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我们身体上的“尺”.doc
_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长度。 2. 使学生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的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个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 使学生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的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教学准备】 每两人1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激活经验 谈话:小朋友,如果不让你用尺量,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量出数学书长大约几厘米?我们知道自己手掌的宽、一拃的长等这些身体上长度,就可以用手掌、一拃等方法来量一量,估计出大约几厘米。 2.导入课题 谈话:最近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并学会用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可是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身体上的“尺”,今天我们就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我们身体上的“尺”,并用身体上的尺量一量! 二、活动一:认识“身体尺” 1.提出问题 引导;我们知道身体上一些长度,就能测量物体大约多长,你想知道自己身体上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穿鞋后)大约长多少厘米吗?(根据实际情况,相机介绍一拃、一庹的含义) 现在我们就来量一量自己身体上的这些长度,记录下来。 2.谈论测量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先想一想,自己测量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 说明:自己的一拃可以用尺这样测量,(教师示范)其余的需要同桌合作!测量步长时,要按照正常的步伐走走,随机停下来再测量两脚脚尖(或脚跟)之间的距离,测量脚长时,可以先站直,按书上那样量出两条线之间的距离。 3.实际测量 让学生两人一小组,互相测量,然后在书上填一填。(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注意测量方法及一庹长度填写的指导) 说明:在一段时间内,一个人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穿鞋后)的长度往往是比较固定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的长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交流:你知道了身体上的哪些尺?他们各有多长? 4.初步运用 引导:根据小朋友的测量,身体上的“尺”除了一庹的长度超过了1米,其余都没有超过1米。那你知道1米大约几拃,大约走几步,大约有几脚长吗? 说明:其实,要知道用身体上的这些“尺”多少是1米,可以对着米尺,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你会这样做吗? 测量活动:现在两人一小组,按这样的方法合作完成,每个小朋友测量时,一定要记住:你大约几拃是1米,大约几步是1米。 集体交流;把自己表示的1米的“身体尺”说一说。 小结:通过大家努力,虽然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根据绝大部分小朋友的结果,知道了像我们二年级小朋友,大约7拃长是1米,大约走两步是1米,大约5个脚长也是1米。 三、获得二:用“身体尺”量 1.合理安排 引导:认识了四种“身体尺”,还知道1米大约可以用几拃、几步、几脚来量,我们就可以选用“身体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那测量要选用哪种“身体尺”呢,比如:量课桌的长;教室的长;黑板的长;自己想一想,在和同桌交流一下。 明确:课桌比较短,可以用拃来量;黑板比较长,可以用庹来量;教室的长,可以用步来量,也可以用脚来量! 小结: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要根据被测量物体的特点,灵活选择恰当的“身体尺”测量。 2.实际测量 要求:下面我们就在教室或在校园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尺”量出它们的长度。 小组讨论,选择测量什么,选用哪种“身体尺”。 3.交流汇报 请小组长汇报测量了什么,选用哪种“身体尺”测量结果是多少,能不能得出大约多少米或多少厘米? 四、回顾反思 现在我们知道在没有尺或是不需要测量的很准确的情况下,可以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你对自己身体上的“尺”有哪些了解?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请小朋友们回顾找“身体尺”和用“身体尺”测量的过程,想想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5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