相间的层状结构,称为混合血栓,当血管大部分或完全被阻塞后,局部血流停止,血液凝固,形成红色血栓。4、渗出性炎分为几种类型?各自特点如何?(10分) 答:渗出性炎是以血浆蛋白、炎性细胞渗出为主,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增生,浆液性炎症以渗出血浆白蛋白为主,渗出液清亮,半透明,无色或淡黄色。卡他性炎症是以粘液渗出和粘膜上皮细胞变性为主。化脓性炎症是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及其变性坏死。见于积脓、蜂窝织炎。纤维素性炎症,大量纤维蛋白的渗出,在损伤组织释出的酶的作用下,凝固成为淡黄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呈丝状、絮状,网状或膜状。可形成浮膜性和固膜性炎。出血性炎是以大量红细胞渗出为特征。 5、举例说明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10分) 答:大叶性肺炎见于牛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其病理变化分为四期:(1)充血水肿期,眼观肺中等坚硬,暗红色。切面流出红色泡沫状浆液性液体。半沉于水,光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有时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2)红色肝变期,眼观肺肿大,暗红色,质度硬如肝脏,故称肝变,切面不光滑,投入水澡完全下沉。光镜下,毛细血管高度充血,肺泡中大量的呈网状结构的纤维素网罗大量的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3)灰色肝变期,眼观肺是灰色,病变部肿大,质坚实,切面不光滑,下沉。光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不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蛋白,中性白细胞、红细胞已溶解。(4)消散期 肺是灰黄色,质地变软,颗粒状切面消失。光镜下、肺泡腔中大量中性白细胞崩解。纤维蛋白溶解,巨噬细胞增多,肺泡壁恢复正常。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三) 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 1、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2、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3、凡是使动脉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4、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5、发生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6、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分化良好,无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7、体温升高就是发热。(×)8、肺气肿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少而致体积过度膨大。(×)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10、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 )二、名词解释(20分)、化生:是指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在形态和机能上完全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2、支气管性肺炎 :由细支气管炎波及临近的肺组织的炎症。 3、槟榔肝: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4、栓塞:血液内正常状态下不存在的物质,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称为栓塞。 5、败血症: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局部组织和血液中持续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造成广泛的组织损害,使机体处于严重中毒状态和全身性病理过程。 6、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包炎时,心脏表面覆盖有易于剥落的黄白色薄层纤维素。病程稍长的病例,这种纤维素因心跳动而摩擦牵引、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7、出血性浸润:渗出性出血时,渗出的红细胞进入微小血管周围组织间隙的病变,称为出血性浸润。 8、循环性缺氧:主要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动脉血流入组织不足,或静脉血回流受阻。 9、休克: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临床上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可视黏膜粘膜苍白,耳、鼻、四肢末端厥冷,以及尿量减少等症状。 10、卫星现象: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包围神经细胞周围。 三、填空(20分) 1萎缩的基本病变是正常发育的组织器官细胞的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2、渗出性炎症可分为浆液性炎、卡他性炎、化脓性炎、纤维素性炎和出血性炎。3、良性肿瘤命名原则是:发生肿瘤部位,加上组织来源、加上瘤。或者发生部位、加上生长形态,加上瘤。4、恶性肿瘤命名原则是发生肿瘤的部位加上组织来源,加上癌或肉瘤。有的沿有习惯名称或人名。难以确定组织来源的或结构成分得杂的,则冠以“恶性”二字。5、化生的方式有:直接化生间接化生。四、问答题(40分) 1、 阐述血栓形成的条件、过程及血栓的种类。答:血栓形成的条件:心血管内膜受损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性改变血栓形成的过程:包括血液中血小板的分离析出和血液凝固两个方面,它是在血管内血液不断流动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血栓的种类: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和微血栓。 2、 试述炎症时的渗出液有何意义? 答:液体渗出的意义: 大量液体渗出能稀释毒素,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带来抗体、补体、药物,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制病原微 限生物蔓延、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发挥吞噬功能。 交织成网状的纤维蛋白是炎症后期修复的支架。 渗出液过多引起不良后果或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 3、试述大叶性肺炎的发展阶段及病变特点 答:大叶性肺炎的发展阶段分为4个阶段: . 充血水肿期 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与浆液性水肿。 . 红色肚变期 由充血水肿期发展而来,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含有大量纤维素、白细胞和红细胞。 .灰色肝变期 特征是肺泡壁充血减弱或消退,肺泡腔中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 . 消散期 特征是嗜中性料粒细胞坏死崩解、纤维素溶解和肺泡上皮再生。 4、举例说明浮膜性炎和固膜性炎有何异同? 答:浮膜性炎 发生在黏膜或浆膜上,它的特征是渗出纤维凝固并形成一层淡黄色、有弹性的膜状物和白细胞、坏死上皮被覆在炎症灶表面,这种膜易于剥离,剥离后,被覆上皮一般仍保留,组织损伤较轻。见于猪纤维素心外膜炎。固膜性炎 又称纤维素性坏死性炎,它的特征是渗出的与深层坏死组织牢地结合在一起,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后黏膜组织形成溃疡。见于猪瘟。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四)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 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8、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性假膜,例如猪瘟。( ×)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 1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二、名词解释(20分) 、肿瘤:由于致瘤因子的作用,局部组织细胞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称为肿瘤 2、白斑肾:由于感染或中毒引起的以淋巴样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非化脓性间质肾炎,在肾脏表面可见灰白色、油脂状的斑点或斑块,称为白斑肾。 3、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有形成分析出并粘集形成固体物质的病理过程,叫血栓形成。 4、脑软化:脑组织的液化性坏死,称为脑软化。 5、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在血液中积存过多,把机体的浆膜、粘膜、骨膜、脂肪等等染成黄色,称为黄疸。 6、变性:机体由于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大类可恢复的组织损伤,呈现细胞和间质发生各种形态结构改变或者出现异物的病变,统称为变性。 7、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渗出后,分散或聚集于炎灶组织中的状态,称为炎性细胞浸润。 8、溃疡:皮肤或粘膜化脓坏死脱落后,造成较深的缺损病灶,称为溃疡。 9、蜂窝织炎:皮下或肌肉之间疏松结缔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称为蜂窝织炎。 10、肝硬变: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继而肝细胞再生形成结节和结缔组织广泛增生形成假小叶,使肝小叶正常结构遭到破坏。 三、填空(20分) 1病理性钙化可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两种类型。2、肿瘤的组织结构分为实质和间质。前者是指肿瘤细胞、其功能是决定肿瘤的性质、后者包括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对肿瘤起支持和营养作用。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外突性生长、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3、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表现为急性增生变化,增生的细胞是内皮细胞、内膜细胞、渗出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4、脾脏发生淀粉样变时,淀粉样物质沉着在脾小体(淋巴小结)部位,形成灰白色半透明、像煮熟的西米样结构,叫西米脾。淀粉样物质沉着在脾脏红髓的网状组织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小条斑,外观似火腿结构,称为火腿脾 。四、问答题(40分) 1、以某疾病为例阐述疾病损伤与抗损伤斗争及相互转化规律?答:疾病过程中损伤的抗损伤的对比关系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如果损伤占优势,则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死亡。反之,如果抗损伤占优势,则疾病就向有利于机体的方向发展,直至痊愈。例如外伤性失血、机械性因素一方面引起的组织损伤、血管破裂、血液丧失、严重时导致血压下降、缺氧等一系列病理性损伤,另一方面,机体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抗损伤反应,如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缩加强、血库释放出储备的血液等。如果失血不多,则通过抗损伤反应和及时的治疗措施,机体恢复健康。反之,如果损伤过重,失血过多,治疗又不及时,抗损伤反应不足以对抗所造成的病理性损害,则动物可因严重的创伤性或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2、何谓脂肪变性?肝的脂肪变性有什么眼观病变特点? 答:脂肪变性是指细胞的胞浆里有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滴蓄积。脂滴多为中性脂肪(甘油三酯),也可能有磷脂及胆固醇等类脂质。 脂肪变性常发生在心、肝、肾等实质器官的实质细胞。脂肪变性:眼观:脂变器官肿大,胞膜紧张,质地脆软,淡黄色,切面油腻感。镜检:胞浆内有脂滴,HE染色的切片可见空泡, 空泡大小不一,发生融合,核被挤到一侧,严重时脂滴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 3、肉芽组织有何形态与机能特点? 答:肉芽组织是由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成的一种幼稚结缔组织。肉眼观呈颗粒状、鲜红色、质地柔软、类似肉芽。 结构:肉芽组织主要包括四种成分:新生的毛细血管、幼稚的成纤维细胞、少量的胶原纤维和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功能:抵抗感染,保护创面,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填补组织破损 4、引起支气管肺炎主要原因和病理变化特点是什么? 答:原因:引起支气管肺炎的原因主要是细菌、有害因子影响下,机体抵抗力降低,特别是呼吸道防御能力减弱,进入呼吸道的病原菌可大量繁殖,引起支气管炎、炎症沿支气管蔓延,引起支气管周围的肺泡发炎。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五)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 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 )2、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3、转移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4、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机能亢进和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可见于炎症的全身反应。( )5、良性肿瘤生长方式多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常无包膜。(×)6、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使机体散热障碍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称为发热。(×)7、当大量溶血所形成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多。胆红素定性试验为直接反应阳性。(×)8、血液中白细胞从轴流进入边流,靠边的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称为白细胞附壁。( )9、支气管肺炎时,肺组织眼观变化呈现多色彩景象。( )10、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的纤维素假膜,例如猪瘟。( )二、名词解释(20分)、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猪因饲喂含食盐过量的饲料引起的一种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 2、机化: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快和血栓等病理性产物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3、坏死:是指活体的局部组织细胞病理性死亡,坏死细胞的物质代谢停止,功能完全丧失,是不可恢复的。 4、病理性钙化:除骨骼和牙齿外,在机体其他组织发生钙盐沉着的现象,称为病理性钙化。 5、栓塞:在血液循环系统内形成或由血管外侵入的异物,随血流动行,阻塞较小的血管腔,这个过程,称为栓塞。 6、发绀:瘀血时,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速度缓慢,血氧消耗,结果还原的血红蛋白增多,在可视粘膜和少毛浅色皮肤上所呈现的暗红或蓝颜色,临床上称为发绀。7、卡他性炎答:粘膜或浆膜表层轻微的急性渗出性炎,叫卡他性炎。 8、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正常心肌之间有灰黄色的条纹或斑点分布,外观上呈黄红相间的虎皮状斑纹,称为虎斑心。 9、炎症:炎症是指机体对各种致炎因子损伤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在血管、神经、体液和细胞的参与下,炎症局部有变质、渗出和增生等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10、淤血: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简称淤血。 三、填空(20分) 1、炎症局部组织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 增生。2、梗死的类型有出血性梗死和贫血性梗死。4、缺氧是由于氧供不足和用氧障碍所致。按发生的原因缺氧可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等四种类型。5、肉芽组织的功能包括抵抗感染,保护创面,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和填补组织破损。6、病毒性脑炎病变特点是血管套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结节、噬神经细胞现象和包涵体。四、问答题(40分) 1、坏疽有哪几种类型?各类病变有何特点?答:. 干性坏疽 多发生于体表,尤其是四肢末端、耳壳和尾尖。坏疽部干涸皱缩,呈黑褐色。坏死区与健康组织之间有炎性反应带分隔,故边界清楚。. 湿性坏疽 由于坏死组织继发腐败细菌感染,引起腐败分解所致,多见于肠变位、异物性肺炎、产后子宫内膜炎等。眼观坏疽区呈污灰色、暗绿色或黑色的糊粥状,有恶臭。坏疽区与健康组织之间的分界不明显。.气性坏疽 是湿性坏疽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见于深部创伤感染了厌氧产气菌。眼观坏死区呈蜂窝状,污状黑色,按压有捻发音。 2、 渗出性炎症分为哪几个类型?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渗出性炎症有5类: .浆液性炎是指在炎症过程中,以渗出大量浆液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化脓性炎是指在炎症灶内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特征的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卡他性炎 “卡他”是希腊语流出的意思。这是专指发生于黏膜并在表面流出大量炎性渗出液的炎症。.纤性素性炎是指以渗出大量纤维素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出血性炎:当炎症灶内血管壁损伤严重,使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时称为出血性炎。 3、代偿有哪几种方式?几种代偿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代偿的方式:.代谢代偿 .功能代偿 .结构代偿。几种代偿之间的关系:代谢功能及结构性代偿常同时存在,互相影响。一般来讲,功能性代偿发生快,长期功能性代偿会引起结构变化,在此结构性代偿出现比较晚。结构性代偿能使功能持久增强,而代谢性代偿则是功能与结构性代偿的基础。 4、阐述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病理变化? 答: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病种较短,病变主要在肾小球,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等炎症的基本过程,并通常以增生为主。眼观肾体积肾大,被膜紧张,易剥离。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镜检,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膜细胞增生肿胀,毛细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肾小球贫血或缺血。由于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囊的囊腔变小,并存在炎性渗出物。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颗粒变性,管腔内有各种管型形成。肾间质内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以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炎性细胞增生为主的肾炎称急性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以肾小球渗出变化为主的肾炎称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六)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 1、防御机能包括屏障机能、吞噬杀菌作用、解毒机能、排毒机能。( )2、血栓与血管壁黏着,死后血凝块易与血管壁分离( )3、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4、白细胞朝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趋化作用。( )5、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以通过血浆缓冲、呼吸和肾脏进行代偿调节的。( )6、发热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以抗损伤为主的防御适应反应。因此,发热对机体是有利无害的。(×)7、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动物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 )8、“虎斑心”属于实质性心肌炎,心肌有灰黄或灰白色斑状纹,外观形似老虎皮。( )9、慢性肠炎,肠壁结缔组织增生和单核细胞浸润,进一步发展肠腺萎缩。( )10、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和食盐中毒性脑炎的组织学病变有其各自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20分) 、痛风:嘌呤代谢障碍引起尿酸和尿酸盐在某些组织沉着的疾病叫痛风。 2、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过程,称为萎缩。 3、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所引起的变化。 4、肥大:由于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它所组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功能亦增强的状态,称为肥大。 5、心力衰竭细胞:肺淤血时,常在肺泡腔内见到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因为慢性淤血多见于心力衰竭,故又有“心力衰竭细胞” 6、出血性浸润:渗出性出血时,渗出的红细胞进入微小血管周围组织间隙的病变,称为出血性浸润。 7、噬神经细胞现象 :小胶质细胞包围、吞噬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 8、梗死:动脉血流供应中断所致的局部组织坏死,称为梗死 9、肉芽组织:由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成的一种幼稚结缔组织。肉眼观呈颗粒状、鲜红色、质地柔软、类似肉芽。 10、化脓:嗜中性粒细胞死亡后,释放出蛋白水解酶,将其自身和周围坏死组织细胞分解液化形成脓汁的过程,称为化脓。 三、填空(20分) 1、坏死的细胞核变化有: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和水肿等。3、变性可分为细胞肿胀、脂肪变性、玻璃变性、黏液样变性和淀粉样变性五种类型。4、 炎症的局部症状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 四、问答题(40分) 1、何谓败血症?其病理变化如何?答:败血症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局部组织和血液中持续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造成广泛的组织损害,使机体处于严重中毒状态和全身性病理过程。其病理变化表现为尸体腐败、出血、黄疸、急性脾炎、急性淋巴结炎、实质器官变性、肺炎、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2、阐述肺瘀血是怎样发生的?以及病理变化有何特点? 答:主要由于左心功能不全,肺静脉回流受阻所致。急性肺淤时,肺脏呈紫色,体积膨大,质地稍变韧,重量增加,被膜紧张而光滑,从切面上流出大量混有泡沫的血样液体。镜检见肺内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大,充满大量红细胞;肺泡腔内出现淡红色的浆液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中有粉红色的水肿液。肺淤时,常在肺泡腔内,见到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因为慢性淤血多见于心力衰竭,故又有“心力衰竭细胞”之称。长期肺淤血可引起肺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同时伴有大量含铁血黄素在肺泡腔和肺间质内沉积,使肺脏发生褐色硬化。 3、缺氧原因是什么?对机体有何影响? 答:缺氧原因:组织或细胞氧供不足或用氧障碍引起。缺氧对机体的影响:描述缺氧对呼吸、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组织细胞有哪些影响。 4、试述心包炎的发生类型、原因和病理特征。 答:心包炎可分为传染性和创伤性两类。传染性因素:是指非特异和特异性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创伤性因素:是指心包受到机械性的损伤。牛、羊采食时,将铁钵、铁丝误咽入胃。由于网胃的前部仅以薄层的横膈与心包相邻,在网胃收缩时,异物可穿刺胃壁、膈肌并刺入心包或心脏,此时胃内的微生物也随之侵入,而引起创伤性心包炎。分别叙述其病理变化。传染性心包炎呈菜花状、有虎斑纹路;创伤性心包炎异物创伤感染、肿大。(我加的)2016年10月22日整理 【精品文档】

    注意事项

    本文(《动物病理学》1模拟试题1-6套.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