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pdf
-
资源ID:33676737
资源大小:26.9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pdf
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 以核心素养为统摄, 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 ; 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 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 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 “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 ,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 1.0 版,三维目标是 2.0 版,核心素养就是3.0 版。二、核心素养的落实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学中, 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 落实核心素养, 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 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1、学习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整体性学习, 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整体性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题解决策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碎片化学习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支离破碎和零敲碎打的状态,如同走迷宫,效益低下。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转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 更是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重知轻人的观念,抓住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 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目中有人”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前提。 所以, 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2、问题化学习方式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 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 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 在对问题的追寻中, 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 从低结构到高结构, 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 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3、教学模式的变革在教学中, 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 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 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 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 要精心设计活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 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 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4、学科和跨学科课程的整合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 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 :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 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 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 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