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水下混凝土.doc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连云港至盐城线站前工程LYZQ-标段第一项目部施工技术交底 编号:工程名称桥梁工程负责部门桥梁二队作业项目钻孔桩混凝土施工施工期限交底内容:一、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制混凝土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拌和用水、外加剂和混合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有多种,主要采用按混凝土实际质量计算法,先在实验室内做成各种配合比的小批试块,进行分析对比,造出最佳方案,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以确定最切合实际的配合比方案。二 、混凝土拌和1 、混凝土搅拌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2、 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准确称量,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为±2%;拌合用水为±1%。3、 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混凝土原材料应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进行计量。计量后,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投放制度,对投放时间、地点、数量的核准等做出具体的规定。一般而言,上述每一投料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当使用搅拌车运输时,可适当缩短搅拌时间,但不应少于2min。4 、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可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10%,保持水胶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持浆。三、灌注水下混凝土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拌制,采用罐车运输,人工配合灌注水下混凝土。(1)灌注混凝土前和过程中,应按规定时间检测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和入模温度,并做好混凝土施工检查记录。待检测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2)混凝土的初存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漏斗底口处必须设置严密、可靠的隔水装置,该装置必须有良好的隔水性并能顺利排出。(3)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即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所需混凝土数量可参考下列公式:式中: 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³);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W/C; (4)首批砼用剪球法泄放。“剪球”时罐车同时连续将砼送入储料斗,保证首批初灌砼将导管埋深不小于1m。 (5)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止。在灌注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拌和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致使测探不准确;应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导管的埋置深度应控制在26m范围内。同时应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在灌注时间、混凝土面的深度、导管埋深、导管拆除以及发生的异常现象等,应指定专人进行记录,并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导管法兰卡挂住钢筋骨架,可转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骨架后,再移到钻孔中心。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min。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孔中。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入漏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当混凝土面升到钢筋骨架下端时,为防钢筋骨架被混凝土顶托上升,可采取以下措施: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小。当混凝土面接近和初进入钢筋骨架时,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保持较大的埋管深度(应使导管底口处于钢筋笼底口3m以下和1m以上处),并慢慢灌注混凝土,以减小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的冲击力;当孔内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4m5m以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长度,以增加骨架在导管口以下的埋置深度,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骨架的握裹力。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减小,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0.51.0m以上,以便灌注结束后将此段混凝土清除。在灌注混凝土时,每根桩应至少留取三组试件,现场制作,对于桩长较长、桩径较大、浇筑时间很长时,根据规范要求增加。如换工作时,每工作班都应制取试件。试件应进行标准养护,强度测试后应填试验报告表。在水下混凝土灌注完毕以后24小时内,距离桩位5m以内不得进行钻孔施工或其他具有振动性的作业,以保护新浇筑的砼。四、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导管进水a、导管进水原因: 首批砼储量不足,或虽然砼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太大,砼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底口,以至泥水从底口进入。 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砼面,底口涌入泥水。 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流入。b、 预防和处理方法为避免发生导管进水,事前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万一发生,要立即查明事故原因,采取以下处理方法:若是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砼拌和物通过泥石泵吸出或者用空气吸泥机吸出。不得已时需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重新下放钢筋骨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量的首批砼,重新灌注。2砼堵管处理 用吊车将料斗连同导管一起吊起,在50cm范围内小幅度上下提升三次,应注意的是切不可把导管提出砼面以外。为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应严格要求做到:导管要牢固不漏水;砼和易性坍落度要好;砼浇注必须要在初凝前完成,导管埋深控制在46m。3钢筋笼上浮克服钢筋笼上浮,除了主要改善砼流动性能、初凝时间及灌注工艺等方面考虑外,还应从钢筋笼自身的结构及定位方式上加以考虑,具体措施:钢筋笼上端焊固在护筒上,可以承受部分顶托力。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少于主筋的12道加强环形筋,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固地焊接于钢筋笼底部。【精品文档】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