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完整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反思 .pdf
-
资源ID:34261903
资源大小:35.3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完整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反思 .pdf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反思重本课是在教学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新课后进行的一堂练习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说明。一般的练习课教学都采取学生逐题练习、教师逐题讲解的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也练两、578 页的4 这节练习课上得枯燥乏味,收效甚微。因此我在结合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的难易搭配, 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纵观整求,并在发言、独立练习、合作交流中都随时关注到学困生。 积极交流讨论,都在主动思考、节课,我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高、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顺利的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我个人觉得本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好:一、题目难易搭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在平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 缺乏的教学中我发现本班学生的学习常规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都较差,认真读题和积极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比较严重。 题较 3 较简单,后 2 本课的 5 道题中前题学生解决起来相对较容易、困难、较复杂,因此我一改以往练习题一般都由易到难的安排,将第题放在最后。 这样 6 题中,将绘制统计图的第、 题穿插在第、2345 进行难易搭配后,将难度适当分解,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使学生1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平铺直叙的练以免波澜不惊、练习时有一个情绪上的高低起伏变化,习,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很快就产生疲劳感。二、创设生活情境,体现学科渗透,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生活的数学, 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 我将 P78页的第 4 题作为第一个练习, 让学生猜测植物是先发芽还是先长根,再用课件展示出植物的生长变化图片, 从而引出记录了水仙花根和芽生长情况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活动中;在练习 P78页的第5 题时,我又再次创设学生航模比赛的情境,设计了“怎样判断一个航模做得好不好?” 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后面的统计图中为什么要统计飞机的飞行高度和时间这两项数据,这些活动都使学生意识到统计的知识其实源自于人们需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实际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P77页的第 2.3 题的练习中,结合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计算机拥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又相机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体会到这些数据正好说明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增长。同时结合第 4 题的科学实验和后面第6 题中上海和悉尼因地理位置的不同造成气温变化情况相反的问题,我又适时地进行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渗透,为今后学生学习其它学科培养良好的兴趣,作好铺垫。三、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比较, 作出判断和推理,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2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还包括对数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简单的判断和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发展学生的统计能而后面这一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推理。结合有关的复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力尤其重要。 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想法、提建议。例如,对于怎样判断增长学生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折线在新课教学时,幅度最大或最小的问题, 我就引导学生应通过观察走势和通过计算差值来进行判断两种方法,这更体现了统计图的优统计图上折线的走势直观地进行比较更简便,(否则我们还制作统越性,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有很大好处而计算差值计图来干什么呢?直接用统计表中的数据计算就好了),题的的方法可用于检验看走势得出的结论。因此学生在回答第2P77“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更快一些”这一问题时,因为折线走势3 一目了然,学生就直接就选择了用这种方法进行判断,而在练习第年的电话拥有量的折线走势都题时,99年和学生观察到979898差不多、比较不出来时,我才适时引导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再用计算在练习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之又如,差值的方法辅助我们进行判断。我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绘制的方法和需前,这样能避免学生盲目动手而造成的再进行动手制作。要注意的问题,大量地、无意义的错误,完成之后再对统计图进行分析和交流,从而有效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3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我采取了小组讨论、自由交流、自己静思等多种教学形式,整节课都让学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互相提问、讨论交流、互相评价补充,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都比较高,学习氛围也很好,都在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另外,我在平时就很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习惯,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不仅肯听,而且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和问题,一旦发现同学有说得不对或不完整、 不到位的时候, 其它学生就在及时的更正或补充完善,这样学生之间既能很好地发展思维同时又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尚待改进的地方:教学语言不够干净利落,有时比较重复、爱罗嗦,总是生怕学生没听明白,又将学生的回答复述一遍, 既浪费了时间又毫无意义, 这也是教学的前半段节奏比较缓慢的原因, 节奏控制不好又直接导至了教学内容后面还有一点没有完成。今后还需要在这方面加强改进!4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