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事故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doc
_连云港市急救中心核事故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一 总则 目的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各种重大或意外的灾害事故时有发生,这些突发性事故,给院前急救的准备带来很大困难。为了积极应对田湾核电站可能发生的核事故,及时有效地组织现场急救和后援支持,最大限度地减轻核事故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田湾核电站可能或已经发生的核事故,引起放射性物质释放,造成重大辐射后果和人员健康影响,本中心职责范围内的医学应急准备和医学应急响应工作.(三)依据卫生部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应急预案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演习规定江苏省核应急预案江苏省田湾核电站场外应急计划 江苏田湾核电站核事故场外应急计划响应程序 连云港市卫生局重大意外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应急预案(试行) (四)工作方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 常备不懈-预先做好周密准备,一但发生核事故时能实施迅速有效的 应急响应.积极兼容-核应急的应急医学救援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员,设施,减少投入,避免浪费.统一指挥-严格按照应急计划办事,防止各行其是,延误工作.大力协同-各部门应积极主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协调一致,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公众、保护环境” -这是应急医学救援工作的根本目的,贯穿于应急响应的全过程.(五)技术基础1.应急状态分级应急待命emergency standby厂房应急plant emergency场区应急site(area) emergency 场外应急off-site emergency2应急状态的基本特征 四级响应(应急待命)。出现可能导致危及核电厂核安全的某些特定的情况或者外部事件,核电厂有关人员进入戒备状态。 三级响应(厂房应急)。事故后果仅限于核电厂的局部区域,核电厂人 员按照场内核事故应急计划的要求采取核事故应急响应行动,通知厂外有关核事故应急响应组织。 二级响应(场区应急)。事故后果蔓延至整个场区,场区内的人员采取核事故应急响应行动,通知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某些厂外核事故应急响应组织可能采取核事故应急响应行动。 一级响应(场外应急)。事故后果超越场区边界,实施场内和场外核事故应急计划。 3.应急计划区划分烟羽应急计划内区:半径4KM范围烟羽应急计划外区:半径8KM范围食入应急计划区: 半径30KM范围应急计划区邻近区:半径50KM范围江苏田湾核电站应急计划区江苏田湾核电站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乡田湾,周边2公里的范围有宿城乡和高公岛乡,人口较密集,与连云港港口的直线距离约5公里,与市政府所在地新浦的直线距离约28公里。核电站的烟羽应急计划区指以核电站反应堆为中心,内区为04公里的撤离区域和外区为48公里的隐蔽区域),覆盖了连云区、连云港港口、江苏省盐业公司的部分盐田、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区等。核电站的食入应急计划区(指以核电站反应堆为中心、半径30公里的区域),包含了连云港市的四区全境和三县部分区域。 二 组织机构建立核事故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急救中心主任担任,主管医疗、车辆的分管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急救科、车管科、调度科、办公室负责人组成。 成立急救梯队第一梯队:由东城区三分站(东方医院分站,149医院分站,海港医院分站)当日值班车辆的医师、护士、司机、担架员(暂缺)组成。第二梯队:由中心主要领导,急救科、车管科科长,中心城区分站(第一医院分站,中医院分站,海州医院分站)的医师、护士、司机、担架员组成。第三梯队:由中心领导和科室人员、所有外勤医师、护士、司机等相关人员以及网络医院急诊科有关人员组成。 后勤物资储备应急药品:稳定性碘片,放射损伤防治药,放射性核素阻吸收药和放射性核素促排药,体表消洗去污药等.防护设备: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护口罩,防护靴,手套等.辐射剂量测量仪.常规设备和药品.三 核应急的调度指挥 在接到核应急指挥部下达的进入三级响应命令后, 调度员应立即做出反应,通知东城区三个分站人员做好准备,检查相关药品,器材,进入待命状态。在接到核应急指挥部下达的进入二级响应命令后,迅速调度离事故现场最近的海港医院分站沿连墟公路-841隧道北口至南口巡回医疗,开展医学救援。东方医院分站,149医院分站沿五羊路-核电南路至云山乡开设医疗救护站,对烟羽计划区内的伤员进行紧急救治。途经云山辐射防护站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穿戴放护用品。在接到核应急指挥部下达的进入一级响应命令后,根据需要调度二,三梯队赶赴云山医疗救护站接收伤员,实施抢救和后送。向中心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灾情。包括灾情性质、地点、人数、伤情、灾情趋势,已经采取的措施,现场急需的救援物资等。(五)通知所有网络医疗机构做好接待伤员的准备。四 现场医疗救援 设立中心现场指挥。核事故发生后到达现场的中心最高领导即为现场指挥。中心领导未到达现场时,率先到达的急救医师即为中心现场指挥。 现场指挥的任务及职责1中心现场指挥到达现场后须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报到,接受统一指挥并配合做好救援工作。2做好与其它应急系统(公安、武警、消防、交通、军队)的联络、配合、协调。3 利用当地条件,成立急救医疗点,对重伤和必须进行现场处理的伤员进行急救。4 保持与“120”指挥中心的联系,协调急救调度。5 统计事故现场伤亡人员的数量和分流地点。6 组织指挥对伤员的分检和分流。 现场急救原则:1、快速有效。2 、边发现边抢救.3 、先救命后治伤(病)。4 、先重伤后轻伤。5 、先复苏后固定。6 、危重伤员先抢救后去污染。7、先救后送。(三)现场救援的基本任务1.及时进行现场救护,抢救伤员;尽快将伤员撤离事故现场,并进行相应的医学处理;对伤情重,危及生命的伤员应优先进行紧急处理。2.初步估计人员受照剂量,进行初步分类诊断和处理,必要时及早使用稳定性碘和/或抗放药物。3.对人员进行放射性体表污染检查和初步去污处理,并注意防止污染扩散。4.初步判断人员有无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必要时及早采取阻吸收和促排措施。5.尽可能收集,留取可估计人员受照剂量的物品和生物样品。6.填写伤员登记表。7.伤员后送。(四) 伤员后送原则:1.伤员的后送由中心统一指挥实施。2.伤员经紧急处理后应遵循:就近、专科、医疗实力、技术力量、承受能力的原则合理分配。3.伤病员特别多时,遵循市卫生局“重大意外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应急预案”进行分流。 4. 放射损伤 伤员如果病情允许,直接送苏医附二院。5.在送达医院前填好“院前急救病历卡”做好病员、病情抢救情况交接工作。病历卡一式二份,一份提交相关医院、一份保存。(五)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穿戴防护衣具配备辐射测量仪酌情使用稳定性碘和抗放药物等五 培训,演习,应急响应能力的保持(一)培训内容辐射危害和防护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规放射源和辐射技术应用中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及其应急处理措施国内外典型辐射事故及其应急处理的经验教训所涉及的医学应急响应计划或程序急救基本技术和技能人员和场所去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辐射测量仪的性能和操作其他相关内容(二)演习的目的检验应急预案或程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检验应急组织和应急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技能。发现应急预案或程序和应急准备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三)应急响应能力的保持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人力,物力与日常工作积极兼容用于核医学应急的设备,器材和用品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定期修改或更新应急计划或程序附:核事故紧急医学救援领导小组: 姓 名 职 务 联系电话组 长: 周立君 主任 13951257890 82990890副组长:金 泉 副主任 18961325702 82795702赵发桐 副主任 18961325708 82795708倪兆云 纪检委员 15305137920成 员:卞润生 办公室主任 18961325703 82795703樊继芒 急救科科长18961325607 82795607 赵 刚 车管科科长18961325725 82795725 尹兴雄 调度科科长18961325718 82795718办 公 室:卞润生 曹悦 朱星彤车辆保障:金泉 赵刚技术保障:赵发桐 樊继芒 潘洪显通讯保障:尹兴雄 刘磊物质保障:王维虹 孟祥军8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