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12.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doc
-
资源ID:34100549
资源大小:3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12.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doc
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检查字词认读,掌握“鼎”的笔画书写,理解鼎的意思,.积累有关鼎的成语。2.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并通过找关键句,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感知课文大意。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2.除了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到这几个字,还可以在一些场合听到这几个。(播放录像:阅兵)这是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生:(齐答)为人民服务。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生:(齐答)为人民服务!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生:(齐读)为人民服务!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师:翻开书,第12课。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检查一下字词的认读。出示课件(词语)1.指导理解、书写“鼎”2.交流并积累有关“鼎”的成语。3.师:刚才他读的这段话里有一个生字特别难写。板书:鼎“鼎”字4.中间是个目字,左下脚起笔要注意,起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你们拿起食指跟我写。生:(集体书空)师:右下脚和它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什么是“鼎”?生1:就像是寺庙里上香的那个炉子。有三个脚,圆形。师:那可不是“鼎”,那叫(众生答)香炉。生1:我知道,我是说像它那样。师:那你说对了,“鼎”一般也是圆形、三脚。生2:“鼎”是古代人煮东西用的。师:没错。“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老师边说边画简笔画)师:看到这个“鼎”,你会想到跟它有关的成语吗?生1:三足鼎立师:同学们看,三足鼎立。(师手指示意图)生2:鼎鼎大名师:鼎鼎大名,名气真大啊!生3:人声鼎沸师:你看,像在这里煮开了一样,热闹极了。(师指示意图)生4:一言九鼎师:一句话九个鼎,说话多有分量啊!师:记住了“鼎”的意思,你就不会写错别字了。现在请你们在课文中写一个带“鼎”字的成语吧。注意把“鼎”写端正、写稳当,笔画笔顺要正确。4.让我们回到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生1:这是一篇议论文。师:很好,你有预习!生2: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师: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都说万事开头难,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有信心吗?板书:议论文生:有!师:说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主席演讲的各种姿态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师:要想学好这篇议论文,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引刃而解。我现在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情况,还想和大家一起寻找每段的要点。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师:这段中哪句话是重点?生:第一句。师:很好,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句中还可以找关键词,哪个是关键词?生1:死。师:不明确,死的什么?生2:死的意义。师:好,加上两个字,意思就明白了。找关键词,还要让人一听就明白。板书:死的意义下面读第三自然段,刚才第二段的重点是第一句,那第三段呢?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师:第三段话的重点句是?生1:我认为是最后一句。生2:我认为是第一句。师:其实,这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关键句,那怎么提炼关键词呢?生:不怕批评。师:对,“不怕批评”。板书:不怕批评同学们,现在你自己来读读第四自然段,也象刚才那样先找到关键句,再提取四个字的关键词。明白了吗?开始吧!(生自学,师巡视)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学成果?生1:我认为是最后一句。师:同意吗?生:同意。师:好,提炼关键词。生1:团结互助。生2:互相关爱。生3:互帮互助。师随机板书:团结互助师:同学们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句,提炼了关键词,会读书,会概括。现在请同学看黑板,大家发现没有,原来那么长那么难的一篇文章,现在只剩下了几个关键词,简单明了。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生: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师:对于主席来说,他今天要讲“为人民服务”,他的心里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他要先讲(生接答:死的意义);再讲(生接答:不怕批评);最后讲(生接答:团结互助)。主席的演讲是胸有成竹、心中有数的!同学们,这样抓关键、抓重点的方法很重要,这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师板书:薄三、紧扣重点,感悟写法师:现在,老师暂时扮演一下主席,我的演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今天围绕“为人民服务”,我讲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死的意义;第二,不怕批评;第三,团结互助。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生笑。)师:哎?你们笑什么?生:这样太简单了。师:太简单不是很好吗?简单明了。生1:太简单别人就听不懂了,就不能让人信服。生2:这么简单,大家不知为什么这么做,不知具体该怎么做。师:那怎么办?生:还得展开说,说清楚了。师:你说得太好了,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的说、具体的说、深入的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这也就是要把书重新读厚了。板书:厚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现在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下节课继续学习。(生自由读)师: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生:用了列举名言、举例子、对比的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师: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板书:引用(名人名言)生:主席引用司马迁说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师:真奇怪,主席不是伟人吗,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知道司马迁吗?什么年代的人?生:(逐一回答)几百年,一千年,一千几百年,反正很遥远。师:不,二千多年。干吗要引用这么古老、这么久远的话?生1:司马迁是西汉年间很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在*之前的名人,所以引用他的话,也可以说是以理服人吧。师:对啊,名人都这么说了。生2:司马迁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明远在古代,人们就提倡这种精神。师:从古至今,人们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认识。你看,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啊!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生读)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悲壮而豪迈的音乐响起,学生配乐吟诵。)生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师:这是李清照的生死观,女英雄也可以豪情万丈啊!生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生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5: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师:死又算得了什么,江山自有后来人。生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师:这是谁说的?陶行知,这既是对教育的爱,也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生7: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师:这首诗大家刚刚学过,一起来一遍。生(齐):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师:于谦也向天下人诉说他顶天立地的豪情壮志,同学们,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是那样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同学们,刚才我们引用的是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生接答: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震撼的(生接答:名人名言)。所以,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板书:引用师: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生:应该是用对比的办法。师:对比,怎么比?板书:对比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师:(课件出示语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什么意思?生:曾经为人民做过好事的,如果死了,就比泰山还重,但如果只为法西斯那些统治者、剥削阶级做事,比如汉奸,就比鸿毛还轻。师:理解正确,还会举例子。读完这段话,我发现,它其实就讲一个字,哪个字,知道吗?生:(齐答)死。师:(点击课件: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解释它吗?生:(逐一回答)牺牲、就义、献身、捐躯。师:很好,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生:(纷纷举手,逐一回答)不同意,这个死,得用“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呜呼哀哉、送命”解释。 (期间,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些词的感*彩)师:哎,同样一个字,为什么你们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生:用的地方不同,意义也不同。生:因为他们死的不同,有好死师:有好死,有坏死,是吗?(全场笑)生:这两个死,一个表达对法西斯的愤恨、蔑视,一个表达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爱戴、钦佩。师:说得多好啊,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你们自己试试看该怎么读。这句话不好读,别看每个字你都懂,但要读好却不容易。(生自由练读此句)师:好,谁来读?带上不同的温度,带上不同的感情,读读这句话。生:(读)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读得没有感情)师:分析得很好,但却没读出味道。你看,这句话中第二个“死”前用的是“去”,“去死”怎么读?生:应该读得有力,不屑一顾,如秋风扫落叶般的态度。师:就请你试试,可以加上动作。生:(受到启发,饱含感情,读出憎恨、蔑视,全场热烈鼓掌。)师:好,干脆利落,痛快过瘾!而这句话中第一个“死”前面用的是(生发现“而”)“而死”,你又能体会到那是怎样的语气吗?生:庄严深沉,敬佩敬仰。师:对,那是深深的情,浓浓的爱,我们一起完整地读读这句话。生:(读出了爱与恨,读出了强烈的对比。全场再次鼓掌。)师:同学们,在主席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对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说明的好办法对比。师: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生:举例子。师:举谁的例子?生:张思德的例子。师:张思德是谁?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人民服一篇原创教育教学资料,几番辛苦凝聚教师心血。张思德一生都在跑,风里跑,雨里跑,他跑去干什么呢?生:(边看边喊)跑着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猪。师:他傻,被叫做傻二娃,他最吝啬的是话语,最不吝啬的是力气。(播放一组张思德干活的镜头)生:(边看边喊)唱歌,干活,烧炭。(学生被张思德的淳朴可爱所感染,边看边笑)师:他紧紧抱着的这个孩子啊,在战火中失去父母,成了孤儿,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从此不说一句话,但这从不说话的孤儿最后呢?(播放孤儿表演节目后兴奋地喊他“爸爸”的感人画面)生:(会心地笑)师:这哭着绝食的哑巴老头儿不是他的父亲,但最后老头儿却把张思德当作了亲儿子,请注意这样的细节(播放他为老人找老花镜、戴老花镜,老人喜极而泣的镜头)师:怎么样?见着张思德了,最喜欢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看到的、想到的。希望说出你心中的感受、心底的声音。生1:最喜欢跳下河去追猪的镜头(全场笑)。他跳下水,那是有生命危险的,可他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生2:我喜欢抱孩子的镜头。师:你喜欢他当未婚爸爸啊!(全场笑)生2:不是,孤儿内心寂寞、孤独,但张思德却无微不至地关心他,温暖他孤独寂寞的心。师:爱的力量使从不说话的孩子终于开口了、欢笑了!生3:我喜欢他不停地奔跑的镜头,因为这一平平常常的动作,说明他一生都在不停地为人民服务。(全场掌声)生4:我喜欢张思德帮助哑巴老头的镜头,有一个细节,是张思德为老人戴眼镜,从这一动作中,可以看出张思德饱含深情、细致周到,充满了对老人深深的爱。师:那是细心、真心、爱心,他可真是“三心牌”好儿子啊!(生笑)同学们,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事例、生动的事例!刚才你们在说镜头,就是在说例子,就是在举例子(师再指板书:举例)。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接答: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接答:为人民服务)。所以平时我们要说明难懂的道理,可以用(生接答:举例);要说明抽象的事物,可以用(生接答:举例);要打动人心,还是可以用(生接答:举例)。是啊,用上了举例,让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啊。所以,举例是证明观点的绝招、秘招、高招哦!师: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到那一天,回到那个特殊的日子吧!(播放张思德牺牲的电景彡片段,同时师深情解说)炭窑轰然倒塌,张思德牺牲了。那个爱笑的张思德,那个不说话的张思德,牺牲了。牺牲前,他硬是毫不犹豫、不顾一切地把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再也来不及脱离险境。(音乐响起)就这样,他和大山融为了一体,和大山一起化作了不朽的丰碑!同学们,张思德永远离去了,但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个年轻的好战士,可亲可爱的好战士张思德!我们更记住了他身上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正是靠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了风风雨雨,从胜利走向胜利。四、举一反三,畅写感言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张思德,知不知道“为人民服务”,今天也轮到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了。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经典的名句,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今天读来,它依然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认真读读三、四自然段,想想你最喜欢那句话。(生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生1:我最喜欢“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这句话。生2:我喜欢的是,“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生3:我喜欢的是,“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师:你们猜,林老师最喜欢哪句?(生猜)师:我喜欢主席的这句话,“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了一起来。”生:(惊讶地)为什么?师:林老师来自福建福州,为了追求语文教学的更高境界,我来到浙江,来到杭州,向浙江的语文老师们学习、学习、再学习。虽然远离家乡、亲人,虽然生活有点儿单调,有点儿寂寞,可我每一天都觉得快乐而充实。工作室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浙江、山东、广东、河北、福建,正好七女一男,我们骄傲地称自己为“七个小矮人和一个白雪公主”,那男老师就是白雪公主(学生笑)。我们在一起聆听、学习、交流,幸福而快乐!为什么我们其乐融融、亲密无间,因为我们心中都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要说:有朋自四方来,不亦乐乎!同学们,文中哪句话让你心动呢?联系你的生活,也来写一写吧,可以试着用上今天我们学到的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学生写话)生1:“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让我心动。我们班的的口号是:阳光诚善,合作共勉。其中“合作共勉”就是互相关爱的意思。我们教室在四楼,饮用水的水源在一楼,在需要送水时,我们班的同学就会组成运水接力队,你搬一层,我接过来再搬一层,这就是团结,这就是互助,这就是关爱。师:掌声送给他。刚才这段话里,大家听出来了吗?班级的口号就是经典,他先引经据典,然后呢,马上用真实的例子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很好,你真会学以致用,以后会越学越多,越学越好。生2:我最喜欢第三自然段中一句话:“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读了这句话,让我想起一句名言:“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出去吃饭,点了一碗汤,吃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这汤有点儿咸”,旁边一个服务员阿姨听见了,马上拿了一张意见征询表让我们填,让我们对饭菜的质量提意见。我觉得他们这种精神十分可贵。师:同学们,刚才他的这段话中,有没有引经据典?(生接答:有)有没有举例子?(生接答:有)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同样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他说得十分生动。再次送上我们的掌声。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没有收获?你的收获是什么?生:(自由发言)学到了找关键句、关键词;学会了如何把书读薄,还要把书读厚;学到了证明观点的好办法,比如:引用、对比、举例子等等。师:很好,如果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都有一点提高,那就是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成长。五、网络链接,拓展语境师:同学们,你知道哪里有张思德纪念馆吗?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成千上万的人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染,写下了自己的感言。同学们去网上看看吧。同学们,学了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请你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吧。还想再说几句,因为欲罢不能。风雨飘摇中,语文一路走来。且让自己后退几步,再后退几步,于是,在课程的历史景深中,我们便有了一种更为从容、淡定的心情打量为人民服务一课了。逼视,在放大了课的细节因而使课的纹路和脉络显得更为清晰的同时,也遮蔽了课的更为整体也更为本真的东西,而那,却是课的生命所在!远远地站在语文课程的历史景深看,我觉得,为人民服务一课是语文教学走进“语文教学”的一个信号、一座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