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诗鉴赏.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咏物言志诗鉴赏【精品文档】第 6 页咏物言志诗鉴赏【复习要点】1、了解咏物言志诗的主要特点。2、掌握咏物言志诗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知识梳理】一、概念: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于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二、思想内容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愿望;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表达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苦闷;表明心迹,表达对某种节操的坚守;表达对时事难测,对某种丑陋现象的抨击。三、艺术特色1.意境: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即单纯与丰富的统一。2.主要手法是托物言志,对“物”的描摹注重形神兼备,取其神韵,略其形貌,虚实结合。3.从结构看,善于寄托、巧于立意,“如睡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钱钟书)物我相融,托物寄意,借以自我写照。4.表达技巧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拟人、对比等。5.以物象为题,或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借助物象的组合而成的景象表达情感。6.语言风格:慷慨悲壮、凄婉感伤。四、考查重点把握咏物言志诗咏物“取神韵略形貌”的特征;理解、分析“物与志”的“契合点”;鉴赏咏物言志诗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方法点拨】1.了解“取其神韵,略其形貌”是衡量咏物诗艺术手法的最高水平。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阅读诗歌,完成题目。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寄情于自然的情怀。【解析】读懂咏物的对象特征是了解诗意的关键,以此揣摩其言外之意。诗中的山泉能力超拔,能映照天地,飞流直下,填满池涧,但品格却恬淡清高。诗歌托物言志,表面写山泉,实际是寄托自己的追求与情怀。2.把握所咏之物的特殊内涵从而准确地理解主旨及作者情感。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或表达思想感情,或言志抒怀,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可以从这些事物特有的内涵入手来把握诗意。阅读诗歌,完成题目。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àng):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案】凤凰志向远大,作者以凤凰自喻,表达了孤独苦闷、壮志难酬的情怀。【解析】咏物诗往往扣住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本诗中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初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或超凡脱俗)。至于情感,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3.抓物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把握诗意。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世界观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诗人托物寄意,往往借物以自我写照,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阅读诗歌,完成题目。官舍竹(宋)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淳化二年,诗人受小人之谤,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商州是个人穷地僻的小郡,团练副使只是个虚衔。量移:更远更偏僻的地方。这首诗描摹了“官舍竹”的什么特点,借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描写了竹清白、高洁、坚贞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屈的情怀,体现出诗人高洁清雅的生活情趣和生活理想。【解析】咏物诗对主旨的把握,必须理解物与志的契合点,注意两点:一要“知人论世”,人物的生平经历与作诗时的境况;二要从所咏之物之“神韵”来具体分析作者之情之志。4.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咏物诗最常见的手法是托物言志。阅读诗歌,完成题目。踏莎行(宋)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注】别浦:即江河支流的入口。画线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境赏析。【答案】托物言志,诗人借助对“蜂蝶”、“红衣”的描写,想象能飞的蜂蝶该是可以来的吧,但不幸的是,这些蜂蝶却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这里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到头来得到的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解析】这首诗是咏荷花的,托物抒怀,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词中隐然将荷花比作一位冰清玉洁、身世飘零的女子,以荷花的清丽绝俗最后不免红衣落尽,芳华消逝,寄托个人身世的感喟,抒写自己悒悒不得志的苦闷。对艺术手法的把握,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诗歌类别的判断。咏物诗,托物抒怀言志是最常见的手法,理解诗意可以通过所描摹之物的特征,及抒情主人公与“物”的关联来推断其主旨。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断肠,销魂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咏物诗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依依惜别图 对故居的依恋难舍 写景诗【答题技巧】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诵读解意2、形象分析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5、手法分析: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环境烘托。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附:咏物言志诗感情类别1、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愿望;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寄托的感情: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2、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徒玄鬓,指蝉物的特点:高唱、难飞寄托的感情: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3、表达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苦闷;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寄托的感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4、表明心迹,表达对某种节操的坚守;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物的特点:饮清露、声自远寄托的感情:高洁的品性、自立自强的坚守5、表达对时事难测,对某种丑陋现象的抨击。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寄托的感情: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