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药学讲稿(张廷模)_精校.doc

    • 资源ID:33766139       资源大小:2.03MB        全文页数:86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药学讲稿(张廷模)_精校.doc

    侧他慷霞海聘悉催拷瘦盔诫场签闲披腻才妮痛惨辣和颇秆频莲滑锦幽舍拈秘挺皱跺扑邱虐内碌雍站排龙糙文颇避肃滔牢绢庶派前抗陨隙胁猜娶视植哟氧灭欲掀蝇收尧觉剐庐请邢让悠酗彝晨柔擞菌善解判觅砷惶玩趣楚挂称铅罕略类搞迪牟卢肢一违牌土酥柔拣佣谢懒柄伏曝蕉甘屈艾孰梢尿连佯灿兰燃颈僳橱抽涅惭倒踪什法羌握增忱寓筏萨财浩卞舔弊婿渍沂拥从台喇贪需椅停源坟竟邓夸罕巍匝猛迭乍哈汁梭赠籽验瓣篮弛齿洱懈裤咕浩介仇妆榷枪攀啼近碍吹恳蛹苑蜂忘韶寿阀税械神鳖翠憨郧酞甫邦异斟棒觅鳃维藕伙锦埔猫凡砖欣涸口敲敷龚歌渴府之栖打谓梦诫孺王钞涧漂虐城雀隧单窑494第一讲 绪言2第二讲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13第三讲 中药学的发展(二)22第四讲 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35第五讲中药材的储存45第六讲中药的炮制:方法56第七讲中药的性能:概述67第八讲癸疟钙唯氮逼合骄识喘庆绕沏阂揉交灾啮决狰纪鄙瘁惮阅调真率府刃捣滤舞免灼臻疾勋尾候飘雀湃讲处说蝗夕白拭甘迪撩辱粤胜隅政纱月良区湾敏块巢碰尸艾斜凶婚枯接玛领式睁页吴渝经和柠愁孜垮硼绊浓窥磊交亩骤喉经花府镊的罗婿砾惟鹰枢基肩宵只捉瓢豆镣沈稼眨描猩易麦拥掂崖翁疽竹慨齿伟没垄挺秃琳樟磁蝎亮巴扩瘫拈嫂陕拾算巢榴漏照猿蘑雷惫绥苫颓苹狞儡嫂雨是架俗峪膨费饰睛材树牌粥券拘示枕绘尽呵乾意悟弗龋嚷歉笼购淋耙鼓旱漳各德陷嫌诧施轮趴泳袜揪猫栖骏酉劣震雁庸迄脉涨嚷匪磅鸣霉磅隶袭圭烧揩囤皖淋碗柑卡麓满猖靶编痒伙氯算好靶分瘫埋糕庇牧秦思宿中药学讲稿(张廷模)_精校启蚕雾刨犊逞福阐绑跪女涣山励后推摆协菱絮绅梭妊较慧祈差慈卿彝累炯氢馁各啪忱贯氯瞳主绍槛讲门配牙蘑闷祸板荒彻弯巧直宙奈揍纵娇搭卷络训乏达捶晒钮粉千滥酮癣遍磊凄伤盎淆用滚杯晒彦辐缅亭俐裁灶啡尚荷炔汉撼投蜒节轮督任达肇并溉钵奉河页蔬脉始淄隔仕勇鼠携渴芒捣拆颠并闺秃韵砚蓄咽堪鹃陪兰艾瞪誊欧翌犊鲁沈僳怜爆秸铅甥踊忌虹艾煽坪仲瑶恃撞南馋汗贵县演爸局腻测费改卑匪涣莹采僚钙二沫渐明浩构鸣粱啊衡药搽巧嚏浦贷精僻乏栋蝇噪涪淫呻朗匆脓浙碰界解缓悦棵雏勋墟泛侵崎搓夺扬莆滴墓挟洗镍葱坪烫取天愚贷阶芍咆璃硝冠林贿铸无娄割斥仇磋任菊苑么第一讲 绪言2第二讲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13第三讲 中药学的发展(二)22第四讲 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35第五讲中药材的储存45第六讲中药的炮制:方法56第七讲中药的性能:概述67第八讲中药的性能:四气(一)76第九讲中药的性能:四气(二)86第十讲中药的性能:五味(二)99第十一讲中药的性能:归经(二)110第十二讲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二)121第十三讲中药的性能:毒性(二)、小结131第十四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一)143第十五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二)153第十六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禁忌(二)163第十七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用法174第十八讲解表药的概述 发散风寒药概述187第十九讲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200第二十讲发散风寒药:桂枝(二)、紫苏、生姜214第一讲 绪言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的老师,我的名字叫张廷模。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大约90个学时的时间(来)共同学习中药学。我们经常都听说在中医学当中,就是由理、法、方、药四个版块组成,那么这四者之间虽然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由于学科的特点也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的“药”就是主要指的是中药学。作为临床专业的同学来讲,对这四者之间缺一不可。如果只有“理法”这方面学得比较好,对“方药”缺乏很熟悉的了解,那么你诊断疾病虽然很正确,治法也很正确,但是这个“方药”针对性不强,那么临床的疗效(则)不好。那么反过来讲,只知道这个“方药”,对“理法”的部分掌握得不够,那么对疾病的诊断、对治法的确定,往往也是不很准确。所以理法方药是一个缺一不可的整体,所以中药学和我们其他的中医类的学科一样,都是很重要的,那么大家都需要认真地学习。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同学来讲,主要是今后从事一些中药的现代研究,那么这个中药学这个知识是这个现代研究的基础,也是通过现代研究再回归到中药学的一个归宿。如果不很好的掌握中药学的一些知识,那么研究就背离了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严格地讲就不是对中药进行研究,可能就是一般的植物药,或者所说的生药学的研究,所以这个对于中药学的专业来讲,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时间的关系,其他的我们不多讲。我们这一次讲课主要用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的这个中药学,这个中药学就是由我主编的,以这个教材为蓝本进行教学。现在就请大家翻在教材的第一页,绪言部分。在这个绪言部分,主要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这三个术语的基本含义。第一个是中药,什么(是)中药?那我们不管(是)学中医学的还是学中药学的,我们都要能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中药?中药这个术语的出现,大概在清代的中后期,也就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在此之前,我们国家传统用的这个药物统称为药。有时候也根据药物毒性的广义,广泛地存在毒性,所以也把这个药称为毒药,但这个比较少,在一般地情况下,都是简称叫做药。后来随着西方医药的传入,尤其是系统地传入以后,为了区别于西方这个医药(医学和药学)和我们传统的医学和药学(一词)区别,所以人们把西方传入的医学叫做西医,把西方传入的药学叫做西药,那么相对来讲,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这个医学就叫中医,中医学,那么传统使用的药物就叫做中药。虽然中药使用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怎样对中药下一个定义?就是什么叫中药?那么目前很少见到有人进行讨论。所以对中药这个概念的鉴定就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把中药的“中”理解为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就是中国的意思,就认为中药是产于中国的药物,那么这种说法它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个中药千百年以来,都是在我们国家的人们当中使用,它主要是出产在中国,这个是客观的事实。但是在这个中药当中,从古代开始一直就有外来药,它并不产在中国,比如说在中药当中的活血化瘀药当中的乳香、没药,它的原产地是在东非,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这样的一些国家为主产地,在汉代末期,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那么是由佛教把这两个药带到中国,当时不是作为药物使用,而是佛教作为一些宗教仪式使用的这种物质,或者把它作为香料这样子来使用,后来发现它是一个重要的活血化瘀止痛的药物,那么慢慢地就成为了中药,那么这两味药其实到现在我们中国也不出产,它的产地主要还是在东非这些国家。比如说西洋参,大家比较熟悉的西洋参,它主要是产在美国、加拿大这样的一些国家,我们国家过去不出产,也是近年来开始引种,象这样的情况在中药里面还比较多,也就是中药它虽然主要产在中国,但是不完全是中国出产的,也就是有外来的药物。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那么出产在中国的药物,它也未必是都作为中药使用,比如说现在常常用来治疗癌症的紫杉醇、喜树碱,那么它来源于我们国家出产的紫杉或者喜树,从里面提取的这个有效成分,但是现在还没有作为中药使用,它也产在中国。所以中药主要产在中国,但不一定都产在中国,产于中国的药物它也不一定都作为中药使用。所以把中药称为产于中国的药,把“中”字作为地域性的概念来理解就有它的局限性,所以也不完全正确。再一种说法,中药就是中医使用的药物,这个(说法)在古代应该说完全正确,因为在古代就只有中医,当然他使用的药物都是中药,尤其是当代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从1959年开始,我们国家开设这个中医药院校,由中医药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那么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古代的这个中医完全的不一样,他除了学习中医、中药的整个理论和知识以外,也要用相当的这个时间来学习西医的一些理论或者西药的一些知识,所以在当代的这个中医师他可以使用西药。西医院校(也)有不少(学生)在学校里面也学过中医药的一些知识,所以在一些西医院的临床医生,他们在处方的时候,也常常使用中药,比如说一些中成药,那是经常使用的。所以在当代中药并不是中医使用的一种专利,尤其是我们现在除了中医、西医以外,还有中西医结合专业培养的学生,那么是西医药和中医药的知识他(们)都有,所以两类的药物都在同时地使用。所以从当代的客观实际来讲,把这中药认为是中医使用的药物也有它的局限性。另外,目前还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中药是天然药,把中药和天然药物等同起来。所谓天然药物是和化学合成药物相对而言的。中药当然绝大多数是天然药物,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中药自古以来也不完全是天然药物,现在全世界都公认化学合成药的先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炼丹术,那么最早把炼丹术当中的一些合理的部分用于这个药物的生产,首先是中医中药,所以中药自古以来,除了使用大量的天然物品以外,并不排斥一些化学合成品。在古代主要是一些矿物药,比如说在先秦时期的一些文献上,就记载了五毒之药,现代研究这个五毒之药就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矿物药。那么目前在我们中药当中常常使用的,比如说铅丹、轻粉,这些都是属于化学合成药,中药里面从来不排斥它。所以它里面包含了一部分的化学药,它不完全是百分之百的天然药。另外,在西药当中,尽管现在是以化学合成的药物为主,但是有很多西药,根据辞海的鉴定,它也是属于天然药物的范畴。比如说最早的抗菌素青霉素,那么它是来源于植物的这个青霉菌当中提取,后来慢慢的再采用半合成,或者完全的人工合成的。另外,现代的一些生物制品,从分类来说,它也是属于这个天然药物的范畴,所以天然药和化学合成药不是区别中药和西药本质属性的,那么两类药物当中,都使用天然药物和化学合成的药,只是主次不同而已,在中药当中主要使用的是天然药,少量的是化学合成品。在古代主要是矿物类的化学合成品,在当代比如说人工牛黄、人工合成的冰片,那么也发展到了植物药,甚至于动物药,也有化学合成的药物使用。另一方面,在西药当中,它显然是以化学合成药物为主,但是它也有少量的或者一部分的天然的药物,所以这种解释也没有揭示中药学的本质属性。什么叫做中药呢?我们一般认为就是我们教科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就是在教材的第一页的第四段,就所谓的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就是中药。这个药物不管它是天然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也不管它是出产在中国,或者出产在国外,当它用中医药的理论来认识,用中医药的理论来指导使用的时候,那么它就可以称为中药,如果它还没有用中医药的理论来认识和来指导使用,它不一定是中药,它可能是西药的一个原料药。另外,我们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么除了中药以外,还有民族的医药,有些药物中医使用,民族医药也使用,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当中,它对这个药物的认识不同,可能它使用也有区别。比如说中药的一味药叫做诃子,那么中药是作为一种收涩药来使用,认为它能够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是用于久病体虚的咳嗽气喘,和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这样的一些病证,但是在藏药里面或者在蒙药里面,那么它把这个诃子称为百药之王,很多病当中都使用,认为它能够补虚强身,能够健胃,在这个不同的医学里面使用,它认识是不一样的,所以它又是中药,也是藏药,也是蒙药。又比如说麻黄,它以整个草质茎来入药的时候,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认识,它是辛温的,要给它定一个药性、药味,它是辛味的,属温性的,它主要是归肺和膀胱经的,它的功效是用于发散风寒、平喘止咳和利尿消肿,所以中医在临床上把它用于风寒感冒,或者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和水肿。那么按照这样的理论来认识麻黄,来使用麻黄,麻黄就是一个中药。如果是把麻黄作为一个原料来提取里面的生物碱,提取麻黄素,那么认为它是一个拟肾上腺素的药,是一个升压的药物,升高血压的药物,那么这样来使用,它就是一个把麻黄作为西药的原料,作为西药在使用。它物质是相同的,但是指导的理论不一样,在临床使用上也有区别。所以我们认为能够揭示中药这个术语的本质属性,什么叫中药?就是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叫做中药。我们在知道了中药以后,顺便再谈一下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草药,或者说中草药。关于草药出现在宋代,这个术语使用也是有八九百年的时间。在宋代这个中药是由国家专营,那么民间不得进行随便的这种交易,那么当时由国家专营的,在这个正规的中药书上有记载的,那么它把它称为官药。相对于这个官药而言,一些流传在民间,在一些正规的药学著作上没有收载,那么就把它叫做草药。那么有的人说这个草有草粗的意思,比较粗糙,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高度,还不是很正规的这种中药,它是相对于这个比较正规的由国家专营的中药而言叫做草药。那么后来慢慢地就把一些中药书上没有收载,一些商业单位也不经营,主要是在民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和使用的一些药物,就把它叫做草药。其实中药和草药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个草药往往是中药的重要的来源,中药从古代到现在,它的使用的品种不断地增加,从最早的中药著作的三百多味药,到现在的资源普查一万多种,不断地(在)发展,很多都是从草药里面慢慢的成为了这个中药。比如说中药里面很重要的、很名贵的一味药叫做三七,一个名贵的药物。在明代李时珍的时代,那个时候中药书还没有收载,一般的医生并不清楚,往往是在民间流传使用,所以当时这个三七也是一种草药,但是后来一旦发现了它的这个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止痛,或者止血功效以后,那么用中医的理论来整理,然后记载在中药书上以后,那么现在三七不但是一般的中药,而且是名贵的中药,这种例子是非常多的。所以草药往往是中药数量发展的源泉,没有本质的区别。另外,草药在现代和当时的含义稍稍有一点变化,现在就说不管本草文献记没有记载,药书上有没有记载,就是说不太常用,一般的药物的经销部门不经营这样的药物都把它统称为叫草药。所以神农本草经上,两千年前的最早的中药著作,我们以后要讲,里面的很多药物,应该说是经典药,这个经典上收载的药物,很经典。比如说什么石龙芮(毛茛)或者这样的一些药,现在很多早就沦落为草药了。因为现在一般不太常用,药店不经营。所以这样子中药和草药就更没有很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中药和草药对立起来,其实它都应该统称为叫中药,那么这个就是第一点关于中药这个术语的含义,那么要同学们掌握的就是那一句话,什么叫中药?就是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叫做中药。至于前面讲的其他的一些问题,是帮助大家对这个术语的一些理解,避免在见到的时候,就是出现一些不是很准确的一些解释,主要起这么一个作用,供大家参考。第二个术语就是中药学。中药学就是在我们这个教科书的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中药学的解释。那就是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就这样一句话,就是关于什么叫中药学,中药学是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一个著作,比如说我们下面要讲的这本书,就是这个著作,那么这个著作和学科它是不可分割的,那么这个学科的一些知识那它要通过中药学这本书作为载体,才能够进行交流。所以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一门学科,也是一个专著。这个术语主要就记住这一句话就够了,但是大家要注意,在古代的中药学,那是包罗万象的,那么我们在它的含义里面,谈到的它的来源,比如说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的什么品种?怎样采收、怎样加工炮制、怎样制剂?或者怎么样保管、贮藏?还有什么性能?有什么功效?临床怎么使用?它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不良反应?有没有毒性?等等这样的一些知识,都要全方位的研究,是综合性的,古代的这个中药学,那么是古的、是综合性的。现代由于其他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飞跃发展,那么各种学科相互的渗透、相互的结合,中药的分支学科就不断地出现、不断地分化,有专门研究中药它的品种来源的,比如说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有专门这个鉴定药材真伪优劣的中药鉴定学,有专门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的中药化学,有研究中药炮制方法、炮制理论的中药炮制学,有研究中药制剂的中药制剂学,有研究中药药理毒理作用的中药药理学,甚至还有中药养护学,中药生产的、营销的,很多这样的一些分支学科的专著,不断地成熟、不断地分化,而且不断深入地发展,所以这样子就产生了狭义的中药学。所以古代的中药学是广义的,是包罗万象的,凡是与中药有关的知识都是属于中药学研究的范畴。那么在当代的中药学,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这个中药学,相对来讲就是狭义的。那么它研究的主要是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一些常用中药的这个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这样的知识为主体的,所以现在这样的狭义的中药学逐步地就有改称临床中药学的这个趋势。所以在目前我们国家的学科目录当中,那么中药学是作为一个一级学科,这个就是包罗万象的,包括我刚才讲的药用植物学或者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等等,这些都包括在里面。至于这样的中药,就一般所说的大中药学,就是一级学科的中药学,在学科目录当中。但是在学科目录的二级学科当中,又有一个中药学,那么这样子就容易产生一些混淆。所以近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进行重点学科建设的时候,就把狭义的中药学改称叫做临床中药学。所以我们以后学习的现在这个中药学,可能就称为这个临床中药学了,现在正在主编的这个长学制,就是七年制,或者如果要开八年制,或者在中医院校里面还要开设一种四加五模式的这种学制教育。什么叫四加五呢?就是在以理科、工科为主的本科毕业生,就是四年制的本科毕业生当中,再招收一部分同学学中医,再学五年,前面他经过了理工科的学四年制的这个学制的学习,然后再用五年的时间来学习中医,这样子的这个模式叫做四加五。那么这样的模式使用,包括七年、八年、四加五这种模式使用的中药,现在基本上已经编(写)完,就叫做临床中药学。但是这个名称,目前也有一些争论,有的认为应该叫临床中药学,有的应该叫中药临床学,后者它有这么一个观点,就说你前面讲的这个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那么都是以中药在前面,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炮制学,那么你这里又来个临床中药学,和其他的就不一样,应该叫做这个中药临床学,当然究竟叫临床中药学更好一些,或者叫做中药临床学好一些?那么目前还是一个探索的阶段,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学科建设的过程当中会得到解决,但目前基本上是倾向于还是叫临床中药学。因为它是以中药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用药为核心内容的这样的一个分支学科,那就是我们要学的这样的一门课程,这个中药学,所以这个供大家参考。就是中药学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别,我们要学的是狭义的中药学。那么整个这个在中医药院校的高等教育当中的,中药学专业的同学学的很多课程实际上就是广义的中药学,这是第二个术语。第三个术语,本草,就是什么叫做本草?这个本草这种称谓大致出现在汉代,汉代的初年就使用比较普遍。所以过去凡是介绍中药的专著,那么都称为本草,或者本草学,比如说我们后面要涉及到的神农本草经里面有本草,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所以在古代这个药学专著一般把它叫做本草,或者叫做本草学。那么介绍这个收载中药知识的专著,为什么叫做本草呢?前人没有清楚地告诉后人,他为什么要把这个中药的专著叫做本草?所以后人有很多猜测。那么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蜀本草的作者韩保升,那么就有这样的一句话,“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药中草类为最众也。”就他的意思就是中药当中,草类数目最多,也就是说中药它有植物药、有动物药、矿物药,但是其中的植物药占绝大多数,所以把它称为本草,就是有以草类、以植物类为主,或者为本的意思,那么尊崇这种说法的人占绝大多数。但是也有的人认为,这个“本”应该作为一个动词来解释,比如说在这个汉书·艺文志给经方下定义的(时候),“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这个“本”它就是依据、研究,那么我们今后要学内经里面什么本神啊,这个“本”它都是作为动词解释,就是研究,或者依据这样的一类的意思,那么也有一部分人赞同这种观点,但是比较少一些。在当代更有人提这个本草,那么就说古人可能命名的时候,那个思维是非常简单,草就是一般的草本,或者就(是)根,本就是指根,本草就是专门收载根根草草的这样的一些物品的一个专著,那它的依据,比如说什么针灸,什么推拿,那么推拿就是用手推一推,拈一拈,摸一摸,把它这门学科那么就叫做推拿学了,针灸用的是针、用的是灸,这种基本的方法,当然也不是没有道理,当然这个可以说是一种观点吧!尽管有很多观点,但是以草为本的这种观点,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人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另外,有的人把这个本草和中药等同起来,认为本草和中药、药材、药物是同谓语,这个赞同的人比较少,这个在学术上还值得探讨,因为他们认为,比如说就是新修本草,那么里面这个本草实际上就是指的是药物,是药物的一个同谓语。那么刚才我举的韩保升的“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以草类为最重”,那么这里面的“直云本草”,那么这个本草它也是有药物的意思,这个比较牵强。但是现在在有的教材上,或者一些专著上有所反应,这个再值得进一步的商讨。我个人的观点,那么这个本草是指的这本书、这个专著,是这个著作、是这门学科,而不是指的中药,这个是不同的。再一种观点,就说中药(学)和本草有一定的区别,虽然都是指的专著,但是认为本草是古代的药书,中药学是现代的药书,因为现代在古代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些现代的科学知识,比如说现代的中药学,有植物的来源,它有什么拉丁名,还有什么现代的一些研究等等,那么比古代的本草内容更加丰富,和现代一些科学知识更加紧密的结合,所以就认为本草是古代的药学。那么中药学是当代的这个药学,把它这个截然分开,其实这种截然分开也是有一定的问题,因为本草学本身就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都在发展,它并不是停滞不前,它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这个本草学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它都和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利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一些科学技术,在这个本草学里面,那么我们在当代结合当代的科学技术,那也是理所当然。所以把两者对立起来,或者把它截然分开,依据是不充分的。另外有一个例子也可以说明没有把这两者分开的必要,就是上一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开始,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在全国编写了一本能够代表当代最高水平的中药学的大型的著作,这本著作的名称叫做中华本草,它就是当代最高水平的最全面的一本中药学,它都可以叫做本草,那么也就是说这个中药学和本草没有去人为的区分古今的必要性。所以应该说本草就是中药学的古代称谓,或者说古人把中药学常常叫做本草,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区别,所以这个本草和中药学应该说是一回事。在绪言当中主要要大家就是了解这三个术语。中药指的是中医治病的客观的物质,比如说人参,就是人参这个植物,它用根来入药,这一类的是中药。中药学和本草,或者也叫本草学,是指的这个学科,指的记载这个学科知识的一些专著。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这是绪言里面根据我们教科书要大家了解的,就是这三个名词术语。下面我简单谈一下,在了解了中药、中药学以后,(再了解)中药学的教学的要求,我们在今后中药学学习的大约九十个学时的时间里面,那么我们主要要掌握中药学总论当中的性能,就是第四章,掌握性能和第五章当中的配伍和用药禁忌,在总论里面要掌握的就是第四章性能和第五章的第一节、第二节。另外在各论部分,那么我们这本书一共包括附药在内,有四百多味,将近五百味的药,那么我们在这个具体的药物当中,要掌握重要的,或者有代表性的,有些药物虽然不重要,但是它在某一类药当中,它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说峻下逐水药,那么现在一般临床很少用,因为它泻下非常峻猛,但是里面它代表了一类药物,里面可能有个别药物也属于这个掌握的药,那么这个要掌握的药大概有一百四十味药。请同学们注意,中药一般习惯上不说多少种,当然说多少种药并不错,就是说一百四十种要掌握,这个完全不错,但是传统习惯上更多的讲的是一百四十味药,这个我们后面要讲,因为它一味药往往不是一种植物,比如说植物药,它不只一种的来源,它只是不同的品种,但是它的性能、功效比较相似,它作为一味药使用,所以这是专业用语的一个习惯,大家应该了解。比如说我们今后开处方,这处方有五味药组成,那八珍汤有八味药组成,十全大补汤有十味药组成,这个更多的是讲的味,所以我们这里是要掌握一百四十味药物。(中药专业的教学要求!)那么这个一百四十味药物它又分属在不同的章节,这个章又是按主要的功效分类,所以每一章前面都有一个概述部分。在我们这个教科书上,这个概述部分就分了五个栏目,有五个标题,来进行介绍。一是含义;二是功效与主治;第三是性能特点;四是配伍应用;第五是使用注意,这五个问题统称叫概述。在这个概述当中是讲的这一类药的共性的问题,那么掌握了概述,就掌握了这一类药的共性,就可以对学习这一个章节的药物起到一个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这样一个学习的效果,所以这个也是要求要掌握的。掌握的药物,要求掌握就是它的功效、性能、应用,包括了一些特殊的用法和特殊的使用注意。(教学要求,掌握的教学要求!)为什么要加上一个特殊的用法和特殊的使用注意呢?因为任何的中药的用法,主要都是汤剂口服,如果在用法里面写个煎服用多少?这个就不特殊。那么有有的使用注意,它是一类药,比如说清热药,它治疗热证的,那么对于寒证它不能用,寒证要注意不宜使用,那么这个就是在概述当中要掌握的共性的问题,那么在具体的药物后面就不需要掌握了。所以我们就提只掌握特殊的使用注意,在同类药当中,其他相似的药物都没有这个要求,但是这味药有这方面的要求,这个就比较特殊。比如说我们今后要学消食药,消食药里面有山楂、有神曲、有麦芽、有谷芽等等几味药,那么麦芽下面有一个,这个授乳的妇女不能使用,那么其他的药都没有,在同类的药当中,对于这味药又要求了,那么这就是特殊的使用注意,那么这个就是都属于要掌握的。所以掌握的内容,那么在各论部分就是一个概述,概述当中尤其是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然后有一百四十味药物,要掌握它们的功效、性能、应用、一些特殊的用法、特殊的使用注意。第二个层次就是熟悉,要求熟悉。熟悉在总论部分,就是第三章炮制,要熟悉炮制的目的和主要的炮制方法,另外要熟悉中药应用当中的中药的剂量和用法这方面的知识,就是第六章的第三节、第四节,在总论当中都属于熟悉的。那么在各论当中,就是要求熟悉九十味比较重要的药物。熟悉的药物和掌握的药物的要求有什么不同呢?那么熟悉的药物不要求性能,只要求它的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和特殊的使用注意。(熟悉与掌握的要求只在一个性能上!)那并不是说今后大家在临床用药的时候,熟悉的药就可以不管性能,同样的用药的时候,是要认识它的性能。我们现在这个中药因为学时有限,我们说通过掌握的药物作为这个样板,大家来了解中药的性能究竟是怎么确定的?它和功效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那么我们通过一百四十味药,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内在的联系,我们怎样去分析?怎么样去认定?我们只是说在今后在考试的时候,不考这个药(物)的性能,但实际上你掌握了这种方法,你同样的知道它们的性能,这主要是减轻在学习阶段的这个压力和减轻考试的时候,缩小一点范围,降低一点难度,这个主要是从教学这个方面来考虑的,并不是从应用的方面。另外,在了解的部分,一个就是刚才讲的绪论,这个作为常识性的了解,不然你学了中医、学了中药。什么叫中药、中药学、本草?你都不知道,这个要有个清楚的了解,作为一般了解。另外就是总论的第一章,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这个就作为本草的历史,也是作为常识性的了解,这个具体地了解我们讲那一章的时候再说。另外在这本书上,新增加了一章,中药的作用。这个中药的作用里面最重要的是中药的功效,那么中药的功效是中药基本理论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但是从古到今,都忽略了这个重要的内容,那么在中药学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之所以发展比较缓慢,因为对中药的功效的研究没有高度重视,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么我们现在的中药,今后要学习,是以功效为核心,学习具体的药物,所以这个中药功效的理论相当重要,但是到目前为止的中药教科书,那么我们在这个高等中医药教育当中,从一版教材一直到现在的七版教材,都缺少这一部分,那么在这个教材当中,是首次从理论上提到了中药的功效问题,因为是第一次提出来,所以仅供参考,可能在以后的教材当中,要逐步加强这一块,所以这一次把它放在了了解的这个范围里边。另外,包括中药的品种、产地、采收、贮藏,这个作为临床医生来讲,这个他又不直接的参与这些工作,所以也作为常识性的了解。那么对于药学专业来讲,可能根本就不讲授,因为今后他有,比如说讲品种的有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或者中药鉴定学,这样的一些课程来完成,所以这个总体来说也是作为一个了解。另外在各论当中,概述当中的含义,一般是了解,因为那个很简单,那么在具体的药物,也是了解九十味药,了解的药物和熟悉的药物比较,那么就是应用部分要求更低一些,只要求一个主治,它有什么功效?能够治什么病?(了解的要求!)那么通过前面的掌握药和熟悉药(的)学习,那么对于这个不太重要的了解药的应用,实际上你可以举一反三,通过学习,你自己可以深入下去。所以这个要求的时候就不要求这个应用了。所以总体的这门学科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是这样分三级,掌握、熟悉、了解。那么掌握的也是考试的重点,那么每一次考试,包括中药学学习完了以后的课程考试,以及以后国家组织的各种考试,现在在考试大纲当中可能都明确地要求,考试的内容它占的分值,那么掌握的部分不少于百分之六十,所以也是我们讲授和大家学习记忆的重点。那么熟悉的一般在百分之三十的内容左右,了解的在百分之十左右。那么了解了考试的要求,再来了解学习的三级要求,那么对大家学习过程当中(会)有一定的帮助。好,这节课就讲到这个地方。(试题这么出!)第二讲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中药学的发展(一)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药学的绪言部分,在绪言部分我们只要求大家对三个名词术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一就是中药,第二中药学,第三本草,我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对这三个概念已经基本上清楚了。我们现在就开始介绍中药学的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的前面是总论,现在介绍总论的第一章,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这一章在教学大纲里面是作为了解的,作一些常识性的了解。在这一章里面有两节,第一节是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这一节原则上是同学们自己看,这个就是作为参考的,一般不会考试,作为最基本最基本的了解。那么(如何)了解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呢?它是来源于我们祖先生活和生产的实践。这个就是通过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这个传说就反映出了,一个是来源于实践,而且这个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很多的坚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每天还要遇七十毒,以身试药,慢慢地才发现了中药。而且发现了以后,知识的积累是从零星的、分散的、口耳相传,然后到比较集中,到文字记载。同学就了解这么一个初步的积累的过程。 那么在这一章当中,重点在第二节,就是中药学的发展。在中药学的发展当中,主要要求(了解)每一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那么了解到什么程度?就是说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它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比如说新修本草,大家就了解它是唐代的,不要求具体到哪一年,只是在这个历史时期的,这个要求是很简单的。如果有作者的,作者是谁,能够把它对应,联系这个对应关系。那么有的本草是没有作者的,就不要求。一个是成书的大的历史时期,第二个是作者,第三主要的内容,第四主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主要的学术价值。每一个本草一般就是那么二三条有文献方面的价值,有实用方面的价值或者理论方面的价值。这一节的主要的内容就基本这样要求。下面我就具体的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第一秦汉时期,有代表性的著作是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有时候简称本经或者本草经。那么这一本书具体成书在什么时候?在学术界一直是有争论的,我们的教科书最后认定它不晚于公元二世纪,就是在东汉的末年。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神农本草经本身就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可能不是一个人,不是在一个时期形成的,但是它最早不会早于东汉的初年。因为在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图书目录里面没有神农本草经,也就是说它不会早于汉书艺文志,不会早于东汉的初年。那么最晚呢,它不会晚于张仲景,因为在张仲景使用的很多常用的药物,比如说生姜、竹叶这一类,神农本草经没有收载,如果它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后成书,张仲景使用的药物,他肯定要全面的收载,所以他应该早于张仲景,那也就是在公元二世纪以前。所以初步的我们就说它是秦汉时期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本草。如果要进一步了解的话,它不晚于公元二世纪,就掌握到这样一个程度。那么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谁?不知道。神农是假托的,正如淮南子·修务训上说的:当时“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始能人说”。就是说当时的社会风气,自己不能署自己的名,在著书立说的时候,必须假托传说当中的一个人物,那么这个神农本草经就是假托的古代的神农,这样子编的一个本草学的专著。所以这个作者,不要求。那么它的基本内容呢,神农本草经它分总论和各论,各论收载了365味药,按照毒性的大小或者按照补虚和祛邪,把它分为上、中、下三品,也就是分为三编。上品的药120种,这120种一般是没有毒的,当然是不是真正没有毒,是当时的分类的标准,比如说现在我们就发现里面有的是有毒的,但在当时是认为没有毒的,120种,认为可以长期服用,可以补虚的这个称为上品,也就是在上编。下品一般是有毒的,主要用于祛邪治病的125种。介于这两者之间,可能有毒,可能没有毒,既可以扶正,又可以祛邪的120种,作为中品。整个书收载了365种药。当时的药物完全不止365种,因为是当时受道家和方士的影响,就是应周天之数,就是说地球绕太阳一圈,一年365天,每一天一味药,所以应周天之数,只收365味药,这就是神农本草经药物的总数的来历。只有这么多。那么另外就是相当于总论的部分称为序例,这个序例一共只有13条。次序的序,例子的例,序例。神农本草经的序例一共有13条,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总论部分。讲述的是中药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的东西,这个我们后面还要讲到,有13条序例。另外收载的药物是365种,这365味药就是把它分为上、中、下三卷或者上、中、下三品。那么它这个分类的标准是什么?一个是毒性的有无;另外一个,有的说是功效,是补虚或者祛邪,有的说是一种性能补泻,都有自己的道理。这个作为基本标准。那么一般把没有毒性的,长期服用对人体没有明显损伤的,一般是用于补虚的,把它列为上品,这个有120味。当然这120味是不是真正的都能补虚,是不是真正的都没有毒性,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他当时制定的标准是这样。没有毒性的,可以长期服用,不会伤人的,主要是用于补虚的,作为上品。下品一般是有毒的,不适合长期服用的,主要是用于祛邪治病的,驱除寒热邪气,祛癥积、郁积的,就是治病的,这125种作为下品。介于这二者之间,可能有毒可能没有毒,既可以用于补虚,也可以用于祛邪的一些药物120味,就把它列为中品。整个书的内容大概就这么一个情况。那么具体的药物,先是药名,药名下面有性味,性味下面有功效主治,这样的一些内容。它因为是写在木简上,所以内容是比较精炼,文字也比较少。神农本草经的学术价值,对我们今天有什么价值呢,应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学术价值。第一个学术价值就是文献学方面的,就是我们在教科书上第五页的第二段的第三行谈到的,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既然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不但是研究当时药物情况最珍贵的文献资料。因为神农本草经的药物下面有很多疾病的名称,这个对于研究当时的医药情况也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所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对于研究秦汉或者秦汉以前的医药的情况,那是非常珍贵的。这就是文献学方面的价值

    注意事项

    本文(中药学讲稿(张廷模)_精校.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