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752练(含答案).docx
-
资源ID:33990660
资源大小:111.6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752练(含答案).docx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52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年前,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随着一声槌响,世贸组织迎来中国这位新成员,中国在对外开放上进入了新的“里程碑”。20年来,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 到第二位“入世”令中国发展受益匪浅,中国经济的腾飞也造福全世界。走过20年,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今日之中国,以其自身 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器”。东风浩荡,春潮澎湃。中国“入世”2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多边主义始终是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复苏前路坎坷,更需世界各国重振多边贸易体系,在开放合作中 。新起点上,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20年前,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的一声槌响,世贸组织迎来中国这位新成员,中国在对外开放上树起了新的“里程碑”。B.20年前,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随着一声槌响,中国这位新成员来到了世贸组织,中国在对外开放上树起了新的“里程碑”。C.20年前,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随着一声槌响,中国这位新成员来到了世贸组织,中国在对外开放上进入了新的“里程碑”。D.20年前,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的一声槌响,世贸组织迎来中国这位新成员,中国在对外开放上进入了新的“里程碑”。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跻身 稳健 众望所归 同舟共济B.跻身 稳步 人心所向 休戚与共C.上升 稳健 人心所向 同舟共济D.上升 稳步 众望所归 休戚与共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共享世界的发展机遇,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创更加美好的光明未来B.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创更加美好的光明未来C.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享世界的发展机遇,共创更加美好的光明未来D.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共创更加美好的光明未来,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真实的鲁迅是血肉丰满的。_对于青年,他不遗余力地扶持,吃过青年的亏,上过青年的当,但帮助青年的心却不曾改变半分。他为青年呐喊,给青年站台,与青年们并肩作战。_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他随份子;他借给别人钱,也借别人的钱;他把每笔账都仔细记下来,经济生活在他眼里是紧要的事。_在甜品面前,也经常抵挡不住诱惑,前边刚拔了牙,后边就去稻香村买了糕点。他想戒烟,终于没有成功。他经常熬夜,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 )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观察一个人,仅留意他的某个方面,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这才是血肉丰满的他。我们看鲁迅也一样,要看到此面,亦须看到彼面。B.这才是血肉丰满的他。我们看鲁迅也一样,要看到此面,亦须看到彼面。观察一个人,仅留意他的某个方面,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C. 观察一个人,仅留意他的某个方面,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我们看鲁迅也一样,要看到此面,亦须看到彼面这才是血肉丰满的他。D. 我们看鲁迅也一样,要看到此面,亦须看到彼面。这才是血肉丰满的他。观察一个人,仅留意他的某个方面,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5. 以“他不只,他也”的句式在上文横线处填写语句,要求能概括每段大意。 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潼关河亭薛逢重冈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注】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薛逢:唐武宗会昌元年进士。因屡忤权贵,故仕途不得意,曾两度被贬。岳:指西岳华山,在潼关之西。呕轧:象声词,摇橹的声音。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潼关形胜,扼中原入关中咽喉,历来为诗人所题咏,此诗即是诗人为抒发面对天险形胜的感叹而作。B.前两联以空间形式设置意象,其后又潜藏着以潼关为屏障的秦中帝业发展史,为尾联抒情埋下伏笔。C.颈联以淡墨描摹出宁静辽远之景,与前两联雄伟惊险境界对照,传达出诗人冥想初醒时愉悦的心情。D.诗以写景起笔,以抒情作结,起势雄健,结语惨然,在写景向言情的过渡中,诗人的情绪逐渐低沉。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琵琶行中用“ , ”两句体现了琵琶曲调的流转与凝滞。(2)阿房宫赋描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句子是: , 。(3)鹧鸪鸟产于我国南部,栖息于山林之中,春天鸣声频繁,此呼彼应,鸣声凄切悲婉,略似“行不得也哥哥”。在古人眼中,鹧鸪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常用来寄托情思,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 。 【综合训练】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马镫,是指垂悬于马腹两侧供骑马者踏脚的马具。最早的马镫出现在我国,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有人根据史记汉书中西汉骑兵已经成为战斗主力,且曾屡次长途奔袭匈奴后方等记载,得出马镫“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结论。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没有三国之前的马镫图像、造型和实物。秦始皇兵马俑坑的陶马,身上有各种马具,但不见马镫。近来出土的两汉陶马,同样不见马镫。山东沂南曹魏时期的石墓的石刻画像有幅马夫喂马的画像,马厩中挂着诸多马具,唯独没有马镫。从已经发现的当时北方草原地区的文物来看,情况亦是这样。马镫形象的“艺术作品”,现在知道有:东吴墓出土的一匹陶马,马背上配有马镫;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中的陶马,装饰有泥塑三角形双镫;呼和浩特市北魏墓葬陶马,腹部绘有马镫。马镫最早的实物,是辽宁北票市冯素弗墓出土的一副由鎏金铜片包裹的桑木心马镫。冯素弗是北燕文成帝冯跋之弟。吉林市郊帽儿山鲜卑贵族墓出土了木心马镫,该墓墓主为北朝鲜卑贵族。朝鲜中央历史博物馆收也藏有一副生铁马镫,为五六世纪前期高句丽时代的遗物。这三副马镫的年代相当于东晋末期或稍晚。文献对“镫”字的使用,与此相互印证。先秦典籍不乏“镫”字用例,或指用于盛熟食的器皿,或指“灯盏”。“镫”指“马镫”之义,我知道的最早出现在刘宋时期的世说新语·规箴的记载:“谢中郎在寿春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镫。”此句批评谢万于兵败逃亡之际,临上马还奢求用嵌了玉的马镫。稍晚的南齐书·庐陵王子卿传记载齐武帝责备其子萧子卿过度奢侈之语,曰:“纯银乘具乃复可尔,何以作镫亦是银?”诗文中也有马镫。南朝梁简文帝紫骝马诗云:“青丝悬玉蹬,朱汗染香衣。”北周王褒谢赉马启中有句:“黄金作勒白玉为镫。”三国之前,确实还未见马镫踪影。然而史记汉书的记载不是史家的向壁虚构。汉代的画像砖上,骑者的大腿跟马背平行,膝盖弯曲,小腿下垂,身姿跟足蹬马镫的形状颇为相似。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一个西汉末期的贮贝器,其顶部的骑马者就将双脚拇指套在鞍前垂下的绳圈中。真正意义的马镫的普及,应是金属采冶业发达到相当的程度,铜铁等金属不再稀缺的时候。马镫毕竟是踩在脚下的“贱器”,何况有东西聊堪供用。这点可从已发现的木制马镫与齐武帝责备其子萧子卿之语中体味。(摘编自骆晓平再谈我国马镫产生的时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马镫“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观点,更多的应是主观推定。B目前的考古发掘发现的马镫图像、造型和实物都证明马镫出现在汉代以后。C先秦典籍使用的“镫”字,属于生活器皿,与马镫的“镫”字有质的不同。D马镫的出现,应在金属采冶业相当发达、铜铁等金属不再稀缺贵重的时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先列错误观点,而后从考古发现、“镫”字的使用两个方面对其否定。B文章运用了事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式,充分地证明自己观点。C文章引用简文帝与王褒的诗文是为了证明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马镫了。D文章没有直接亮明观点,但内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读者可以得出立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秦帝国汉武大帝等电视剧出现骑兵足踏马镫的画面是不够严谨的。B东吴墓出土的一匹陶马,马背上配有马镫,依此可定马镫最早产生于东吴。C“镫”字的使用,侧面印证了马镫产生的时代,因为词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D汉代画像砖上的骑者身姿形态可以说明,当时有类似一些马镫功能的东西。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使左右节哭。服阕,除太子中舍人。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征为太子左卫率。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人们谨守“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B.薨,是诸侯死的讳称。依照周礼,“死”在讳称上按尊卑分为五个等级: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死,士曰不禄,庶人曰卒。C.迁,泛指官职的升降和调动。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贬官;“右迁”“迁除”表示升职。D.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在古语中,与“敕”组成的词一般与皇帝有关,如“敕书”指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符”指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6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A.萧劢为子至孝,守丧尽礼。他在为母亲守孝时因无力承担丧事而痛苦不堪,常常到母亲墓前表达哀思;父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结庐而居,断绝亲友往来。B.萧劢为政有方,深受爱戴。他因善于治政而被称颂,其治所豫章郡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男女守礼;做广州刺史离任之时,无论老少皆至情相送。C.萧劢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到广州任职后,一除此前官员贪得积弊,因他丝毫不侵扰、盘剥,外国商船来往频繁;一年里多次向朝廷进奉,供给国家军政所需。D.萧劢为人大度,博闻强识。随从曾经将菜汤不慎洒到他身上,他并未怪罪;他治学勤奋,刘显曾经拿着书提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5分) (2)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5分)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第752练)【基础训练】1(3分)A(原句中,“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随着新成员”中途易辙,可在“世界贸易组织”前加上“随着”等介词.“进入了新的里程碑”搭配不当,可将“进入”改为“树起”.综合来看,A 项修改正确)2(3分)C(跻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词后一般不能与“到”搭配.上升:由低处往高处移动。稳健:稳而有力.稳步:步子平稳地,多用于比喻。联系语境,用“稳健”更恰当。人心所向:民众的思想归向。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同舟共济: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3(3分)B4. C5. (1)他不只骂人,讽刺人,他也会抬举人,鼓励人。(2)他不只特立独行,他也会融入世俗生活。(3)他不只自律,他也常常放纵自己。6.C(“愉悦的心情”理解错误,从尾联来看,应是“惆怅、茫然的心情”。)7.解析:对潼关形胜的赞美之情:前两联勾勒出潼关河亭的雄浑之美;对物是人非的感叹之情:尾联由亭下满目东去的波涛,引发了诗人对山河永恒、人事已非的感慨;对仕途失意、知音难觅的惆怅之情:全诗由写景而言情,诗人情绪逐渐低沉,除受景物影响外,更是两度被贬,仕途不得志的心境所致。(每点2分,情感概括1分,扣诗歌简析1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共6分。)8. (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综合训练】1D(原文是“真正意义的马镫的普及”)2A(B项,文章没有运用对比论证。C项,是为了证明马镫出现在三国之后。D项“内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错,原文不是层进式结构。)3B(“依此可定马镫最早产生于东吴”错,因为是“现在知道”的)4C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疏通文意。5B文化常识错误,应是“大夫曰卒,庶人曰死”。6A理解错误。“他在为母亲守孝时因无力承担丧事而痛苦不堪”有误,“殆不胜丧”是由于悲痛伤身几乎难以操办丧事。7(1)正逢他叔父萧昙被朝廷逮捕下狱,他于是带领家中兄弟们一起赶到大理上诉,即使是他家的门生故吏也没有人认出他来。(关键词:会、昆弟、诣、莫。各1分,大意1分。)(2)不久,陈文彻投降归附。萧劢认为南江地方险要,应该设立重镇,于是上表朝廷,(建议)在高凉郡设州。(关键词:降附、以、宜、表。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萧劢字文约,喜怒不形于色。位居太子洗马时,因母去世而辞官,由于悲痛伤身几乎难以操办丧事。每当想到母亲,必定要徒步到墓上去。有时遇到风雨,摔倒在半路上,便坐在地上痛哭,然后起来再往前走,家里人也阻拦不住。父亲萧景特别喜爱他,曾说:“我百年之后,怎能少了这样的儿子呢。”吩咐左右人关照他节哀。服丧期满后,被任为太子中舍人。萧景在郢州去世,有人因为路远,就对他隐瞒了凶讯,而用病重作为托词。萧劢于是奔波前往,赶到江夏,已是七天水米未进。埋葬父亲后,他在墓旁结庐而眠,断绝亲友往来。正逢他叔父萧昙被朝廷逮捕下狱,他带领家中兄弟们一起赶到大理上诉,即使是他家的门生故吏也没有人认出他来。作淮南太守时,因治理有方而被称颂。后改任宣城内史,境内多猛兽,经常危害人民,萧劢到任后,野兽的危害得到治理。又改任豫章内史,结果境内路不拾遗,男女有别而道不同行。后调任广州刺史,当离开豫章郡时,官吏百姓都悲痛落泪,沿途几百里舟车堵塞,人们都各自带着酒食来给他送行。萧劢都接收下来,但随后又给予他们钱财。走到新淦县岓山村时,有一位老太太用盘子托着泥鳅,从送行的船侧奉献上来,又有几十名少年跳进水里给他拉船,又是唱歌,又是流泪。广州地处沿海,向来是富庶地区,外国商船到此,多被当地刺史盘剥侵夺,所以每年来船不过三几次。自萧劢到此,对他们秋毫无犯,于是一年就有十几趟到来。当地的俚族人不顺服,多数做了海盗(经常在海上行凶抢劫),萧劢对他们进行讨伐,俘获的人口财物,除犒赏军队外,全部送交朝廷。他以前的刺史们都营私中饱,当地的土产贡品多被私吞,很少能进入朝廷仓库。自从萧劢到任,一年里向朝廷进奉数次,国家军政所需的资财,源源不断地输送。梁武帝感叹道:“朝廷算是又添了一个广州。”有诏令让他以原来的官号还朝,这时西江的俚人头领陈文彻进犯高要,于是又下诏让萧劢再任原职。不久,陈文彻投降归附。萧劢认为南江地方险要,应该设立重镇,于是上表朝廷,建议在高凉郡设州。朝廷下令改为高州,命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征召萧劢回朝任太子左卫率。萧劢生性率直有节制,而且气量宽宏。一次手下人曾把一碗菜汤不慎打翻在他胸前,他脸色不变,慢声叫人给他换衣服。他收藏图书多达三万卷,披阅观览而不知疲倦,尤其爱读东观汉记,大部分都能背诵下来。刘显曾经拿着书考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他很少结交朋友,只和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关系密切。在回京路上去世,追赠侍中,谥号光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