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doc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第七单元 特产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开放单元,主题是“特产”,由一幅主体画页,一篇自读,两首古诗和一系列语实践活动组成。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了解从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描写故乡的杨梅,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3口语训练: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4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特产的资料。教学时:4时第一时时目标:1找出自己熟悉的水果和产地。2再查找资料,了解其它水果产地,多了解一些物产的产地。导学过程: 一、问题激趣,导入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知道它们产于何地呢?二、组织学习活动,积累知识。1指导学生把自己熟悉的水果和产地连起。2全班交流完成情况。3根据查阅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地方产什么水果?还可引导学生说说中水果的其它产地?4引导学生写出中A2题物产的产地,鼓励学生多写。交流学生所写的内容,随机指导学生把产地定正确。6学生独立完成A3,画出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特产。7交流学生完成情况,并引导说出为什么?三、小结点拨。四、布置作业。第二时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家乡吗?知道家乡有什么特产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二首古诗都和江南水乡的特点有关系?想读读吗?二、引导古诗,了解大意,体会感情。 1学生自己读二首古诗,自学不认识的字词。2同桌互说诗的大意。3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二首古诗的大意。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二首诗。配乐朗读,创设情境,学生谈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三、引导学习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 1学生自读,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学。2默读,说说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3重点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感情朗读。并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删词换词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语句的优美。四、总结,布置作业。第三时导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学习内容。同学们,上节我们从古诗和和阅读中感受到了故乡鲈鱼的美,杨梅的甜润,这节我们也向大家介绍介绍家乡的特产。二、介绍家乡特产,为写打基础。1引导学生回顾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说说作者抓住了杨梅的哪三方面特点介绍的?2学习作者介绍杨梅的方法,现在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怎样向客人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呢?先在小组讨论,互相说说。3全班推荐几名学生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三、引导交流,学生通过问、查后对本地特产的介绍。四、潜移默化,引导写作。1刚才我们在班里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家乡的特产,还了解了本地的特产,如果要让全国各地的人都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怎么办呢?2为了让所有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特产,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现在我想让大家为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或产品介绍,你们有没有信心。那么广告词或产品介绍怎么写呢?3引导学生回忆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或产品介绍,点拨这些广告或产品介绍主要是抓住产品的特点,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高度概括,并且要配合生动活泼的画面。4学生构思作。五、巡视点拨。第四时一、学生继续写作。二、教师巡视、指导。三、交流写好的作。第八单元 尊重与平等教学内容:本单元共编排了三篇主体最美的花束,这个规矩不能有,荣珊的帽子,通过诗歌和伟人的故事,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尊重别人,树立与大家平等的思想。语天地中,继续学习积累词语,开始学习留心观察同学的优点,能够清楚地表达,并根据这些内容,练习设计板报,还要学会背诵的方法。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20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学习,感悟词句,学会在社会生活中尊重别人,树立与大家平等的思想。3积累词语,留心观察,学习清楚地表达,背诵练习设计板报。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体会到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尊重别人,树立大家平等的思想的重要性。能够清楚地表达。教学时:89时。最美的花束教学目标:1学习本会写的字个,会认的字2个。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2时。教学设计:第一时时目标: 1初读,认识诗中有关字词。2反复朗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你觉得他们一样吗?二、初读诗,学习生字词。1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3同桌互相读,达到读准读通。三、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1配乐范读,学生感受。2听完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3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入朗读。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四、学生交流资料,描述自己所见全世界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五、总结布置作业。第二时时目标:1进一步有感情朗读诗体会感情。2指导学生会写个生字和有关的词。3背诵全诗。导学过程:一、导入学习。1今天继续学习最美的花束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全诗。2师生共同评价。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4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自读全诗,练习背诵。6指名学生背诵。二、引导学习语天地中的读一读、填一填,会用_和_一样_。说一句话。三、指导学生写生字。1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提出难写的字。2教师示范:冠、漆。引导学生说出怎样记住这个字。3对于“冠”,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4学生练习写字。四、布置作业。“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目标: 1学习本会写的字10个,会认的字9个。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解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3重点理解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思想品质。教学时:2时教学设计:第一时时目标: 1初读,认识中有关字词。2反复朗读,理解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导学过程: 一、直揭题,引导质疑。1教师板书题,夸张双引号,学生观察与以往题有什么不同?2读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引导学生学习。1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自读,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同桌互相学习。2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3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的疑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儿体会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切入中抓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理解体会彭总的品质,并穿插着交流资料。根据学生所谈的体会及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部分。4整体感受。男女分角色朗读全。三、总结全,布置作业。第二时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情朗读全,体会人物品质。2学习语天地D4中的第二题。3学会写中10个生字。导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直接导入。同学们本节我们继续学习“这个规矩不能有”一,你们还想读吗?二、引导再读,加深理解。1学生自读,回忆内容。2指导再读彭总的话:“这个规矩不能有!”你们知道这个规矩指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可讨论指名回答。3引导学生再读彭总的话,结合语天地,注意问号和叹号的用法,体会说话人的心情。4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1可分组分角色演演。2指名演的好的上台演。四、指导写字。1学生观察字形,引导会区别:搞稿 辩辨辫 奉春,会用形声的方法记字。特别注意鬼9画。2学生练习写字。苏珊的帽子教学目标: 1会认识本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使学生了解内容,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3简要地复述这个小故事。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内容学会尊重别人。教学时:2时。第一时时目标: 1会认识本的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使学生了解内容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戴帽子吗?平时都在什么情况下戴帽子,今天学习一篇和帽子有关的。2齐读题,读完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呢?二、引导学习。1疏理问题,刚才同学的最想知道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吗?她戴着帽子为什么能自如地到学校去上?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画出认识的字运用常用的识字方法解决。3围绕疏理的问题展开讨论。4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全班交流。在学生明白她戴着帽子自如到学校上的原因后,进一上追问“从她能自如到学校上”这事你感受到什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切入指导朗读。三、整体朗读全。四、布置作业。第二时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学习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明白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抓住中的重点词语复述。2学习语天地中D4。3会写中10个生字。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苏珊的帽子,愿依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吗?二、指导再学。1学生自读。2指名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3根据学生的叙述点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4学生分别读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部分。三、引导学生语天地D4体会说话人的心情,有感情朗读这段话。四、指导学生学习写字。1观察字,说出难写的字。2引导学生注意区别肿冲、瘤溜、症证、秃秀、妨仿、碍得、疗辽和多音字落。3学生练写。五、巡视指导,布置作业。语天地八第一时时目标:1完成本单元中词语和成语。2引导学生初读爱因斯坦与小姑娘导学过程:一、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词语。1出示“热、熟,宣、宜,闭、闲,乱、刮;引导学生观察写法并组词区别。2出示D2中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积累。3指导观察D3题填写成语。4学生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小结。二、引导学生阅读爱因斯坦与小姑娘1学生自读。2同桌互相说说写了什么事?3全班交流。三、布置作业。围绕“尊重与平等”写一篇读书笔记,说说自己的看法。第二时时目标: 1。小组互评,说说同学的优点,学会尊重同学。 2学习办板报。导学过程:一、引导学生在口语交流中学会尊重同学。1同桌互相介绍优点,要求态度真诚,发自内心。2全班介绍你最了解的同学的优点。3教师评价。二、引导学生写习作。1根据学生介绍要求学生选最了解的同学一方面优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2学生打作草稿。三、引导学生办板报。同学自愿结合设计一份板报小样,以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为内容。第九单元 观察与发现教学内容:本单元主题为“观察与发现”三篇主体分别为大自然的语言、李时珍、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2学会本单元生字24个,会写29个生字。3积累词语,会用关联词造句,会查找积累谚语。教学重难点:理解,学习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激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勇于创新。教学时:9时。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学习本会写字9个,会认的字4个。2理解诗的内容,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感悟它的神奇,激发探索、研究大自然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教学时:2时。教学设计:第一时时目标:1初读,认识诗中有关字词。2阅读,引发他们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感悟它的神奇。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题。1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满天、电光闪闪它们能告诉我们什么?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中还告诉我们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二、引入学习。1自读,画出认识的生字词。2检测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3再读,你对哪种大自然的语言最感兴趣,可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第十单元 奉献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三篇主体。这三篇中,兼顾了不同题材(有神话传说、诗歌、记叙)、不同国籍。无论是中远古时代的“大禹”,还是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的一名普通炮手,甚至是大自然中的一条小河,他们的奉献精神无不使我们深受感动。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们,从小培养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语天地中设计了同音字组词、摘抄词语、词语搭配、积累名言警句、采访工人、邀请家长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意在让学生了解高尚的奉献精神就体现在身边那些非常熟悉的普通人身上,引发他们联想到: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亲人、为同学、为周围所有的人做些什么?教学目标:1、会认本单元24 个生字,会写本单元的30个生字。2、学习,感悟有关词句, 3、积累中的优美词句。4、在语活动中完成“语天地“中的练习。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体会到世界处处充满爱,从小树立为人类勇于奉献的精神。教学时:89时 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认识本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阅读,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人民造福的英雄。3、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4、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苦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疏通河道,制服洪水的。教学难点: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教学时:两时 第一时时目标:1、初读,认识中生字词。2、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苦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疏通河道,制服洪水的。并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前准备:搜集“大禹”的有关资料。导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出示滚滚洪水及大禹的画像,让学生根据前搜集的资料用自己的话介绍治水英雄 大禹。二、初读,解决中生字。1、自读,画出中生字,想办法解决。2、读检测生字:指名分段读,随机正音。三、学习。1、自读,对内容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它治水的方法与父亲有何不同?治水过程中他付出了怎样的辛苦?2、再读,解决提出问题:找出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3、 重点体会在治水过程中付出的辛苦:(1)你从那体会到的?为什么?抓住重点词句理解。(2)分别想像大禹三次路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他当时会想些什么?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4、怎样才能读出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指名读,生评价,再齐读。四、布置作业: 第二时时目标:1、进一步理解内容,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2、完成语天地的有关内容。3、指导写字。导学过程:一、回忆内容,进一步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1、讨论: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2、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敬佩之情再次读。3、完成语天地D4。二、采用多种形式读三则名人名言。1、同桌交流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2、指导背诵。三、指导写字:1、出示11个生字,指名读字音。2、说说写这些字时应注意什么?3、抄写生字。四、布置作业:炮 手教学目标:1、认识本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理解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3、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重难点:体会炮手与将军间的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教学时:两时 第一时时目标:1、初读,认识中生字词。2、理解内容,抓住炮手的语言、神态体会他内心的变化与激烈的斗争。导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板书题1、问炮手是干什么的?2、播放炮声,随着一声声炮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跨越历史长河,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出示第一段字,齐读,问你读懂了什么?)3、师小结:德国军队侵入法国巴黎郊外,法国人民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土被侵略,奋起反抗。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二、初读,认识中生字词。1、自读,画出中不认识的生字。2、检测生字,板书词语,指名认读。三、学习。1、再读,说说讲了一什么事?2、明明知道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开炮?3、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他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让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平静下呢?我想,他肯定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4、细读,在中画出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有关句子,读一读。(1)炮手脸色是怎样变化的?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脸色不好的,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区别吗? (2)什么原因造成脸色发生这样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测出炮手紧张的心情也在加剧。(3)你能想象出他当时心里想什么吗?结合将军和炮手的对话:当将军用望远镜瞭望河对岸的小村时,当将军特指那间红瓦白墙的房子时,当将军命令炮手向房子开炮时,炮手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4)出示脸色惨白的段落:炮手心情怎样?此时,炮手又是怎么想的?体会炮手矛盾、痛苦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最后,炮手做出了什么决定?此时你对炮手产生怎样的感情? 、播放炮声:随着一声炮响,炮手的房子消失在浓浓的硝烟中。(出示句子)此时,炮手和将军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当将军问炮手的时候,炮手有时怎么说的?他的话应怎样读?指名读,齐读。6、当将军听到炮手的话时,将军怎么说的? 四、布置作业: 第2时时目标:1、进一步理解,体会炮手无私奉献的2、结合语天地中“笔下生花”中的内容。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一、回忆内容,进一步体会炮手无私奉献的精神。1、通过学习,你觉得炮手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内容谈。2、有感情地读。二、完成语天地中的“笔下生花”。1、想象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家乡以后会怎样?2、同学之间讨论交流。3、动笔写一写。三、指导写字。1、出示本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2、重点指导多音字“颤”。3、抄写生字。四、布置作业:小河的歌教学目标:1、认识本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培养 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重点: 教学时:两时教学设计:第一时时目标:1、初读,解决中生字。2、再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小河那种忘我、快乐、奉献的精神。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注意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导学过程:一、导:电教手段,动画效果: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地流淌,它在唱着自己的歌,它告诉我们什么呢?二、初读,解决中不认识的生字。1、自渎棵,想办法解决中不认识的生字。2、检测生字词及读情况。三、学习诗歌:1、自渎诗歌,说说小河有哪些动人的故事?2、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仔细读,说说为什么对这里感兴趣?谈谈你的理解。并把你的理解读出。 3、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所描写的画面。4、配乐朗诵诗歌。四、布置作业:第二时时目标:1、再读诗歌,进一步体会小河忘我、快乐、奉献的精神。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诗歌。3、指导写字。4、完成语天地D4。导学过程:一、回顾。1、小河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鼓励学生有感情地读诗歌,背诵诗歌。 二、发散思维,进一步体会小河忘我、快乐、奉献的精神。1、激发学生想象:小河是从哪的?会流经什么地方?会看到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联系诗句表达的内容,还加上学生自己的经验。2、搜集资料:了解家乡的河流,调查家乡的河为当地生产生活带的影响。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记字方法。2、抄写生字。四、处理语天地D4。五、布置作业:第十一单元书信教学内容:本单元三篇主体是:给家乡孩子的信、送往小木屋的信、信。通过学习这三篇,使学生了解到有关书信的知识,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使学生了解边防战士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战士们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也使学生了解作者要表达的美好愿望,同时,让学生明白写信要表达真情实感。教学要求:1、认识本单元18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2、学习,理解内容,了解到有关书信的知识,明白写信要表达真情实感。3、完成语天地中的练习。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内容,了解到有关书信的知识,明白写信要表达真情实感。教学时:89时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要求:1、认识本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学习,理解内容,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3、了解到书信的格式。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内容,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教学难点:了解到书信的格式。教学时:两时第一时时目标:1、初读,解决中生字。2、通过阅读巴金爷爷的信,体会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3、能够抓住正的重点,围绕中心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导学过程:一、导:你们会写信吗?想不想写信?今天我们学一封信,看看这封信中写了些什么?写信时要注意什么?二、初读,解决中生字。1、自渎,想办法解决中生字。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三、学习。1、小声读,问这是一封怎样的信?谁给谁写的?2、你能根据这封回信猜猜信中写的是什么?你从哪知道的?找出中相应的段落读一读。3、从这封信中你觉得巴金爷爷是个怎样的人?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把自己理解到的有感情地读出。4、讨论理解巴金爷爷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体会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重点读这一部分。、总结内容。抄一抄中你认为重要的话。四、布置作业:第二时时目标:1、了解书信的格式。2、完成语天地中的练习。3、指导写字。导学过程:一、导:学习了巴金爷爷给家乡的孩子写的信,你知道了信中写了些什么,那么,你有没有注意到写信的格式呢?二、结合语天地中的“金钥匙”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信封的格式。(1)仔细观察送往小木屋的信,看看书信的格式。(2)结合“金钥匙”,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信纸和信封,边讲边示范。(3)学生动手写信、写信封。老师检查、指导。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2)抄写生字。四、布置作业:送往小木屋的信教学要求:1、认识本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3、了解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并体会怎样把事写具体。4、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为边防战士写信的热情。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了解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并体会怎样把事写具体。2、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教学时:两时第一时时目标:1、初读,解决中生字。2、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为边防战士写信的热情。导学过程:一、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方式越越发达,可在偏远地区,他们唯一的通讯方式还是写信,而且信对他们说非常重要。二、初读,解决中生字。1、自渎,想办法解决中生字。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三、学习。1、自由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概括总结主要内容。2、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家书抵万金”?这封家书和平常的家书一样吗?(1)抓重点词句体会森林战士生活艰苦、单调、寂寞。(2)鼓励学生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3)用语言渲染:信可以使他们消除寂寞,与外界取得联系,点明信对战士说多么重要啊。3、当他们得到信时,又是什么表现?(1)指导员怎样送信?战士们又是怎样拆信、读信?体会指导员对战士的一片爱心,以及战士们对信的珍爱。(2)怎样才能把那种感情读出呢?指名读、分组读、齐读。四、布置作业:第二时时目标:1、了解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并体会怎样把事写具体。2、进一步体会,激发学生为森林战士写信的热情。3、完成语天地D4。4、指导写字。导学过程:一、回忆内容,说说讲的是什么?体会三名森林警察是为了保护祖国最北部九十七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宁愿自己过上这样艰苦的生活,他们是多么伟大啊。二、读了作者写的这篇,我们深受感动,想想作者为什么能写这么感人?他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呢?结合语天地D4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2、抄写生字。四、布置作业: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教学重点: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教学时:两时第一时时目标: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2、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导学过程:一、导:任何一封信中都表达着自己的美好愿望,看看这首诗歌中的信中都写了写什么?二、初读,解决中生字。1、自渎,想办法解决中生字。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三、学习。1、自由读诗歌,看看作者都给谁写信了?指名板书。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2、你对哪封信最感兴趣?用心读,说说信都中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1)指名回答,谈感受。重点体会“让我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歌。个别读、比赛读、分组读、齐读。3、每封信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所以说写信时要用心去写,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四、布置作业:第二时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2、完成语天地D2、笔下生花。3、指导写字。导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背诵诗歌。二、你想给谁写信?写些什么?(1)学生畅所欲言,给亲戚、朋友写。(2)结合语天地笔下生花,看看这些小朋友给谁写?你还想给谁写?写些什么?学生仿照编写诗。(展示学生作品)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2、抄写生字。四、布置作业:第十二单元 走进森林教学内容:本单元三篇主体美丽的小兴安岭草叶上的歌失踪的森林王国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写了森林的美丽景色、物产丰富及有关森林的故事。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森林、了解森林、保护森林的思想感情。“语天地”中设计的各项活动和练习,突出了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注重了学习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36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2、通过学习,理解内容,使学生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森林、了解森林、保护森林的思想感情。3、完成“语天地”中的各项练习,注重词汇量的积累。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森林、了解森林、保护森林的思想感情。教学时:89时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目标:1、认识本12个,会写9个生字。2、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的思想感情。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重难点: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的思想感情。教学时:两时第一时时目标:1、初读,解决中不认识的生字。2、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导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在我国东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小兴安岭,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里的优美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二、初读,解决生字词。1、自渎,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中生字。2、检测字词,分小组读。三、学习。1、默读,想一想哪句话最能概括全,用笔画出。2、细读,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 学生:你从哪感受到了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根据中的描写引导学生想象;3、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引导有感情地朗读,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读出。4、整体感受:想一想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你最喜欢读哪部分,请读给老师和同学听。(并评价读的怎样)四、布置作业:第二时时目标:1、再次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3、完成语天地中的练习。4、指导写字。导学过程:一、回顾,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景色诱人,物产丰富)作者为什么能把小兴安岭写的那么美呢?(写的具体)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呢?以夏天为例:抓住树木、浓雾、太阳光、野花的特点写。二、完成语天地D3、D4。1、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检查。3、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讲解。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2、区别“笼茏 舔添 诱绣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四、布置作业:草叶上的歌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两时第一时时目标:1、初读,解决中不认识的生字。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导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你喜欢草坪吗? 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草叶上的歌就是写草坪的。二、初读,解决中不认识的生字。1、自渎,想办法学会生字。2、检测字词,分组朗读诗歌,有错纠错。三、学习诗歌。1、自己读一读诗歌,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草坪?(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小节)2、你最喜欢哪块草坪?为什么?学生结合诗句谈感受。3、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像:(1)沉睡了一冬的大森林,在一场春雨后,睁开了明亮的眼睛,想像它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2)早上起或下雨过后时看到露珠落在草叶上,随风滚动的情景。(3)各种小动物在绿色的草坪上玩耍嬉戏的情景。4、及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边想象边朗读。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四、布置作业:第二时时目标:1、进一步理解诗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3、指导背诵诗歌。4、指导写字。导学过程:一、回顾,中描写的是怎样的草坪?你最喜欢哪中草坪?二、用语言描述一下,把你想象的用彩笔画出,并全班展示作品。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形象?1、学生交流,师引导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2、让学生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说几个句子。3、鼓励学生把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运用在写作中,可以使你的更生动更形象。三、背诵诗歌。(1)学生交流背诵技巧。(2)学生独立背诵。(3)检测背诵情况。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2、重点指导:境镜 浆桨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五、布置作业: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目标:1、认识本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学习,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学习用中的话概括。教学重难点:学习,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两时第一时时目标:1、初读,解决中生字词。2、学习,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导学过程:一、直接导,学生质疑。板书题失踪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个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提的问题,都做了介绍。二、初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1、自渎,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2、中哪个词语不理解,联系上下想一想,如还不会,学习时再解决。3、检测字词:同桌互相考一考。三、学习。1、自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1)失踪前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的?想象“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的情景。体会特别法令森严,森林是王国的保护神。(2)失踪后的森林王国又是什么样的?结合描写,学生谈感受。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3)最后再分析失踪的原因:违法法令,乱砍乱伐,森林失踪。(4)师总结: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学习了这篇,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是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布置作业:第二时时目标:1、再读,进一步加深对的理解。2、完成语天地中的练习。3、指导写字。导学过程:一、回顾:1、失踪的森林王国这篇讲的是什么?2、学生根据所描写的,(也可加上自己临场发挥)编成本剧表演,加深对的理解。4、你还知道哪些资很重要?(丰富学生的外知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