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命科学复习题17页word.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基础生命科学复习题【精品文档】第 17 页基础生命科学复习思考题第一部分:生物与生命科学01-01生命的本质是【 B 】A 细胞 B 化学 C 反应 D 神经01-02据估计,自然界中存在的生命体共有【 B 】A 数百万种 B 数千万种 C 数百亿种 D 数千亿种01-03自然界中的生命体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它们是【 D 】A 人类、植物、动物B 藻类、动物、微生物C 人类、藻类、菌类D 动物、植物、微生物01-04下列生命系统等级的大小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 C 】A 组织器官细胞分子B 群落生态物种个体C 个体器官细胞分子D 物种组织群落个体01-05现代生命科学理论认为,细胞是生命的【 A 】A 基本功能单位B 最小组成部分C 基本运动实体D 最大存在形式01-06下列生物体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 】A 细菌 B 昆虫 C 玉米 D 人类01-07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病毒也能感染细菌B 病毒通常都携带基因组C 病毒的繁殖必须依靠特定的生物体D 病毒是一类具有亚细胞结构的非生命体01-08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借助于【 D 】相连的A 氢键 B 疏水键 C 离子键 D 共价键01-09主宰生命形式与运动的物质是【 A 】A 基因 B 多糖 C 脂肪 D 蛋白01-10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广义上的生命科学还包括【 B 】A 哲学 B 医学 C 数学 D 法学01-11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是由【 C 】派生而成的A 生命科学与实验科学B 生物学与仿生学C 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D 生物学与遗传学01-12对生命科学做出划时代贡献的最早的科学家及其学术成就是【 A 】A 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B 沃森和克里克及其DNA双螺旋模型C 考恩及其DNA体外重组技术D 威尔姆特及其哺乳动物克隆技术01-13生命的本能是【C 】A 适者竞存B 利己主义C 新陈代谢D 自我复制01-14下列生物大分子中,不能作为信息载体的是【 C 】A 基因 B 多糖 C 脂类 D 蛋白01-15生物体内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D 】A 核酸 B 多糖 C 脂类 D 蛋白第二部分:动物的结构与功能02-01下列不属于组织的是【 D 】A 软骨 B 心肌 C 血液 D 心脏02-02动物体内分化程度最高的组织是【 】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肌肉组织D 神经组织02-03动物体内分布最广的组织是【 B 】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肌肉组织D 神经组织02-04动物体不直接开口于体外的系统是【 A 】A 消化系统B 呼吸系统C 生殖系统D 循环系统02-05消化系统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器官是【 D 】A 口腔 B 食道 C 胃 D 肝脏02-06肝脏不具有的功能是【 D 】A 贮存营养物质B 解毒C 吞噬衰老的红细胞D 气体交换02-07气体交换效率最高的动物是【 C 】A 青蛙 B 蛇 C 麻雀 D 人02-08血液中占比例最大的细胞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C 淋巴细胞D 血小板02-09心脏的组成不包括【 D 】A 心外膜 B 心内膜 C 心肌层 D 血液02-10人体排泄系统排出的废物不包括【 B 】A 尿酸B 摄入过量的无机盐C 一些进入身体的药物D 消化后的食物残渣02-1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D 】A 肾小体 B 肾小管 C 肾小球 D 肾单位02-12在神经系统中,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是【 C 】A 大脑 B 小脑 C 下丘脑 D 脑桥02-13在脑中,能分泌生长激素的是【 】A 垂体 B 中脑 C 脑桥 D 延髓02-14人的脑神经数量为【 A 】A 12对 B 12条 C 31对 D 31条02-15脊髓白质中含【 B 】A 神经元细胞体B 纵行的神经纤维C 营养细胞D 神经胶质细胞02-16生殖的基本单位是【 C 】A 精子 B 卵细胞 C 细胞 D 个体02-17受精通常【 D 】A 刺激受精卵合成蛋白B 阻止其他精子进入受精卵C 促进细胞分裂D 以上各项都是02-18精子发育成熟并具有生理活性的地点是【 】A 曲精细管B 附睾C 输精管D 射精管02-19卵巢不具有的功能是【 】A 产生卵细胞B 分泌雌激素C 促进胚胎发育D 分泌少量雄激素02-20胎儿从卵裂到出生的9个月的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胎儿生长最快的是【 】A 第一阶段B 第二阶段C 第三阶段D 出生后02-21胎儿从卵裂到出生的9个月的发育过程可分三个阶段,简述每阶段的时间及特点。02-22简述从低等到高等动物循环系统及循环方式的演化。第三部分:植物的结构与功能03-01配子体是由【 B 】发育而来。经过发育及有丝分裂最终形成【 D 】细胞和【 C 】核的胚囊A 大孢子 B 胚珠 C 8个 D 7个03-02雄蕊由【 B 】组成A 花药和花粉B 花药和花丝C 花药和花粉囊D 花粉母细胞和花丝03-03需光种子在有光的条件下还需有【 C 】才能正常萌发A 足够的水分和氧气B 足够的水分、充足的氧气C 足够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D. 足够的水分、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温度和营养03-04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矿质元素的需要是不同的,对于叶菜类植物,种植时应多施【 C 】;对于块茎类植物,在生长后期应多施【 A 】有利于获得高产A 磷肥 B 草木灰 C 氮肥 D 钙肥03-05植物在生长发育中必需吸收的元素有【 C 】A C、H、O、N、P、K、S、Ca、Mg、SiB B、Cu、Zn、Mo、Mn、Cl、Fe、Na、NiC C、H、O、N、P、K、S、Ca、Mg、Si、B、Cu、Zn、Mo、Mn、Cl、Fe、Na、NiD C、H、O、N、P、K、S、Ca、Mg、Si、B、Cu、Zn、Mo、Mn、Cl、Fe、Na、Al03-06风干种子萌发时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吸收水分,而成熟植物细胞主要通过【 】的方式吸收水分A 渗透作用 B 吸涨作用 C 代谢 D 主动03-07根系吸水的主要动力是【 B 】A 根压 B 蒸腾拉力C 主动动力D 被动动力03-08【 D 】是在一年里温湿条件较好的季节,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管经较大、壁较薄的木材A 心材 B 边材 C 晚材 D 早材03-09茎的形成层在形成茎的次生结构中,可向内形成【 】、向外形成【 】A 韧皮部 B 木质部 C 表皮 D 中柱03-10根的初生结构由【 B 】组成A 表皮、外皮层、内皮层B 表皮、皮层、中柱C 表皮、皮层、木质部D 表皮、皮层、韧皮部03-11【 A 】是根系吸水和吸收矿物元素的主要部位A 根毛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根尖03-12叶绿体存在于叶的【 D 】A 表皮 B 叶肉细胞 C 叶柄 D 三者都有03-13植物的木质部、韧皮部和【 B 】属于复合组织A 薄壁组织 B 周皮C 厚角组织 D 厚壁组织03-14植物体由皮组织、【 C 】和基本组织三大组织系统组成A 厚角组织 B 厚壁组织C 维管组织D 薄壁组织03-15根据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和进化的形态特征,将陆生(高等)植物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 A 】A 被子植物 B 种子植物C地衣植物D 菌类03-16试用渗透理论解释根压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04-01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 】A 大肠杆菌 B 植物 C 动物 D 青霉菌04-02构成有机体基本单位的是【 B 】A 病毒 B 细胞 C 细菌 D 核酸04-03来源和结构相同并行使一定功能的细胞群称为【 C 】A 生物体 B 器官 C 组织 D 生物群体04-04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过程称为【 C 】A 细胞增殖B 细胞分裂C 细胞分化D 细胞发育04-05最小的病毒仅0.2mm,可用【 B 】进行形态观察A 肉眼B 光学显微镜C 电子显微镜D 原子显微镜04-06下列细胞中不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C 】A 细菌 B 蓝藻 C 酵母 D 支原体04-07下列哪种细胞器结构在植物细胞中存在,而在动物细胞中不存在【 B 】A 高尔基体B 液泡C 线粒体D 内质网04-08在真核细胞中,【 A 】是遗传物质存在的场所,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A 细胞核 B 线粒体 C 叶绿体 D 核糖体04-09内膜系统是指细胞基质环境中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其在功能上相互关联,在细胞器结构的发生上密切相关,下列哪种细胞器结构不属于内膜系统【 D 】A 高尔基体B 内质网C 溶酶体D 核糖体04-10溶酶体是动物细胞内行使消化功能的单层膜性细胞器,其主要特征是含有大量的【 B 】,可催化蛋白质、核酸、脂类、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分解,消耗细胞碎渣并从外界吞入的颗粒A 胰蛋白酶B 酸性水解酶C 碱性磷酸酶D 核酸04-11在线粒体中,【 B 】是电子传递的场所,完成电子的跨膜传递A 外膜 B 内膜 C 基质 D 膜间隙04-12下列哪种细胞器具有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产生有机分子【 C 】A 高尔基体B 内质网C 叶绿体D 线粒体04-13生物膜的膜蛋白主要有【 A 】A 外周蛋白和内在蛋白B 糖蛋白和跨膜蛋白C 酸性蛋白、碱性蛋白D 亲水蛋白、疏水蛋白04-14物质的跨膜运输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主要包括穿膜运输和膜泡运输,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膜泡运输的【 D 】A 主动运输B 简单扩散C 协助扩散D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04-15细胞完成气体分子如O2和CO2等的运输,主要涉及的是【 B 】过程A 钠-钾泵B 简单扩散C 协助扩散D 协同运输04-16主动运输过程主要包括离子泵、协同运输和光泵,其中离子泵消耗的能量来源是【 D 】A 光能B 运输物质的电化学梯度C 蛋白质的分解D ATP高能磷酸键的水解04-17以膜泡运输方式运输的物质主要有【 C 】A 小分子B 亲水性化合物C 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D 疏水性化合物04-18生物个体产生新个体主要通过【 A 】作用完成A 细胞分裂B 细胞分化C 细胞衰老D 细胞坏死04-19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一种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遗传物质,主要由【 A 】、蛋白质及少量RNA结合形成的复合物A DNA B dNTP C 6His D 10Flag04-20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完成所经历的一个有序过程,主要包括G1、G2、M和【 A 】四个时相A. S B Mitosis C Cytokinesis D. G0第五部分:生命的化学组成05-01纤维素是【 B 】A 由氨基酸单体形成的多肽B 由葡萄糖单体形成的多聚物C 由三酰甘油形成的脂类D 由烃类物质形成的脂肪酸05-02生物体中主要的四大物质是【 A 】A 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B 蛋白质、DNA、RNA、葡萄糖C 蛋白质、脂类、DNA、RNAD 糖类、脂类、DNA、蛋白质05-03蛋白质的球形结构特征属于【 D 】A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B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C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D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05-04每个核苷酸单体均由三部分组成,【 D 】不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基团A 一个己糖分子B 一个戊糖分子C 一个磷酸D 一个含氮碱基05-05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 核糖不同,部分碱基不同B 碱基相同,核糖不同C 碱基不同,核糖相同D 碱基不同,核糖不同05-06由单体物质形成多聚物是由【 D 】连接的A 氢键 B 离子键 C 肽键 D 共价键05-07在人体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储存能量的多糖是【 B 】A 淀粉 B 糖原 C 纤维素 D 几丁质05-08生物体中由单体形成大分子聚合物是属于【 C 】反应A 氧化还原B 水解C 脱水缩合D 取代05-09为细胞提供能源的主要糖是【 B 】A 葡萄糖B 核糖C 所有单糖D 果糖05-10DNA不同于RNA的是【 C 】A 相对分子质量更大B 两者的核糖不一样C DNA是双链,RNA是单链D 嘌呤碱基不一样05-11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氨基酸的疏水侧链很少埋在分子的中心部位B 带电荷的氨基酸侧链常在分子的外侧,面向水相C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决定高级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主要靠次级键维持05-12植物的物质合成受土壤缺磷影响最大的是【 C 】A 蛋白质的合成B 核酸的合成C 糖类的合成D 脂类的合成05-13核酸中的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为【 B 】A 2,3-磷酸二酯键B 3,5-磷酸二酯键C 2,5-磷酸二酯键D 5,5-磷酸二酯键05-14下列五种物质中,氢和氧存在的比例与水相似的是【 C 】A 核酸 B 糖类 C 氨基酸 D 类固醇05-15雌性激素、孕激素和雄性激素属于【 B 】A 蛋白质 B 脂类 C 糖类 D 核酸05-16脂肪水解生成【 B 】A 氨基酸和甘油B 脂肪酸和甘油C 甘油D 脂肪酸和水05-17饭后血液中除葡萄糖外,还有【 B 】的含量会升高A 游离脂肪酸B 中性脂肪C 胆固醇D 胆碱05-18磷脂作为生物膜主要成分,最重要的特点是【 A 】A 兼性分子B 能与蛋白质共价结合C 能替代胆固醇D 含有极性和非极性区05-19蛋白质变性中不受影响的是【 A 】A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B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C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D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05-20组成DNA的碱基有【 D 】A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B 腺嘌呤、鸟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C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D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尿嘧啶05-21简述蛋白质的功能05-22简述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大分子及其主要功能第六部分:生命的能量代谢06-01下面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 酶可以缩短反应时间B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C 许多酶还需要非蛋白的辅助因子才能完成催化功能D 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06-02细胞呼吸是【 D 】过程A 同化作用B 异化作用C 催化作用D 合成代谢06-03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能够【 B 】A 与酶的底物结合,使底物不能与酶结合B 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使底物不能与酶结合C 与酶的特殊部位结合,破坏酶的活性D 同时与酶和底物结合,使酶无法和底物直接结合06-04糖酵解的最终产物是【 C 】A ATPB 葡萄糖C 丙酮酸D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06-05呼吸链的主要成分分布在【 C 】A 线粒体膜间腔中B 线粒体外膜上C 线粒体内膜上D 线粒体基质中06-06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发生在【C 】A 叶绿体的外膜B 叶绿体的内膜C 叶绿体的基质D 类囊体膜上06-07有氧呼吸不包括以下【 D 】过程A 糖酵解B 丙酮酸氧化C 三羧酸循环D 卡尔文循环06-08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有氧氧化净生成的ATP分子数与糖酵解阶段净生成的ATP分子数(包括产物经过呼吸链产生的ATP)最接近的比值为【 】A 2:1 B 9:1 C 6:1 D 19:406-09下列对电子传递链描述错误的是【 A 】A 电子传递链是典型的多酶体系B 电子传递链的主要成分是核糖体内膜的蛋白质复合物C 电子传递链的最终电子受体是氢D 电子传递链反应过程中ATP的形成与氧化磷酸化密切相关06-10光合作用属于【 A 】A 氧化还原反应B 取代反应C 裂解反应D 水解反应06-11下列对自由能描述错误的是【 】A 自由能是恒温、恒压条件下总能量中可以做功的那部分能量B 当熵增加时,系统的自由能便会下降C 放能反应自由能从大到小D 吸能反应自由能从大到小06-12细胞的主要能量通货是【 C 】A CTP B 葡萄糖 C ATP D. 酶06-13ATP是由【 C】过程所产生的A 吸收作用B 同化作用C 氧化作用D 消化作用06-14人体主要的ATP代谢来源是【 B 】A 发酵和糖酵解B 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C 卡尔文循环和电子传递链D 底物磷酸化06-15ADP的磷酸化是一种【 C 】A 水解反应B 放能反应C 吸能反应D 分解作用06-16下列不是酶标准分类中的是【 B 】A 水解酶 B 核酸酶 C 氧化还原酶 D. 异构酶06-17下列对呼吸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C 】A 细胞呼吸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B 一分子葡萄糖最多净生成30或32个ATPC 糖酵解只产生ATP,不消耗ATPD 电子传递链的最终电子受体是氧06-18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中【 C 】A 需要氧B 两分子ADP被磷酸化C 两分子NADH被氧化 D 两分子NADPH被氧化06-19NAD+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是【 】A 酶B 辅酶C 能量介质D 可被氧化的底物06-20由丙酮酸开始进入并完成一个三羧酸循环有【 C 】反应生成NADHA 4 B 3 C 2 D 106-21萤火虫的荧光是怎样产生的?ATP和AMP在此过程中是怎样起作用的?利用ATP来发光。在萤火虫尾部发光细胞中有荧光素酶(E-LH),酶促反应结果使 ATP与E-LH先偶联,高能中间产物 ELH2-AMP 在氧气存在时可释放出能量,并以荧光的形式发射出来:06-22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是什么,分别发生在哪个部位?其中哪个阶段生成的ATP分子最多?糖酵解(细胞质),三羧酸循环(线粒体基质),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内膜)。在三羧酸循环阶段生成的ATP分子最多。第七部分:生物的遗传与基因07-01已知玉米胚乳非甜对甜为显性。以纯合甜胚乳玉米与纯合非甜胚乳玉米杂交得到F1,F1植株自交所结果穗的胚乳表现为【 】A 甜B 非甜:甜=1:1C 非甜D 非甜:甜=3:107-02.如果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C对c为显性,则基因型A/a B/b C/c的个体自交子代中表现型为A_B_cc的个体比例为【 B 】A 27/64 B 9/64 C 3/64 D 1/6407-03以下物质中不属于遗传物质的是【 D 】A DNA B RNA C 核酸 D 蛋白质07-04在DNA复制时插入一对碱基,会引起三联体密码【 】A 替换 B 倒位 C 重复 D 移码07-05如果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A+G/C+T之比为0.6,则其互补链的A+G/C+T之比为【 C 】A 1.33 B 1.45 C 1.67 D 1.8307-06控制某一性状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 C 】A 连锁基因B 拟等位基因C 复等位基因D 微效多基因07-07我们日常吃的无籽西瓜植株是【 B 】A 单倍体B 双倍体C 三倍体D 非整倍体07-08蜜蜂的性别决定类型是【 D 】A ZW型B XO型C XY型D 倍性决定07-09蛋白质翻译的场所是【 C 】A 内质网 B 细胞核 C 核糖体 D 线粒体07-10以下哪种方式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D 】A 血液 B 唾液 C 乳汁 D 拥抱07-11原核生物中多基因组成的基因表达和调控单位,称为【 C 】A 启动子 B 顺反子 C 操纵子 D 密码子07-12以下哪个水平没发生基因的表达调控【C 】A DNAB 转录和转录后加工C 转移RNAD 翻译和翻译后加工07-13核苷酸的插入可引起哪些突变?是否所有的插入突变都会引起密码子的移码?07-14简述乳糖操纵子表达调控的机制。第八部分:生物与环境和进化08-01两个物种共同生活在一起(甚至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那么(1)两者相依为生,相得益彰,彼此都离不开对方,这种现象称为【 C 】;(2)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属于【 B 】A 寄生 B 共栖C 共生D 协作E 原始合作F 竞争G 中性作用H 偏利作用08-02小鸡在一只长脖子的鸟飞过头顶时不再畏缩和躲藏,这属于【 】行为的例子A 记忆 B 本能 C 适应 D 顿悟08-03下列生物中被称为“生态先锋”的是【 】A 地衣 B 蕨类 C 松树 D 牧草08-04下列论述对生态系统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有【 】(多选)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是循环式的C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一般不超过4-5个D 生态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动态系统08-05生物群落是【 】A 生物偶然的组合B 生物有规律的组合C 生物随意的组合D 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08-06种群是指【 A 】A 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 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 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 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08-07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表现为: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B 】A 稳定型 B 增长型 C 衰退型 D 混合型08-08种群的平衡是指【 D 】A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 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 种群的迁入与迁出相等D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08-09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特征的论述,正确的是【 】A 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 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 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 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08-10生物群落是指【 A 】A 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B 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谢提阿统一的群体C 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D 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08-11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A 苔原B 落叶阔叶林C 荒漠D 常绿阔叶林08-12与演替过程忠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 】A 信息少B 稳定性高C 群落结构已定型D 种类数量不稳定08-1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A 原生演替B 次生演替C 水生演替D 汗生演替08-14下列范围中,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A 岩石圈的上层B 全部水圈C 大气圈的上层D 大气圈的下层08-15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A 人与饲养的家畜B 蜜蜂与其采蜜的植物C 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D 豆科植物与固氮菌08-16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 】A 密度增长缓慢B 密度增长逐渐加快C 密度增长最快D 密度增长逐渐变慢08-17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传入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看属于【 】A 种群大爆发 B 生态入侵C 不规则波动D 种群大发生08-18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D 】A 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 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C 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08-19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 C 】;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 EF 】A 种子植物B 蕨类植物C 蓝绿藻D 真菌E 高等植物F 哺乳动物G 大型真菌08-2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途径主要是【 A 】A 生产者 à 消费者 à 分解者B 生产者 à 分解者 à 消费者C 分解者 à 消费者 à 生产者D 消费者 à 分解者 à 生产者08-21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的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B 】A 能量越来越多B 能量越来越少C 能量基本没有变化D 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08-22陆生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B 】A 热带雨林B 温带草原C 针叶林D 温带落叶林第九部分:人类疾病与防治09-01人类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D 】A 物理因素B 精神因素C 化学因素D 感染因素09-02人类最常见的疾病是【 D 】A 呼吸性疾病B 恶性肿瘤C 消化性疾病D 心血管病09-03脚气属于【 C 】感染性疾病A 病毒 B 细菌 C 真菌 D 支原体09-04镰刀状贫血病的发生涉及【 A 】A 单基因突变B 单染色体畸变C 多基因突变D 多染色体畸变09-05煤气通常损伤【 B 】A 肝脏的解毒功能B 红血球的运氧功能C 肾脏的过滤功能D 白血球的免疫功能09-06细菌的外形尺寸在【 C 】范围内A 皮米级 B 纳米级 C 微米级 D 毫米级09-07细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细菌被染色的部位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09-08以CO2为碳源并通过氧化简单无机物获取能量的细菌属于【 C 】A 化能异养型B 光能异养型C 化能自养型D 光能自养型09-09淋病属于【 B 】疾病A 呼吸道感染B 接触性感染C 消化道感染D 创伤性感染09-10滥用抗生素会导致【 D 】A 无谓的浪费B 病菌的致病性提高C 疾病的蔓延D 病菌的耐药性增强09-1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是【 B】A 单链DNAB 单链RNAC 双链DNAD 双链RNA09-12癌症的基本特征是【 A 】A 细胞分裂失控B 蛋白质复制加剧C 细胞生长受阻D 核苷酸合成减缓09-13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是【 C 】A 蛋白修饰B 多糖降解C 基因突变D 脂肪燃烧09-14迄今为止的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 A 】A 恶性肿瘤B 病毒感染C 心血管病D 代谢紊乱09-15导致非典的病毒是【 B 】A 细小病毒B 冠状病毒C 轮状病毒D 花斑病毒09-16下列人体器官或组织中,具有免疫功能的是【 D 】A 肝脏 B 神经 C 小肠 D 淋巴09-17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