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探究题.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精品文档】第 5 页现代文阅读探究类试题一、考纲解读:考试说明提出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要求是:(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二、探究性试题命题的原则及特点:1、设题重实际:它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符合高中生作答。2、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3、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4、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5、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这是选拔人才的高考,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任尔东西南北中”。6、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三、命题解读:高考的探究题可以称为“限制中的开放性阅读试题”,具有“多元思维、适度开放”的特点。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其答案允许有不同表述,只要扣住题干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又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考生的解读必须和文本建立联系。题目的考查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思辨型。这种题型主要体现大纲中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发掘的要求。换句话说,它主要着眼于作品本身,与一般的简答题的区别就是难度系数不同,要求学生深入思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对疑点难点展开分析。(1)、理解类从不同层面发掘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意蕴。例如07年广东卷第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2)、评析类对文本内容中某个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考生进行评析。例如05年重庆卷第21题“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3)、辨析类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辨析判断的能力。(4)、质疑类质疑作品在思想内容或写作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不足。2、拓展型。这里所谓的拓展,就是题目把涉及的内容扩大、延伸。要求学生从文本出发,按照题目设定的某种拓展方向去思考回答。这种题型重在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联系实际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更鲜明的综合性和开放性。(1)、社会拓展类根据文本内容,联系社会现实回答问题。这类题主要特点是将对文本阅读后得到的收获拓展到社会,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2)、文学拓展类 根据文本涉及的语言文学知识、写作艺术,分析文本以外的作品。(3)、假设拓展类对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假设而作答。例如07年山东卷第22题“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等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四、“探究性”试题的答题要求1.有明确的观点。(1分) 2.采用提纲挈领式,层次清晰,分点罗列;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3.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避免出现病句。4.注意安排好字数,答题不要太少,也不要太烦琐,不超出范围。(有些阅卷老师会按字数多少、书写是否美观给印象分!)五、“探究性”试题的解题应对策略:答题技巧之一:答题的第一句话亮出自己的观点。(得1分)探究性试题观点从何而来?老师的回答是:从题干来。探究性试题的题干会给我们暗示,一般说来,题干会暗示我们,观点有四种类型:其一,唯一型。所谓唯一,就是表面上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但是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考生们只能选择这一观点来作答。如:一个“兵”的军营第3题:“报道最后三段的内容主要是交代郭孔孙管理军营的范围和日常事务。这些内容如按通常的写法,是不会安排在文末的。依你看,本报道的这种结构安排好不好?理由是什么?”此题只需选“好”来答即可。其二,选一型。所谓选一,就是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而且每种观点都独自成立的命题,考生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来作答。如: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其三,融合型。所谓融合,就是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但是每种观点都不能偏废,考生们只能融合这些观点来作答。如,(2008年广州一模20题):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6分)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天赋和后天的影响都十分重要。(1分)邓肯之所以能成为“现代舞之母”,不仅因为她具有非凡的舞蹈天赋6岁自创舞蹈,开办舞蹈学校,且大受欢迎,(2分)而且环境对她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自由、不受拘束的家庭,培养了她追求本真、自由的个性(或“受母亲叛逆性格的影响,使她敢于挑战传统的舞蹈形式”;或“从小受母亲的艺术熏陶”),促使她不断追求,不断创新。(3分)6分。观点1分,即肯定“天赋”、“后天的影响”或“天赋和后天的影响同等重要”得1分;分析5分,其中“天赋”2分,“后天的影响”3分。答案分析合理即可。 (2008年连云港二模) 15作者对城市发展占用耕地现象流露出否定的态度。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请作简要阐述。(6分)答案: (1)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观点)(1分)土地是植物的生存之本,绿色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珍惜、保护土地;城市要发展,占用耕地不可避免,但要用之有度。要考虑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不能以土地换金钱,不应只顾眼前利益而盲目牺牲耕地。 (2分) (2)耕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占一点就少一点,然而其作用很大,政府一定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3分)其四,自创型。所谓自创,就是问题没有直接给出观点,要考生自己思考并形成观点作答。比如2004年北京高考题: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比如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1)我认为通才比专才更有利于人们打开视野,发挥才能,从而将事情做得更好。(2)我认为通才固然很好,但认准一个专业,成为专才,对人类会有更大的贡献。(3)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我认为“通才”是不可取的,这将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上面列出了四种观点来源类型,面对探究题时,可以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型,然后确立观点.观点必须明确,态度必须鲜明,观点的表述多用判断语气的句子,比如“我认为”“我觉得” “我赞成”等。 答题技巧之二:一定要借助文本材料或相关事例(理论)等对观点进行证明。分析首先需要依据,探究题型的依据主要有三类,即文本依据、事例依据和理论依据,在把握依据的前提下,再结合观点进行分析。据此将分析过程归纳为四种类型:其一,文本+观点。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要求同学们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注意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扣紧观点进行分析。如:( 2007年北京卷) 21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阮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6分)答案:20岁离开与在阮水上生活了一辈子,这看起来矛盾,其实很准确。(观点)“在阮水上”是虚实结合,实质是:20岁前生活在阮水上,20岁后则用文字抒写在这里形成的理想,而且一生都带着阮水给与他的高贵品质和精神的滋养。20岁以前生活在阮水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阮水的记忆里。(文本分析)再如,(2008深圳一模)21结合马连良的成长道路,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大师级人物。(6分)答案:多方学习(多师,兼收并蓄);反复实践(长期苦练基本功);善于钻研;形成个性(风格);大胆创新。(要求扣材料分析,答出一点得2分,其中,观点1分,材料1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文本分析占一半的分!其二,事例+观点。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此类题目,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如,2004年北京高考题: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答案:我认为通才比专才更有利于人们打开视野,发挥自已的才能,从而将事情做得更好。(观点)中国历史上的苏轼就是一个典型,既通书法绘画,又晓诗词文赋,是一个艺术通才,他打破了艺术界限,互相借鉴技巧,创作出许多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佳作。(事例)其三,理论+观点。答题中的理论常见的有生活理论、文艺理论、写作理论等,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理论精辟概括,理论与观点相互印证。如,易中天的品三国中,被惟妙惟肖描写出来的人物行为和事件都是真实发生的吗?有的学者指出易中天的散文往往脱离了史实而用小说的方法来任意虚构历史,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虚构的写作手法的?谈谈你的理由。答案:我认同作者这种虚构的写作手法。(观点)诚然,文章中惟妙惟肖描写出来的人物行为和事件,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想象成分,并非现实的直接再现。艺术来源生活,但是,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文学作品属于艺术,不可能等同于生活现实,相反,运用虚构写作,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真实,更能反映事件的本质。(理论)(运用了“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等写作理论 )。其四,文本+现实+观点。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此类题目,要求同学们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还要结合现实进行分析。如,(2007山东卷) 22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现实)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和执著,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文本)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观点)。(联系原文,结合奥林匹克精神,答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