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12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ppt
-
资源ID:34122343
资源大小:863.50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12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ppt
必修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经济成长历程 第12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农业起源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粟的国家。 (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 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法 (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 (2)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木制的 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水稻水稻原始农业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刀耕火种耒耜耒耜 3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已经懂得,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4主要农作物: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5地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的基础。开沟排水开沟排水古代农业社会古代农业社会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 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牛耕牛耕耦犁耦犁铁犁牛耕铁犁牛耕曲辕犁曲辕犁 2耕作方法 (1)春秋战国:已经使用 法。 (2)西汉:二牛一人耕作方法逐渐取代二牛三人耕作方法。赵过推行 法。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至今沿用。 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 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垄作垄作代田代田江南江南 4水利灌溉 (1)工程:战国时期的、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工具:曹魏时改制的,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都江堰都江堰翻车翻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 (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春秋战国时期,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铁农具铁农具 2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1)积极方面: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 、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2)消极方面: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土地土地轻巧识记发达的古代农业 (1)模式和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或火耕)“石器锄耕”(或“耜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 (3)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4)地位(立国之本):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它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否和政权的兴衰。“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仅满足于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分析说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导形式和发展方向,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 (3)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结构的主导形式是以种植业为主、农牧结合、综合经营的经济,形成了广大的农区,以游牧为主的广大牧区的存在为补充。 (4)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5)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较早形成南稻北粟的经济格局。 (6)我国古代各地区和各民族农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1(2009年高考广东卷)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解析】中国的农业税从春秋时期的初税亩开始一直到2006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取消农业税。中国古代自汉代开始建立和完善编户制度。将全国百姓编入政府的户口册作为官府征收赋税的依据。 【答案】A 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吕氏春秋中有“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中有“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中有“时至而作,竭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民注重因地制宜 【解析】 材料体现了农业生产应重视气候、施肥、节气等因素,这是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 【答案】B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冶炼技术的提高 (1)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 技术。 (2)商周时代,、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3)东汉杜诗发明的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冶铜冶铜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水力鼓风水力鼓风 2制瓷业的发展 (1)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出现了五大名窑。 (3)明宣德年间制造的,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江西是著名的瓷都。南青北白南青北白青花瓷青花瓷景德镇景德镇 3丝织业的进步 (1)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商朝时已有了,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2)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3)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成为明清丝织品的代表。织机织机波斯波斯花鸟画花鸟画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1)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 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元朝时,民间纺织能手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2)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 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秦汉秦汉黄道婆黄道婆民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2资本主义萌芽 (1)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 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 ,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2)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丝国丝国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3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 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阿拉伯文阿拉伯文西餐用具西餐用具轻巧识记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主要行业: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和丝织(苏州、杭州)。 (2)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3)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4)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归纳比较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的三种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用途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 1(2009年高考海南卷)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解析】从根本上讲,生产与销售相辅相成,因此D正确。官营作坊产品主要面向政府官用或皇家消费,官营作坊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故A不选;工人增加不是主要原因,故B排除;资本主义萌芽与私营手工业不是同一概念,且发展缓慢,故C排除。 【答案】D 2(2009年龙岩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举行,重新定义的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应该是() A瓷器 B丝绸 C青铜 D酿酒 【解析】本题将史学界中新旧四大发明之争引入试题。部分学者认为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是将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推至时代顶峰的结晶,它们才是名副其实的“四大发明”。而丝绸具备“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四大特点。 【答案】B 一、我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一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二是精耕细作的方法成熟,三是耕作技术的总结。 2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为精耕细作奠定基础;汉代技术进步使精耕细作有了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精耕细作技术日臻成熟;隋唐时期南方精耕细作技术成熟;宋元时期精耕细作进入全面成熟时期;明清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 3生产工具的重要发明和改进:汉代发明播种工具耧车。唐朝改进曲辕犁。 4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趋势:由北方向南方发展。南宋时期,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二、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才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主导地位。 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6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相应变化。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7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视角(1)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是封建赋役的主要承担者(2)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立意古代农业发展史实对今天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农业经济衰退农业结构发生变化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 B C D 【解题指导】中国古代重视农业。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出现新的农作物,并且其利润高于农业,这充分说明此时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出现变化。 【答案提示】B 本题以新课标理念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结构变化。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发达的古代农业,是教学的要点,也是高考的热点。考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视角(1)古代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2)民营手工业的艰难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立意中国古代荣誉世界的手工业成就启示我们应立足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国力,振兴中华 (2009年高考广东卷)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解题指导】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题目中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显然,江宁织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据以上判断可知。 【答案提示】B 本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试题贴近生活,考查学生的阐释能力,颇具导向性。 (1)图一是石斧,图二是骨耜,图三是铁犁犁冠。 (2)图四是汉代耕作画像石,反映了当时农业采用了二牛一人的耕法,图中耕地用犁的特点是:直辕、长辕;图五反映了唐代农业使用曲辕犁的情况,这种犁犁架变小,轻便灵活、曲辕,且比图四中的犁增设了犁评、犁梢,即便于调节翻耕深浅,起亩作垄,又能节省劳力,提高耕作速度。 (3)图五中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一大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中国的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4)古代中国的农业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点之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耕作技术的日趋成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和原因,主要表现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上。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用动力的革命是指() A铁器时代的到来 B牛耕的使用 C灌溉事业的发展 D铁犁的运用 【答案】B 2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是哪一耕作方式所使用的主要农具? 【答案】刀耕火种、耜耕或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3图四出现后,在汉代和唐代又是怎样改善的?概括说明农具与耕作方式之间的关系。 【答案】汉代,一些耕犁开始安装翻土碎土的犁壁;推广大型铁铧犁,称耦犁。唐代,出现了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农具决定着耕作方式,而耕作方式又促使农具不断改进和完善。 下面是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图片。(1)这些陶俑形象地反映出唐代妇女的服饰、发式、容貌,折射出唐代的强盛气势;人物造型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反映出唐代造型艺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2)这些陶俑可用来研究唐代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陶瓷业的发展水平,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3)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第一手材料。 1史书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反映盛唐时期() A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政府向全国推销白瓷产品 C邢窑白瓷生产规模较大 D邢窑制瓷技术推广全国 【答案】C 2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表面信息:唐代妇女的服饰、发式、容貌,这些妇女在做什么等,只要言之有据即可。 深层信息:陶瓷工艺水平、造型艺术水平、审美观念、多民族、妇女可能更加开放等,只要言之有据即可。 3有研究者想研究唐代的社会生活,他能用上面的史实进行他的研究吗?为什么? 【答案】能。彩陶俑反映出唐代妇女的服饰、发式、容貌等历史信息,折射出唐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一、选择题 1(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地域 年代西汉元始二年晋太康元年唐天宝元年宋元丰三年北方965149493459南方11165257830 (据钱穆国史大纲) 影响上表中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 【解析】本题分析的是对南北方户数变化的影响。从表中的数据来看,南北方户数变化的总的趋势是南方逐渐超过北方。但从A、B、C三项上看,宋王朝力量弱、面积小,宋朝持续的时间远逊唐朝而与西汉相当,而南方户数却远超北方,所以A、B、C三项从朝代因素分析对南北户数变化的影响是不正确的。西汉到宋朝,南方逐步得到开发,到五代十国时期南方赶上北方,到南宋时期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南北经济格局的易位,导致了南北户数的变化。 【答案】D 2(2008年高考广东卷)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 A西周B西汉 C晋 D宋 【解析】由图可知,当时的主要农业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即经济重心已经南移,这种状况始于宋代,选项中所列四个朝代,只有D符合。 【答案】D 3(2008年高考江苏卷)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民族融合的加强丝绸之路的畅通文化政策的开放古代商帮的推动 A B C D 【解析】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在唐代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从唐代的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属于政治方面,属于经济方面,不符合题意。 【答案】C 4(2008年高考广东卷)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推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解析】本题仅提供一个材料,孤证不立;而且也是管仲对农商发展的论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说“材料不充分”;精耕农业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与专制国家的重农政策虽有关,但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所以理解也不准确,结论也是错误的。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5(2008年高考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单位:钱项目数量备注收入粮食8 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支出赋田租(上缴实物)283同上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役兵役和徭役2 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 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日常开支食4 918据战国比例推算衣2 732同上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农民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 (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问只需认真计算即可,第(2)问应从上一问的结果入手考虑农妇这样做的目的,第(3)问应从材料和第(2)问的内容来回答,尤其是从当时上交的实物和货币这一信息来考虑,第(4)问是观点判断题,应首先表明观点,然后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答案】(1)纳钱代役的情况:8 500(2834062 3004 9182 732300)2 439(钱),即亏2 439钱;亲身服役的情况:8 500(2834064 9182 732300)139(钱),即亏139钱。 (2)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 (3)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 (4)不成立。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