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doc

    • 资源ID:34301856       资源大小:129.50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精品文档】第 60 页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一、单选题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B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  A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C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  D   )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   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     C       )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D )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    D.孔子9.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10.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 B  )中有充分反映。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1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  A )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1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D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一句出自(    C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 B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15.“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 B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16.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A )A.是非之心     B.进退之心    C.悲喜之心    D.善恶之心17、学记是(    C     )四十九篇中的一篇。A.大学    B.论语   C.礼记   D.中庸18.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A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19.(    C    )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20.“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这个故事说明了(    B    )对教育的影响。A.父母        B.环境        C.老师      D.教学方法2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B  )。A.义      B.仁      C.礼      D.智22.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C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2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  B )A.不平衡性要求  B.个别差异性要求 C.顺序性要求   D.互补性要求24.荀子以(   A   )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B  )的关系。A.经济      B.政治     C.军事      D.文化26.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  D  )看作是最终目标。A.闻   B.见  C.知   D.行27.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此话意在说明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 A )上去。A.简约      B.复杂          C.炫耀          D.文化28.(  D  )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29.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A )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30.孟子以( B )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A.人性恶    B.人性善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31.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32.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C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33.孟子认为( A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34.孔子在(  B )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3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映了教学的(    D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教学相长原则36.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C )的重要性。A.巩固性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37.孔子在( A)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38.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 B )A.人性善   B.人性恶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39.“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 就是学记强调的( C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40.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B )A.智之端      B.仁之端       C.义之端      D.礼之端41.荀子以(  B )作比喻,说明人借助学习,可以有很大的进步。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2.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A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43.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  B  )是儒家的代表人物。A.墨子   B.孔子   C.韩非   D.老子4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B )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45.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    C     )的思维方法。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D.“虚壹而静”,专心有恒46.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A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7.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D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4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B   )   A.学记  B.论语  C.四书集注 D.孟子49.“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B  ) A.论语B.学记 C.尚书  D.孟子50.学记上说:“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体现了(     B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51.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 A )A.有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5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B  )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53.“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此话中提出了(   C    )的观点。A.以意逆志      B.以己度人         C.知人论世       D.诗无达诂5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    A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择其好者而从之,其不好者而改之。 C.选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D.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更之。55.(    C    )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6.孟子认为有无(B )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A、知识  B、先天善良本性    C、才能   D、财富57.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  C  )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学而优则仕。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58.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 B )占首位。A.文化知识   B.道德教育    C.自然科学     D.生产劳动59.孟子认为,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的像及时雨一般润泽万物,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还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自行学习的。这体现了( D )的精神。A.诲人不倦   B.循序渐进    C.由博反约    D.因材施教60.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 A )治天下”的名言。A.论语B.荀子C.孟子D.韩非子61.学记用( D )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6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出自( C )A.大学    B.论语  C.孟子   D.中庸6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段讲(    A    )的重要性。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       C.学思结合       D.废寝忘食64.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  B )。A.教材     B.教师     C.教法      D.学法65.荀子认为成为老师的条件有四种,而(  D  )并不包括在这里面。A.尊严而使人敬畏    B.年老而有威信C.懂得精微的道理而又能清楚阐述  D.博学66.战国后期,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是(C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C    )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68.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B    )的教学方法。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69.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B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70.孔子招收的学生有出身平民的颜回、子路、曾参、原宪、仲弓等,也有贵族家庭出生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等,还有商人出生的子贡和“大盗”出生的颜涿聚。这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D    )的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71.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C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7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D )教学原则。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73.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A)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C.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7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A)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75.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D)。A.循序渐进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7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段讲(C)的重要性。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  C.学思结合 D.废寝忘食77.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个观点的就是(D)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D.导而弗牵7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C  )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79.(B)体现了荀子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80.孔子主张( C  ),扩大了教育对象。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81.“乐”的起因是:( A )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 B.是由不同是声音相互应和产生的C.是事物影响的结果D.是由古圣先贤著作的82.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 B )A.安详    B.怨恨   C.愤懑 D.欢快83.先王治乐的原因是(  A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赏音乐C.给人民带来快乐   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84.“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  D  )  A.大学     B.易经      C.论语     D.礼记85.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  C  )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    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C.善民心,易风俗    D.提升国家形象86.只知晓歌曲而不知晓乐的是( B )A.禽兽     B.老百姓    C.君子    D.以上皆对87.先王制定射乡食飨的礼仪是用来(  C  )A.调节人对安乐的享受      B.制定婚姻冠笄的礼仪C.使人交往正常化     D.指导人们如何射乡食飨88.先王用礼是为了( A )A.节制人心   B.调和人生C.推行国家政策         D.防止倾邪的行为89.礼是用来(  B  )   A.协和感情     B.区别等级     C.使人亲近     D.相互尊敬90.达到了乐的要求便会(  A  )A.没有怨恨     B.没有争斗     C.没有穷困     D.没有灾难91.“明圣”的意思是(  C  )A.制作礼乐的人  B.传授礼乐的人C.传授与制作礼乐的人 D.在学术道德上取得极高成就的人92.教育,对于人民而言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进行教育就会( B )A.发生饥荒    B.有伤世风  C.产生疾病  D.劳而无功93.研究礼乐的结果是( A )  A.提高内心的修养B.了解民心所向C.丰富精神生活  D.以上皆非94.“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意思是(  C  )A.人生很平静,这是上天注定的  B.人生没有大起大落C.人出生没有情欲,这是天赋予的本性  D.人生的情欲是由上天注定的9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下列说法对的是(B)A.凡事预先计划好就会成功,不预先计划好也可能成功。B.“豫”同“预”。  C.一个人不预先计划好就会成残废人。       D.站着预习,等于浪费光阴。9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 A )A.论语    B.荀子  C.春秋     D.中庸97.“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的意思是(  A )A.声音   B.声乐  C.歌曲    D.名声98.乐是由( A )A.从内心发出来的    B.在外貌上表现C.从自然中音响而来  D.从乐器中演奏而来99.乐宜适中,乐强调过分了就会( B )A.使人疏离不相亲  B.使人随便放浪C.协和感情  D.使人平和安静100.乐得到通行,就会使(  A  )A.人心向道     B.人心思逸     .C人心向善101.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B )A.王充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102.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B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103.“立大学以教国,设庠序以化于邑”中的“庠序”是指什么?( C )A.公园  B.医院   C.学校  D.监狱104.以下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C  )A.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提防之,不能止也。(万民追逐利益,就像水向下流一样,不用教化来做提防,就不能防止了。)B.诗曰:“夙夜匪解(xiè)。”(诗经说:“从早到晚都不懈怠。”)C.书云:“茂哉茂哉。”(尚书说:“茂盛啊,茂盛啊。”)D.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然而一般的玉不雕琢的话,就不能成就美好的花纹。)105.下列句子中通假字不正确的是?(  C  )   A.而颛(zhun为自恣苟简之治 “颛”通“专”,专门。B.埽(so)除其迹而悉去之  “埽”通“扫”,扫除。  C.渐(jin)民以仁  “渐”通“间”,离间。D.臧(cáng)于骨髓  “臧”通“藏”,收藏。106.下列句子中汉字注音不正确的是:( D  )A.此皆可使还至而有效者也。还:xuánB.自非大亡道之世者。亡:wú  C.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汤:tng  D.不以教化堤防之。堤:tí107.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见闻广博、心智聪明?(   A   )A.努力勤勉、钻研学问。     B.无所事事,异想天开。  C.贪图玩乐,乐于享受。     D.安于现状,不思进取。108.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C )A.打发时间    B.制造气氛    C.改变民风,感化民俗    D.其他109.诗曰:“夙夜匪解。”是什么意思?(  B  )A.从早到晚都在解题。  B.从早到晚都不懈怠。C.早出晚归  D.早上和晚上都没有时间。110.“乐”的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来的?( B )A.天灾人祸   B.社会和谐  C.国家衰亡   D.其他111.圣明的君王在乱世中继承王位后会做什么?( C)A.严禁学术 B.焚书坑儒  C.扫除乱世迹象,恢复教化   D.什么也不做112.古代的君王将什么作为管理人民的重大事务?(  A )A.教化    B.物质诱惑   C.行暴政   D.其他113.“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出自以下哪篇?( D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D.对贤良策114、“强勉行道”的“行道”指什么?( C )A.行动  B.替天行道    C.践行圣人的学说或道理     D.人行横道115.汉代时称呼学校为什么?(  D  )A.校      B.庠     C.序     D.庠序116.秦朝继承周朝之后,“重禁文学”,这里的“文学”指:( A )A.儒家学说     B.现代文学    C.当代文学     D.其他11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用仁来熏陶人民,用义来砥砺人民,用礼来规范人民就能使人民习俗美善。B.如果教化已经鲜明,习俗已经成就,子孙遵循下去,过个五六百年仍然不会衰败。C.汉朝没有很好的治理好的原因就在于应当改革时却没有改革。D.乐是用于给君王行乐,而不是用来改变民风、感化民俗的。118.“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中的“虞氏”指:( A )A.虞舜      B.虞姬      C.虞美人      D.其他119.纵观周朝、秦朝,君王统治因为缺少什么而导致灭国?( C )A.货币    B、实权    C.王道    D.法度1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自:(  C  )A.孝经  B.诗经C.论语公冶长   D.千字文121.天所赋予人的就叫做( C )  A.道    B.教    C.性     D.义122、子曰:“好学近乎( C )”。 A.仁       B.智       C.知       D.勇12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 A )A.则不跲    B.则不用    C.则不废    D.则不穷124.有弗学,( B  )A.问之弗知弗措也。    B.学之弗能弗措也。C.思之弗得弗措也。    C.辨之弗明弗措也。125.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 )。A.则能尽人之性  B.则能尽物之性。C.则可赞大地之化育 D.则可以与天地参矣126.温故而知新,( D )。A.敏而好学   B.诲人不倦      C.不耻下问     D.敦厚以崇礼127.“中庸”的核心思想是( C )。A.中立    B.平庸     C.中和   D.保守128.宋代理学家把( A )、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作为四书。A.中庸      B.三字经     C.弟子规    D.诗经129.中庸是(  C  )四十九篇中的一篇。A.大学      B.论语       C.礼记      D.四书130.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只是继承了思孟学派(  B  )的思想。A.天命论       B.性善论        C.初本论       D.其它131.(  C )的实现需要有人性的依据,故要尊重德性,发扬自己的先天的善性。A.学习   B.教育C.学习和教育D.其它132.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实现( B )的中和。A.学生教师    B.主导主体    C.学校家庭    D.其它133.中庸强调了教育的(  A  )的和谐。A.本质与作用    B.过程与方法    C.主观与能动    D.主导和主体134.“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 C )的关系。         A.教与学        B.师与生        C.学与思、学与行    D.行与知135.中庸认为人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称为“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称为“道问学”。这两条途径是(  A  )。A.相依并进,相辅相成    B.相矛盾    C.相中和    D.相抑制136.人性的完善要依赖于( C ),故要注意后天的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A.学习B.教育C.学习和教育D.其它137.中庸继承了重视(  B  )的个别差异的思想。A.群体   B.主体C.个体     D.其它138.运用在学习中,中庸强调(  A  )。A.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B 主体的主导作用  C.客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D.客体的主导作用139.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下面的注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洋洋:盛大,浩瀚无边。 B.优优:很多的忧愁。C.其人:指圣人。D.凝聚:引申为成功。140.下面的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译文:真诚是天的德性,追求真诚的人的德性。B.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译文:有不曾学过的知识,学习了还不能通晓就不放弃。C.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译文:有不问过虑的疑问,问了还不明了就不放弃。D.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译文:有不曾考虑的问题,考虑了还不得其解就放弃。141.大学之道,(  A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A.在明明德,在亲民,  B.在名明德,在亲民, C.在明明德,在兴民,        D.在明名德,在亲民,14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A  )。A.谦     B.律  C.醒     D.查143.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  C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A. 奋第      B.奋弃      C.忿惕      D.负第144.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  A  )矣。 A.鲜       B.闲       C.兼       D.先145.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  A  )之。A.无     B.弃    C.众    D.去146.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  A  ),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A.倍       B.众       C.广       D.出147.“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 D )也。A.齐    B.律    C. 醒    D.修148.心诚求之,虽不中不(  A  )矣。A.远     B.偏      C.责    D.负149.汤之盘铭曰:“(  A  ),日日新,又日新。”  A.苟日新    B.近日新    C.今日新    D.再日新150.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A  )。A.格物     B.知物     C.其物     D.及物151.自天子以至于(  A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A.庶人     B.众人     C.草民     D.庶民15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  A  )也。A.必慎其独    B.必慎其慎    C.必独其慎    D.必独其独153.是故君子有(  A  )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A.诸B.知  C.彼  D.其154.大学是(  B  )系统的经典论著。  A.释       B. 儒      C.道        D.法155.在大学中,教育过程与政治过程是一个(A )的过程。A.统一   B.矛盾  C.融合  D.发展156.“修身,齐家,安天下”出自于以下哪一部经典?(  C  )A.礼记B.中庸 C.大学  D.春秋157.大学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 A)。A.亲民      B.治民   C.为民   D.富民158.从大学的“三纲领”看,教育的最高目的是( A )。A.政治目的   B.经济目的   C.文化目的 D.历史目的159.大学原为理记的第(  D  )篇。  A.38      B.40      C.39      D.41160.(  A  )的精神贯穿在大学始终。A.伦理道德教育 B.君王至上    C.儒学   D.政治修明1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  B  )A.朱熹   B.王守仁   C.韩非子   D.黄宗羲2“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  D  )A.可接受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3.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体现的教学艺术是(  B  )A.自主学习     B.量力而精     C.愉快教学     D.尊重个性4.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  D  )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    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5.“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  B  )A.重要     B.严格     C.以为重      D.重视6.“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原毁选读)其中“修”的正确解释是(  D )A.修养B.修身C.养性情D.进修,求上进 7.“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原毁选读)其中“廉”的解释是( B  ):A.廉洁     B.少,低     C.清廉     D.廉政8.“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进学解)最正确的大意是(  C  )A.做事选精当的事情,说话一定要有玄机。                       B.记叙事情选最重要的,记叙言论掌握言外之意。C.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 D.记事的人要选重要的人,写言论的人要有涵养。9.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著有论述教师问题的师说,目的在于(  A  )A.光复“师道”  B.论述教师的价值    C.传授学习方法           D.树立师德10.“传道、受业、解惑也”的“业”指( C )A.事业   B.学业  C.古人“六艺”之业   D.专业知识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揭示了( B )规律。A.教育  B.学习成败  C.道德教育D.人的成长12.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  A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B.成人对小孩的影响  C.小孩与成人道德教育的因果关系  D.道德教育的任务有阶段性13.“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较好的方法是(    B  ) A.广闻博览     B.熟读而精思     C.多方汲取     D.反复思考14.朱熹认为的“小学教育阶段”,年龄段是(  B  ) A.612岁     B.815岁     C.7-12岁     D.5-12岁15.朱熹认为的“大学教育阶段”, 年龄段是(A )A.15岁以后   B.1520岁  C.16岁以后 D.18岁以后。16.朱熹认为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 A ),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A.教理         B.认识事物      C.传授科学知识      D.明人伦17.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D )A.修身   B.传授治国之道  C.传授家族礼仪    D.为朝廷培养有用的人才18.朱熹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是(  C  )  A.明人伦      B.明确伦理纲常      C.居敬      D.反省19.朱熹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千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 A )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   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20.朱熹说:"道不能安坐等其自至,只待别人理会,来放自家口里"。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 D )A.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  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自动和适时的启发21.朱熹说:"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拨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功夫。若半上半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 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 B )A.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

    注意事项

    本文(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