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古诗词-教师语文备课教案.pdf
古文古诗词-教师语文备课教案第一课第一课 论语论语学而篇学而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 1)识记)识记论语论语的基本知识的基本知识熟记课文前言部分。熟记课文前言部分。(2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3 3)能就文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语录根据现实写作文。)能就文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语录根据现实写作文。第二课 老子 (节选)(1 1)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2 2)谈谈)谈谈“曲则全曲则全”章章的内涵。的内涵。(3 3)能就文中具有启示意义的语句写文章。)能就文中具有启示意义的语句写文章。(4 4)背诵或熟读本文。)背诵或熟读本文。详细内容:详细内容:(1 1)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哲学方面:尊道有无,师法自然。修身方面:返璞归真,虚静守柔。治国方面:无为不争,小国寡民。(2 2)谈谈)谈谈“曲则全曲则全”章章的内涵。的内涵。老子通过讲述曲与全等六个方面的对立转化关系,宣扬了他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和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其中包含了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第三课 大学之道(1 1)识记)识记大学大学的基本知识。的基本知识。(2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3 3)识记)识记大学大学中的中的“三纲目三纲目” “八条目八条目” 。(4 4)理解)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涵义。的涵义。详细内容:详细内容:(3 3)识记)识记大学大学中的中的“三纲目三纲目” “八条目八条目” 。“三纲目”为“明明德” 、 “亲民”和“止于至善” 。 “八条目”分别是“格物” 、 “致知” 、 “诚意” 、 “正心” 、“修身” 、 “齐家” 、 “治国” 、 “平天下” 。(4 4)理解)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涵义。的涵义。所谓“明明德” ,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 ,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 ,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 大学认为,人生来就具有高尚的“明德” ,入世以后, “明德”被掩,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革新民心,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 。第四课 采薇(1 1)了解)了解诗经诗经的基本知识;的基本知识;(2 2)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3 3)分析本诗以)分析本诗以“采薇采薇”起兴的艺术技巧;起兴的艺术技巧;(4 4)理解)理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表达效果。的表达效果。(5 5)熟读本诗。)熟读本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2 2)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参考)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参考“学习导读学习导读”第第 1 13 3 段:)段:)采薇选自诗经小雅 ,是一篇抒写士卒远征守边情景的著名诗篇。前三章都以采薇起兴,反复表达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远离家园,久戍不归,深切思念故乡、亲人;二是战争频仍,转徙不定,生活艰苦得难以忍受。同时也揭示了造成这些痛苦的原因:“玁狁之故” ,即玁狁的侵扰;“王事靡盬” ,即远征守边的战事一直没有结束。四、五两章写行军打仗,着重描述两种情景:一是写军容的整肃和装备的精良,其中渗透有保卫家国的自豪感,也有对贵族与士卒严重不平等的怨愤。二是写战争的频仍和紧张,将前三章的战争艰苦性具体化,把战争的紧张激烈氛围渲染得很充分。最后一章写戍边士卒归来途中的情景和心境。前四句是触景生情,抚今追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写归途中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的疲惫状态;“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两句,写感时伤事、心中有难以诉说的悲哀。(3 3)分析本诗以)分析本诗以“采薇采薇”起兴的艺术技巧;起兴的艺术技巧;采薇前三章均用“采薇”起兴,按薇菜萌芽、生长、成熟的过程,分别以“薇亦作止” 、 “薇亦柔止” 、 “薇亦刚止”引领各章,使三章连贯推进,并与后文联系,从两个方面来启发乡思:一是从“作止”到“柔止”再到“刚止” ,联想到“岁亦莫止”到“岁亦阳止” ,表明时间的推移,体现离开家乡之长久,寄托着越积越深的思乡念人之情;二是由“采薇采薇”起兴“曰归曰归” ,通过两者之间若即若离、似有若无的关联,来暗示归心似箭,思情难耐。(4)理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表达效果。情景交融,而且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是情景交融的佳句:一是通过景物描写告诉人们,他是春天出发,冬天归来的;二是以“杨柳依依”隐喻他为保家卫国而出征,感到兴奋、喜悦,以“雨雪霏霏”隐喻他历经战争灾难归来时,内心痛苦、哀伤;三是离家出征时高兴,战后回家时悲痛,这是反常心理,而诗意也正蕴含在这反常之中;当你为这反常心理找到合理的原因和解释时,诗的中心旨意也就显现出来。四是“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两种感觉情调的强烈对比,显示他去时和来时的心情发生了巨大变化;而造成这变化的原因,也就是诗的主题思想所在也就是诗的主题思想所在。第五课第五课 留侯论留侯论(1 1)熟读文章,正确翻译全文。)熟读文章,正确翻译全文。(2 2)概括本文的论点,并说明作者在论证时是如何曲尽文)概括本文的论点,并说明作者在论证时是如何曲尽文笔变化之妙的。笔变化之妙的。(3 3)分析苏轼史论文的艺术风格。)分析苏轼史论文的艺术风格。(4 4)能对文章的中心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对文章的中心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忍不能忍能忍不能忍”是否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功?是否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功?教学内容:教学内容:(2 2)概括本文的论点,并说明作者在论证时是如何曲尽文)概括本文的论点,并说明作者在论证时是如何曲尽文笔变化之妙的。笔变化之妙的。本文围绕着“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一中心,对留侯张良展开论说。文章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忍小忿而就大谋”为线索贯穿全篇,可谓一以贯之,滴水不漏。对于张良“受书于圯上老人”之事,作者却另辟他说,指出圯上老人受书其意却不在书。转承开合,使文章另辟洞天,妙趣横生。文章还以郑伯肉袒牵羊、勾践臣妾于吴以及项刘楚汉之争等历史事实为例进行说理,具体生动,深入浅出。(3 3)分析苏轼史论文的艺术风格。)分析苏轼史论文的艺术风格。、苏轼读书“好观前世盛衰之迹” ,并常有独到的见解。他写史论,不仅能广征史实,借古鉴今,并往往能十分成功地从史料中掀翻旧案,提出新见。2、苏轼史具有平易流畅,豪放自如的风格。、作者脱俗的见解、渊博的历史知识、开阔的思路,常使文章晓畅易懂,婉转自然;谈古论今,腾挪变化,具有相当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故有论者言:“苏文如潮。 ”第六课第六课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1 1)识记陈寅恪的基本知识;)识记陈寅恪的基本知识;(2 2)识记王国维的基本知识;)识记王国维的基本知识;(3 3)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4 4)掌握铭文写作的三大特征;)掌握铭文写作的三大特征;(5 5)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详细内容:(4 4)掌握铭文写作的三大特征;)掌握铭文写作的三大特征;答:刘勰文心雕龙箴铭概况铭的三大特征是:铭的功能在于警戒褒赞;铭的选材要仔细斟酌,具有典型性;铭的文辞要简洁有力,意韵深厚。(5 5)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答:本铭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集中阐释了王国维自沉的深刻意义,昭示于世,破除世俗的庸鄙猜测;第二,集中赞扬了王国维崇高的学术品格,并概况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第三,预言了王国维的学术品格可以与日月星辰一同达到永恒。第七课第七课 短歌行短歌行(1 1)识记作者曹操的基本知识)识记作者曹操的基本知识(2 2)正确翻译字词句。)正确翻译字词句。(3 3)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4 4)概括)概括“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内涵。的内涵。(5 5)熟读或背诵本诗。)熟读或背诵本诗。教学内容:(1 1)识记作者曹操的基本知识)识记作者曹操的基本知识曹操(155 年220 年)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2 2)正确翻译字词句。)正确翻译字词句。短歌行(其一)短歌行(其一)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也是对着的意思。2 几何:多少。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4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6 青青子衿(jn) ,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7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8 呦(y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鼓:弹。苹:艾蒿。9 何时可掇(du):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通“辍” ,停止,拾取。0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2 讌(yn):通“宴” (原文中讌为“” ) 。三匝(z):三周。匝,周,圈。4 海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注:“对酒当歌”一句,很多学者认为“对”和“当”是对称同意,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此句应译为:面对着美酒与乐歌。呈现的是曹操与众臣齐集厅堂,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歌舞表演的情景。 )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喝酒方可解脱。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有才识的人啊,是我深深的牵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只因为你的缘故啊,让我思念到如今。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那皎洁的月亮呦,何时可以摘取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摘取。 )因此而忧心啊,一直不曾断绝。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来吧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他阡陌纵横。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永远相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讌”同“宴” )月光如此明亮,星光也显得暗淡了,一群乌鸦向南飞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找不到它们的栖身之所。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雄伟,海再深也不自满。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若如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天下人心皆归向于我也。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 3)理解诗歌的体裁及其主题思想。)理解诗歌的体裁及其主题思想。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相和歌辞平调曲平调曲 。曹操曹操短歌行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此诗通过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长歌长歌” “短歌短歌”是指歌是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词音节长短而言。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这首这首短歌行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大力强调“唯才是举唯才是举” ,为此而先后发布了,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求贤令” “举举士令士令” “求逸才令求逸才令”等;而等;而短歌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实际上就是一曲“求求贤歌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4 4)概括)概括“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内涵。的内涵。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建安风骨” 。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 ,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