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一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 资源ID:34112257       资源大小:2.13M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人教版B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II)1.3.1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作正弦函数图象的方法2、 理解并熟练掌握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简图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作正弦函数图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三角函数的概念2、 三角函数线3、 函数图像的做法二、讲解新课:1、最基本的方法:描点法(列表描点);2、几何法: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几何画法(多媒体演示)y=sinx xÎ0,2p(1).先作单位圆,把O1十二等分(当然分得越细,图象越精确);(2).十二等分后得对应于0, ,2p等角,并作出相应的正弦线;(3).将x轴上从0到2p一段分成12等份(2p6.28),若变动比例,今后图象将相应“变形”;(4).取点,平移正弦线,使起点与轴上的点重合;(5).描图(连接)得y=sinx xÎ0,2p;(6).由于终边相同的三角函数性质知 y=sinx (xÎ2kp,2(k+1)p,kÎZ,k¹0)与函数y=sinx (xÎ0,2p)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每次向左(右)平移2p单位长;x6pyo-p-12p3p4p5p-2p-3p-4p1p3、正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法 y=sinx xÎ0,2p 介绍五点法: 五个关键点(0,0) (,1) (p,0) (,-1) (2p,0)上面的五个点,在确定函数图象时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五个点描出后,正弦函数y=sinx xÎ0,2p的图象的形状就基本上确定了.需要注意的是,用五点法作图其优点是简便,但是得到的是函数的近似曲线,所以只有当精确度要求不高,并且比较熟练的情况下才能使用.4、例子:例1 作下列函数的简图(1)y=sinx,x0,2, (2)y=1+sinx,x0,2, 5、正弦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R,即()(2)值 域:-1,1(有界性)最 值:时,;时,;(3)周期性:由诱导公式知,当时,的每一个值都是它的周期,时,使它的最小正周期;(4) 由sin(x)sinx可知:ysinx为奇函数正弦曲线关于原点O对称(5) 从ysinx的图象上可看出:当x,时,曲线逐渐上升,sinx的值由1增大到1当x,时,曲线逐渐下降,sinx的值由1减小到1结合上述周期性可知:正弦函数在每一个闭区间2k,2k(kZ)上都是增函数,其值从1增大到1;在每一个闭区间2k,2k(kZ)上都是减函数,其值从1减小到16、例子例1 求使ysin2x,xR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x的集合,并说出最大值是什么例2求y1+的定义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作正弦函数的图象,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的简图和正弦函数的性质.1.3.1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振幅的定义;理解振幅变换和周期变换的规律;2、会用“五点法”画yAsin(x)的图象;会用图象变换的方法画yAsin(x)的图象; 教学重点:掌握函数yAsin(x)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讲解新课:例1画出函数y=2sinx xÎR;y=sinx xÎR的图象注:与y=sinx的图象作比较,结论:1y=Asinx,xÎR(A>0且A¹1)的图象可以看作把正数曲线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A>1)或缩短(0<A<1)到原来的A倍得到的2它的值域-A, A 最大值是A, 最小值是-A3若A<0 可先作y=-Asinx的图象 ,再以x轴为对称轴翻折例2 画出函数y=sin2x xÎR;y=sinx xÎR的图象注:1函数y=sinx, xÎR (>0且¹1)的图象,可看作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1)或伸长(0<<1)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2若<0则可用诱导公式将符号“提出”再作图例3 画出函数ysin(x),xR;ysin(x),xR的简图注:一般地,函数ysin(x),xR(其中0)的图象,可以看作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点向左(当0时)或向右(当0时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而得到例4 画出函数y3sin(2x),xR的简图注:由ysinx的图象变换出ysin(x)的图象一般有两个途径,只有区别开这两个途径,才能灵活进行图象变换途径一:先平移变换再周期变换(伸缩变换)先将ysinx的图象向左(0)或向右(0平移个单位,再将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0),便得ysin(x)的图象途径二:先周期变换(伸缩变换)再平移变换先将ysinx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0),再沿x轴向左(0)或向右(0平移个单位,便得ysin(x)的图象例子:1如图a是周期为2的三角函数yf(x)的图象,那么f(x)可以写成( )Asin(1x)Bsin(1x)Csin(x1)Dsin(1x)2如图b是函数yAsin(x)2的图象的一部分,它的振幅、周期、初相各是( )AA3,图cBA1,CA1,图dDA1,3如图c是函数yAsin(x)的图象的一段,它的解析式为( )A B图eC D4函数yAsin(x)(A0,0)在同一周期内,当x时,有yax2,当x0时,有ymin2,则函数表达式是 图f 5如图d是f(x)Asin(x),A0,的一段图象,则函数f(x)的表达式为 6如图e,是f(x)Asin(x),A0,的一段图象,则f(x)的表达式为 7如图f所示的曲线是yAsin(x)(A0,0)的图象的一部分,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图g8函数yAsin(x)(A0,0)在同一周期内,当x时,y有最大值为,当x时,y有最小值,求此函数的解析式9已知f(x)sin(x)cos(x)为偶函数,求的值图h10由图g所示函数图象,求yAsin(x)()的表达式11函数yAsin(x)(的图象如图h,求函数的表达式小结:函数yAsin(x)图象的作法和性质课堂练习:第52页练习A、B 课后作业:第65页习题1-3A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人教版B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II)1.3.3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作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图象的方法2、理解并掌握余弦函数、正切函数 教学重点:掌握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图象作法和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讲解新课:1、用单位圆中的余弦线作余弦函数的图象(几何法):为了作三角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自变量要用弧度制来度量,使自变量与函数值都为实数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坐标轴上所取的单位长度应该相同,否则所作曲线的形状各不相同,从而影响初学者对曲线形状的正确认识2、余弦函数yxo1-1y=cosx xÎ0,2p的五个点关键是(0,1) (,0) (p,-1) (,0) (2p,1)现在把上述图象沿着x轴向右和向左连续地平行移动,每次移动的距离为2,就得到y=cosx,xR的图象,3、正切函数的图象:我们可选择的区间作出它的图象根据正切函数的周期性,把上述图象向左、右扩展,得到正切函数,且的图象,称“正切曲线”4、余弦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余弦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或(,),(2)、值域余弦函数的值域是1,1ycosx,xR当且仅当x2k,kZ时,取得最大值1当且仅当x(2k1),kZ时,取得最小值1(3)、周期性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2k(kZ且k0)都是它的周期,最小正周期是2(4)、奇偶性ycosx为偶函数余弦曲线关于y轴对称(5)、单调性余弦函数在每一个闭区间(2k1),2k(kZ)上都是增函数,其值从1增加到1;在每一个闭区间2k,(2k1)(kZ)上都是减函数,其值从1减小到15、正切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2)值域:R (3)观察:当从小于,时, 当从大于,时,(4)周期性:(5)奇偶性:奇函数(6)单调性:在开区间内,函数单调递增6、例子:例1 求使ycosx1,xR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x的集合,并说出最大值是什么例2求y的定义域例3求函数ycosx的单调区间例4 求y3cosx的周期例5 判断cos()cos()大于0还是小于0例6 求函数y的值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图象作法和性质课堂练习:第60页练习A、B 课后作业:第65页习题1-3A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人教版B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II)1.3.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教学目标:1、掌握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解题步骤2、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理解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意义,会由已知角的正弦值、余弦、正切值求出范围内的角,并能用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的符号表示角或角的集合 教学重点:掌握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图象作法和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2、 诱导公式二、讲解新课:1、已知三角函数求角:首先应弄清:已知角求三角函数值是单值的;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是多值的2、的含义要清楚3、例子例1 (1)已知,求x (2)已知,求x (3)已知,求x例2 (1)已知,求(2)已知,且,求x的值(3)已知,求x的值例3 (1)已知,求x(精确到)(2)已知且,求x的取值集合(3)已知,求x的取值集合例4 直角锐角A,B满足:例5 1°用反三角函数表示中的角x2°用反三角函数表示中的角x例6已知,求角x的集合例7求的值例8求y = arccos(sinx), ()的值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解题步骤,要会由已知角的正弦值、余弦、正切值求出范围内的角,并能用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的符号表示角或角的集合课堂练习:第64页练习A、B课后作业:第65页习题1-3A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人教版B 第二章 平面向量2.1.1向量的概念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向量的意义、表示方法以及有关概念,并能作一个向量与已知向量相等;2、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根据图形判定向量是否平行、共线、相等. 教学重点:掌握向量的意义、表示方法以及有关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在物理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量,其中一些量在取定单位后用一个实数就可以表示出来,如长度、质量等.还有一些量,如我们所学习的力、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这种量就是我们本章所要研究的向量.二、讲解新课:1.向量的概念: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注意: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向量就成为一套优良通性的数学体系,用以研究空间性质2.向量有固定向量,自由向量等,我们主要学习自由向量3.向量的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用字母、等表示;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向量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的方向是任意的注意与0的区别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是只限制大小,不确定方向.5.平行向量定义: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6.相等向量定义: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说明:(1)向量与相等,记作;(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7.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说明:1.有向线段是向量最好的模型2.向量不能比较大小3.实数与向量不能相加减,但实数与向量可以相乘.8例:设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与向量、相等的向量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解题步骤,要会由已知角的正弦值、余弦、正切值求出范围内的角,并能用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的符号表示角或角的集合课堂练习:第84页练习A、B课后作业: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人教版B 第二章 平面向量2.1.2向量的加法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向量加法的意义,并能运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几个向量的和向量。能表述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运用它进行向量计算 教学重点: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向量的概念2.向量的表示方法二、讲解新课: A B C1、某人从A到B,再从B按原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C A B2、若上题改为从A到B,再从B按反方向到C,A BC 则两次的位移和:3、某车从A到B,再从B改变方向到C,A BC 则两次的位移和:4、船速为,水速为, 则两速度和:5、 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几何中向量加法是用几何作图来定义的,一般有两种方法,即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当向量不共线时,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是一致的,有三角形法则可以推广得到加法的多边形法则说明:(1)两相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2)当向量与不共线时,|+|<|+|;(3)当与同向时,则+、同向,且|+|=|+|,当与反向时,若|>|,则+的方向与相同,且|+|=|-|;若|<|,则+的方向与相同,且|+b|=|-|.(4)“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以推广到n个向量连加-多边形法则5向量加法的交换律:+=+6向量加法的结合律:(+) +=+ (+)小结: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课堂练习:第88页练习A、B课后作业:第100页 1、3,第101页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人教版B 第二章 平面向量2.1.3向量的减法教学目标:了解相反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减法,会作两个向量的减向量 教学重点:掌握向量的减法,会作两个向量的减向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向量的概念2.向量的表示方法3向量的加法二、讲解新课:1、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 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若b + x = a,则x叫做a与b的差,记作a - b2、 “相反向量”定义向量的减法 1°“相反向量”的定义:与a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 -a 2°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a + (-a) = 0 如果a、b互为相反向量,则a = -b, b = -a, a + b = 0 3°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a加上的b相反向量,叫做a与b的差。 即:a - b = a + (-b)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3、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在平面内取一点O, 作= a, = b, 则= a - b 即a - b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注意:1°表示a - b强调:差向量“箭头”指向被减数(共起点,方向指向被减) 2°用“相反向量”定义法作差向量,a - b = a + (-b) 例子:例1 平行四边形ABCD中,=a,=b,用a、b表示向量例2 已知向量a、b、c、d,求作向量a-b、c-d小结: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课堂练习:第90页练习A、B课后作业:第100页 1、3、6,第101页2、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人教版B 第二章 平面向量2.1.4数乘向量教学目标:1.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2.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教学重点: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向量的概念2.向量的表示方法3向量的加法,减法及运算律二、讲解新课:1实例引入:已知非零向量,作出+和(-)+(-)+(-) =+=3=(-)+(-)+(-)=-3(1)3与方向相同且|3|=3|;(2)-3与方向相反且|-3|=3|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的长定义为|=|,的方向定义为:>0时与方向相同;<0时与方向相反.=0或=时规定:=3数乘的几何意义就是把向量沿向量的方向或反方向放大或缩小4运算定律 结合律:()=() 第一分配律:(+)=+ 第二分配律:(+)=+ 结合律证明:如果=0,=0,=至少有一个成立,则式成立如果¹0,¹0,¹有:|()|=|=|()|=| |=| |()|=|()| 如果、同号,则式两端向量的方向都与同向;如果、异号,则式两端向量的方向都与反向 从而()=()第一分配律证明:如果=0,=0,=至少有一个成立,则式显然成立如果¹0,¹0,¹当、同号时,则和同向,|(+)|=|+|=(|+|)|+|=|+|=|+|=(|+|)|、同号 两边向量方向都与同向 即 |(+)|=|+| 当、异号,当>时 两边向量的方向都与同向;当<时 两边向量的方向都与同向,且|(+)|=|+| 式成立第二分配律证明:如果=,=中至少有一个成立,或=0,=1则式显然成立当¹,¹且¹0,¹1时(1)当>0且¹1时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 则+ +由作法知 ,有ÐOAB=ÐOA1B1 |=| OABOA1B1 ÐAOB=Ð A1OB1 因此,O,B,B1在同一直线上,|=| 与方向也相同(+)=+ 当<0时 可类似证明:(+)=+ 式成立注:加框部分为选讲部分5例子1、 设x是未知向量,解方程5(x+a)+3(x-b)=0 2、凸四边形ABCD的边AD、BC的中点分别为E、F,求证(+).解法一:构造三角形,使EF作为三角形中位线,借助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过点C在平面内作,则四边形ABGC是平行四边形,故F为AG中点.EF是ADG的中位线,EF =, .而,().解法二:创造相同起点,以建立向量间关系如图,连EB,EC,则有,又E是AD之中点,有0.即有;以与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EBGC,则由F是BC之中点,可得F也是EG之中点.()()小结: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课堂练习:第95页练习A、B课后作业:第100页 4、5,第101页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人教版B 第二章 平面向量2.1.5向量共线的条件与轴上向量坐标运算教学目标:理解向量共线的条件与轴上向量坐标运算 教学重点:向量共线的条件与轴上向量坐标运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向量的表示方法2. 向量的加法,减法及运算律3实数与向量的乘法 二、讲解新课:1 若有向量(¹)、,实数,使= 则由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知:与为共线向量若与共线(¹)且|:|=,则当与同向时=, 当与反向时=-从而得: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使= 2.若存在两个不全为0的实数使得,那么与为共线向量,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共线 3.与向量同方向的的单位向量为4数轴上的基向量的概念5、轴上向量的坐标:轴上向量,一定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那么x称为向量的坐标6、设点A、B是数轴上的两点其坐标分别为和,那么向量的坐标为由此得两点A、B之间的距离为7例子例1 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与第三边并且等与第三边的一半。已知:如图3-1,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求证:且。证明:因为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所以,。所以,再由D,B不共点,故且。E图3-2BDAECO例2 如图3-2,平行四边形OACB中,OD与BA相交于E。求证:。证明:设E是线段BA上的一点,且,只要证E,E重合即可。设,则,。, O,E,D三点共线,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向量共线的条件与轴上向量坐标运算,应注意向量共线,并不是说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在一条直线上.课堂练习:第99页练习A、B课后作业:第100页8,第101页5、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人教版B 第二章 平面向量2.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证明 (2)学会用平面内两不共线向量表示平面内任一向量 教学重点:掌握用平面内两不共线向量表示平面内任一向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由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可知,平面向量、的关系:共线不共线。若=,则与共线。若,则与共线Û有且只有一个实数l,=l.二、讲解新课:1、不共线,、中能否有零向量?与、的关系可能有几种情况?分析:、不共线,则¹且¹(1)与共线,则有且只有一个l1,使=l1、(2)与共线,则有且只有一个l2,=l2(3)与、都共线,则=(4)与、都不共线,能否用、表示呢?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使=1+2(1)我们把不共线向量、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3)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在给出基底、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 1,2是被,唯一确定的数量4例子例1:如图、不共线,用、表示例2:如图OAB,其中=、=,M、N分别是边、上的点,且,设相交于P,用向量表示例3在ABC中,=, = AD为边BC的中线,G为ABC的重心,求向量例4设, 是两个不共线向量,已知=2+k, =+3, =2-, 若三点A, B, D共线,求k的值例5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BCD且AB=2CD,M, N分别是DC, AB中点,设=, =,试以, 为基底表示, , 小结:平面内两不共线向量表示平面内任一向量的方法课堂练习:第104页练习A、B课后作业:第112页A 1 第二章 平面向量2.2.2向量的正交分解与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 (2) 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3)会根据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使=1+2二、讲解新课: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内,我们分别取与轴、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j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a=xi+yj我们把叫做向量a的(直角)坐标,记作a=(x,y)其中叫做a在轴上的坐标,叫做a在轴上的坐标,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与a相等的向量的坐标也为特别地,i=(1,0),j=(0,1),0=(0,0) 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以原点O为起点作,则点的位置由唯一确定设,则向量的坐标就是点的坐标;反过来,点的坐标也就是向量的坐标因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是可以用一对实数唯一表示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若,则,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设基底为、,则即,同理可得(2) 若,则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 x2, y2) - (x1,y1)= (x2- x1, y2- y1)(3)若和实数,则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设基底为、,则,即3例子例1已知平面上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2, 1), B(-1, 3), C(3, 4),求点D的坐标使这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例2已知三个力 (3, 4), (2, -5), (x, y)的合力+=求的坐标见课本第108页例子小结: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课堂练习:第109页练习A、B课后作业:第112页A 2、3、4、5、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人教版B 第二章 平面向量2.3.1用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向量共线条件教学目标: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教学重点: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 平面向量的坐标3、 向量共线二、讲解新课: 1、 设,那么的充要条件是。证明:由基本定理可知,的充要条件是存在一实数,使,即消去后得故知命题成立。2、定理 的充要条件是。3、两向量平行的条件是:对应坐标成比例4、 例子例1已知,且,求例2已知,求证、三点共线小结: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课堂练习:第111页练习A、B课后作业:第112页B 3、4、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人教版B 第二章 平面向量2.3.1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与定义教学目标: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向量共线定理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二、讲解新课:1、力做的功:W = |F|×|s|cosq,q是F与s的夹角2、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已知非零向量与,作,则()叫与的夹角说明:(1)当时,与同向;(2)当时,与反向;(3)当时,与垂直,记;(4)注意在两向量的夹角定义,两向量必须是同起点的范围0°q180°C3、向量在轴上的正射影:作图 定义:|b|cosq叫做向量b在a所在轴上的正射影正射影也是一个数量,不是向量;当q为锐角时正射影为正值;当q为钝角时正射影为负值;当q为直角时正射影为0;当q = 0°时正射影为|b|;当q = 180°时正射影为-|b|4、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它们的夹角是,则数量|a|b|cosq叫与的数量积,记作a×b,即有a×b = |a|b|cosq,()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注意: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同实数积有很大区别(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是向量,符号由cosq的符号所决定(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称为内积,写成a×b;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的外积a×b,而a×b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的积,书写时要严格区分符号“· ”在向量运算中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3)在实数中,若a¹0,且a×b=0,则b=0;但是在数量积中,若a¹0,且a×b=0,不能推出b=0因为其中cosq有可能为0(4)已知实数a、b、c(b¹0),则ab=bc Þ a=c但是a×b = b×c a = c 如右图:a×b = |a|b|cosb = |b|OA|,b×c = |b|c|cosa = |b|OA|Þ a×b = b×c 但a ¹ c (5)在实数中,有(a×b)c = a(b×c),但是(a×b)c ¹ a(b×c) 显然,这是因为左端是与c共线的向量,而右端是与a共线的向量,而一般a与c不共线5、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b为两个非零向量,e是与b同向的单位向量1°e×a = a×e =|a|cosq2°ab Û a×b = 03° a×a = |a|2或4°cosq =5°|a×b| |a|b|6、例子例1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00;0·;0;·;若0,则对任一非零有·;·,则与中至少有一个为0;对任意向量,都有(·)(·);与是两个单位向量,则例2 已知,当,与的夹角是60°时,分别求·小结: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课堂练习:第116页练习A、B课后作业:第123页A 1、2、3 第二章 平面向量2.3.2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规律;2掌握两个向量共线、垂直的几何判断,会证明两向量垂直,以及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二、讲解新课: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1交换律:a × b = b × a证:设a,b夹角为q,则a × b = |a|b|cosq,b × a = |b|a|cosq a × b = b × a2数乘结合律:(a)×b =(a×b) = a×(b)证:若> 0,(a)×b =|a|b|cosq, (a×b) =|a|b|cosq,a×(b) =|a|b|cosq,若< 0,(a)×b =|a|b|cos(p-q) = -|a|b|(-cosq) =|a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为本站会员(模**)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