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练习教师.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练习教师【精品文档】第 7 页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导学案学习目标: 1、记忆固定句式的类型。2、会翻译各类型的例句。一、表示疑问 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译文:问你所想的是什么,问你所思念的是什么。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用来做什么呢?2、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怎么办?”例: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译文:“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还可译为:“为什么?”例: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o襄公二十六年)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的利益的角度来考虑,1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何如 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译文: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例:王以为何如其父? 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 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文: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译文: 三老去了那么久还不回来,怎么办?5.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文:现在别人正好是刀和砧板,(而)我是鱼肉,(又)为什么要推辞呢? 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译文: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译文: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方飞去呢?例: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文:这是国家的附属国,为什么要讨伐他呢?6、孰与 ;与孰 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您认为廉颇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二、表示反问 1、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 例: 宋何罪之有? 译文:有什么罪呢?2、如之何? 可译为:“怎么能呢?”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译文: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3、不亦乎? 可译为:“不是吗?”不也是吗?”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4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就是说离我们远的东西看起来小,离我们近的东西看起来就大吗?5、岂(其)哉(乎、耶)?可译为: “难道吗?”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译文: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仅是伶人吗?例: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译文: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6、安哉(乎)?可译为:“怎么呢?“哪里呢?”例: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译文:可是(然而)刘豫州(备)才刚刚吃了败战不久,怎么能抵抗得了(当前的)祸难呢?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7、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译文: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 8、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译文: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祭妹文9、顾哉?可译为:“难道吗?” 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10、独哉(耶)?可译为:“难道吗?”例: 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译文: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例: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译文: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11. “其乎(也、耶)”,表揣测、希望、反问等语气。表揣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 表希望“还是吧!”;表反问:“难道吗?” 例: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这是真的没有千里马么?还是真的没有像伯乐一样通晓千里马的人呢?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译文: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目标,也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还有谁能讥笑我吗?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译文: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12. "庸乎"连用,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三、表示感叹1、何其也!可译为:“怎么那么啊!”“多么啊!”2、特(直或止)耳,译为”只不过罢了“ 如:止增笑耳。(蒲松龄狼)译文: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例:嗟夫,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续孟尝君传)译文:哎呀,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罢了例: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只是(他们)没有(跑)到百步罢了。 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 4、一何!可译为:“多么啊!”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文: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四、表揣度1、无乃乎(欤)!可译为:“恐怕吧!”例: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译文:远方的敌人又预先做好了防备(以逸待劳),这样做恐怕不好吧?例:无乃后乎?(勾践灭吴)译文:恐怕太晚了吧?例: 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我伐颛臾)译文:恐怕该责备你吧?2、得无乎?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可译为:“该不是吗?”例: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 译文: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这画)莫不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吗?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3、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译文:我认为这很好,因为这样或许就可以停止战争了。 例: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译文:或许可以告慰先生吧五、表示选择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哪如?”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译文: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2、,抑 译为“是,还是”或“,还是(或者)”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译文: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3、其,其也? 可译为:“是呢,还是呢?”例:呜呼!其(难道)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译文:哎!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六、表示其他1、所以 译为:“的原因”;“ 的方法”;“用来”;“ 的依据”; “ 的工具”; “ 的作用” 2、有者 可译为:“有个的人”3、然则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译文: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4、有所 译为:“有的(人、物、事);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译文: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译文:现在进了关中,却没有取什么财物,也不迷恋女色,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这些小的方面。5、之谓也;其之谓也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其中“之”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啊”。 “大概说的就是吧”例: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译文:诗经说:别人有什麽心思,我能揣测出.这就是说的先生您吧。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译文:谚语说的“脸颊和牙床相依靠,嘴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大概说的就是虞、虢两个国家吧?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 例: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6、若者 可译为:“好象的样子”7、无以 ;有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没有的”。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译文: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办法.(我才能够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例: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译文: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10、非则 可译为:“不是就是”11、"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而是"。例:非字而画。(促织)译文:不是字而是画。12. "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译文: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然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13. "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译文:不仅仅是靠的天时,也还有重要的人的因素。22、(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译文:现在把钟磬等打击乐器放在水里,即使有大的风浪撞击,它们也不会鸣响的,更何况石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