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实战训练)--高三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一轮复习.docx
-
资源ID:33711508
资源大小:77.9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实战训练)--高三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一轮复习.docx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基础练】1.有人认为,二十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应当彪炳史册的。俄国二月革命彪炳史册在于其(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D.满足了广大民众的要求2.下图是一幅苏联海报。列宁身旁左右是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庆祝( )A.苏维埃政权巩固B.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C.农业集体化完成D.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3.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B.推进俄国民主进程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4.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据此推知当时苏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D.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5.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确实是政策上的后退,但这种后退并不取决于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由苏维埃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下列符合当时苏维埃“现状”的是()A.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正式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C.波罗的海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D.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6.下表是关于两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国民经济建设的投资情况(单位:亿卢布),这表明( )投资总额工业投资重工业占比一五计划64619575%二五计划133069577%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建设热情 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国民经济 C.苏联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D.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7.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俄国曾经推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现象依然盛行,由此诱发的社会问题依旧突出。20世纪30年代,俄国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反映( )A.公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B.经济政策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C.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俄国民众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从1932年到1940年,工人的数量增加了数百万,但是用于住房的总投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在1928年到1940年之间,工业上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43%,甚至还出现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工人的迁徙自由。随着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农业集体化也以同样的速度开展起来。斯大林的计划遭到了农民的强烈反对,他们采取囤积粮食和杀掉牲口等方式加以抵制。19331940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生问题的认识。【提升练】9.列宁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只要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就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表明当时( )A.临时政府已经失去了合法地位B.列宁对革命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C.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全部权力D.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尚不成熟10.据苏联史(第一卷)·俄国革命记载,直接参加十月革命的只是有组织的彼得格勒卫戍部队和工人赤卫队,总共不超过2.5万到3万人,起义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有条不紊地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机关,几乎没有放枪,没有流血,在起义过程中一共死6人,伤50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彼得格勒在十月革命中是和平解放的B.十月革命将四月提纲的理想都变成了现实C.布尔什维克党对十月革命进行了精心的组织与准备D.十月革命只有工人参与,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11.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旨在( )A.确立苏维埃的农民土地所有制B.争取农民阶级对革命支持C.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D.瓦解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12.英国工党秘书C·R布克斯顿曾于1920年6月访问俄国,他在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中写道,他们在土地问题上感激苏维埃政府但是,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的捐献他们抱怨它,咒骂它,但是一旦有机会推翻它时,他们又说“不”。CR·布克斯顿的描写( )A.贬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C.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找借口D.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13.列宁去世后,苏联领导层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争论。有一种观点是:应该在市场机制 下向社会主义过渡,通过“进化”和“改良”的办法。因为私人资本不能用一道命令予以没收,也不能用革命的宝剑一挥砍倒,只有在经济斗争的过程中才能战胜它。该观点( )A沿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路 B.体现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涵C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 D.主张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行为 14.下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1928年2.71.71932年14.861.51937年56.193.0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15.大国崛起中有这样的解说词,“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2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1倍苏联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材料主旨表明( )A.斯大林拖拉机厂生产能力很强B.纳粹德国侵略遭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C.“斯大林模式”忽视了轻工业发展D.工业化建设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16.材料一 1921年10月,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的报告中说:“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同年12月,列宁再次论述首道:“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1922年列宁总结道,“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农生产者贸易自由化;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整理自列宁全集材料二 从1953年起,赫鲁晓夫开始对义务交售制进行变革,提高收购价格量,1953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并采取措施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的发展,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肉类、奶类的生产也大幅增加。赫鲁晓夫还采取了合并集体农庄的政策,把大批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1958年赫鲁晓夫一反常态,他认为“保留大块宅房园地和私有牲畜,就成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因而采取许多限制措施。1964年与1958年相比,除了水果和浆果有较大增长(24%),蛋和蔬菜有一定增长外,其余农畜产品的产量都大大下降了。苏联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放。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列宁是从哪些角度来阐释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的?(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与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在目的方面的异同。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2.答案:A解析:“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比喻无产阶级政权的正式建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故选A项;根据所学可知,列宁时期苏联没有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排除B项;根据所学“农业集体化完成”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本质是用商品经济来发展社会主义,图中所表达的是社会主义的诞生,排除D项。3.答案:B4.答案:A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当时苏维埃政治危机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故C正确;AB是斯大林时期,排除;D是二月革命后,排除。故选:C。6.答案:D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根据“20世纪30年代,俄国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并结合所学可得出,20世纪30年代俄国实行工业化,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因此“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反映出经济政策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B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公民道德无关,排除A项;当时法西斯国家还没有侵略俄国,排除C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俄国影响较小,排除D项。8.答案:(1)简要评价:成就:苏联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问题: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工人生活水平没有同步提高;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到农民的反对,影响了农业发展。(2)认识:民生问题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必须予以重点关注;政府应出台相应措施,解决好民生问题;处理好民生问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解析:第(1)问,应从成就和问题两个角度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评价。由材料“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结合所学可得出苏联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的成就。由材料“用于住房的总投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工业上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43%,甚至还出现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工人的迁徙自由”“斯大林的计划遭到了农民的强烈反对,他们采取囤积粮食和杀掉牲口等方式加以抵制。1933-1940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结合所学可得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问题。第(2)问,应从多角度思考和分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社会、经济、政府等角度考虑,在组织语言时可考虑时政热点语言的运用。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七月流血事件表明和平夺权成为不可能,列宁对革命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与材料“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相符,故选B项。10.答案:C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布尔什维克党通过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整争取农民阶级对革命的支持,故选B项。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据材料“1920年”“在土地问题上感激苏维埃政府但是,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的捐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民既感谢政府的土地分配政策,又不满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体现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故D项正确;“贬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对材料信息的片面理解,故A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发生在19181920年,选项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根据“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可知苏联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为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A项是材料现象,不是主旨,排除;B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与轻工业发展无关,排除C项。16.答案:(1)表现: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粮食由自己支配。角度:从策略来看,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从目的来看,是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的正确举措;从内容来看,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同:都是为解决农业面临的问题,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异: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政权并向社会主义过渡,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的主要目的则是解决国民济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