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案演示教学.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锦瑟教案【精品文档】第 10 页锦瑟教案 河南省汝阳一高 滕进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该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分析艺术特色。 3、探讨诗歌的主旨,学习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感情,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 主旨分析。 教学方法 诵读 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国唐代,有一位杰出的诗人,他虽没有李白杜甫那样的显赫,但依然是晚唐诗空上最灿烂耀眼的一颗明星,与杜牧一起被人称为“小李杜”,他便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迷倒了所有爱诗的人,让他们喜吟乐道却又无人能解,成了一道千古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锦瑟,来感受她的神秘和美丽。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先让学生自有诵读,获取对诗歌的初步印象 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参考译文 锦瑟啊,你为什么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念青春华年。我心像庄子,在清晨为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而迷惘。又像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发生之时,早已惘然。 推选两名学生朗读,把握诗歌的情调与韵律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全班读。 教师范读诗歌,从意象入手领悟感情与意境 庄生晓梦迷蝴蝶诗人幻化为披一身灿烂霞光的蝴蝶,向着冉冉升起的旭日,翩翩飞舞。 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国亡身死后,魂化杜鹃,面对流水落花,而啼泣于暮春的寂寥天际。 沧海月明珠有泪皓月当空,碧波万里,深邃的海面上,细微的风几乎吹不动涟漪,让人分不清月华、珠光和泪水。 蓝田日暖玉生烟阳光普照,万物增辉,蓝田的群山秀峰间,升腾飘逸着美玉的烟霞。 诵读诗歌的时候,我们要酝酿我们的感情,驰骋我们的想象,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把那些意象转化成优美的图画,生动的视频。在诵读中感动于诗人的哀怨感伤和诗歌如梦如幻的美丽。 涵咏诗歌 探究主旨 通过刚才的诵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锦瑟一诗的迷离凄婉,我们似乎也触摸到了诗人的哀怨缠绵。那么是否可以说已经读懂了这一首诗?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诵读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析诗歌情感主旨。补充资料: 第一联:起兴。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唱,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中间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 第二联: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哀怨感伤之情,表达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犹如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 第三联:借景生情,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神话里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深埋水底,不能相见,无人赏识。 最后一联: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 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们或许沉湎诗的意境而不能自拔,或许已超然诗人的自身感情而无法自已,“此情”之究竟为何情让我们说也说不清楚,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意向,向来也是歧见纷纭,莫衷一是:自伤美人迟暮说,悼亡说,艳情说,锦瑟演奏说,伤唐室之残破说,回顾毕生政治遭遇说等等不一而足。在此我认同是作者自况身世,表现自己怀才见弃的哀怨,以及韶华已逝青春不再的无奈。当然,无论你倾向于哪种理解或做何种认知,最重要的是能感受得到诗歌的美,能在诵读中身心得到愉悦。 (尝试背诵) 五、艺术特色 用典工雅 基调哀怨 意境迷离 语言华美 补充资料:除首联之比兴外,本诗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中间两联。具体分析,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属对工稳。本诗所用四个典故,原本风马牛不相及,诗人立足于自身抒情需要而加以调度驱谴,使其马牛同栏而联姻对偶。从旨意看,四句诗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属呼应。从形式看,则颔联以“望帝”对“庄生”、以“春心”对“晓梦”、以“托”对“迷”、以“杜鹃”对“蝴蝶”;颈联则以“蓝田”对“沧海”、以“日暖”对“月明”、以“玉生烟”对“珠有泪”,无论词性还是词语结构,都属对工切,一丝不苟。尤其是以“蓝田”对“沧海”,洵是巧妙。“蓝田”本是地名,但作者却借其字面本义,以“田”对“海”(古人常以此两者相对,“沧海桑田”即其显例),以“蓝”对“沧”(“沧”字本义是青色),变借对为工对,由此可见李商隐择字用语的考究。 二是抒情含蓄。这四句诗追怀往昔,并没有指实年月日期和涉及具体的人事内容,而是化用了四个典故,营造出“庄生梦蝶”、“杜鹃伤春”、“明珠落泪”、“良玉生烟”四个静谧、清丽、迷离而含带凄伤的画面,以象征自己的遭际,寓托自己的心境,从而让读者去揣测、体认寄寓其中的心情意绪,去寻味、把握隐伏其下的情感内涵。情感内容虽隐约不明,感伤情调却明显无疑。诗人意寓于象而情现于辞,以含蓄的笔调抒写心曲,使诗显得空灵蕴藉。 三是意境朦胧。此诗营造的四个画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我清丽、静谧,而又如梦似幻,烟云迷离。“庄生”句本就是描绘梦境,“望帝”句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虚幻传说,颈联两句虽有日月映照,但同时又烟雾弥漫、水汽蒸腾。画面的虚幻迷离,抒情的含蓄婉约,典故、象征、暗喻手法的兼举并用,使诗呈现出一种隐约朦胧、云裹雾障的意境,也使历来难以计数的读者于此探隐索微,留恋忘返,极富吸引力。因而,尽管人们对此诗旨意不甚了了,却依然为它的情调、画面、气氛、意境所吸引,吟诵于口而思索于心。 六、小结该诗,总结方法 鉴赏诗歌,要以诵读为基础,从意象入手,认真揣摩,将意象重新排列组合,合理想象,仔细体会。读进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作者感情;走出来,分析艺术特色,感受表达效果。 七、作业 参考资料: 首联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此句给人以凄凉之感。颔联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虚度年华的感叹。 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典故事: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暗含怀才不遇之情;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也可以另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难言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上下衔接自然,用典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又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作者翻出新意义。“珠有泪”,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石韫玉而山辉”,但诗人独走蹊径: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是寄寓的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艺术特色: 这首诗相当典型地体现出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的空灵优美、扑朔迷离。如“沧海月明珠有泪”两句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举,不仅对仗工稳,而且造句精丽,词采斐然,月、珠、泪、日、玉、烟等字的选用,无不给人以玉润珠圆的感受。 五、情感解析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参考资料:关于这首诗的旨意,有下面几种观点: 苏 轼:咏瑟抒情 朱彝尊:深悼亡妻 何 焯:自伤身世 程湘蘅:自序其诗 钱钟书:自寓创作 1、自伤身世说 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2、悼念亡妻说 朱彝尊:“此悼亡诗也 . 意亡者喜弹此 , 故睹物思人 , 因而托物起兴也 . 瑟本二十五弦 , 弦断而为五十弦矣 , 故曰无端也 , 取断弦之意也 .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 , 二十五岁而殁也 . 蝴蝶杜鹃 , 言已化去也 . 珠有泪 , 哭之也;玉生烟 , 已葬也 , 犹言埋香瘗 ( ì ) 玉也 . 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 ? 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 , 必其婉弱多病 , 故云然也 . ” (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 3、自比文才说 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 , 二十五弦之瑟 , 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 , 不为时尚 , 成此才学 , 有此文章 , 即己亦不解其故 , 故曰无端 , 犹言无谓也 . 自顾头颅老大 , 一弦一柱 , 盖已半百之年矣 . 晓梦喻少年时事 . 义山早负才名 , 登第入仕 , 都如一梦 . 春心者 , 壮心也 . 壮志消歇 , 如望帝之化杜鹃 , 已成隔世 . 珠玉皆宝货 , 珠在沧海 , 则有遗珠之叹 , 惟见月照而泪 . 生烟者 , 玉之精气 , 玉虽不为人采 , 而日中之精气 , 自在蓝田 . ” ( 摘自诗学纂闻 ) 4、恋情难忘说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教师谈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这首诗歌是追忆人生感慨爱情兼而有之的。 我们同学的鉴赏和一些名家“英雄所见略同”。有一些同学甚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都非常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阅读本就应该是读者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去积极感知、体验并补充作品的形象,从而把阅读的作品创造性地转化为带有读者个体色彩的更加具体、生动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说,我们同学的理解,虽然能有自己的个性色彩。但在表述上,却不够规范,让人听来缺乏合理性,不能自圆其说。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2.了解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3.结合这首诗的多向旨意,学习开放性诗歌鉴赏的方法 4.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结合诗的多向旨意,学会诗歌鉴赏中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学方法:研讨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以歌曲别亦难为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全班一起背诵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诗作者是谁(李商隐)。他还有哪些有名的诗句,哪位同学能说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作者简介 那写出这些优美诗歌的诗人有着怎样的一生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下?(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河南人。文学史上将其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一生仕途坎坷,因无意卷入朋党之争的漩涡,受到两派的打压、排挤,终身抑郁不得志。其情感经历也异于常人,年轻时曾有一场为世俗所不容的爱情,后与妻子琴瑟相合,但中年丧妻。四十六岁就悒郁而亡。他仕途的坎坷,情感的失意,性格的善感,导致其诗忧郁感伤,常慨叹个人的沦落和世运的衰微,揭示政治的黑暗。由于他多愁善感和复杂的意念,其诗常避实就虚,具有象征意味。其诗想像奇妙,词句精警,色彩浓丽,常镶嵌典故,意境朦胧。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创作锦瑟时诗人46岁,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本诗借助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极耐人寻味 三、朗读指导:(3分钟)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大致理解诗歌主旨。 总体内容: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译文 锦瑟啊,你为什么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念黄金华年。我心像庄子,在清晨为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而迷惘。又像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发生之时,早已惘然。 然后教师范读。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全班读。 四、鉴赏内容 感受形象,体味意境,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喜欢这首诗歌的哪一句或几句,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分组讨论后,形成个人的鉴赏文字,100字左右) 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资料: 首联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此句给人以凄凉之感。颔联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虚度年华的感叹。 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典故事: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暗含怀才不遇之情;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也可以另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难言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上下衔接自然,用典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又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作者翻出新意义。“珠有泪”,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石韫玉而山辉”,但诗人独走蹊径: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是寄寓的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艺术特色: 这首诗相当典型地体现出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的空灵优美、扑朔迷离。如“沧海月明珠有泪”两句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举,不仅对仗工稳,而且造句精丽,词采斐然,月、珠、泪、日、玉、烟等字的选用,无不给人以玉润珠圆的感受。 五、情感解析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参考资料:关于这首诗的旨意,有下面几种观点: 苏 轼:咏瑟抒情 朱彝尊:深悼亡妻 何 焯:自伤身世 程湘蘅:自序其诗 钱钟书:自寓创作 1、自伤身世说 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2、悼念亡妻说 朱彝尊:“此悼亡诗也 . 意亡者喜弹此 , 故睹物思人 , 因而托物起兴也 . 瑟本二十五弦 , 弦断而为五十弦矣 , 故曰无端也 , 取断弦之意也 .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 , 二十五岁而殁也 . 蝴蝶杜鹃 , 言已化去也 . 珠有泪 , 哭之也;玉生烟 , 已葬也 , 犹言埋香瘗 ( ì ) 玉也 . 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 ? 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 , 必其婉弱多病 , 故云然也 . ” (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 3、自比文才说 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 , 二十五弦之瑟 , 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 , 不为时尚 , 成此才学 , 有此文章 , 即己亦不解其故 , 故曰无端 , 犹言无谓也 . 自顾头颅老大 , 一弦一柱 , 盖已半百之年矣 . 晓梦喻少年时事 . 义山早负才名 , 登第入仕 , 都如一梦 . 春心者 , 壮心也 . 壮志消歇 , 如望帝之化杜鹃 , 已成隔世 . 珠玉皆宝货 , 珠在沧海 , 则有遗珠之叹 , 惟见月照而泪 . 生烟者 , 玉之精气 , 玉虽不为人采 , 而日中之精气 , 自在蓝田 . ” ( 摘自诗学纂闻 ) 4、恋情难忘说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教师谈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这首诗歌是追忆人生感慨爱情兼而有之的。 我们同学的鉴赏和一些名家“英雄所见略同”。有一些同学甚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都非常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阅读本就应该是读者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去积极感知、体验并补充作品的形象,从而把阅读的作品创造性地转化为带有读者个体色彩的更加具体、生动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说,我们同学的理解,虽然能有自己的个性色彩。但在表述上,却不够规范,让人听来缺乏合理性,不能自圆其说。 近年来一些侧重考查考生古诗阅读鉴赏个性表达能力的开放题型渐渐在高考中在占了相当的比例,且分值较高,一般在5分8分。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置指向鲜明的标准化的唯一答案,而是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运用高考古诗鉴赏的解题方法作出个性化的回答,而且大都要求评价诗人思想感情。那接下来,我们就结合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的思想感情评价类试题来谈谈在做此类题型时如何规范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表述更加合理。 六、开放性诗歌鉴赏中综合评价类题型的答题策略 这种题型的主要设问形式或标志性词语是“你认为”、“你是否同意,为什么”、“你觉得”等,或者在题干中明示“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等。 做此种题型的根本是审清题干,紧扣文本,规范表述。 (一)审清题干信息,明确亮出个人观点。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不清不楚。 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显信息和潜信息,明确要求作答的角度。关键看问号,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忌乱答一通。 (二)紧扣文本,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知人,即要了解诗人生平及主要作品风格。社会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身世经历不同,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及其审美习惯不同,都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情感主旨各有特点。 紧扣文本 1、把握意象意境的感情倾向 在回答表述时要就意象和意境来谈个人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在表述中紧扣意象和意境的感情倾向是极为重要的。 2、用心揣摩字词的传神性 古人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而对诗歌的鉴赏也同样建立在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对诗歌中的一些传神的动词、副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等更要用心揣摩,因为开放性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之一就是要求考生比较字词的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在回答表述时,关键一点就是要结合某些字词的传神性,来分析诗人的意旨。 3、结合表现手法的功能效果 在鉴赏和阐释时一定要明白诗歌整体或局部所采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表达技巧准确阐释其不同的作用。 4、分析诗歌内容的关联 一定要理清诗歌前后所写的分别是什么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一般情况下,前后内容之间的关联主要表现为拓展、加深、提高等等。只有在明确了这些关联的基础上,对诗歌的阐释才不致于迷失方向。 (三)规范表述,条理清晰 规范表述 总体模式 诗的 句(上阙或下阙),运用 手法,起了_的效果,借助_意象,描绘出 情景(塑造了 形象) ,语言_(语言风格)表达了_ _ 的内容,(内容)从而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条理清晰 注意表达的条理性、简明性。 1、 最好依照题目提问顺序一问一问地答。 2、 最好采用数字序号或字母分点来答 3、 最好按照先总说(或具体分析)后分说(总说)的思路来答。 4、 注意用语准确,书写规范。 答题示例: 2004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审美体会,通过联想、想像,对诗歌进行了再创造,或多或少地从不同角度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说明,美是多方面的,文学作品是多向性的,文学作品本就需要个性化解读的。希望我们同学能化知识为能力,在今后的诗歌鉴赏中能紧扣文本,个性化地去赏析作品。规范合理地抒发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八、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有人认为该诗表现乡思的怅惘无奈、沉痛悲伤;也有人认为这乡思非但不悲,而且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甚至还流露出欣喜愉悦。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为什么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