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精品文档】第 5 页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原型是袁枚的随园旧址红楼梦中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情节妇孺皆知。作者也是借刘姥姥的眼将大观园向读者作个全面介绍。那么,大观园到底有没有原型?先退一步说,从小说中寻找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原型的作法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小说,小说毕竟是虚构的艺术。如果从当前的许多悬疑小说、神怪小说去找原型,那恐怕更显得可笑了。但也不可否认,有些小说的典型人物、环境是有原型的。莫言就承认,蛙里面的姑姑的原型,就是他自己的姑姑。那么,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有没有原型?我认为有。大观园的原型就是隋园。 曹雪芹在“大观园”住了十三年还是先说隋园。隋园最初是明末的吴应箕(15941645)所建的一所别墅,吴应箕是明末文学家、抗清英雄,字次尾,号楼山,汉族,安徽贵池大演(今石台大演乡)高田人。崇祯时的贡生,曾参加复社,起草留都防乱公揭揭露讨伐阮大铖。清兵破南京后,在其家乡坚持抗清,被执不屈死。所著读书止观录,辑汇中国先秦以来读书古训和读书掌故,既昭示了读书之法,又可察为人之道。清康熙至雍正六年间,这所别墅属江宁织造曹玺、曹颙、曹俯祖孙三代所有。也就是说,曹雪芹出生时,其家住在隋园。曹雪芹在这所别墅住了多久呢?先要从曹雪芹的生卒年代说起。曹雪芹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一生厌恶功名,也没有功名。在封建社会,没有功名的人就是草民,他的生卒年代和生平事迹是不会见诸文字记载的。因此,曹雪芹的生卒年代就变得不可考了。但毕竟他的祖上三代当官,所以研究者还是能从中找出曹雪芹生卒年代的蛛丝马迹。红学家们公认的曹雪芹的生卒年代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5月28日约乾隆二十八年(1763)2月12日。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时任江宁织造的曹顒在北京述职期间病逝。康熙大帝恩旨,以曹顒堂弟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是年三月初七,曹頫奏折:“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此遗腹子即曹雪芹 ,于四月二十六日(公历1715年5月28日) 生于南京江宁织造府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这一年,曹雪芹十三岁,也就是说,曹雪芹在南京的这所别墅过了十三年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 曹家被抄,“大观园”改为“隋园”曹家被抄之后,雍正将曹家全部家产赏给了继任的江宁织造隋赫德,隋赫德拥有此园后,将其命名隋园。五年后,即雍正十一年(733年)十月,隋赫德被革职查办,隋园开始败落,但产权仍在隋家,或者说皇帝没有将此园另赏他人,所以仍叫“隋园”。但隋赫德后人穷困潦倒,无力经营,隋园从此开始衰败。 袁枚购隋园易名“随园”那么,袁枚的“随园”与“隋园”又有什么关系呢?乾隆十二年(1747),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二岁的袁枚在南京江宁知县任上。袁枚花三百两银子购得隋园,并将其改名为随园,取“随”之时义大矣哉之意。说起袁枚购得隋园,还有一个故事。乾隆十二年(1747)春夏之交时,袁枚受理了一个秀才控告僧人毁其父棺材的案子。那地方在小仓山附近。小仓山只有几十米高。小仓山的得名,是因为明代曾在这里设立过“小锦衣仓”。明代在小仓山附近还建有东、西、南、北四仓,及红枪仓。袁枚到达时,发现这地方依山傍水,从断壁残垣中依稀可感受到大家园林的风范,就像粗服乱头不掩色国色一般。其间有有数间茅屋,那就是秀才的家。而不远处一副寄棺(里面装有尸体却没有下葬)因下面承载的凳子倒塌而倾倒在地,估计是停得太久,凳子脚已经发霉朽烂。这就是秀才告僧人的原因。先人不能入土为安,当然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秀才告僧人,又涉及先人的下葬,肯定原因很多,但关键问题估计还是银两。袁枚断案不喜欢陷入琐碎的考证当中,对每一个细节评判对错,却擅长抓住关键问题,一次性彻底解决问题。袁枚单刀直入地问秀才:“你为什么这么久不将棺材下葬呢?”秀才哭着说:“先人入土为安,我何尝不想将其下葬呢?然而我没有这个能力,真是死罪啊。”袁枚不问为何告僧人,只转而问僧人一个问题:“有没有下葬之地?”僧人说“有”。僧人回得的“有”,不但意味着地没问题,而且意味着时辰也许可,做法式也没问题。于是袁枚对秀才及其亲属说:“我出钱,你们出力,今天是个良辰吉日,就把你先人下葬了,如何?”秀才、僧人等都点头表示感谢,于是僧人把小和尚、沙弥都叫来,做一堂法式,将棺材下葬。袁枚担心法事进行过程中又有什么变故,特意留下来等法式做完再走。法式进行过程中,袁枚到附近的一个小茶肆喝茶休息,与人聊天时,得知这是江宁织造隋公的别墅,叫作隋园,已荒废多年。因其后人家里贫困,早想着要将其卖出去。开价是三百两银子。袁枚内心一动:原来果然是一座名园!开价只要三百两银子!真是褪毛的凤凰不如鸡啊。如果将这座园子买下来加以整修重建,作为辞官后养、休闲、著文之所真是不错啊。袁枚对小仓山地形很熟,买下来后,可以将其与小仓山一起建成一座大的园林。小仓山地理位置不错,从南京北门桥西行二里路,就可以看到小仓山主山体,这小仓山由清凉山起源分两道岭向下延伸,一直到北门桥止。这就是说,这小仓山是源自清凉山的一个支脉山,而不是一个坡,小仓山又分为两道岭向下,即小仓山南岭和小仓山北岭 ,一直可以抵达南京城珠江路的北门桥才终止。小仓山的两道岭的余脉可以横贯到北门桥合而终止,北门桥位于原江宁织造府旧址的西北面七百米处。 这两道岭蜿蜒狭长,两道岭的中间形成一个坳谷,里面有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在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金陵南京的名胜古迹例如小仓山南边的雨花台,小仓山西南的莫愁湖,小仓山北面的钟山,小仓山东面的冶城(朝天宫),小仓山东北面的明孝陵,还有鸡鸣寺。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尽收眼底。这里真是太好了!袁枚于是心一铁,决定将隋园买下来。秀才听说袁枚要买这座废园,价钱一分不少,非常高兴。秀才说:隋园已荒废了十三年,重建不易啊。袁枚会心地笑了笑:异日将官易此园。并将此语写进初得随园一诗中,表达了辞官归隐之意。袁枚将隋园买下来后,改其姓,易“隋”为“随”, “隋”与“随”同音不同义,袁枚之所以取名“随园”,是因为“随之时义大矣哉”之意。袁枚借用易随中此语,反映了袁枚顺应时势、任随自然的人生态度。“随”也是袁枚建设随园的基本态度,就是不做大的改变,只做锦上添花的装饰。辞官后,袁枚对随园进行一建三改,两次完善,并先后写了随园六记等六篇散文对其过程予以记录。 袁枚与曹雪芹袁枚与曹雪芹有何关系?关于这一点,本人在袁枚与曹雪芹的一近四同(见本公众号)一文中有详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袁枚与曹雪芹同时代人,曹雪芹长袁枚不足一岁。两人同为清代四大畅销书作者。就地位而言,袁枚显然高于曹雪芹。袁枚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曹雪芹没有任何功名。小说在当时被认为稗官野史,没有地位。而袁枚是诗坛盟主,仕人“得其一字,荣过登龙”。显然,袁枚没有必要拉近其与曹雪芹的关系。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对曹雪芹有过如下记录: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在这篇诗话中,袁枚提及曹雪芹是将其作为曹练亭其子提出来的,所言者是曹练亭的品质之高。而对红楼梦只是一笔带过。 袁枚、曹雪芹朋友认定“大观园”即随园故址袁枚所说的“明我斋”又是谁呢?明我斋就是明义,姓富察氏,号我斋,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帝的孝贤皇后之侄,是清皇朝的皇室成员。做过乾隆的驷院侍卫。明义喜欢饮酒赋诗,善于交朋接友。是他最早提出红楼梦大观园原型的是袁枚的随园。他在绿烟琐窗集·题红楼梦 诗前小序中云:“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造),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明我斋与曹雪芹属于一个“朋友圈”的人,其所言应该不差。 随园毁于何时?那么,“随园”后来到底怎样呢?袁枚曾希望他死后随园保持原貌三十年就“余愿足矣”,但事实上,袁枚死后二十多年,随园就衰败的大不如前。曾任河南巡抚的满族正黄旗人伍拉纳的儿子在袁枚死后22年写道:“比嘉庆己卯,三过随园,则荒为茶肆矣。”一生未世科举的清朝笔记作家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记载:“至道光二年九月,偶以事赴金陵,则楼阁倾倒,秋风落叶,又是一番境界矣。”至道光二十七年,随园已完全败落,连袁枚稿本也被随便抛弃了,袁枚收藏的古董也被散尽。袁枚的孙子袁祖德官至上海县令,袁枚另一个孙子袁祖志擅诗文,其兄袁祖德被上海小刀会的人杀死后,袁祖志也出任过县令、同知等一类官职。光绪九年(1883年),袁祖志随招商局总办唐廷枢游历西欧各国,归国后著有谈瀛录、出洋须知等书。光绪十九年(1893年)下半年,袁祖志应聘为新闻报总编辑,同时编刊随园全集。他们兄弟二人复兴了随园。大臣李鸿章也到随园参观,并为袁枚族孙袁起的随园图说题了长诗。其弟李鹤章、李翰章都为随园题了诗。太平天国军占领南京后,随园还保存着。因此,清宫中的某宫保、中丞等人都写信给曾国藩,要他入城后加意保存随园,希望将随园作自己晚年的住所。然而曾国藩入城之后,直抵小仓山下,发现除了妙相庵独存之外,随园、寓园等园都不见寸椽片瓦,随园所藏的三十万卷图书,以及名人笔墨、图册、额联,以及小仓山房全集三十种的雕板,均付劫灰。曾国藩入城后一个月,袁祖志入城探视,仅于山凹处检得墓石一方,及“环香处”三字砖而已。太平军占领南京期间,袁祖志的堂姐、族姐喝药自尽,几个亲戚和男女仆数人也遇难。其时袁祖德在上海任县令,袁祖志奉母就养于上海县署中。但这年秋天的八月,上海也失陷,袁祖德被上海小刀会的人杀死。 太平军之所以要毁掉随园,据说是因为袁枚的孙子袁祖志曾在苏州做过县令,与太平军交过手,让太平军锐气大伤,太平军嫉恨袁枚的孙子,恨屋及乌,也就嫉恨袁枚,毁掉随园。由于曾国藩围攻南京,城内粮绝,随园就被辟为稻田,小仓山被开发为梯田种粮。上世纪50年代,袁枚墓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前有石牌坊,上刻“清故袁随园先生墓道”,因为没有写官职,袁枚的墓被太平军保留。“皇清诰授奉政大夫显考袁简斋之墓”石碑一块也被保留,碑文为袁枚生前好友、清代古文字学家姚鼐所撰。上世纪60年代仅残留墓址。1974年3月,南京建设五台山体育馆,对袁枚墓址进行了全面清理。其墓碑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但随园两个字并没有消失,最有名的就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随园校区。2013年笔者到南京考察时,发现今天的清凉山公园没有一个字提到随园、提到袁枚,着实有点费解。但还有以随园命名的建筑,除了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以随园命名外,还有随园宾馆等以随园命名的地名。看来,随园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的标记烙在了清凉山一带南京人的心中。声明:版权所有,严禁转载、剽窃!违者必追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13973858903126.COM。勿电。欢迎点评、反驳、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