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实验七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和应用知识 .pdf
-
资源ID:34261035
资源大小:254.0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实验七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和应用知识 .pdf
实验七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和应用电桥的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桥式电路来测量电阻,从而得到引起电阻变化的其它物理量,如温度、压力、形变等,桥式电路在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根据电桥工作时是否平衡来区分,可将电桥分为平衡电桥与非平衡电桥两种。平衡电桥一般用于测量具有相对稳定状态的物理量,非平衡电桥往往和一些传感器元件配合使用某些传感器元件受外界环境(压力、温度、光强等)变化引起其内阻的变化,通过非平衡电桥可将阻值转化为电压输出, 从而达到观察、 测量和控制环境变化的目的。非平衡电桥在传感技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非平衡电桥电路是传感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目的】1了解与掌握非平衡电桥的工作原理,研究非平衡电桥的电压输出特性。2掌握与学习用非平衡直流电桥电压输出方法测量电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3初步学习非平衡电桥的设计方法,根据不同被测对象灵活选择不同的桥路形式进行测量。【实验仪器】FQJ 型非平衡直流电桥、升温加热炉与温度控制器、待测电阻。【实验原理】1非平衡电桥的工作原理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图如图5.7.1所示,当调节1R、2R和3R,使桥的B、D两端电势相等,这时电桥达到平衡。如果将平衡电桥中的待测电阻换成电阻型传感器,当外界条件 ( 如温度、 压力、形变等 ) 改变时,传感器阻值会有相应变化,B、D两端电势不再相等,这时电桥处于非平衡状态。假设B、D之间有一负载电阻gR,其输出电压gU。如果使1R、2R和3R保持不变,那么xR变化时gU也会发生变化。根据xR与gU的函数关系,通过检测桥路的非平衡电压gU,能反映出桥臂电阻xR的微小变化,测量外界物理量的变化,这就是非平衡电桥工作的基本原理。当桥臂电阻取不同的值时,电桥可以分为三类:(1)等臂电桥:RRRRRx321(2)输出对称电桥,也称卧式电桥:RRRx1,RRR32,且RR。(3)电源对称电桥,也称立式电桥:RRRx3,RRR21,且RR。当负载电阻gR,即电桥输出处于开路状态时,0gI,仅有电压输出并用0U表示,若后面接数字电压或高输入阻抗放大器时即属于此种情况。根据分压原理,设ABC 半桥的电压降为sU,输出电压为0U:图 5.7.1 非平衡电桥1RxR3R2RSU1x32gACBDgRgU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sxxssxxDCBCURRRRRRRRURRRURRRUUU32131232310(5.7.1)当满足条件xRRRR231,电桥输出00U,即电桥处于平衡状态,这称为电桥平衡条件。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的起始点,电桥必须调到平衡,这称为预调平衡。这样调节可以使电桥的输出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若1R、2R、3R固定,设xR为温度的函数xtRtRR, 则当温度从ttt00时,xxRRR0,因电桥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sxxURRRRRRRtU320120(5.7.2)设电桥的比率KRR21,待测桥臂的相对变化为0RRx,则式(5.7.2)表示为sUKKKtU110(5.23. 3)由式( 5.7.3)可知,当待测桥臂的相对变化很小,即1时,可以认为非平衡电桥的输出电压0U与xR成线性关系,这时式(5.7.3)可表示为sUKKU201(5.7. 4)2. 非平衡电桥的工作特性(1) 非平衡电桥的电压输出灵敏度定义xuRUS为电桥的输出电压灵敏度,则suUKKS21(5.7. 5)从式(5.7.5)可知,电桥的输出灵敏度由选择的电桥比率K、待测桥臂的相对变化量及电源电压sU来决定。当电源电压不变时,输出电压灵敏度uS将随和K的变化而改变。在平衡态附近,即0时,输出电压灵敏度称为零点灵敏度0SsUKKS201(5.7.6)当1K时,电桥的输出电压灵敏度最大,为4maxsUS(5.7.7)(2) 非平衡电桥的非线性误差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定义tUUtUD000为非平衡电桥的非线性误差。由式(5.7.3)与式( 5.7.4)得KD1(5.7.8)由式( 5.7.8 )可知: 对于一定的电桥比率K,非线性误差D与待测桥臂的相对变化量成线性关系, 当1K时,有2D。 对于一定的值,当电桥比率K比较大时,电桥的非线性误差D会比较小。3.金属电阻温度系数任何物体的电阻都与温度有关,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有如下关系式tRRt10(5.7.9)式中tR、0R分别是t、0时金属的电阻值。是电阻温度系数,单位是10C。严格地说,一般与温度有关, 但对本实验所用的纯铜材料来说,在50至100的范围内的变化很小,可当作常数,即tR与t呈线性关系。于是tRRRt00(5.7.10)利用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可制成电阻温度计来测温。例如铂电阻温度计不仅准确度高、稳定性好,而且从263到1100都能使用。铜电阻温度计在50到100范围内因其线性好,应用也较广泛。【实验装置】升温加热炉与温度控制器由加热、温度控制二大部分组成,其结构及连接见图5.7.2。加热部分:由加热炉、温度传感器、铜电阻传感器、热敏电阻传感器、加热炉转换开关等组成,可加热温度的上限为120。温度控制部分:由温度控制仪、加热选择开关、铜电阻、热敏电阻接线柱、电源开关等组成,可控温度范围0120,温度控制精度为1。【实验内容】1. 研究非平衡电桥特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1)确定各臂电阻值。设300321xRRRR,其中xR用电阻箱代替,并细调使电桥处于平衡状态。(2)改变xR,每次增加2并测量对应的不平衡电压,至少测量6组数据,填入自拟表格。(3)改变电桥比率为1 .0K,重复( 1)与( 2) 。(4)改变电桥比率为10K,重复( 1)与( 2) 。2、测量铜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1)确定各臂电阻值:设0时铜电阻值为R0(查表),使01RRRRx,选择3032RRR(仅供参考,可以自己另行设计)。(2)预调平衡:将待测电阻接至xR,2R、3R调至30,1R调至0R,功能转换开关转至电压输出,G、B 开关处于接通(按下)状态,微调1R使电压输出00U。(3)开始升温,每5测量 1 个点。同时读取温度t和输出tU0,列入自拟表格。【数据处理】1. 研究非平衡电桥特性(1)由所测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待测电阻的变化量,以为横坐标,0U为纵坐标在同一坐标上作0U图。(2)由图中求出当1K时的最大非线性误差maxS和零点灵敏度D,并与理论值比较。2. 测量铜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图 5.7.2 FQJ 型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结构及连接示意图备用接口传感器接线盒石棉加热炉风扇加热铜块温控仪面板铜电阻热敏电阻加热电源输出PID调节设定调节关加热指示123关加热选择风扇电源输出信号输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1)根据 (5.7.2)式求出各点之tRx和tRx值,然后作ttRx图,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求出0时的电阻值0R和电阻温度系数。(2)将结果与理论值比较,并作结果表示。注:公式中“sU”的电压为V3.1(仪器内已设定)【附录】铜电阻50Cu是一线性电阻,具有正的温度系数,其电阻一温度特性见表5-7-1。表 5-7-1 铜热电阻50Cu的电阻一温度特性004280.0温度端温度0 1 2 3 4 5 6 7 8 9 ()电阻值()30 43.55 43.34 43.12 42.91 42.69 43.48 42.27 42.05 41.83 41.61 20 45.70 45.49 45.27 45.06 44.84 44.63 44.41 44.20 43.98 43.77 10 47.85 47.64 47.42 47.21 46.99 46.78 46.56 46.35 46.13 45.92 0 50.00 49.78 49.52 49.35 49.14 48.92 48.71 48.50 48.28 48.07 0 50.00 50.21 50.43 50.64 50.86 51.07 51.28 51.50 51.81 51.93 10 52.14 52.36 52.57 52.78 53.00 53.21 53.43 53.64 53.86 54.07 20 54.28 54.50 54.71 54.92 55.14 55.35 55.57 55.78 56.00 56.21 30 56.42 56.64 56.85 57.07 57.28 57.49 57.71 57.92 58.14 58.35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