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试题:建模六城镇化要素建模Word版含解析 .pdf
建模六城镇化要素建模(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 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易中难城市化与环境1、2 3、4、7 8、13 城市化与其他要素关系5、6、11 9、10 12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 共 44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17吉林长春三模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之前 , 法国的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 ,导致其市区过度膨胀 , 市郊停滞衰落。 1965 年, 巴黎开始进行从市区向市郊的统一规划, 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据此回答 12 题: 1.1960 年, 巴黎城市发展的特征可能是( ) A.城市经济发展缓慢B.郊区人口大量增加C.郊区基础设施落后D.市区交通发达畅通2.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 , 巴黎城市规划的措施是 ( ) A.完善市区与郊区间的交通B.市区第二产业全部转向郊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C.实行优惠政策让人才入城D.更加侧重市区基础设施建设解析:1.C 2.A 第 1 题,根据材料信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之前 ,法国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 , 由此判断城市经济发展较快, 人口集中于市区 , 交通拥堵。而“郊区停滞衰落”, 说明郊区基础设施落后。第 2 题, 依据材料信息“ 1965 年, 巴黎开始进行从市区向市郊的统一规划, 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 可知重点向郊区发展 , 所以应该加强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向郊区引入人才, 并完善市区与郊区的交通运输条件, 所以选项 A正确。(2016河北唐山二模 ) 下图是我国太行山脉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据此回答34 题: 3. 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 A.沿黄河分布 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C.沿山麓地带分布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4. 太行山脉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中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 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地势较高 , 不易受洪灾影响B.沿大道、公路分布 , 形成较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C.河流沿岸 , 水运便利D.地形平坦 , 易于城市建设解析:3.B 4.C 第 3 题,由图可知 , 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主要沿铁路和河谷 (汾河河谷 ) 分布。第 4 题, 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中西侧一线,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这里地势较高, 不易受洪水侵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农业发达 , 形成城市较早。有大道、公路等其他交通线通过 ,利于商业网点形成 ,故城市规模较大。(2017河北张家口模拟 )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使得中国的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下表示意过去25 年和未来25 年中国城市面临的压力 (以过去 25 年的压力为 1) 。据此回答 56 题: 城市面临的压力过去 25 年未来 25年水压力1 1.88 土地压力1 3.45 能源压力1 2.89 生态压力1 2.42 5.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 , 中国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城市化进程 ( ) A.快于经济发展速度与工业化进程B.与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不相适应C.滞后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D.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6. 解决中国城市化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是( ) A.推进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型的城市B.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C.立足资源环境优势 , 促进小城市快速发展D.控制大城市规模 ,避免城市群的形成解析:5.D 6.A 第 5 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 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水、土地、能源、生态等资源压力较大, 这说明中国城市化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城市化进程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第6 题, 通过上题分析可知 , 中国城市化亚健康状态主要是环境承载力过大, 所以解决的有效措施应该从减轻环境承载力上下功夫, 应该积极建设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型的城市。(2017湖北黄冈联考试题) 图甲示意中国大部分城市街道建筑物现状 , 针对当前的某种城市问题有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乙所示 ) 。读图, 回答 78 题: 7. 形成图甲中街道建筑物现状的主导因素最可能为( ) A.政策B.经济C.历史D.交通8. 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可以缓解的城市问题是( ) A.内涝问题B.热岛问题C.雾霾问题D.拥堵问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 - - - - - - - - - 解析:7.B 8.C 第 7 题,图甲所示邻近街道的建筑物高大, 主要是街道两侧交通便利 , 地价较高 , 土地利用集约 , 故影响建筑物现状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第8 题, 图乙所示的街道两侧建筑物布局高度低于周边地区 , 利于通风 , 可以缓解雾霾问题。 建筑物的变化不能改变地面,故不影响内涝和拥堵问题, 热岛问题是城市发展产生的综合问题, 受建筑物的布局影响较小。(2017河北唐山二模 )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 , 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某高校学生小明、小亮针对所在城市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 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下图为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制作的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据此并读图 , 回答 911题: 9. 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 分别为城市中的 ( ) A.工业区和居住区B.居住区和商业区C.商业区和仓储区D.市政区和园林区10. 在调查中他们发现一些中学周边共享单车停车数量极少, 出现此现象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 A.车型外观与车体重量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 - - - - - - - - - B.用车费用与投放数量C.学校管理与驾驶技术D.道路格局与交通限制11. 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 “最后一公里” 的交通难题及倡导低碳出行,但目前出现了找车、乱停乱放、随意破坏等问题。以下措施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是 ( ) 加大宣传力度 , 提高使用人群认识增加单车投放量, 提高其使用费用提高单车质量 , 增强操作技术难度利用 GIS 技术, 合理分配单车数量A.B.C.D.解析:9.B 10.C 11.D 第 9 题,甲地夜间自行车停车数量较多, 白天停车数量较少 , 可判断为居住区。乙地夜间自行车停车数量较少,白天停车数量较多 ,可判断为商业区。第10 题, 由于国家对骑自行车的年龄有限制 ,加上中学生驾车技术、 经验不足 , 因此骑单车的数量较少, 停车数量极少。而车型外观与车体重量、用车费用、道路格局等与学校无关。第 11 题, 增加单车投放量 , 提高其使用费用 , 对于乱停乱放、随意破坏等问题无影响 , 故错误 ; 增强操作技术难度不利于人们骑车, 同时危险性增加 , 故错误。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使用人群保护和减少乱停乱放的认识, 减少随意破坏 , 故正确 ; 利用 GIS 技术, 合理分配单车数量 , 使不同区域分配更合理 , 利于人们出行 , 正确。故选 D。二、非选择题 (共 56 分)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 - - - - - - - - - 12. 阅读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24 分) 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 提高城镇化质量 , 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 三圈一极” ( 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 南京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 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材料二图 1是 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 2 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1) 说明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 分) (2) 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 , 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是什么? (9 分) (3)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质量 ,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 分) 解析: 第(1) 题, 读图即可看出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 城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 - - - - - - - - - 镇化水平主要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第(2) 题, 城镇化进程特点可以从起步早晚、速度快慢、水平高低等角度分析。第(3) 题, 城镇化不能只追求数量和速度, 更要注重质量 , 发展过程中还要注意区域的协调发展。答案:(1) 由南向北逐步降低 (南高北低 );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10 分) (2) 起点高( 起步早 ); 速度快 ;水平高。 (9 分) (3) 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 ( 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 提升宜居水平 ) 。(5 分) 13. 读“汉水谷地 ( 图 a) 、江淮平原 (图 b) 区域图” , 回答下列问题 : (32 分) (1) 根据图示信息 , 比较甲、乙两城市1 月份平均气温并分析其原因。(12 分) (2) 简述甲、乙两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12 分) (3) 乙城市所在地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 请列举城市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8 分) 解析: 第(1) 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 汉水谷地与江淮平原纬度接近, 甲、乙两城市气温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地形不同,1 月份甲城市北部有山地阻挡冷空气 ;同时气流流向谷地时下沉增温, 气温较乙城市高。 第(2)题, 可从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以及交通、农业基础等社会经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 - - - - - - - - - 济条件方面分析。 第(3) 题,可从影响农业劳动力数量、 占用耕地和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答案:(1) 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2分) 1 月份甲城市北侧的秦岭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 ( 寒潮), 受冷空气影响小 ; 甲地位于谷地中 ,盛行下沉气流, 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乙城市位于平原地区, 受冷空气影响大)。(10 分) (2) 气候温和 ; 地势平坦 ; 有河流流经 , 水源充足 ; 交通便利 ; 周边地区农业基础好 , 农产品丰富。 ( 任答 4 点即可 , 共 12分) (3) 农业人口大量迁入城市 , 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 ; 城市建设占用耕地 ;耕地污染加重 ;促进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任答 2 点即可, 共8 分)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