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2 黄河象▎冀教2001课标版.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2 黄河象冀教2001课标版【精品文档】第 5 页六年级下册黄河象教学设计遵化市兴旺寨乡石人沟小学 杨艳丽一、教学目标 1. 学会书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有关情况以及科学家对这具化石的来历的想像;了解黄河象化石被发掘的情况。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培养了学生学科学、合理想象的能力。三、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有关情况以及科学家对这具化石的来历的想像;了解黄河象化石被发掘的情况。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来历的想像部分的条理性,学习有条理地讲述事件。2、激发学生遇事能合理而大胆地想像的欲望。四、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一、交流资料导入1、师:先来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幻灯出示化石图片)这些都是化石。关于化石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化石的资料)2、出示黄河象化石的图片。对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做简单的了解。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3课黄河象。(板书课题)一起来读读课题。这是一篇科普散文,这样的文章我们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二、 检查预习1、学习课文之前先来检查一下我们对本课生字词的预习情况。2、我们本课一共有六个字要求大家会写。现在我们看一看这六个字按结构分可以分为几组?先来看左中右结构的这三个字你认为在写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左右结构的呢?最不好写的要数半包围结构的这个腐烂的腐字,跟老师一起先写一下。好拿起笔把,按我们刚才说的再来写一写这六个字。与你平时写的比一比,是不是有了明显的进步。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黄河象的哪些内容?(随生回答板书:化石样子、假想来历、发现挖掘)请你根据这些内容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在文中用双竖线标出来。2、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的叙述顺序,你知道为什作者要把黄河象化石的样子放在文章的开头来介绍吗?(为了突出化石的样子,说明黄河象化石的样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细读课文,品词悟情1、那我们就先来读读文章描写化石样子的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黄河象骨骼化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有印象,你是从哪一句感受到的,勾画有关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2、交流:(1)这具大象骨架高四米,长八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感受到黄河象化石的高大,完整。有多高?四米,比我们教室还要高出一米,有多大?长八米,和我们的教室差不多长。这具大象的骨架如果放在我这里恐怕屋顶都要涨破。你怎样理解除了尾椎以外这句话?(只有尾椎不是化石)(2)看,前面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是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你怎样理解甚至?(舌骨很难发现也能保存着,说明化石的完整。)(3)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一百多块的脚趾骨,连三四厘米的趾骨也没有失掉可见完整。大到三米长的大象牙,小到三四厘米长得脚趾骨都保存着,可见它的完整。3、作者为了说明化石的高大、完整用了一些数字来说明,这在说明文中是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我们再来读读这三句话,感受一下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准确性。4、人们站在这样的骨架前,似乎可以看到一头大象这昂首阔步向前跑。(出示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话把你看到的这具化石的样子介绍给大家吗? 5、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的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它为什么能这样完整的保存下来呢?(死后没有被移动过)你怎么知道的?6、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问题: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发现的?因为什么所以能完整的保存下来。7、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大象的脚踩着石头。课件出示: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 ),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 )。8、小结:大象是失足落水的,死后没有被移动过,这都是科学家们的想象和推想。但是不是随便瞎想。而是有理有据。那么科学家又会为我们假想出怎样一个精彩的大象失足落水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再去欣赏吧!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学习第二部分1、出示: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 ),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 )。2、科学家根据发现时黄河象的样子为我们假想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交流:1)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2)归纳总结出:因为天气的炎热才有象群的疲劳和干渴,才会有老象因为急于喝水而失足落水,而岁月的变迁使之成为了化石。3)体会科学家假想的条理性。4)同桌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3、科学家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假想?联系最后一段的内容说一说。三、课外延伸1、找一找这样的科普文章读一读2、为黄河象设计解说词,写一写。四、综合提升自己试着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写一篇小故事。板书设计:黄河象化石样子高大完整假想来历有理有据发现挖掘科学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