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初中生物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pdf

    • 资源ID:33668602       资源大小:1.09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初中生物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pdf

    优秀教案欢迎下载初中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题1. 小明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小明决定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1)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做出假设: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实验步骤:准备材料用具:20 只鼠妇,铁盘,纸板,干土,湿土(潮湿程度相当)。 设 计 实 验 装 置 : 在 铁 盘 中 以 横 线 为 界 , 一 侧 放 干 土 , 另 一 侧 放。 这 样 做 的 目 的 是 设置。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相同的鼠妇,这样设计是为了。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统计一次干土与湿土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 次。(4)实验结果:。(5)实验结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2.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甘薯(俗称地瓜)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做了如下实验:花盆编号环境因素1 室温( 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 室温( 20),黑暗中,适量浇水3 低温( 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 室温( 20),黑暗中,适量浇水取一样大小的4 个花盆,分别装入同种、等量的土壤,并编号。将 4 棵同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带芽甘薯分别种入4 个花盆中。再将 4 个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见上表),观察记录甘薯的生长状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号花盆和号花盆是一组_实验,变量是 _;号花盆和号花盆的变量是_。(2)本实验探究了_和_是影响甘薯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3)请预测一段时间后,生长状况最佳的是_号花盆的甘薯。(4)这个实验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请你提出改进建议(至少两条)答:建议一: _。建议二: _ 。3. 实验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小河中几种不同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并请环保专家对这5 种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见下表: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千克体重汞相对含量A 鲇鱼小鱼78 B 河蚌水蚤、小球藻25 C 小球藻/ 3 D 小鱼水蚤10 E 水蚤小球藻5 (1)根据表中信息推断5 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以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形式表示)_ (2)如果大量含有氮、磷的污水流入河中,引起小球藻等浮游植物快速繁殖,在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可能是。而当小球藻爆发性繁殖时,不仅会导致其他生物的死亡,也会有大量的小球藻死亡。这些死亡的生物在的分解作用下,导致更多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3)研究表明,甲基汞对人类的危害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而且环境中任何形态的汞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剧毒的甲基汞。环境中的甲基汞主要是由汞及其化合物在水体、土壤中经微生物作用产生的,它能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最终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4)日常使用的电池不少种类含有汞,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4. 某校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3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实验材料用具:有盖玻璃瓶,池水,河泥,水藻,小鱼等。实验步骤:第一步: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有盖玻璃瓶中加入等量的池水,另外向C、D 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第二步:向B、C、D 中放入等量的水藻;第三步: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第四步:把A、C、B 瓶置于阳光下,D 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第五步: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 AD 4 个装置中小鱼存活时间的长短依次是CBAD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该小组同学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装置A、B、C 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池水、_、温度、空气、空间等;(2)小生态瓶B、C、D 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池水和河泥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属于_。(3)比较 A、B、C 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时间的长短与和河泥有关。(4)比较 A、B 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进行。(5)D 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水藻呼吸作用消耗了_。(6)比较 C、D 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_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5. 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 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编号小鱼(条)水草(棵)实验结果生态瓶 l 号4 12 小鱼存活8 天生态瓶 2 号4 8 小鱼存活6 天半生态瓶 3 号4 4 小鱼存活3 天半生态瓶 4 号4 2 小鱼第 2 天上午死亡2 条,第 2 大 F 午死亡 2条生态瓶 5 号4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小生态瓶14 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_,池水、沙子中的_是分解者。(2)比较生态瓶l 号和 2 号的实验结果,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由生态瓶 5 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_,动物就可能死亡。(3)由生态瓶l 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 _(填写“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4) 生态瓶 l 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_能力比较差的缘故。6. 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神经组织永久切片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下图左所示的物像,可能是下图右所示的哪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2)若要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应转动下图左中标号_所示结构,使下图右中标号_所示的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3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3)下面左图方框内为神经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但缺少细胞核。请在图中画出细胞核,并画线标注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4)上面右图表示三种细胞结构的异同,两个圆的重合区域为相同点。则图中B 区和 C 区分别含有下列括号中所示的哪些细胞结构? B_、 C_。(填标号)(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大液泡)7. 观察人血涂片,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其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_;若看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调节 _准焦螺旋。(2)操作时发现镜头上沾有污物,要用_擦拭。(3)所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标注的倍数分别是“5”和“10”,则看到的血细胞放大了_倍。(4)若将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在显微镜下有时会看到红细胞凝集的现象。因此,输血时应以输入_血为原则。8. 下图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过程图解,请分析回答问题;(1)据图,请你排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_ ( 2 ) 在 实 验 中 为 了 维 持 细 胞 的 基 本 形 状 , 应 向 载 玻 片 中 央 滴 加 一 滴_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以前,漱口的目的是_ (3)盖盖玻片时,要将盖玻片从生理盐水滴一侧轻轻放平,目的是_ (4)染色时,应该从盖玻片的_加上稀碘液,用_在盖玻片的另一端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9. 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和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王宁同学操作步骤如下:(1)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去镜头上的脏物。(2)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然后在滴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中央涂抹几下。(3)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4)双眼注视物镜,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34 厘米处停止。(5)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请你写出王宁同学在操作中错误的地方。10. 显微镜的使用。(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2)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_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C黑藻叶片细胞D菠菜叶肉细胞(4)观察血涂片时,看到了图所示的物像。如果要在同一视野中进一步清晰观察白细胞A(如图),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应当进行的操作是()A转动转换器B转动细准焦螺旋C转动粗准焦螺旋D调节反光镜11. 某生物探究小组做“探究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先取两块载玻片,在每块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然后使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存两块载玻片相同一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3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的培养液边缘,分别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肉汁,用肉服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移动方向。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甲、乙载玻片下方的括号内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的移动方向。(2)分析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甲: _ 。乙: _ 。(3)结论: _ 。(4)在取草履虫时,要用从培养液的_吸取,这是因为_,由此特征可判断草履虫是生物。请你试着结台草履虫的结构和生理特征,写出另外两条你认为它是生物的依据:_;_。12. 下图为“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图,据图回答:(1) 将 A 装置置于温暖的环境中,_号种子可以萌发, _号和 _号种子不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和_,但 A 装置不能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_。(2)B 装置放在寒冷的地方,其作用是与A 装置作 _,其中 5 号种子_,可以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 。13. 我市某校的几位同学对生物学知识情有独钟,经常做一些有关生物学的小实验,这次他们准备探究某些条件与大豆种子萌发的关系。(一)实验步骤:(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A、B、C,并且在瓶底各铺两张餐巾纸,各加适量水。(2)取 30 粒黄豆种子分别放入A、B、C 杯底的餐巾纸上。(3)A 杯不作处理, B 杯用黑布全部罩住,C 杯内抽干气体并密封。然后把A、B、C 均置于 24 27环境中。 (如图)(二)实验现象几天后, A、B 两杯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 杯内种子无萌发现象。(三)回答问题:(1)要证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_作为对照实验 ,该实验的变量是_。(2)要证明空气对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_作为对照实验。(3)老师认为这几位同学在实验步骤2 中的描述欠严密,处理欠妥当,请你指出其中一处不足:_ 。14. 大豆发芽受水分、温度和空气的影响。光对大豆的发芽有影响吗?某校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在甲、乙两个同样的培养皿中分别放人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50 粒)的大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大豆发芽情况。请分析:装置甲培养皿乙培养皿场所日光下条温度23件棉花干湿情况潮湿发芽未发芽发芽未发芽数日后大豆发芽情况46 4 45 5 (1)该兴趣小组对乙培养皿设置的条件应该是:_, _, _。(2)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如果外界条件适宜,甲、乙两个培养皿中都有未发芽的种子,其可能的原因是_。15. 如下图所示,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三个装置( A、B 和 C)放置在阳光下,如图所示(提示:C 装置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3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的油层可使水与空气隔绝;煮沸水是为了驱走水中的空气),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只有B 装置中的种子萌发,而A、C 装置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回答:(1)如果只将装置A 和装置 B 的实验结果相比较,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 _。(2)本实验能否验证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 ( 3) 如果只将装置B和 装置C 的实 验结果比较,你可以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的结论吗 ?为什么? _ 。(4)如果要证明“阳光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这一结论,除了利用装置B 外,还需要增加一个对照组,请你设计该对照组。答 _ _。(5)在实验过程中,在每个烧杯应放入10 粒或更多粒种子而不是1 粒种子,目的是什么? 16. 小红带同学去奶奶家玩,奶奶拿出了花生请他们品尝。同学们在吃花生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根据图中几个人的对话回答问题:(1)四个人的说法中属于假设的是_。(2)如果要设计实验验证奶奶的说法,实验变量应该是_,实验中大小两种花生的栽培条件应该是_的。(3)用于实验的花生种子的取样方法应该是_的。(4)在小红与小刚的对话中,小刚提出的处理数据的方法是_。( 5)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粒大饱满的花生种子种下去,收获的种子一定是大的吗? _。说明你的理由_。(6)通过探究可以知道:不同种类、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_,其次与 _也有关系。17. 设计实验证明土壤是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1 )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 。(2)作出的假设是:_。(3)实验方案: 首先取两个培养皿,在其中的一个培养皿底部放餐巾纸,在另一个培养皿底部放_,然后在两个皿中撒些_,再在两个皿中均匀地放上几粒种子,并把它们放在_的环境中。几天后,观察两个培养皿中的种子是否萌发。(5)你的结论是:_ 。18. 背景资料:下图是小宝同学做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该装置置于25的环境中。(1)图中 1、2、3 号种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仔细观察,请将3 号种子所得到的萌发条件填入下表。(“”表示能得到,“”表示不能得到)(2)该装置中, 2 号种子所做的实验起对照作用。其中1、2 号种子是一组对照实验,它是为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2、3 号种子也是一组对照实验,它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3)经过实验,小宝发现只有2 号种子会萌发,于是他就得出实验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请问:要得到这样的结论,该探究实验如何补充完善? 19.某同学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如下探究:作出假设: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制订和实施探究方案:种子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温度1 号252 号253 号25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3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取一段柳树的枝条,将其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为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广口瓶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该同学做出假设的依据是:茎的木质部中的_是上下相连通的;(2)该实验必须用带叶的枝条,原因是通过叶片表面的_进行 _作用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3)将柳树的枝条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的目的是排除茎的_干扰。( 4)为了能够在茎的横切面上或纵切面上观察到溶液的位置,需要将该同学方案中无色透明的土壤浸出液改为_来做实验。20. 某同学研究植物与水分散失的关系时,用甲、乙、丙三个量筒,甲、乙各放入一枝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其中甲保留所有叶片,乙去掉所有叶片,丙不放植物。每天上午8 时,量筒中加水至100 毫升处,放在窗台通风处,晚上 8 时观察液面的刻度,连续6 天的测量数据如下:液面刻度( mL)量筒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甲60 62 50 64 60 68 乙94 96 90 97 92 97 丙99.5 99.5 90 99.7 99.3 99.8 请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六天中气温最高的是第_天。(2)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量筒。(3)甲量筒第一天损失水分的重量是_毫升,其中由叶片蒸腾的水分是_毫升。( 4)根据上述数据可知,植物吸收的绝大部分水分是_ 通过 _ 散失了。水分输导的结构是_。21. 某课外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 室温 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 室温 20,黑暗中,适量浇水3 室温 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 室温 20,光照充足,大量浇水,并将盆底的排水孔堵死5 室温 20,光照充足,不浇水第一步,取五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第二步,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不相同的五块,每块均带有芽眼。将这五块马铃薯块茎分别埋进五个小花盆的沙土中约5厘米深处。第三步,将五个小花盆按照上表的要求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1)该实验中设置1号花盆的作用是_。 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究氧气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组合是_。(2)生长状况最佳的是_号花盆中的马铃薯。(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原因是_ 。(4)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其优点是 _。(5)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有没有不足的地方? _。如果有,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22. 20XX 年 34 月份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导致我国南方各省水稻秧苗大量死亡,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验证低温是水稻秧苗死亡的原因之一,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实验假设:水稻秧苗死亡是由于_造成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3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二)实验过程:(1)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并编号A、B,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放入_且生长健壮、大小相近的萌发的水稻种子。(2)A 烧杯置于 10, B 烧杯置于 _(填“ 0”“ 10”或“ 25”)的有光环境中培养,并定时向两烧杯通入空气。(3)一段时间后,观察和记录A、B 烧杯中秧苗的生长状况。(三)实验结果:A 烧杯中水稻秧苗死亡,B 烧杯中水稻秧苗正常生长。(四)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中设计B 烧杯的目的是 _。(2)水稻秧苗死亡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_。(3)在水稻育苗时期,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水稻秧苗正常生长,从而避免天气异常对其造成损害?23. 刘芳同学要探究某种植物生长是否需要含氮的无机盐,设计方案如下:请你帮她将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步骤:(1)配置种类齐全的无机盐的培养液放在甲中。(2)配置与甲相比缺少的无机盐培养也放在乙中。(3)将两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同时分别培养在甲和乙中,过一段时间后长势情图。(4)起对照作用的是。(5)得出结论。24. 用甲、乙两支试管(甲试管盛有土壤浸出液,乙试管盛有蒸馏水),各培养一颗大小相同的健壮幼苗。两周后观察两株幼苗的长势,结果甲试管中的幼苗生长健壮,而乙试管中的幼苗则叶片发黄、矮小。请回答:(1)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如果想证明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你在设计实验时,则需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应在甲试管中盛,在乙试管中盛。(3)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植物烂根,应该做的是,因为植物的根需要进行呼吸。(4)不同的植物或同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期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植物生长的需要配制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种技术叫。25. 蚕豆叶片是观察气孔的优良材料,尤其是下表皮气孔数目较多,气孔是各种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下图为气孔结构示意图,气孔两侧的细胞称为保卫细胞,决定着气孔的开闭。有人提出气孔的开闭与保卫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请你根据试题中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保卫细胞吸水和失水与气孔开闭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相应结论。(1)材料用具:显微镜,镊子,刀片,吸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蒸馏水, 0.3mL/g的蔗糖溶液。(2)实验步骤:步骤 1 取载玻片 2片,分别在中央滴加蒸馏水和蔗糖溶液各一滴;步骤 2_ 。步骤 3 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气孔的状态。(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 ;_ 。26. 用下图的实验装置可以研究某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枝条失水的,在温度、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见下表表:不同条件下的失水情况环境条件失水速度(克 /时)A、光照、潮湿1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3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A、光照、干燥32 C、黑暗、干燥8 (1)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目的是_。(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较为准确计量枝条每小时失水质量的方法是_ 。(3)如果要研究湿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哪两组数据? _。(4) 光照使枝条失水的速度_,(填 “增大”、 “不变”或 “减少”) , 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 5) 若 在 水 中 加 入 几 滴 红 墨 水 , 等 实 验 结 束 后 将 植 物 茎 横 切 和 纵 切 , 可 发 现 在 切 面 上 被 染 成 红 色 的 是_。27.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1)此组实验装置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是_。(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甲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 _;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_。(3)将甲装置中的清水换成碳酸氢钠溶液,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目会_,其原因是_ 。28. 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甲组乙组环境条件阴暗、低温光照充足、适宜温度实验材料同样多株韭苗同样多株蒜苗处理方法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环境中一段时间(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_个。(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_,乙组 _。实验材料选择:_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甲组植株 _,乙组植株 _。29. 探究: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的关系。韭菜与韭黄是我们常吃的蔬菜,它们都是通过韭菜的幼芽发育来的。韭菜长在阳光下,是绿色的。如果用泥土或黑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将要发芽的韭菜植株上,生长出来的就是浅黄色的韭黄了。如果给予生长中的韭黄以光照,过一段时间后,它又变成绿色的韭菜了。(1)根据以上资料,你提出的问题是:。(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做出假设:。(3)设计并进行实验:取一定量的韭菜种子分成两份,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中,并保证种子的萌发条件。然后将甲放到下培养,将乙放到处培养。几天后,甲容器中的幼苗是绿色的,乙容器中的幼苗是色的。(4)由此得出结论:。30. 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后,移植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滴加碘液,观察是否变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3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一现象的原因是_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比较叶片甲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_;比较叶片乙和丙,可以说明_。(4)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对温室里的农作物采取_。(至少答出两条)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5)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_起重要作用。31. 下图为一测定叶片光合作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叶室为透明玻璃材料制成。请回答:(1)夏季上午将此装置放到阳光下,气体分析仪能测到含量逐渐减少的气体是_,该气体含量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_。(2)气体是如何进出植物叶片的?某同学制作了叶片横切面的临时装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_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他用此装片进一步观察细胞分裂能成功吗?_。32. 阅读下面资料, 重温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回答问题。植物靠“吃”什么长大?1642年,荷兰科学家赫尔蒙特猜测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是从土壤中获得的。他为此作了柳树种植实验。植物能否清洁空气?1771年,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用小白鼠作了两组对照实验。(1)赫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_; 土壤减少 90克的主要成分是 _;大部分浇的雨水通过_ 作用排出植物体外。当探究的结果与猜想不符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_。( 2 ) 普 里 斯 特 剩 的 实 验 证 明 : _ , 现 在 我 们 已 知 光 合 作 用 的 反 应 式 是_ 。 普 里 斯 特 有 一 次 晚 上 作 了 同 样 的 实 验 , 结 果 小 白 鼠 死 了 , 请 分 析 原 因_。33. 如图所示为一科学家所做实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鼠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蜡烛熄灭(A 图),小鼠死亡( B 图),将一株植物单独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植物死亡(C 图)。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同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能长时间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D 图)。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鼠放到同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和小鼠都能活着(E 图)。A B C D E (1)图 A、B 实验中,蜡烛熄灭。小鼠死亡的原因是玻璃罩里_。(2)图 C 中植物死亡的原因是密闭玻璃罩里缺少_,植物无法进行_而死亡。(3)图 D、E 实验现象说明,密闭玻璃罩内有满足蜡烛燃烧和动植物生活所需要的_。(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_。34. 下图是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时用黑布将整个实验装置用黑布罩起来,不让光线透入,其目的是_。(2)第二天揭开黑布,发现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大钟罩内_的浓度大大增加。(3) 将燃烧着的火柴伸入到大钟罩内,火柴立即熄灭, 说明大钟罩内 _浓度大大降低。(4)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放出_,吸收 _。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3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5)植物每时每刻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还能释放能量,除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_,_,_。35. 分析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气体成分环境中的气体(%)呼出的气体( %)氮气78 78 氧气21 16 二氧化碳003 4 水007 11 其他气体09 09 甲乙两瓶中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用吸耳球向甲瓶中吹入空气,用嘴通过塑料吸管向乙瓶吹气。10 分钟后,观察两瓶中石灰水的变化:(1)甲瓶中的石灰水_,说明空气中 _;乙瓶中的石灰水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_。(2)表中可以看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主要增加了气体,这些气体来自,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再从血液中通过壁和壁进入肺泡,然后通过的过程排出体外。36. 下图中 A 与 B 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 ) 向A中 加 适 量 的 水 , 一 段 时 间 后 , 种 子 的 呼 吸 作 用(填加强或减弱);幼苗的光合作用(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呼吸作用实质是:有机物+氧 _。(2)如果将A 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均将(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37.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存放种子的条件,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AB 广口瓶中放入的种子均为干燥的种子)请你回答问题:( 1)实验中,设计A 装置的作用是_ 。(2)请你预测实验现象_。(3)加入清水后, 种子的 _作用加强, 该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中的_内进行,请你写出其反应式_。(4)通过上述探究你认为储存种子应注意的问题是_。38. 生物小组的同学将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置于黑暗环境中,一天后剪取一段枝条,插入下图广口瓶中,对其生理活动进行探究。(1)清晨,把该枝条从黑暗中取出后,立即将叶片d置于上图装置中,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某种原料,则原料是_。(2)傍晚,发现广口瓶内的液面明显下降,减少的水分主要是植物通过_由叶的气孔散失的。如果在当天傍晚取下 b叶片,用打孔器获取一圆片,烘干后称重,次日凌晨取下c叶片,取同样大小的一圆片,烘干后称重,发现取自c叶片的圆片较轻,主要原因是_。(3)在广口瓶中滴加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从该枝条上截取一段茎,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发现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_。(4)假如该枝条是从品种优良的苹果树上剪取的,要想保留其优良性状,可采取的措施是 _。该植株结出的果实是由_发育而来的。39.为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 实验时小明用黑布遮住大烧杯,这样做的目的是_。(2)第二天揭开黑布,装置内小烧杯里的石灰水变得_,说明大烧杯内的_浓度增加了。(3)将燃烧的蜡烛放进烧杯内,蜡烛会立刻_,说明大烧杯内_减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3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 。40. 下图是小明用来证明植物的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的实验装置。请认真观察并分析回答:(1)这个实验及装置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_,二是 _。(2)经小组讨论后,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取两盆植株大小相同的同种植物标记为甲、乙,甲植株不做任何处理,乙植株_,分别用不透气的透明塑料袋罩住两植株,在茎的基部扎紧塑料袋口,然后将两个装置同时放到光下照射两个小时。(3)请你预测实验结果:甲_,乙 _。(七年级下册)1. 维生素 C有一个重要特性,它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锣溶液褪色。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哪种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设计了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得到如下结果,请回答:被测定水果桔子汁苹果汁葡萄汁高锰酸钾溶液5滴11滴8滴(1)小明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 ;(2)三种实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_,最低的是 _。2. 回答探究“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问题:(1)探究时有玉米、花生和葡萄三种食物供选择,你认为应当选择为实验材料,理由是。(2)探究时可作出的假设是。(3)探究过程中,怎样才能得到所测食物中准确的能量数值? (4)要保证所测得的能量数值准确可靠,实验中需要设置。3. 下面是某生物实验小组,在探究番茄是生吃还是熟吃能使人体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的实验方案,请你根据要求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背景资料: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预防坏血病,增强机体免疫力。但是维生素C的性质不够稳定,高温烹调、长时间贮存等容易遭到破坏。提出问题:作为常吃的蔬菜,番茄究竟生吃还是熟吃能使人体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呢 ? 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 _ 。制定计划:称取等量的两份番茄,将其中一份煮熟,并分别制成汁液,倒入两个洁净干燥小烧杯中。取 2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编号1、2,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用洁净干燥滴管吸取生番茄汁液,逐滴滴入 l号试管,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去颜色为止,记录所用汁液的滴数a。接着用同一滴管,吸取熟番茄汁液,逐滴滴入2号试管,振荡并观察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直到颜色褪去,记录所用汁液的滴数 b。讨论完善计划:该计划确有不合理之处,请你指出两处:(1)_ 。(2)_ 。实施计划:按修改完善后的计划进行实验,统计并分析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请你预测三种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1)_ 。(2)_ 。(3)_ 。4. 现提供实验材料和条件:试管3支、 2毫升淀粉糊 3份、碘液、 2毫克胃液、 2毫升唾液、 2毫克胆汁、环境温度37。(1)请根据上述实验材料和条件完成实验表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3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试管编号l 2 3 加入 2毫升淀粉糊保温2毫克胃液 372毫克唾液 372毫克胆汁 37加两滴碘液后的颜色变化(2)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入37温水中处理 ?_。(3)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 。(4)这个实验说明了_ 。5. 取一块馒头放在口里咀嚼,细细品味时, 会尝出一些甜味来,并且会越嚼越甜。这与馒头中淀粉在口腔里的变化有关。某实验小组将少许馒头切碎,平均分成A、B两份,作如图处理。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该小组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这是为了模拟_。(2)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是_。(3)如果将 1、2号试管置于 37的水中保温10分钟后取出,再向试管内滴加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不变蓝的是_号试管。(4)2号试管的作用是_ 。(5)如果将 1、2号试管置于加了冰块的水中10分钟后取出,再向试管内滴加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变蓝的是_号试管。(6)从上可知:淀粉在口腔中可以被_消化,而且其消化过程受_影响。(7)认为能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情况是图_。6. 已知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蓝色。某同学要设计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方案。(1)实验前,根据已有知识,你的假设是_。(2)实验时,取 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馒头屑,再向A试管中加人 2ml唾液向 B试管中加入 1ml清水,分别搅拌后放人 37温水中保温10分钟。此步骤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_。(3)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预计会变蓝的是_试管,不会变蓝的是_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_ 7. 将 1、2、3、4 四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并在l、3 试管内加入清水,2、4 试管内加入等量的唾液混合后,如图所示,分别放人不同的水浴中l0 分钟后加入碘液,据图回答:(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淀粉的_特性。(2)四支试管中颜色发生变化的是_(填序号),发生颜色变化的原因是: _ 。(3) 为什么要将1 号与 2 号放入 37的温水中? _。(4)2 号和 4 号试管做为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_号。实验变量 _。(5)通过 l 号、 2 号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 。(6)有时我们在做此实验时往往效果不明显,分析一下可能出现的原因是:8. 一般的洗衣粉不易清除沾在衣物上的蛋清,但生物活性洗衣粉就能做到。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盒上印有以下资料(见下表)。成分蛋白酶02清洁剂15用法洗涤前先将衣服浸于溶有洗衣粉的水中数小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3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使用温水效果最佳切勿用60以上的水注意切勿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1)试说明为什么该生物活性洗衣粉能较易清除衣物上的蛋清污渍? 。(2)试提出一个办法以缩短衣物浸水的时间,并简要说明理由。方法: _,理由: _ 。(3)为什么盒上“用法”项指明“切勿用60以上的水” ? 。(4)试解释为什么这种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 。9. 为了证明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某小组的同学决定亲自做实验。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准备了下列实验材料用具:一桶河水,20只同种并同时孵化的蝌蚪,甲状腺激素,两个水槽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下表是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记录表,请你帮助他们补充完整(请将答案填写在答案卷的横线上)实验记录表实验对象控制条件实验结果甲组10 只蝌蚪正常发育乙组10 只蝌蚪加甲状腺激素(2)组在上述实验中是实验组。(3)科学家为了研究甲状腺的功能,还进行了下述实验:首先将蝌蚪的甲状腺破坏,发现蝌蚪停止了发育,不能发育成蛙。然后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发现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蛙。请你分析科学家通过这一实验得出的结论:。(4) 食物中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使人患病, 常吃、等食品对于防治这种疾病有很好的效果。10. 现有小蝌蚪 20条、培养器具2个,水草、含甲状腺激素的食物添加剂、河水若干,下面是小刚同学设计的探究“甲状腺激素作用”的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初中生物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pdf)为本站会员(Che****r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