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发展模式专题研究.doc
精品资料“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发展模式专题研究.“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发展模式专题研究目录华西模式与股份合作制摘 要地处苏南无锡市境内的江阴华西村,久负“中国第一村”的盛名。华西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形成了纺织、钢铁、旅游等若干支柱产业。年旅游人次超过100万人次。全村380户家家住上了400500多平方米、水电气全通的楼;别墅最少人家的资产也有100多万;最少人家的存款有20多万,最多人家的存款有2000多万。华西村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华西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明确界定了华西村模式的基本内涵:股份合作制为其核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其载体,并对华西村的发展历程作了回顾,进而分析了华西村的运行机制。最后文章对华西模式在其他地方的推广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把华西模式持续而广泛的发展下去。关键词:华西村,股份合作制,华西模式一、华西简介华西村,位于长江三角洲中腹。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优势方便快捷,沿江高速、澄东大道穿村全境,无锡、苏州、南京、上海等周边大中城市,均在1个多小时车程之内到达。建村40多年来,华西人民在全国著名劳模吴仁宝老书记的团结带领下,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小村,不断由小变大,由穷变富。到了90年代初,就在全国率先成为"别墅村"、"轿车村"、"电脑村"等,现已拥有40多项"全国第一"。今天的华西村,创造了"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美丽,"五子"(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面子)幸福,"五业"(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旅游业)兴旺的发展奇迹。目前,全村拥有12大公司,集体资产超160亿元。2006年,华西实现销售收入超400亿元。集团公司的"农、工、商、建、游"五大产业,现拥有1000多个品种,10000多个规格的各项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华西村"商标还成为了"中国驰名商标"。"华西村"A股股票1999年在深圳上市,被赞誉为"中国农村第一股"。现在,村民家家住400-600多平方米的别墅,有100-1000多万元的资产,有13辆轿车。自2001年6月开始,华西还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并入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组建了一个面积超35平方公里,到2015年华西村人口超3.5万人的大华西村(包括外来员工总共有5万多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壮大,今天的华西已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二、华西村的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及所有制形式分析(一)华西村经济发展历程1、1961年建村,集体资产1764元,欠债1.5万元,华西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1969年村委会决定开始(偷偷的)搞五金产业,是华西村发展乡镇企业的最早形态,完成该村的原始积累。2、1980年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下,华西村在原有工业经济实力相对稳固的基础上决定将全村600亩耕地,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中。不仅让华西村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跨出一大步,而且完成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农两手抓。3、1992年华西村采纳中央“改革开放”政策,贷款1000多万,买了一些钢材,铝锭之类的原材料,两个多月净赚约三倍,又一次走在了社会经济的前沿。4、1994年华西村组建华西集团公司。同年2月15日,国务院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国务院副秘书长刘济民考察华西村,称"华西是全国第一村"; 5、1999年, 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 从而形成了集体控股、村民和社会成员个人参股、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混合型经济体制。到2001年,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走在时代前列。将周边20个村落纳入华西共同发展。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人口由2000多人增加到超过3.5万人。接下来实行了华西股份合作制。 6、2012至今已经拥有12家大公司,资产超过160亿。业务涵盖了工业、商业、建筑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产业遍布全国各地。2012年产业销售收入524.5亿元人民币,上缴国家税收8.59亿元,人均收入8.8万元。此数据证明华西村的上市的正确性和华西村以股份合作为模式公司化运营的前卫性。 华西村现在之所以发展成为“天下第一村”,换来共同富裕,不仅是因为该村用集体财富公司化运营,更是因为该村敢为时代先的大胆举措,进而使华西村在依托于外部政策的大环境优势下,在承担改革的风险同时,不断的良性升级发展。其中华西村在“改革开放”、“实事求实”的口号下的经济发展有六个重要发展阶段,正式这六个时间点的正确决策,使华西村成为不可复制性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模式的核心是以股份合作制为基础的股份合作社,所以本文将以股份合作制理论为基础,对华西模式进行分析。 (二)股份合作制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实践起步于80年代的中后期,1990年农业部颁布了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暂行规定以后,农村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独立的企业制度形式正式参与到农村改革的大潮之中,股份合作制是在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较小范围内的社会化的财产制度,它融合了合作制和股份制两种制度的特征,并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承包制一样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股份合作制是指在实行劳动资本合作的基础上,实行以合作经营、占有股份、权利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特征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1、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的区别(1)组织目标。股份合作制有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兼顾公平,考虑社员福利的最大化;股份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利润最大化。(2)产权结构。股份合作制的个人股权比较均衡,对社员认股有最高额的限制,主要是防止少数人利用资本的力量来操控合作社的业务活动;股份制的股份购买额通常没有限制,股权差别很大。(3)治理结构。股份合作制的控制权由成员掌握,不论拥有股份多少,一人一票。即使有些合作社在一人一票的基础上另增添以交易额为比例的投票数,但增加的票数亦有上限限制;而股份制只承认资本权利,实行一股一票。(4)开放度。在股份合作制中,只有社员惠顾者才能购买股份,成为股东。对成员股份的转移有较多的限制,目的是把合作社的资产所有权限制在合格的社员惠顾者手中,具有封闭性的特征;而股份制以投资入股或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份可通过谈判或股票在市场上的买卖而自由转移其所有权,股份公司的劳力也是通过市场招聘的,所以股份制企业的生产要素是充分流动和开放的。(5)投资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股份合作制中的股东与服务对象是同一的,而股份有限公司中这两者往往是分离的。2、股份合作制与传统合作制的区别表1股份合作制与传统合作制的区别主要特征传统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产权结构社员共同占有社员占有与股东占有的联合要素联合劳动的联合劳动和资金的联合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直接结合既有结合,又有分离经营方式分散经营统一经营股权与决策制度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一人一票入股自愿,不得退股,劳股结合制利益分配交易量分红为主,股份分红为辅股份分红根据农村股份合作制在产权安排上的差异,可以分为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和企业型股份合作制。其中,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主要由乡镇、村集体企业或城镇社区集体经济组织,部分中小国有企业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引入股份合作制的原则改组而成。这类企业主要集中在原乡镇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企业型股份合作制主要由原来的个体、家庭、私营企业,通过合资又合劳的方式集中相对分散的生产要素,并按照股份合作的原则所组建,这类企业主要分布于个体、家庭、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其中以温州、台州地区为典型,是浙江农村股份合作制的主流。由于本文所介绍的华西村属于典型的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所以这里仅对社区型股份合作制的特点作简要概括。3、社区型股份合作制的产权特征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主要集中在浙江北部,即杭州、宁波、绍兴等原乡镇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这些地区进行企业改制时,股份合作制成为主要的制度选择。其产权特征主要表现在:(1)股权的设置较为复杂多样,部分股权不明晰。由于集体资产来源的复杂性,一般都设有集体股、集体分配给个人的分配股(也叫集体资产量化股)、以及由私人财产构成的私人股(也叫个人现金股)。集体股由于缺乏人格化的代表,其权益很难真正得到保障。(2)不同股份享有不同的权益。比如,集体资产量化股只有收益权,没有投票表决权,也不能转让和继承。(3)从股权的分配比例上来说,集体股仍占大头,但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这类企业的厂长和经理一般都由有集体资产的代理人乡镇政府提供。从1998年浙江省农业厅经管处对浙江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的调查看,集体股的比例一般占50一60%,集体占有大部分的股份。集体资产量化股的股权分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和大多数农民的愿意为基本原则,将集体资产的一部分按限定期限和所在村的人口量化,除了按人口量化外,还按贡献大小进行量化,即劳龄较长、对集体积累贡献大的量化的多。个人现金股一般按个人按量化股价值的0.5一2倍的现金投入形成股份,如杭州古荡庆丰村的做法是,分给社员股分配股,该社员须投入0.5股现金股,现金股与社员分配股享受同等红利分配权。与其他地方一致的是,集体股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4)在这类企业中,股东身份的获得需要有一定的先天条件,比如社区的天然成员,因此,股东的人数也较多,但对于很多的社区成员,即股东而言,他们并不参与企业的决策,只是参与分红。4、华西村的股份合作制形成历程1961年建村之始的华西村仅是一个面积0.96平方公里,集体积累1764元,年人均分配53元的小村庄。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人抓住机遇大力发展。1969年,华西村开了间小五金厂,从此冲破单一农业经济,走上了农副工综合发展之路。上世纪80年代初, 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当时的华西村, 集体经济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 除积累了1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外, 还拥有100多万元的现金存款, 村民们也全部搬进了由村里统一建造的新瓦房。未来的路子怎么走,是分还是不分? 吴仁宝召集村干部和群众共同商量,他们认为, 中央文件里讲“宜统则统、宜分则分”, “华西的农业和工业都是在集体经济框架下发展起来的, 村民也开始过上好的日子, 为什么一定要分呢? ”讨论的结果, 干部群众一致不赞成分。谈起这件事情, 吴仁宝深有感触。他说: “我们的看法是, 任何事情搞一刀切是不成的。要从实际出发, 不跟风头, 不在乎是不是当先进, 要看是不是做到了实事求是。在当时, 分当然有分的好处。可分与不分仅仅是个经营形式。所以决定继续以集体统一经营为主, 华西村在80年代中后期, 依靠集体的力量, 形成了以加快发展第二产业为主体、一三产业为两翼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很快实现了年产值过亿元的目标, 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先进典型。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 全国掀起“改制”的热潮,许多地方一股脑儿把乡镇企业转为私有。在这种情况下, 华西村也没有盲目“跟风”。华西村早在80年代, 为改变传统公有制产权单一的情况, 就已经动员村民把每年分配的钱入股, 使华西集体经济逐步平稳地过渡到了合作股份制经济。1999年, 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 从而形成了集体控股、村民和社会成员个人参股、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混合型经济体制。吴仁宝说,如果华西也跟着别的地方搞“转制”, 由公转私, 把集体的企业卖掉, 很可能出现亿万富翁, 但也可能出现一部分农民“两手空空”, 造成贫富悬殊, 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其后, 华西也没有一窝蜂地跟着搞“抓大放小”, 而是根据乡镇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的实际,提出“抓大扶小”, 把小的扶大扶强。实施了“现有企业为基础, 技改延伸找出路, 科技创新创品牌”的战略,创造了一批社会公认的“华西村”、“仁宝牌”等名优产品, 推动了华西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自此,华西村形成了集体控股,村民参股,产权主体多元化的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形式。三、华西村的组织机构和治理机制(一)华西村级组织构架 华西村级组织构架,并不是传统科层制范式的复制。华西村领导体制的总体组织构架是:党委领导制+村民自治制+现代企业制度,村党委在整个村级组织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对整个华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全面领导、总体负责。这种具有草根特点的领导体制,较好地化解了我国基层农村管理体制中的大权与小权、宏观管住与微观放活的矛盾。华西村的村民对村党委有着高度认同,党组织权威高于其他任何村级组织和个人。这是华西村多年积聚的政治资源与独有的政治优势。实践证明,通过村级党组织聚集优化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社会中稀缺的领导资源,能够降低领导成本,提高工作绩效。多年来,华西村党委擅长将政治优势、精神动力转化为发展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二)一分五统的特色管理模式2001年6月起,周边16个村陆续并入华西,实行“一分五统”的管理体制,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这种体制既解决了农村基层社会长期存在着的村企不分问题,又充分体现了农村基层政治、经济、社会资源高效配置要求,正如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一种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农村基层优化资源配置、共同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其次,聚集优化基层的领导资源,为发展构筑新组织构架。中国的农村基层社会有着基本相似的领导资源和组织构架。华西村党委十分注重将华西村领导资源聚集优化,在领导体制上,华西村党委34个正副书记都担任着企业集团或下属分公司、大华西各村的主要负责人。新一届华西村党委由65名委员组成,平均年龄38岁,都是熟悉经济、精通业务、擅长管理的精英和骨干。其中一半以上是“新村民”。村党委每天晚上都要开书记碰头会,对村里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通气、及时协商、及时解决,这种体制既体现了民主的本意,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三)分配机制华西村党委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营管理之路。他们在处理积累与分配的问题上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凡村办企业的工人,每人每月只领取30%的工资,其余的70%存在企业作为流动资金,到年底一次性兑现。奖金通常是工资的三倍,但并不发给职工,而作为股金投入企业,第二年开始按股分红。对承包企业的超利润部分实行“二八”分成,二成上交村里,八成归企业分配。留给企业的部分,10%奖给厂长,30%奖给管理人员,30%奖给职工,30%作企业积累。承包者个人所得的奖金以入股形式留在企业,作为风险抵押金。第二,包括确保集体利益的“一村两制”与“一家两制”。村民可以搞集体也可以搞个体,但不允许“一家两制”,更不允许“一人两制”,这就防止了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化公为私等不利于和谐社会发展的行为发生,促使村民一心一意走集体经济的道路。第三,包括分配过程中的“限制”。一是限制分配总量, 即限制消费基金总量,确保“三足”:国家一头,依法缴足;集体一头,积累留足;农民一头,保证富足。二是限制现金分红,即鼓励村民将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余额记账入股,将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基金,而且厂在股金在,如果跳槽,股金自动放弃,促使干部职工担风险,确立长期行为。华西村将按劳分配(工资奖金)、按需分配(村民福利)、按资分配(村民入股分红)三种分配体制互补、融合得十分完美、十分和谐,实现了集体和个人的共同富、持续富、和谐富。实行一村两制,村民们既可以搞集体经济,也可以从事个体经济,大企业以集体为主,深化改革,提高效益,对小企业给予扶持或放开。华西村把传统分配的财富均衡优势与现代市场经济的效率、激励结合起来,实现了一种理想的境界,即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使得华西村,家家都是富裕户、没有一个贫困户成为现实。(四)调控机制华西集团的内部经营管理实行“八统一”原则。即资金统一使用,人员统一安排,项目统一论证,原料统一采购供应,费用统一支出,设备添置与大修统一调度,食宿统一安排,工商、税务、环保、公安、金融等部门的工作业务,甚至包括事故的处理,均由总公司一头统一联系解决。“八统一”原则的实施,比较合理地处理了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的责权关系,体现了“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科学管理思想。“八统一”调控机制有利于节省财力、人力,有利于统一对外,守信、守约,更有利于集思广益,集中资金办大事。例如去年我们同步技改的8项目,总投资达! 亿元之多。这充分体现了“八统一”的优越性,而且完全贯彻了村党委对技改项目提出的:“早改晚改,还是早改好;快改慢改,还是快改好;高改低改,还是高改好”的指导思想,做到了早改、快改、高改。其中热带项目仅花六个月时间于当年年底顺利投产。由于快改高上,工艺设备先进产品优化,很快抢占了华东市场。现在是只有预付款,不用供销员,开足班次还供不应求。(五)全面系统的监督机制全面系统的监督机制。华西的监督机制是全面系统的,监督的核心是培养,监督的中心是“干部权威”。什么叫权威用村党委书记吴仁宝的话来说就是廉洁加懂行。懂行就能避免瞎指挥,廉洁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华西干部一有村规民约,二有干部标准:“三正”( 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 、“三平”( 政策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 、“三守”( 守法、守约、守信誉) ,“干部权威”定期检验,有互相检验、有党内检验、有全民大检验。今年正月初二、初三,全村1000 名成年村民,对46名村党、政、企三套班子成员的廉政、公正等10个方面,进行打分检验,无记名投票测评。结果全部符合“优秀人民公仆”标准。其中,吴仁宝同志得分率最高,为99.98%;最低的一名同志也在92%以上。最近,全村在“双思”教育过程中,正按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为标准,把全村214名党员,除党内检验外,还放在全村村民中检验、测评,评出先进,进行表扬;评出差距,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打铁先要榔头硬,村党委书记吴仁宝,以身作则,带头做榜样。他是华西事业的创始人,可至今仍坚持“三不”:不拿最高工资,不拿高额奖金,不住最好房子。镇里每年给他的超目标奖,均分文不拿,留给集团再发展。班长的带头,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监督。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很好地影响了全体党员干部,促使华西事业实现长足发展。四、华西村社会事业管理模式分析社会事业的实施需要财政支出,华西村的经济状况是村总集团下属的12大公司,近60家企业,2006年销售额为403亿元,交税23亿。中心村民近400户,人口1500多人。所有社会事业的费用支出可以满足需要。(一)华西村的村民的收入主要有三种1.按劳分配,月工资高的为1200到1300元,低的750元。月工资分配不多,主要是年底分红,按照个人职务和业绩分配,其中20%分现金,80%纳入股金。2.福利平均分配,按家庭人口每人每年3000元,逢年过节另发实物,每人每年超过500元。3.年底股金分红。他们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多提积累,少分配;少现金,多转制”,转制是指把个人当年年奖金转为企业股份,这样在岗村民转制,参股分红。2005年华西村民人均收入过8000美元,算上村里的各种福利补贴,人均收入大概超过10000美元。现在华西村村民资产最少的有100万,最多的人家超过1000万。家家有13辆汽车,户户住450-600的别墅。(二)养老保障方面华西村70年代就由集体发养老金,到现在,本村女满50岁,男满55岁就可以享受退休金。最低650元,最高1300元,根据工作年限和原来职务条件发给。孤寡老人送镇上敬老院。设施齐全,条件相当好。每人每年入院费3000-4000元,全部由村财政支付,在养老院的医疗费和特殊护理费也全部由村财政负担,家庭只有女儿的,女儿出嫁了,老了也可以进敬老院。村里还设立了一项敬老特别奖:凡家有90岁高龄的老人,直系亲属没人每年可获得“忠孝奖”1000元;凡家有100岁长寿的,直系亲属每人每年可获得“忠孝奖”10000元。(三)医疗保险方面华西村每个劳动力都参加城市医疗保险,医保的标准是每人每年600元。中心村有一个医务室,一般小病不出村,免费医疗。另外在岗劳动力得了大病,一年不干活,仍发工资。(四)教育方面华西村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杂费都是由村财政支付,家庭只管学生吃住就可以了,考上大学还予以有奖励。(五)宅基地与住房方面华西村所有村民的住房全部由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因此不存在个人宅基地问题。所有村民住的都是独栋别墅式两层房屋,面积在450-600之间。分配的房子和装修按成本价在个人股金立扣除,在账户上划拨,不需要支付现金。分配的小汽车也是在个人股金里扣除不用交现款。(六)文化事业方面华西村建立了艺术团,是专业团队,下设京剧团、越剧团、锡剧团、歌舞团、杂技团五个分团,共有演员70多人,演员收入高的10多万元,低的五万元左右,村财政每年给艺术团支出500万以上资金。另外还拨出30万元给图书馆,专够图书和办电子阅览室。(七)计划生育方面年轻夫妇的观念都改变了,都很自觉,不需要动员就生一个。可以照顾生二胎的也不要。(八)村风民风建设方面他们规定“三守(守法、守约、守信誉)”、六爱(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还有传遍全村的老少皆知的十富赞歌、十穷戒词、华西村哥,里面的主题内容都是鼓励村民勤劳、节俭、守法、团结、热爱集体和国家。此外还有禁止赌博,检举华西人参赌和搞封建迷信的得奖通告,凡揭发花袭人参与赌博,一经查实,奖励举报者10000元,并为举报人保密。(九)生态环境与村容方面华西村要求企业按照国家标准牌坊,建有一万吨污水处理能力的设备,2004年关掉四个化工厂,纺织类企业达0排放。在绿化方面近四年种树100万棵,并安排1000多劳动力专门从事绿化和绿化管理。他们的目标是谁要清,山要秀,建设美丽的华西村,达到山容美,河容美,田容美,厂容美,村容美。(十)土地利用方面 1、华西村把零零落落十二个小村落,建村后小村并大村,茅房、矮房变新房。华西村所有村民的住房全部由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建筑的占地面积。2、土地变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有偿兼并、开发合作等办法,扩大了6000余亩耕地,3000余亩山地,还在宁夏和黑龙江开垦荒地10000余亩。近几年,华西村开发利用的土地,约等于华西本村原有土地面积的6倍。 从功能主义角度看,华西村是一个高度整合的社会,无论这个社会的各个组织之间,个体之间,各种角色之间通过一套共有意识(迪尔凯姆也称为“集体良知”)而整合在了一起。美国社会学家塔尔克特.帕森斯对社会整合现象有很好的阐述:为了生存和发展,社会共同体必须维护共同文化取向的完整性,这种共同的文化取向由社会成员所广泛分有,虽然不一定万千一致地分有。但这种集体良知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华西村就是人民公社经济模式的先进典范。五、对华西模式推广的建议通过对华西村模式从建立到运作的分析,以及其在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客观效应,笔者认为:华西模式是符合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对推动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同时,基于我国目前股份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还不完善、具有合作精神的“熊彼特式”企业家的缺乏以及农民对合作社认识的不全面,笔者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仍然是影响股份合作制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针对华西村模式今后的发展,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一)尽快出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办法。有两种登记渠道。一是由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登记; 一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并申领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从长远来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工商登记更有利于法律地位的明确和经营行为的规范化。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出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工商登记办法,其他合作社较多的城市也应尽快研究,逐步引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工商登记。(二)尽快出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目前“三农”问题得到普遍关注, 2015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大量扶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意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得到深入贯彻, 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仍然承担着大量的、重要的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 每年为此投入的集体资产收益已有相当比例。鉴于上述原因, 应给予合作社一定的优惠政策。(三)切实减轻股份经济合作社负担。鉴于合作社与村( 社区) “两委”的重叠, 从人员配备与经营管理上, 可节约管理开支, 可暂行机构重叠, 但要严格区别开支渠道, 尤其是城区和近郊一些社区管理开支, 不宜由合作社承担。同时, 城市管理部门不得要求其出资参与有关建设与服务, 切实减轻其社会负担。(四)加快规范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章程运作。对新任村经济合作社董事长、董事及股东代表等进行角色转变和观念更新培训, 增强民主意识, 指导按章程加强民主管理和决策, 搞好收益分配。同时, 对每年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分配提出原则性的指导意见, 体现改革促增收的成果。 华西村的经济发展起源于“大生产时期”,开拓于“改革开放”,华西村发展时期的社会背景导致该村的不可复制性与特殊性。发展的动力是人才资源的竞争,发展的着力点是新型产业经济的不断创新与实践,发展的根基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十三五期间,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把农村的发展与企业的公司化运营完美契合,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用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是未来农村必须要探索的课题。那么于此同时农村企业的发展理应尽量避免世袭化,才能实现公平化持续化的长效发展,进而实现政、企、社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