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会做物构】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物质结构题型专攻——转化式元素周期表(律)考查【选择40题】【提升.docx
-
资源ID:33857062
资源大小:621.73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会做物构】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物质结构题型专攻——转化式元素周期表(律)考查【选择40题】【提升.docx
精品资料【会做物构】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物质结构题型专攻转化式元素周期表(律)考查【选择40题】【提升.【会做物构】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物质结构题型专攻转化式元素周期表(律)考查【选择40题】【提升专练】1.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二元化合物M、N包含这四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M和N有如图转化关系,其中0.1mol·L1的一元酸R溶液的pH=1,在品红溶液中加入适量T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的溶液不恢复原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c>d>b>aB. c2b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 元素非金属性:b>d>aD. 标准状况下a的单质状态与d的不同2.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A是元素Y的单质。常温下,甲的浓溶液和A发生钝化。丙、丁、戊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且丙是无色气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和戊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X<YC. 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X>ZD. Y的简单离子与Z的简单离子在水溶液中可大量共存3. 短周期元素W、X、Y、Z、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B、C、D是它们两种或三种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且A、B、C均含有Z元素。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水溶液呈弱碱性;B是两性氢氧化物;D是由W与Q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0.1mol·L1D溶液的pH为1。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元素的单质和氢化物可能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B. X、Y、Z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是X<Y<ZC. Y与Q和W与Q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且化学键类型相同D. Q元素的含氧酸的酸性在同主族中最强4.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常温下0.01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的大小W<X<YB. 元素的非金属性Z>Y>XC. 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 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5.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p、q、m、n分别是元素W、X、Y、Z的气体单质,p和s均为有色气体,v的水溶液呈碱性。常温下,0.1molL1t溶液与0.1molL1u溶液的pH均为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Y、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B. 元素的非金属性:Z>Y>X,原子半径:X<Z<YC. s溶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 v的电子式可表示为6. 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辛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常温常压下,乙为液态,0.1mol·L1丁溶液的pH为13。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D)>r(C)>r(B)B. 1.0L0.1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小于0.1molC. 1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约6.02×1023个电子D. 元素的非金属性B>C>A7. 常温下,A是只含X和Y两种短周期元素的气体,X的原子序数小于Y,甲、乙、丙分别是X、Y、Z元素的单质,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甲、乙、丙和B、C、D都是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Y>XB. 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为置换反应C. 常温常压下,Z的氢化物为气态D. 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8.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乙、戊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且只有甲为二元化合物;25时,0.1mol·L1丁溶液的pH为13;丙是厨房中一种常用的调料,又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Z>YB. 常温常压下,化合物X2W4能与甲反应生成丙C. Y与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D. 由四种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无机物9. 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为过渡元素;甲、乙、丙、丁、戊、己为这些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乙、丁为单质,甲为含碳量最低的烃,X为混合物。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 纯净的乙可用于漂白有色纸张B. X中各物质均只含有极性共价键C.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C>BD. 通常状况下,氧化性:乙>戊>己10.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n、r为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0.1mol·L1m溶液的pH=13,组成n的两种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差1。p、q为其中两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X<Y<Z<WB. X、Z既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C.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WD. Y、Z、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具有漂白性11.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其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其中Y与Z为金属元素,Z离子的半径在同周期中的最小p、q是它们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化合物,r是W的单质,s是Z的单质,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XB. 氢化物的沸点:W>XC. 图示的电解过程,长时间电解后,需要更换新的阴极的石墨电极D. p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2.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处于三个不同短周期的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A、B、C、D、E、F、G仅为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或单质,其相互之间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其中A、B、G为气体,D为淡黄色粉末,E、F溶液均显碱性,且为重要的化工原料,0.1mol/L的F溶液pH=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E与F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B. W与X可以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1:1、1:2、1:3的化合物C. 简单离子半径:W<Y<ZD. W与Z形成的化合物,其熔点高于W与Y形成的化合物13. 已知A、B、C、D为短周期内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元素,X、Y、M、N是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甲、乙为其中两种元素对应的单质。若X与Y、甲与乙的摩尔质量相同,Y与乙均为淡黄色固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相对分子质量:M>N,沸点:N>MB. A、C、D的常见氧化物两两之间一定都能反应C. 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C>B>D>AD. D与其他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14. a、b、c均为气态单质,元素原子序数c>a, d、e相遇可产生白烟。三者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稳定性:d>eB. 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c>a>bC. 常温下水溶液的PH:d>eD. f为离子化合物15.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的电子总数=周期序数=族序数,他们的单质或化合物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甲、戊是两种最常见的金属单质,丁是非金属单质,其余为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属于两性氧化物B. 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B族C. W的原子序数是2的2倍,金属性强于ZD. 己的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作耐火坩埚16. 常温下,A是只含X和Y两种短周期元素的气体,X的原子序数小于Y,甲、乙、丙分别是X、Y、Z元素的单质,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甲、乙、丙和B、C、D都是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Y>XB. 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为置换反应C. 常温常压下,Z的氢化物为气态D. 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17.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其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其中Y与Z为金属元素,Z离子的半径在同周期中的最小。p、q是它们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化合物,r是W的单质,s是Z的单质,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XB. 氢化物的沸点:W<XC. 图示的电解过程,长时间电解后,需要更换新的阳极的石墨电极D. s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8.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M是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常温下,0.01mol·L1M溶液的pH=12。X、Y、Z的单质e、f、g在通常状态下均为气态,并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在双原子单质分子中,f分子含共用电子对数最多,1个乙分子含10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Z>Y>WB. X能分别与W、Y、Z组成共价化合物C. 化合物丙能抑制水电离D. Z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19.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A是元素Y的单质。常温下,甲的浓溶液和A发生钝化。丙、丁、戊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且丙是无色气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丁和戊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X<YC. 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X>ZD. Y的简单离子与Z的简单离子在水溶液中可大量共存20. 已知X、Y、Z是三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乙、丙分别是三种元素形成的单质,A、B、C、D分别是由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形成的化合物,且A与C中均含有10个电子。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Y>XB. 稳定性:A>CC. X、Y、Z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D. 反应和均为吸热反应21.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X、W为同一主族元素。X、Z、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乙、丙。x、y2、z、w分别为X、Y、Z、W的单质,丁是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 Y的离子半径比Z的离子半径小C. 反应可以证明X的非金属性强于WD. 一定条件下,x与甲反应生成丁22. 短周期元素W、X、Y、Z、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B、C、D是它们两种或三种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且A、B、C均含有Z元素。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水溶液呈弱碱性;B是两性氢氧化物;D是由W与Q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0.1mol·L1D溶液的pH为1。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元素的单质和氢化物可能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B. X、Y、Z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是X<Y<ZC. Y与Q和W与Q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且化学键类型相同D. Q元素的含氧酸的酸性在同主族中最强23. 已知X、Y、Z是三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乙、丙分别是三种元素形成的单质,A、B、C、D分别是由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形成的化合物,且A与C中均含有10个电子。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化物的沸点:Z>YB. X与Z只能形成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C. 反应和均为吸热反应D. X、Y、Z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24.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n、p、r是由W,X,Z这三种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m、p具有漂白性;q是元素Z形成的黄色单质;X与Z位于同主族;Y,Z元素形成化合物遇水可以完全反应生成n。上述物质在常温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工业上常用电解Y的熔融盐的方法制备Y的单质B. 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C. 以上四种元素形成简单离子Z离子半径最大D. m与 p可以发生化合反应25. 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Y、Z、W分別是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甲为单质,乙为红棕色气体,Y为淡黄色固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C、D的氢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C. 相对分子质量W>X,沸点W>XD. B的氢化物常温下一定为气态,C的氢化物常温下为液态26.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弱酸B. 元素的非金属性:Z>X>YC. 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气态D. 原子半径的大小:W<X<Y27. 已知A,B,C,D为短周期内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元素,X, Y,M,N分别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甲、乙为其中两种元素对应的单质。若X与Y、甲与乙摩尔质量相同,Y与乙均为淡黄色固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M>N,沸点N>MB. 简单离子半径:C2>B2>D+>A+C. A,C,D的常见氧化物相互之间一定能反应D. D与其他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28.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如图所示物质转化关系中,l是由该四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m是Y的单质,n是Z的单质,p是W的单质,其余为由上述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u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常温时,0.01molL1t与0.01molL1 v溶液的pH均为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r(X)<r(Z)<r(Y)B.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Z>W>YC. 上述转化关系中的物质的类别有单质、酸及酸性氧化物等D. 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29.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m、n、p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r是元素Y的常见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q、s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q的水溶液呈碱性,0.01mol/L s溶液的pH为12.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W<Y<X<ZB. 1mol化合物n在熔融状态下可解离出2NA个离子C. Y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D. 由W、X、Y、Z四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30. 短周期元素 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a、b、 d、g为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c是 Z的单质,该单质能与沸水反应,且该单质可制造照明弹,f为固体单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Y>Z>XB. 元素的非金属性:W>X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ZD. X和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只有离子键31.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甲、乙、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乙为无色气体,丙为无色液体,丁为淡黄色固体。戊是元素Y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乙遇空气变红棕色,丁与丙反应有戊生成;己是元素Z的单质。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半径:Z>X>Y>WB. 丙的热稳定性不如甲C.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D. 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碱32.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这四种元素形成的对应单质依次为m、n、p、q;x、y、z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z为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常温下,0.01molL1w溶液的pH=12。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b<dB. 简单离子的半径:a<b<c<dC. c分别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一定不含有共价键D. q单质不溶于水,化合物z易溶于水并具有漂白性33. 已知X、Y、Z是三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乙、丙分别是三种元素形成的单质,A、B、C、D分别是由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形成的化合物,且A与C中均含有10个电子。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Y>XB. 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极性键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CD. Y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且均具有高熔点、高沸点34.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X、W为同一主族元素。X、Z、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乙、丙。x、y2、z、w分别为X、Y、Z、W的单质,丁是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 Y的离子半径比Z的离子半径小C. 反应可以证明X的非金属性强于WD. 一定条件下,x与甲反应生成丁35. A,B,C,D四种单质(其中只有一种金属单质)分别由短周期元素w、x、y、z组成,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序数之和为26,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几种物质(除A,B,C,D外,其他均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元素x位于第二周期第A族,含w、x、y三种元素的所有化合物都是有机物B. 化合物E的电子式为C. 化合物I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D. 1mol化合物F与足量的E或G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36.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是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主族元素,q是含有X元素的常见二元液态化合物,p是一种可燃性单质,h、k、r分别是X、Y、Z元素的单质,它们具有如下转化关系(除反应外,均在常温下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半径:W>Z>Y>X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C. 单质的熔点:Z>W>YD. Z分别与另外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37.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Y元素在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甲、乙分别是元素Y、Z的单质;丙、丁、戊是由W、X、Y、Z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下丁为液态;戊为酸性气体,常温下0.01molL1戊溶液的pH大于2.上述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Y>X>WB. W和X形成的化合物既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C. 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D. 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Z38.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A、B、C、D分别是这些元素形成的单质,甲、乙、丙、丁、戊是由这些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乙是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丙是一种高能燃料,其组成元素与乙相同;丁是常见的两性氧化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的大小:W<X<Y<ZB. 戊的沸点低于乙C. 丙中只含非极性共价键D. 乙可与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39. 短周期元素W、R、X、Y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汽车尾气中W、R的氧化物在高效催化剂作用下转化成无害气体,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X>Y>RB. 非金属性:W>RC. WY2分子只含共价键D. Y的氢化物只有还原性40.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乙、丙、丁、戊是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己是元素C的单质。已知甲、乙的焰色均为黄色且水溶液均呈碱性,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和乙加入水中都能促进水的电离B. 乙和戊都是离子化合物C. 离子半径:C>D>AD. A、B、C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性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及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解答】0.1mol·L1的一元酸R溶液的pH=1,X单质与Y单质化合为一元强酸,则R为HCl;在品红溶液中加入适量T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的溶液不恢复原色,则T为强氧化性物质,Y单质与Z反应生成强氧化性物质,所以Y是Cl2、X是H2、Z是NaOH、T是NaClO,则M是H2O、N是NaCl,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二元化合物M、N包含这四种元素,所以a是H、b是O、c是Na、d是Cl。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c>d>b>a,故A正确;B.c2b2为Na2O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正确; C.元素非金属性:O>Cl>H,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氢气与氯气都是气态,状态相同,故D错误。故选D。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的应用。【解答】根据题意,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A是元素Y的单质。常温下,甲的浓溶液和A发生钝化,A为铝。甲为硫酸或硝酸,丙是无色气体,则丙为二氧化硫,甲为硫酸。W为H元素,X为O元素,Y为Al元素,Z为S元素。丙、丁、戊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丙为二氧化硫,丁为水,二氧化硫和戊双氧水反应生成硫酸,乙为硫酸铝。A.丁为水,戊为双氧水,二者含有元素种类相同,故A正确;B.氧离子和铝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故铝离子的半径小于氧离子的半径,故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则硫化氢的还原性大于水,故C错误;D.铝离子和硫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不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A。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焰色反应、pH计算、两性氢氧化物推断物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D为HCl、B为氢氧化铝为推断的突破口,题目难度不大。【解答】短周期元素W、X、Y、Z、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B、C、D是它们两种或三种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0.1molL1D溶液的pH为1,D为HCl,D是由W与Q形成的化合物,W为H,Q为Cl;B是两性氢氧化物,则B为Al(OH)3,且A、B、C均含有Z元素, A为NaAlO2;结合转化可知C为AlCl3,再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为O,Y为Na,Z为Al。A.X是氧,其单质是氧气或者臭氧,氢化物是水或过氧化氢,臭氧和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故A正确;B.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X、Y、Z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是X>Y>Z,故B错误;C.Y与Q形成NaCl中含离子键,W与Q元素形成HCl含共价键,故C错误;D.Q的含氧酸可能是次氯酸,故D错误;故选A。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根据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推断各元素的符号,熟练掌握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和元素周期律中原子半径的比较即可推出各种元素,然后判断选项中的描述即可解题。【解答】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n为Cl2,Z为Cl元素。Cl2(n)与二元化合物p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r和s,0.01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则p为烃(如CH4),r为HCl,s为氯代烃的混合物。二元化合物m与Cl2(n)反应生成q和r,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r为HCl,从而推知m为H2O,q为HClO。结合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及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可推知,W、X、Y、Z分别为H、C、O、Cl元素。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H<O<C,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为O>Cl>C,故B错误;C.O的氢化物有H2O、H2O2,常温常压下均为液态,故C正确;D.Cl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ClO4是强酸,但Cl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还有HClO、HClO2等弱酸,故D错误。故选C。5.【答案】D【解析】【分析】 本题以元素推断为载体,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短周期主族元素所形成的气体单质只有H2、N2、O2、F2、Cl2,v的水溶液呈碱性,则v为氨气,则q和m分别为氢气和氮气,则X为H元素,Y为N元素,氮气和氧气放电条件下生成NO,则n为O2,Z为O元素,若p为F元素,氢气和氟气反应生成氢氟酸为弱酸,氢氟酸浓度为0.1mol·L1时溶液的pH小于1,所以p不是F元素而是氯元素,由以上分析和图中的转化关系可知,元素X为H,Y为N,Z为O,W为Cl;几种气体单质:p为Cl2,q为H2,m为N2,n为O2;化合物:u为HCl,v为NH3,r为NO,s为NO2,t为HNO3。A.Y、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NO3、HClO4,均为强酸,故A正确;B.X为H,Y为N,Z为O,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判断,氮氧同周期,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所以氧元素非金属性比氮元素强,元素的非金属性:Z>Y>X,电子层数最多,原子半径最大,氮氧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氧原子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最小,故原子半径顺序为:X<Z<Y,故B正确;C.s为N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C正确;D.v为NH3,电子式可表示为,故D错误。故选D。6.【答案】C【解析】【分析】 戊是碳酸钠,在碳酸钠溶液中,CO32离子水解生成HCO3离子和OH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本题为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目难度中等,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推理有一定的要求。【解答】0.1mol/L丁溶液的pH为13(25),丁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丁应为NaOH,发生反应:甲+乙=丁+辛,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甲、乙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辛是由C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辛不能是Na,结合原子数可知,A为H、C为O、D为Na元素,故辛为氧气,可知甲是Na2O2、乙是水,再根据反应:甲+丙=戊+辛,可知丙是二氧化碳,戊是碳酸钠,则B为碳元素, A.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C>O,即:D>B>C,故A错误;B.戊是碳酸钠,在碳酸钠溶液中,CO32离子水解生成HCO3离子和OH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故B错误;C.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1mol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约6.02×1O23个电子,故C正确;D.O的非金属性大于碳,故元素的非金属性C>B>A,故D错误。故选C。7.【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等掌握。【解答】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O元素,故丙为氧气,A为碳、氢化合物,燃烧生成B二氧化碳,C水,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生成CO属于化合反应,水和碳在高温下生成D物质CO,和甲物质氢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X为H,Y为C,A.原子半径,C>O>H,即Y>Z>X,故A不符合题意;B.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为置换反应 ,故B符合题意;C.常温常压下,水为液态,故C不符合题意;D.由C、H、O形成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题目难度一般。【解答】由25时,0.1mol丁溶液的pH为13,可推测丁为一元强碱,丙应为酒的主要成分酒精,故最终推知:甲为H2O,乙为Na,丙为C2H5OH,丁为NaOH,戊为H2,己为C2H5ONa。W、X、Y、Z分别为:H、C、O、Na。A.Y与Z的简单离子半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O2>Na+,故A错误;B.化合物C2H4在常温常压下不能与H2O反应生成C2H5OH,故B错误;C.Y与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均为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D.由四种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如CH2=CHCOONa可能是有机物,故D错误。故选C。9.【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化学键类型的判断,氢化物稳定性、物质氧化性强弱的判断等,难度中等。【解答】结合信息及转化关系知,A为H,B为C,C为Cl,D为Fe;甲为CH4,乙为Cl2,丙为HCl,丁为Fe,戊为FeCl3,己为FeCl2。A.纯净的Cl2不具有漂白性,不能漂白有色纸张,故A错误;B.X中有CH3Cl、CH2Cl2、CHCl3和CCl4,均只含有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C.非金属性:Cl>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Cl>CH4,故C正确;D.根据图中转化,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l2>FeCl3>FeCl2,故D正确。故选A。10.【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把握物质的性质、相互转化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的应用,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解答】常温下,0.1mol·L1 m溶液的pH=13,则m为一元强碱,应该为NaOH,组成n的两种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差1,根据图示可知,n为NaCl,电解NaCl溶液得到NaOH、H2和Cl2,p、q为其中两种元素形成的单质,则p、q为H2和Cl2,结台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X为H元素、Y为O元素、Z为Na元素、W为C元素。A.电子层数越多,则原子的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X<Y<W<Z,故 A错误; B.X为H元素、Z为Na元素,X、Z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属于同一主族,故B错误; C.Y、W形成的氢化物分别为H2O和HCl,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键,含有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所以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W,故C错误;D.Y、Z、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为Na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具有漂白性,故D正确。 故选D。11.【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解答】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O,X为F,Y为Na,Z为Al。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Z>X,故A正确;B.常温下H2O为液态,HF为气态,所以W>X ,故B正确;C.电解池中连接电源负极的电极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铝离子在阴极放电生成Al,电极反应式为Al3+3e=Al,电极过程中阳极生成氧气,生成的氧气会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阳极石墨被消耗,故需要更换新的石墨电极的是阳极;故C错误;D.p为Al2O3为两性氧化物,既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故选C。1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掌握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突破口是X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和D的颜色状态。【解答】由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可知,X可以是C、S,又因为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处于三个不同短周期的元素,则X只能是C元素,根据信息“0.1mol/L的F溶液pH=13,E、F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得出F为强碱,为NaOH;进一步借助“D为淡黄色粉末”信息,可以得出D为Na2O2;再借助框图信息,可以推理得出E为Na2CO3、B为CO2、C为H2O,所以W、X、Y、Z四种元素分别为H、C、O、Na。A.化合物E与F均含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学键种类相同,故A正确;B.C与H可以形成C6H6、C2H4、C2H6等多种有机化合物,故B正确;C.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Z<Y,故C错误;D.NaH为离子化合物,H2O、H2O2为共价化合物,NaH熔点高于H2O和H2O2,故D正确。故选C。13.【答案】B【解析】解:A.M为H2S,N为H2O,硫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水的,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硫化氢的沸点低于水的,故A正确;B.过氧化氢不能与三氧化硫反应,故B错误;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O2>Na+>H+,故C正确;D.Na能与H形成NaH、与氧元素形成氧化钠、过氧化钠,与硫元素形成硫化钠,均属于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B。A、B、C、D为短周期内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元素,X、Y、M、N分别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甲、乙为其中两种元素对应的单质,Y与乙均为淡黄色固体,则乙为S,Y为Na2O2,Y能与N反应生成甲为O2,硫与氧气摩尔质量均为32g/mol。X与Y的摩尔质量相等,均为78g/mol,且X与酸反应生成M,M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与N,可推知M为H2S,N为H2O,X为Na2S,故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S元素、D为Na,以此解答该题。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物质的颜色及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为推断突破口,基本属于猜测验证型题目,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注意识记一些特殊的相对分子质量质量,难度中等。14.【答案】A【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这些都是考试热点,正确推断元素是解本题关键,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答】由信息可知,a是N2,b是H2,c是Cl2,d是NH3,e是HCl,f是NH4Cl。A.非金属性Cl>N,稳定性:d<e,故A错误; B.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c>a>b,故B正确; C.d是NH3,水溶液显碱性,e是HCl,水溶液显酸性,因此常温下水溶液的pH:d>e,故C正确; D.f是NH4Cl为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A。1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