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 .pdf
-
资源ID:34237848
资源大小:71.5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 .pdf
第 1 页 共 12 页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二)科 目: 年 级: 组 别: 教 师: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 - - - - - - - - - 第 2 页 共 12 页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美之所在、美之真谛。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背景介绍: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 笔名云中鹤、诗哲等,新月诗派代表诗人。曾留学美、英。“唯爱而生,为爱而死”是他一生的写照。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徐志摩生于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 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 年赴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 - - - - - - - - - 第 3 页 共 12 页美国留学, 1920 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因,并于1922 年 3 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婚,同年8 年离别剑桥起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诗作。 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 徐志摩任翻译, 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 年 10 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30 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和上海之间疲于奔命, 但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 岁。名人评说梁启超说:“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胡适说: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就是为着他单纯的信仰而活。一是自由。 徐志摩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的诗人。推崇自由的生活。一是爱。徐志摩一向将爱情奉若神明,他认为是一切动力的源泉,他自己也曾经说过“生命之所在,就是为了爱”。一是美。他的诗歌有三美的追求: 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 - - - - - - - - - 第 4 页 共 12 页作品简介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我敢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康桥情结1920年 10 月 1922 年 8 月,诗人游学于康桥。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1922 年 8 月,他离开康桥返国时写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1928 年,诗人故地重游, 11 月 6 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再别康桥 这首传世之作。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诗作大意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在诗中,诗人将自已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炼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个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中全诗感情线索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 - - - - - - - - - 第 5 页 共 12 页第一节:透露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二五节: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六七节:由幻想回到现实,低落下来;“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达对康桥对母校的眷恋不舍之情?明确: 云彩、金柳、青荇、虹、星辉等自然景物。构成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营造了怎么的意境?)宁静清丽幽美迷人静谧幽美诗人第二天就要离校远去了,作者徘徊在母校这熟悉的环境中,一股依依不舍之情不禁袭上心头。悄悄地,不愿惊动母校,不愿打破母校的宁静与和谐。奠定下难分难舍的感情基调。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把目光投向康河两岸:那河畔的垂柳是多么的熟悉,火红的夕阳为它镀上了一层金色,多象一位秀发飘逸、 风姿绰约的新娘。她的影子倒映在波光里也投影在诗人的心河中,并激起层层的涟漪,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能不着迷,怎能不动情?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 - - - - - - - - - 第 6 页 共 12 页比喻,将夕阳中的柳树比作新娘,形象地写出了河畔柳树在夕阳笼罩下妩媚多姿的光彩形象,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迷恋。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再看看软泥上的翠绿的水草,它们似乎挥舞着绿油油的手臂向昔日的老友热情致意,它们能与这里的白云蓝天、绿树黄花、和风柔波、霞光桥影长相厮守,是多么的幸福,难怪诗人甘心作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对这里美景的喜爱之情、愿与自然融为一体之意溢于言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 青荇似在向诗人招手, 表示欢迎。这种移情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与热烈的爱恋。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诗人把目光投向了榆阴下的河面:浮藻间, 荡漾着绚丽的晚霞,波光潋滟,水天一色,亦真亦幻,如歌似梦,怎不让人心动神摇,如痴如醉!比喻,写出了潭水之静美,表达了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 - - - - - - - - - 第 7 页 共 12 页梦:暗喻诗人当时美好的理想与愿望。诗人乘兴撑一支长篙,荡一叶小舟,披着满天星光,向青草更青处慢溯,去追寻过去的欢乐。星汉灿烂,星光点点,诗人忘情在这迷人的康河夜景中,不禁放声高歌, 抒发难以言表的喜悦之情。寻梦?撑一支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过去的康桥生活和无限留恋之情。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比喻:将离别时的沉默比作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 表现出离别时的低落与抑郁的情怀。高潮诗节:此时由梦境拉回现实,别情幽幽,离情重重。这个高潮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唯其如此,才能表达诗人对母校的离情。也许是报时的钟声惊醒了诗人,猛然间回到了现实中, 意识到康河的一切将离他远去,怎不让人黯然神伤, 那还有闲情逸致唱歌?连往日鸣噪的夏虫也默然无声,也似乎感觉到这位昔日常客此时沉重的心情。 还有那熟悉的康桥仿佛也沉浸在这浓浓的离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 - - - - - - - - - 第 8 页 共 12 页愁别绪之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形成首尾呼应, 通过词句的变化融入更多的熟悉,末两句比开头更为精妙。 运用了夸张的, 表露不愿打扰母校的赤子情怀。在悄悄与轻轻中将浓得化不开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带着难以割舍的眷恋, 我们的诗人走了! 挥一挥衣袖,别了,康桥!别了,云彩!我们的诗人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只带着伤感的无奈和决绝!金柳行踪:游康河来康桥寻好梦别康桥青荇潭水脉络小结情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 - - - - - - - - - 第 9 页 共 12 页依恋爱慕向往快乐惆怅进一步品读欣赏诗歌之美其一美在形式,即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其二美在语言,即音乐美: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其三美在意境,即绘画美: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辉等。比较探异:再别康桥与传统写离别的诗歌有什么特别新颖之处?1、离别的对象特别。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如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2、 营造的气氛轻松。一般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但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这样增加一份飘逸的成分,而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 - - - - - - - - - 第 10 页 共 12 页了一份沉重。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柳宗元 别舍弟宗一)3、意象的选择新颖。诗人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 “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物,这样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写作特色l 1 。构思别致,不流于浅露(情感美)1。 2 。色彩鲜明,具有流动感(画面美)l 3 。富有节奏感,旋律回荡。(音韵美)l 4 。诗行有变化,但又相对整齐。(建筑美)1。 5 。表现了对于个性自由的追求,显示了“五四”民主精神。总结再别康桥作为一首离别诗,以其轻灵飘逸的情感和优美的康桥景物以及这首诗的完美的形式,显示了徐志摩的才情和个性,也成了中国20 世纪一首最为出色的离别诗。课后小结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 年秋重到英国、 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 - - - - - - - - - 第 11 页 共 12 页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 - - - - - - - - - 第 12 页 共 12 页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