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编知识专题突破篇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绝招_比较鉴赏,探寻异同-比较题 .pdf
-
资源ID:34243511
资源大小:61.6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编知识专题突破篇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绝招_比较鉴赏,探寻异同-比较题 .pdf
1 绝招 10 比较鉴赏,探寻异同 - 比较题练备考主打题1(2016湖南省示范性高中百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 (2) 题。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1) 本诗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_ _ (2) 本诗写同时送别遭贬的两个人,二人贬谪之地又不在一处,要写好颇有难度,但高适的处理巧妙而自然,请简要分析。_ _ 答案: (1) 同:均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和慰问之情。异:高诗情谊真挚而又气势雄健,尤其尾联“莫踌躇”之语,在赠别的悲伤气氛中翻出一股豪迈之气;李诗则笼罩在一片悲伤的氛围之中,诗人借助飘落的“杨花”、悲啼的“子规”渲染“愁心”,从而传达了对友人此番被贬的关心和忧虑。(2) 首联立足于同时送别遭贬友人,以深表关切的问句起笔,总写对两位友人此番遭贬的同情和分别的哀愁。中间两联分别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着笔,连用四处地名,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安慰:颔联上句写李少府贬峡中,下句写王少府贬长沙;颈联上句想象长沙的自然风光,下句则写蜀中风物,双双分写,错综交织,严整有序。尾联收束全诗,呼应首联,总写临别之际对友人的开解劝慰,对前景做了乐观的展望。解析: (1)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而且被送者都是遭贬谪之人,所以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和安慰,这是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相同之处。在高诗中,写景意境开阔,抒情真挚而又气势雄健,尾联针对李、王两位少府遭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劝慰,并对前景做了乐观的展望。而李诗中,作者借助飘落的“杨花”、悲啼的“子规”,描绘了萧条、黯淡、凄楚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友人被贬表达了由衷的关心和忧虑。(2) 本诗同时送别遭贬的两个人,贬谪之地又不在一处,高适的处理巧妙而自然。在首联中,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两位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中间两联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2 对李、王两位少府的现实处境,分别从二人的贬谪之地着笔,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在中间两联中,一句写李、一句写王,然后一句写王、一句写李,错综交织,井然有序,“巫峡”一联上句写贬谪之地的荒远、凄凉,下句说要多通音信,表面看是对李、王分开讲的,实际上是对两人共同而言。在尾联,诗人对李、王两位少府遭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劝慰,对前景做了乐观的展望。2(2016湖北省黄冈市二模) 阅读下面两首孟浩然的诗,完成(1) (2) 题。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这首诗大约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40 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心情苦闷。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用作朝廷的别称。青阳:指春天。(1) 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其态度是否相同。_ _ _ (2) 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深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 _ _ 答案: (1) 不相同。岁暮归南山是万念俱灰又无可奈何。“休上书”“归敝庐”表明了作者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了仕途阻断,报国无门,最后抒发了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无可奈何的情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不甘寂寞,渴望被举荐。“端居耻圣明”表明了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了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3 (2) 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虚空寂之感。这句诗以景结情,语意双关,既是对眼前清冷、寂寥的实景的客观描写,也是诗人求仕不得后内心愁苦与无望的真实写照,含蓄委婉,极有韵致。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 (2) 题。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注】公元698 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1) 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_ _ _ (2) 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_ _ _ 答案: (1) “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寄托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2) 宋诗用典抒情,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喻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之情。陈诗借景抒情,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无情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解析: (1) 首联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嗟”字用得自然而又蕴藉。这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4 “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2) 宋诗颈联运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之情。陈诗颈联承上文,从室内转到户外,借景抒情,写出时间无情催人离别的伤感。答题时应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解说。4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1) (2) 题。入黄溪闻猿柳宗元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江上闻猿雍裕之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注】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雍裕之: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1) 请简要赏析入黄溪闻猿前两句的艺术特色。_ _ _ (2) 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更浓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 _ _ 答案: (1) 触景生情。诗人看到眼前的黄溪小路弯弯曲曲绵延千里,想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山中的猿猴声声哀鸣不知来自何处,更勾起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在凄凉、哀婉的氛围中,作者生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之情。视听结合。从视觉上写“溪路”之曲折,从听觉上写猿猴之哀鸣,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意境,抒发了作者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之情。 (答出一种即可。如果从其他艺术角度答,言之成理亦可) (2)( 示例一 ) 柳诗写的是贬谪之愁,雍诗写的是羁旅之愁。柳诗所写的愁思更浓重。诗人被贬永州,听到哀猿啼叫本应“泪沾裳”“肠欲断”,可诗人却说“泪已尽”“肠已断”,无须猿啼就已愁绝,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更能突显诗人极度的惆怅和痛苦。( 示例二 ) 柳诗写的是贬谪之愁,雍诗写的是羁旅之愁。雍诗所写的愁思更浓重。在霜枫冷月的秋夜里,江上一声猿啼就会惊破游子的旅梦,使人断肠,已无须第三声,从而突出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 5 诗人极浓的羁旅愁苦。解析: (1) 赏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应着眼于表达技巧,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诗作前两句直接入题,黄溪小路绵延弯曲,猿猴哀鸣。一“曲”一“哀”,感物伤情。在这种心情下,诗人笔下的黄溪是那么的空旷、荒芜、凄凉,景与情交融在一起。(2) 答题时应先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再明确指出哪一首诗抒发的愁思更浓重,接着结合具体诗句来说明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5(2016广东省肇庆市第二次统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 (2) 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齐山: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晏子春秋内篇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国都城,长叹流泪,为自己百年之后离开这世界而悲哀。(1) 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的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简要分析。_ _ (2) 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_ _ _ 答案: (1) 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宏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埋下伏笔。(2) 认可。诗人描写秋天的山光水色,直言要开口欢笑,并折下菊花插满头,更要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但同时又意识到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从“须插”“但将”“不用”“何必”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诗人语言情调上的爽利豪宕,但“难逢开口笑”“登临恨落晖”等语句又流露出抱负不展的郁结情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6 解析: (1) 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两首诗的两联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秋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然后再比较不同。本诗的首联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雁过江上南飞、作者与客提壶上青山的美景,仅用十数字,就把江南的秋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地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代指齐山,这些都烘托出诗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为下文抒发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埋下伏笔。杜甫登高一诗的颔联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烘托诗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2)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颔联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颈联表达了诗人想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这两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 诗人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 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堕泪,认为“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6(2016河北省邯郸市一模)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 (2) 题。柳絮二阕 宋 韩琦其一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一春情绪空缭乱,不是天生稳重花。其二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1) 这两首诗的第一句都描写了柳絮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_ _ _ (2) 第二首诗中的“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_ _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7 _ 答案: (1) 这两首诗的第一句都描写了柳絮漂泊不定、轻薄浮躁的特点。第一首的“不定家”,第二首的“不自持”,均采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柳絮的这一特点。(2) 第二首诗的第三、四句,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柳絮。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引来无数蜂儿排队追逐。这两句将柳絮的狡狯轻薄表现得极为形象,语言活泼有致,富有意趣。解析: (1) 根据“不定家”“不自持”等关键词句,可以概括出柳絮漂泊不定、轻薄浮躁的特点。分析形象特点时注意所运用的手法。(2) 第二首诗的第三、四句选择了一个细节对柳絮加以描绘:由“穿入”而“过”,这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无限蜂儿”争先恐后地追着柳絮飞,更衬出柳絮飘得极快。蜜蜂的性情是慕香爱色,而柳絮偏偏乏色少香,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如果柳絮不“穿入花枝”,没有烂漫花丛作映衬,它就与蜜蜂无涉。而一“穿入”而“过”,即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引来了“无限蜂儿”成队追逐。诗人用“有时穿入花枝过”表现柳絮的狡狯轻薄,用“作队飞”表现蜜蜂的快乐和轻捷,精准传神,语言活泼有致,富有情趣。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