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3.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 混合运算第1课时 小熊购物【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教学重难点】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与方法】课件、引导发现法、动手操作法。【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说一说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出示食品单价课件) 面包每个3元 饼干每包4元 蛋糕每个6元 花生每包7元 糖果每袋5元(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本课的知识点,学生会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2、算一算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讨论:34+6或6+34各表示什么意思?)(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讨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3、想一想,议一议(1)小熊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出示壮壮课件) 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二、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 大家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列出什么算式呢? 老师点名学生回答。(2)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然后再解答。 46+25= 54+36-18= 42+84= 98+22= 100-75+25= 33+73=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三、课堂总结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四、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3-6题。【教学后记】第2课时 买文具【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与方法】课件、口算卡。引导发现、探究学习。【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二、探索新知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 解决问题。 (1)列算式。笑笑: 183+4 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 -102=6+4 =3-2=10(元) =1(元)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3-105 表示上意思。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1本算术本多少元。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三、巩固练习1.P6“练一练”第1题。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P6“试一试”第2题。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四、总结 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除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五、作业布置课本6页练一练第1、3、4、5、6题。【教学后记】第3课时 过河【教学内容】 教材第8-10页。【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与方法】课件、小黑板。指导练习、练习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口算69 30+15 4262 、脱式计算7230 4664 6397二、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分步计算:2925=54(人)549=6(人)综合算式:29259 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 )”-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2925)9=549 =6(条) 答:至少需要 6条船。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你会做吗?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 1、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并计算结果。5(36-29) (46+17)7 81(16-7)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注意:做完括号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四、课堂小节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五、作业设计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教学后记】第4课时 练习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含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跟大家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知识,你们是真的掌握了吗?看看下面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二、探究新知师:从图中你们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第7题)师:小狗和小猴一共能坐满几节车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师:结合情境图在小组里说一说,算式36-4和48(8-2)分别表示的意思,并算一算。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了解情况。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里交流并尝试解答。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二、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 大家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列出什么算式呢? 老师点名学生回答。(2)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然后再解答。 46+25= 54+36-18= 42+84= 98+22= 100-75+25= 33+73=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三、课堂总结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四、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3-6题。【教学后记】第2单元 观察物体第1课时 看一看(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4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与方法】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引导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淘气和妙想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二、探索新知(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笑笑和妙想观察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观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4、学生交流。三、 学习检测: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教材13页下面的情境图) 请同学们先看一看,再想一想,然后找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将自己的结果和同学交流。四、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六、课堂练习 教材第15页的练习题。七、作业布置 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完成P14页“练一练”第1、2、3、4题。【教学后记】第2课时 看一看(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与方法】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引导复习法。自主学习、练习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三、学习新知点名学生说说课本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四、自学自导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五、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八、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九、作业布置练一练第1、2、3题。【教学后记】第3单元 加与减第1课时 捐书活动【教学内容】 教材第17、18页。【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切入: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两个班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个班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二、学习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1)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A、三(1)班和三(2)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B、三(2)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C、三(1)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2、想一想。 (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列式:118+104+95=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学生在小组里叙述题意,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3、算一算。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4、请你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自己动手做一做,然后与同学交流。三、联系巩固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红花一枚。2、完成练一练第2、3题。3、完成练一练第4题。四、课堂总结 这届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教学后记】第2课时 运白菜【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教学目标】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及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连减的具体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切入:秋天到了,田野里忙碌着人们收获的身影。(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淘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大家。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二、学习新知(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师:原来有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师板书出完整的题目)能一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 (二)计算,解决问题 可以先计算运走一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从850里面先减去256;再运走一车,就是再减去280,就算出了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生1:我先算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白菜,再用剩余量减去第二车运走的棵数。850-256-280 =594-280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也可以先计算出两车一共运走了多少棵白菜,再计算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生2:我先计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白菜,再用总量减去两车一共运走的棵数。 850-(256+280) =850-536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师: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把你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三)算一算1000-372-210,并进行验算。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并验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师: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1:一定要细心。生2:算完之后要验算,验算能帮助我们检查出错误。三、联系巩固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3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红花一枚。2、完成练一练第1、2题。3、完成练一练第4、5题。四、课堂总结 这届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五、布置作业1.菜园里有大白菜680棵,上午运走265棵,下午运走284棵,菜园里还有大白菜多少棵?2.新华书店运来百科全书900本,第一天卖出328本,第二天卖出465本,还剩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3.面包师傅做了654个面包,小明买走了198个,小红买走了255。你还可以买几个?4.用多种方法简算。 1000-207-168 436-179-365.脱式计算756368132 840(60580)788(138262) 1000365185【教学后记】第3课时【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3页。【教学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二学习新知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4)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2.(课件出示教材22页试一试例题)理解图意,解决问题。 师:每台洗衣机580元。奶奶每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算一算。(1)计算,解决问题 生1:225+225=450(元) 生2:580-225=355(元) 450+225=675(元) 355-225=130(元) 675元>580元 130元<225元 答:三个月就够了。 答:三个月节余的钱能买洗衣机。 师: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师: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连减”的两种计算方法。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弄清楚图形的含义,然后再列式算一算。 2、完成“练一练”第2题,仔细读题,先画图,再列式计算。 3、独自完成“练一练”第3题,能简便计算的请简便计算。四课堂总结 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价。五、作业设计 课本23页第4、5、6题。【教学后记】 第4课时 里程表(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难点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教学准备】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拥有多条重要的火车线路。你们做过火车吗?你们会看火车的里程表吗?(教师板书:里程碑)二、讲授新课。 下面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里程千米北京保定146北京石家庄277北京郑州689北京洛阳813北京西安1200(1)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3)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说一说,画一画。(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第2、3题。【教学后记】第5课时 里程表(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体会数学的奥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教学准备】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火车里程表相关的问题,你们会看汽车的里程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汽车里程表的问题。二、探究新知。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请看下表,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情境图)星期一是行驶了160千米吗?为什么?既然都是里程表,我们能不能借鉴研究火车里程表时画图的方法,来研究汽车的里程表问题呢?试一试。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下面是淘气根据题意画的一个图,跟你画的一样吗?你能看懂吗?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淘气画的图)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说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请自己算一算每一天行驶的里程数,然后说一说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三、巩固练习。 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3)让学生独立完成。(4)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有哪些原因呢?四、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五、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第2、3、4题。板书设计:里 程 表 (二) 出发到结束的距离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教学后记】第6课时 练习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第三单元“加与减”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跟大家说一说。计算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还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呢。看里程表,从里程表中能获得很多信息。画图分析题意更形象直观,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些知识,你们真正地掌握了吗?下面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二、探究新知。你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填空,使竖式成立吗?自己试一试,跟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第8题)学生尝试完成填空,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第一道是三位数的加法竖式,我们先看个位上的5与一个数的和是8,由此能算出这个数是3;然后看十位上的一个数与7的和是10,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写0,由此可以算出这个数是3;最后看百位上的7与一个数的和再加上进上来的1,和是10,由此可以算出这个数只能是2,这样就把这道题的竖式补充完整了,如下所示。第二道是三位数的减法竖式,我们先看个位上的0减一个数的差是4,显然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变成10减一个数得4,由此可知这个数是6;再看十位上的一个数借走1后再减2得6,由此可以算出这个数9;最后看百位上的8减一个数差是0,所以这个数只能是8,这样就把竖式完整地填好了,如下所示。第三道是三位数的减法计算,我们先看个位上的一个数减5得6,这样的数应该是11,也就是说个位是1,因为不够减向十位借1,变成11减5得6;然后看十位上是一个数借走1后减2,得数不知道,那就看百位,百位上是6减4,得数是1,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十位上不够减借走了1,只有这样竖式才成立,那么十位上是几减2才不够减呢?有三种可能,2、1或0,如果是1,那么十位上的得数就是8;如果是0,十位上的得数就是7。如果是2,十位上的得数就是9。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之间自由交流。【教学后记】第4单元 乘与除第1课时 小树有多少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与方法】 挂图、数字卡片、课件。引导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学校买来了三捆树苗,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情境图,请大家看看。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0页主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黑板出示)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的数学问题。4.思考:哪种算法最简单。三、反馈交流:(出示数字卡片)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四、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五、当堂训练:(课件出示练一练第5题)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作业布置: 课本31页第1、2、3题。【教学后记】第2课时 需要多少钱【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难点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学准备与方法】课件、引导法 、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32页的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精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三、反馈交流: 1.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3 = 全班交流算法。 2.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小皮艇的价格是皮球的4倍,一个小皮艇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四、精讲点拨: 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五、当堂训练:课本“练一练”的第5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讨论交流。作业布置:第33页第1、2、3题。【教学后记】第3课时 丰收了【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商的位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 1、口答:(1)3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2)24里面有几个8?(3)20里面有几个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