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文学常识期末复习提纲共6页.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文学史文学常识期末复习提纲【精品文档】第 6 页中国文学史期末复习一诗经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第二次大汇集)共305篇,因此又称为诗三百。2. 诗被称为诗经是从汉代开始的,之所以称为“经”是因为汉人认为它经孔子整理,他们认为凡经孔子整理后的都称为“经”(如五经:诗书礼易秋),意为“经典”。3诗经的编集包括三部分:献诗(公卿列士),采诗(采诗官),删诗(周王朝乐官整理保留)4.诗经从体制上划分:风(地区特色的土曲),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5.诗经中怨刺诗都具有很强的批判现实精神,包含于“二雅”“国风”中,其中大雅(作者为贵族中的统治阶级)收集的是批判力度最小的,规劝为主,小雅(统治阶级下层做)其次,国风(作者为普通人民)中最大硕鼠。6.诗经艺术特点(创作手法):赋(陈铺直叙,如豳风·七月),比(打比方,如硕鼠),兴(客观事物引起感叹,如蒹葭)7.诗经地位与影响:最重要的是诗经所创作的一种精神风雅精神。风雅精神:发生在现实生活,对现实的关注热情,强烈的的政治和道德意识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国风中苦中作乐)8.诗经对我国文学的影响:抒情诗的传统,风雅精神,比兴手法,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方式百度百科中风雅精神的解释: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汉乐府缘事而发,建安诗人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它引导后代文人在感情抒发上寻求一个健康向上的正确人生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节操。二先秦散文1.叙事散文发展脉络:甲骨卜辞(简短,粗糙)铜器铭文(长于甲骨卜辞,但也十分原始)尚书(纪元史料汇编,更精致,复杂,也有一定的叙事技巧性,形象性,逻辑性)春秋(经孔子之手整理,鲁国编年体,具备了自觉的记事意识,但缺乏细节描写)左传(记事散文面貌成熟,相传是左丘明做,把春秋的简短记事扩充为完整记事,有时间地点人物高潮细节),同时期国语(国别体,以记言为主)战国策将左传叙事手法发挥到极致,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高峰,西汉刘向整理编订,)PS:春秋、左传都体现儒家思想,而战国策体现的是纵横家(如苏秦、张仪、荆轲)的思想,政治上强调谋略,审时度势,人生观上更加张扬,争夺功名显达。2.说理散文脉络:从论语萌芽(语录体,在对话中说理)墨子(未完全摆脱语录体,但是是段与段之间有内在逻辑性的议论文)孟子对话形式(继承仁义之说,王道)庄子充满寓言和想象的故事荀子(批诸子百家学说,但又融合继承,重义不轻利,霸道)韩非子(刑名法术之学)(二者形成一种“专论体”或称专题论文: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标志我国说理散文正式形成。专论体开始成为我国散文主要形式。影响:叙事散文的写作方式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创作方式,说理散文对于后世说理文主要有一些寓言,譬喻,形象性抒情性直接性的影响,提供丰富文学范例。三屈原和楚辞1.楚辞:是一种文体,是基于具有楚国特色的乐调和寓言而创作的诗歌,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明显区别,有南方一种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2.屈原代表作:离骚,长篇抒情诗,共2500+个字。离骚: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遭遇忧愁(司马迁认为)。3.离骚主旨:忠君,爱国。2个意向(传统):香草,美人代指人格高洁,端庄美好,并具有南方巫术情景的体验(人神相恋)4.屈原的地位: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人格魅力:他的遭遇是很多人都具有的,因此受人理解,易产生共鸣,而他之所以盛名远扬,特立独行的节操,坚持真理反抗丑恶的精神,是不得志的士大夫的代表,其人格和情操鼓舞了后世文人,是士大夫们安放自己痛苦的居所,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了刚烈深沉之气,突破了“明哲保身,温柔敦厚”的处事为人风格的限制,开始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扬爱国之风,感召后世。艺术成就:楚辞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样式,与试镜相比富于变化,情感表达激烈,字数灵活;突出了浪漫迷离的诗歌精神,突出人物形象,有许多虚幻故事,想象奇特,有别于现实淳朴的诗歌;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影响“香草,美人”,“男女君臣”四、秦汉文学1.秦:仅有一人一书李斯(留下作品谏逐客书)+吕氏春秋(吕不韦门客所写)2.两汉:两汉作家群体生产原因:汉代统治阶级对文学的热爱,臣子争相献词赋的风气流传;两汉一些文化机构的设立,如乐府,文人有了安身之地,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风格:整个王朝是呈上升形态的,因此进取精神明显,汉文学有种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浓郁的浪漫色彩,五言歌谣大量涌入乐府,出现新诗歌样式:五言诗东汉成熟,代表作如孔雀东南飞,典范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受五言乐府诗影响所形成的中国最早的五言古诗。最早现于昭明文选文学样式最具代表的,主要文学样式:汉赋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是“诗歌的散文化,散文的诗歌化”。司马相如的兴体赋成就最高,最有名的是子虚赋上林赋,还有枚乘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形成。汉代史传文学:司马迁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写人)、东汉班固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都写人)。史记特点:写的都是人,多为乱世武将,草莽英雄,虽各有面貌,却都具有“知恩图报,以牙还牙,士为知己者死,富贵还乡”的共性,好在个性与共性完美结合。汉书特点:选取两汉盛世的一些文士为主,行文简练,有固定的叙事规划,材料编排有序,严谨。6.史记地位和影响:体制上说,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写作体例,标志我国古代散文记叙达到顶峰;流露出的人文精神,积极入世,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和志存高远的人文精神。7.汉乐府: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继承诗歌的现实主义道路,是四道五言诗的重要发展阶段,女性题材占极大比重。其中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并成为“乐府双壁”五魏晋南北朝1.时代特征:乱世2.文学形成主体:生死主体,隐逸主题,游仙主题3.文学家特点:该时期人们形成了新世界观人生观,出现魏晋玄学对宇宙人生纯哲学苏高,改变儒家思潮。魏晋新人追求的人生追求不同于之前儒家束缚人的规矩,乱世之中规范失去约束,该时代人追求返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和魅力人格。形成的“魏晋风流”只在乱世中产生。魏晋风流: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扩充)4.魏晋风流代表:阮籍(放浪形骸),嵇康、王羲之(纵情山水),陶渊明(隐逸生活)外在特点:颖悟、旷达、真率5.陶渊明:精神方面,是中国文人另一座精神堡垒,不同于屈原。他是通过隐居达到自我人性回归。两精神堡垒各有千秋,屈原是不愿妥协,而陶渊明是选择从救赎自己开始。面对挫折,更多文人选择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艺术成就方面,他与谢灵运分别代表2个时代诗风。谢灵运(纵情声色,写实)是南朝诗歌代表,山水诗鼻祖,而陶渊明(古朴真实,写意)是魏晋诗歌代表。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转变(代表诗歌从魏晋到南北朝的转变):从写意到摹像,启示性到写实性,陶渊明之后山水诗开始流行魏晋小说:中国两个小说系统:文言小说系统到唐传奇时成熟;白话小说系统到宋元话本(小说,说经,讲史)出现成熟南北朝民歌:南朝抒情长歌(如西洲曲) 北朝叙事长歌(如木兰歌)六隋唐五代文学1.唐文学繁荣是所有文学体裁全面繁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唐朝诗歌走向高峰(最早,最重要),从而散文(韩愈,柳宗元),小说(唐传奇)也发展起来。晚唐时,词登上文坛。2.李白:诗仙,浪漫主义3.杜甫: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因为它最早全面详细地记载了安史之乱时的社会风情,因而可填补史料不足,证史补史。4.唐传奇(文言小说)七宋代文学1.宋文学概况:整个社会文化高度繁荣,军事却十分孱弱,故文人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以俗为雅,主题爱国主义。使文风从孱弱变为英雄之风,对民族自尊,主权的赤子之心。2.作家,文人生活态度:儒佛道三家融合,因此宋词比唐更理性,平和,脚踏实地。3.审美情趣:以“俗”为美4.宋词发展脉络:北宋早期小令(柔美香艳)柳永(全面变革,写作内容变多,开创词调一百多个,表现背诵富于都市生活和繁华市井风情望海潮)苏轼(全面变革第二步。他把诗高词低的地位打破,致力于提高词的地位,词成为独立抒情文体)秦观,李清照(词面貌的多样性)辛弃疾(风格雄神稳健,抒发自我报复和精神,崇拜赞美英雄,多军事意向血性男儿的英雄形象)5.唐宋文学对比:散文:宋强于唐。(阵容,规格)宋散文各大家人才辈出。诗歌:宋学习唐,一脉相承,更通俗化,唐诗范围广阔宋诗难以突破发展,所以不起眼的;事物如“农具,茶”广为利用,使得宋诗以“意”胜,故精能,唐诗以“韵”胜,故浑雅。宋诗作者多为普通人,所以内敛,透彻说理,是对送人自己生活的深沉思考;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词:宋高于唐,宋词为巅峰。词人众多,风格流派多,从“娱情”中突破出来,写作范围广阔总结:宋文学成就在唐代文学成就之上八、 元曲(散曲,杂剧,南戏)散曲:像词,一阕一阕,独立无情节,既有格律又口语化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分末、旦、净全剧一人主场;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在这一带活动,南戏:分生、旦、净、末、丑,可以对唱接唱;以杭州为中心,温州江西福建流行南戏,琵琶记荆钗记拜月亭记(唐宋元以诗人诗作背诵为主)诗经唐诗宋词宋词各10,元散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