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教师编制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pdf
-
资源ID:33684963
资源大小:73.4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2022年教师编制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pdf
2011 年教师编制考试模拟试卷( 一) ( 总分 100 分,满分 97 分,卷面 3 分时间 12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dJ 、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 ( A ) 为重点。 A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全面发展 C 和谐发展 D德智体全面发展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 斯皮尔曼 B瑟斯顿 C卡特尔 D加德纳3 学记中的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C )。 A 直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4下列心理现象中只有 ( D )属于认识过程。 A 情绪 B兴趣 C能力 D思维5下列 ( D )属于条件反射。 A 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6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 B )。 A 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C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教育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7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8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 ). A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9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 D )的绝好写照。 A 情境 B激情 C应激 D心境10会骑自行车的人有利于学习骑摩托车,这主要是受( C )影响。 A 变式 B定势 C正迁移 D负迁移11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 C )决定的。 A 科技发 B社会生产力 c 政治经济制度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12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 A )现象。 A 同时对比 B相继对比 C视觉障碍 D感觉适应13我国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D )。 A 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14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 ( A )。A量力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15“一道闪电”、“一声雷鸣”易引起人的注意,这是( B )引起的。 A 刺激对比 B刺激的强度 C 刺激新奇 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16下面哪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B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A 人的心理是稳定不变的 B 情绪唤醒水平与认知操作效果呈倒“U ”字模式 C 气质在个性中是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D 概念形成主要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17教师期待效应是由 ( C )研究发现的。 A 皮格马利翁 B勒温 C罗森塔尔 D夸美纽斯18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 C )。 A 动机 B能力 C气质 D性格19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D )。 A 讲授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20学生学习了 m(a+b)=ma Fmb后,错误地得 lg(a t-b) 一 lga+lgb ,这是学习迁移中的 ( B )。 A 正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21小明写了保证书, 保证严格遵守 学生守则 ,上学不迟到。 可是冬天一到,天气一冷,小明又迟到了,教师对小明进行教育应以( D )为开端。 A 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B )。 A :1986年 B1993 tl : C1995年 D1998 i 23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D )。 A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B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C 遵守法规定向阶段 D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24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 B )。 A 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25在我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C )。 A 传授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 B提高运动水平 C 增强学生体质 D培养体育人才26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 虽然叫不出他的姓名, 但确实是认识的。 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C )。 A 重现 B保持 C再认 D遗忘27老师提出“砖头有何用途”时,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回答,这是( C )。 A 动作思维 B习惯思维 C发散思维 D形象思维28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A ) 。A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 B循序渐进原则中的“序”包括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C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选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D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29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 如果给他十几个健康的婴儿,他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 律师或是乞丐, 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他完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可以造就一切。 这位心理学家属于下列 ( B )心理学流派。 A精神分析学派 B 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认知学派 3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 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C )。 A感知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二、简答题 ( 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分) 1 “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从教师专业素养的角度简评这一观点。答案要点: (1)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实践知识、文化知识。(2 分) (2)专业能力: “ 智如泉涌 是对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高度概括。(2 分) (3)专业道德: 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 行可以为表仪者是对教师专业道德的高度概括。(2 分) 2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变式”在学生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答案要点:变式指在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时,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2 分 )变式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区别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如果教学中充分运用变式,学生就能够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运用变式, 学生就会把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当做本质属性,从而造成对概念的不正确、不全面的理解。 (2 分)(结合教学实际共2 分,可酌情给12 分) 3 为什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 答案要点: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1)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组成的。道德认知是关于是非、好坏、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人的道德的形成离不开道德认知,一定的道德品质总是要以一定的道德认知为前提。(1 分) 道德情感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观念去评价他人品行,或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情绪体验。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道德认知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人们在认识社会道德现象、进行道德评价或采取道德行为时,总会伴随种种情绪体验。 (1 分) 道德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内外障碍去完成预定的道德行为,实现一定道德动机的过程。 人的道德行为是一种自觉的意志行动过程。人在确立目的、 采取某种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各种愿望、 意向或动机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而需要内部的调节与控制。在这里, 道德意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 分) 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的支配和驱使下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一个人的道德只有通过经常性而不是偶然性的道德行为才能证明,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评价一个人的品德如何,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1 分) (2)思想品德的发展是各构成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道德行为的先导。道德情感是道德认知在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在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也是产生道德动机和需要的基础,起着中介的作用,是一种内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部驱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根除不良习惯,是学校德育最重要的任务。(2分) 4 在教学中,为什么要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替的规律? 答案要点:教学中,学生如果完全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易产生疲劳和注意的涣散,从而难以长时间地坚持学习。但学生也不能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不可能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必须通过有意注意来协调活动,才能完成好学习任务。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2 分) 就一堂课来说,上课一开始,学生的注意还停留在上一堂课或课间活动上,需要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上这堂课的有意注意;接着, 让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发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 随后, 根据由浅人深、 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之后, 再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直观教学和有趣的谈话来引起无意注意。这样, 既能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注意,又能减少学生学习时的疲劳,增强学习的效果。(4 分)三、论述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85 分。共 17分) 1根据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论,中学生和小学生面临的主要危机各是什么?因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如何去做? 答案要点: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论,第四个阶段为61 2 岁,属于小学阶段,儿童主要面临的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他们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而学生成人后对于学习和工作的态度都与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勤奋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1 分)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落后和不足,不能一味地批评,而要多鼓励。 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其自信心,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而当这些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后,一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其充分体验此时内心所获得的快乐。(2 分) “ 勤奋与自卑 的这一阶段是自我发展的决定性阶段。儿童已经开始意识到进入了社会老师和同伴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校生活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凶此, 小学老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平等、 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3 分) 其中第五个阶段为1 22 o 岁青少年期 (中学阶段 ),是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矛盾。在这个阶段, 由于身体的发育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体开始追溯自己的过去,设计自己的未来,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也考虑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并见诸行动。他们通过这样的整合过程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意识,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的人格特征。(2 分 )教师应与青少年学生多沟通、交流,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良好的教育建议会帮助学生成功地获得角色同一性。(2 分)2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分析一些中学“轰轰烈烈的校园艺术节、活动纷呈的公开课、扎扎实实的知识教学、加班加点的课外辅导”这一现象。答案要点:(1)新课程认为学生应在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活动与教学活动与知识传递, 都具有价值, 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关键要看能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不可将其片面地割裂来对待。(2)新课程一个基本的理念: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在当代信息社会中,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识以几何级数增长,课程的价值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正如陶行知所说:“ 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注重单一的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是知识的存储器,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差,主动学习能力差,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人才需求。(3)活动课程理论的精髓是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儿童主动参与,形成儿童的知识、情感、 价值观以及个性化的发展。活动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 不能把活动本身当做目的,为活动而活动, 甚至将活动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搞搞校园文化艺术节。在活动的过程中, 并没有精心地指导全体学生在知识、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活动课程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理念与方法,在中国大群体班级实施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教师与学生逐渐探索、适应的过程, 改革的路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支持与理解。(4)新课程提出了多元评价观,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全面评价,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应注重发展性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当前,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与家长的评价观滞后,仍以学生单一的认知(学业成绩 )评价为标准,以终结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单一维度评价教师与学生,与新课程的评价观相违背。评价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评价观的偏离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观的偏离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迷茫,以至教学实然层面上仍以知识灌输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课外加班加点。答对每个要点给15 分;联系中学实践能对要点进行合理阐述的给4 分。如果没有按要点作答,但能作出较合理分析的,可酌情给分。四、案例分析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3 分,共 26 分) 1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某老师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 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故障, 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 船长拿起电话,向总部求救。假如你是船长,你怎么说呢?”一学生作打电话状:“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教师追问。该生迟疑了一下,小声回答了一句“我们在太平洋上。”他的回答引起哄堂大笑。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太平洋那么大, 到哪里去找呢 ?”学生回答说,“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 ”于是老师把 “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探讨。 在讨论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门牌号;从电影院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角坐标系 ,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 (1)该老师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试结合本案例谈谈该原则的贯彻要求。答案要点:(1)突出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1 分)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做到: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好启发性的教学过程。(1 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思维的积极性。(1 分) 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团结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1 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2) 在该案例中,教师是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答案要点:教师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感受。(1 分)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因材施教。(1 分)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也可不按照参考答案要点作答,但要能作出较合理的分析)(1 分) 答对每个要点给1 分,共 7 分;联系案例能对要点进行合理阐述的给6 分。如果没有按要点作答,但能作出较合理分析的,可酌情给分。2下面这位老师用自己的爱心为学生创造了特殊的体验成功的方法。一天上课,他向学生提问, 突然发现班上那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跟着大家举起了手。 老师心中一喜, 就让这个孩子起来回答问题,谁知他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下课后,他把这个孩子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 孩子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我老不举手,同学们会笑话我的。”孩子的回答使这位老师陷入了深深的歉疚之中。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自尊, 这种自尊容不得老师忽视。于是,他与这个孩子悄悄约定:今后,老师提问时,如果你会,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以后,每当这位学生举起左手时,老师就争取机会让他答题;当他举右手时, 就不让他答题。 一段时间后, 这个成绩最差的学生变得开朗了,成绩也一天天提高。请对这位老师的做法加以评析。答案要点:这个案例可从儿方面来分析: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学生有自尊的需要,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接受或认为自己无能, 他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学习。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感到自已是被接受和被尊重的。(3 分) 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看,学生只有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3 分 ) 此外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应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并创设一个安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对每个学生都要表现出真诚的关注和接纳。(3 分) 联系案例能对要点进行合理阐述的给6 分。如果没有按要点作答,但能作出较合理分析的,可酌情给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