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
精品文档1古诗词三首教学要求1.学习古诗词,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理解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3.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教学重点: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义。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两首古诗。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2.通过搜集资料、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的内容,培养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能背诵、默写这两首古诗。3.感受敬亭山和洞庭湖的独特风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你们知道哪些唐代诗人,又喜欢他们的哪些诗词呢?二、交代任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三首古诗词。(板书:古诗词三首)它们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三、学习独坐敬亭山1.以谈话的形式了解作者及背景。(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谁能谈谈自己对他的了解?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漫游中度过,曾被人推荐,被召至长安为官,但因不容权贵,又弃官而去。独坐敬亭山就是他在离开长安十年后,经历了长期的漂泊,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孤寂感倍生时所作。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孤独、寂寞的情感。(3)看!李白正坐在敬亭山上,轻轻吟诵呢!(出示多媒体课件:李白坐在山上,凝视山峰,低声吟诵。)2.解题。敬亭山: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坐。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什么?(李白一人独坐在敬亭山上赏景。)3.自主探究,了解诗意。(1)自读,读准字音,熟读诗文。(2)再读,借助注解,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理解词句,不懂的作上记号。(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间相互补充,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共同探讨。)要点提示:“尽”指无,不见了。“众鸟飞尽,孤云独去”之后,更让人觉得静寂难耐,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厌”当满足讲,“相看两不厌”指诗人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和他相视,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互为知己的情感。“只有”两字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四、学习望洞庭1.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洞庭湖的资料。老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被它吸引,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这一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出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作。听,他正在吟诵呢!2.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读。3.自学诗文,理解诗意。(1)自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2)再读,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理解词句,不懂的作上记号。(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4)全班汇报交流。(你们理解了哪些重点词、诗句的意思?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要点提示:诗人把面积广阔的洞庭湖看成一个小水潭,表现了诗人眼界的宽广,心胸的广阔。“镜未磨”指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古时候的镜子是铜制的,经过打磨才可以用。“翠”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十分苍翠。“白银盘”指湖水。“青螺”指君山。写出了君山的小巧玲珑和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映衬,突出了洞庭山水的美丽。全诗大意: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显得那么和谐。此时没有一丝风,潭水平静,如同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五、板书设计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人孤寂 以“动”衬“静” 孤云独去 相看两不厌 山为伴 山人相依 只有敬亭山望洞庭 湖光、秋月-相和洞庭秋色 和谐宁静 潭面- 镜未磨 洞庭美 山水-青翠洞庭山水 山水相称 君山-青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忆江南。2.通过搜集资料、看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培养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3.感受江南美好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作者的简介及背景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两首诗,谁能背诵下来?学习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忆江南。(板书)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二、学习忆江南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作近三千首,数量为唐代诗人之冠。白居易在五十岁至五十五岁期间,曾先后在杭州、苏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长官),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忆起这段令人愉快的时光。这首忆江南是他在六十七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的。2.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作词的人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却是对江南春色的回忆,或许这也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3.自主学习,理解词义。(1)自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2)再读,借助注释,想象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理解词句,不懂的作上记号。(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相互交流读懂了什么,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间相互补充,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共同探讨。)要点提示:“谙”指自己过去已体验过、感受到、熟悉了的。第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又与下文的“忆”相照应,上下沟通,此为精彩之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描写江南美景的绝妙之笔,要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意境,红的江花,绿的江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很是耀眼。作者对江南景象的描述以色彩的渲染而别具独到之处。“能不忆江南?”通过反问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同时与开头呼应,使全词浑然一体。这首词通过对江南景象的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与怀念。全词引人遐想,给人以深刻印象,令人叫绝。(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感受江南的美景,体会作者的表达之妙。三、学习本课的生字1.两分钟记住字形。2.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地方。(“亭”下面不要写成“子”。“庭”里面的“壬”,末横要短。)板书设计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课堂作业1.把诗句补充完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2.读独坐敬亭山,填空。李白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众鸟飞走,孤云也飘去了。眼前只有一座敬亭山,这时他内心十分不平静,感到十分孤单和寂寞。3.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意:春回大地,百花盛开,每当太阳升起,江边开放的鲜花就艳丽得胜似火焰;江水清净明澈,比蓝草还要绿。2桂林山水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波澜壮阔”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重点难点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3.初步观察图画,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教具准备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到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吗?观赏过那里美丽的景色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那里的山水风光吧!(放录像或投影。)2.你从录像中看出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了吗?请你试着用优美的词句来赞美桂林山水的美景吧!二、初读课文1.引出课文题目: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作者是怎样用笔给我们描绘出来的呢?(板书课文题目:桂林山水)2.自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2)记记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再读课文,看看每段都写了什么,画出重点词句及不理解的地方。三、汇报交流1.生字。(1)字音:峦读luán不读lán。(2)字形:澜,最后一笔是“点”。(3)攀,可这样记:一只大手,抓住树林中的枝枝杈杈。2.词语。兀立:高耸直立。形容山势险峻。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连绵不断:指山脉河流接连不断。3.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2自然段写漓江的水。第3自然段写桂林的山。第4自然段写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四、师生小结1.初读了课文,你感觉课文内容和题目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内容紧紧围绕题目中的“山”和“水”来写。)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总述分述总结)五、质疑1.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别人的问题也是你的问题,请在文中用“”和“?”作上记号。) 2.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应该随即解答,难一点儿的问题,记下来进行讨论解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漓江的水的静、清、绿;感受桂林的山的奇、秀、险。2.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仿照例段写话。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具准备1.描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句子的幻灯片。2.描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句子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齐读课文题目并提问:桂林山水怎么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桂林山水甲天下。)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桂林山水的美是天下第一的。)3.正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作者才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我们也随作者一同去尽情欣赏那美丽的桂林风光吧!二、学习第2自然段1.我们荡舟在漓江上,首先吸引我们的是什么景色?(漓江的水)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请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3.汇报交流:静、清、绿。4. 漓江的水“静、清、绿”这三个特点的描写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5.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1)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2)读出作者的感叹。(自读,指名读)指导突出“真”字,声调稍高。(3)师生互为引读,接读前后句,男女生互相读。这样的水使你产生了什么想法?(4)请你在每句后面用“我真”进一步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第一句,我真不忍心把船桨伸入水中,唯恐打扰这静静的江水。第二句,我真想跳入水中,尽情游泳,再采几块江中的小石子。第三句,我真想采下一块,做成美丽的首饰,那感觉一定很好。(5)波澜壮阔的大海固然美,水平如镜的西湖也美,而漓江的水更美。请你再读一遍,体会漓江那不同寻常的美。(6)请你试着用先赞叹再描述的句式,说说漓江水的其他特点。漓江的水真甜哪,甜得喝一口就让你永远也忘不了。漓江的水真凉啊,凉得坐在船上都能感觉到阵阵的清爽。(7)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情朗读,感悟写法,想象仿写。三、学习第3自然段1.仿照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我们再来和作者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提示:(1)自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语和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3)体会写法,欣赏图画,仿照写法再写一写。2.汇报交流。(1)特点:奇、秀、险。出示相应的句子。(2)指名读,说说应该怎样读。师生互读。(3)写法:先赞叹再描述。(4)仿写:桂林的山真多呀,一座座,一层层,放眼望去,看不见边,望不见头。桂林的山真高哇,像巨大的画笔,像钻天的大树,像庞大的石狮直插云霄,高耸入云。(5)作者写山时,为什么先写泰山和香山?(对比,突出桂林山的特点。)四学习第4自然段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不仅如此,你仔细看,还有什么景物“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哇。2.请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这幅画卷描绘的景象。五、总结全文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觉相同吗?(先感叹赞颂,再具体描述来介绍。)2.小结。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走进了仙境。3.在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写法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还有先赞叹再具体描述的描写方法。六、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总写:甲天下 热 水:静、清、绿 爱分写 山 山:奇、秀、险 水总写:美如画卷 之 情课堂作业1.看拼音,写词语。wú xiá(无瑕) pn dng(攀登)tài shn(泰山) luò tuo(骆驼)píng zhàng(屏障)b lán zhuàng kuò(波澜壮阔)fng luán xióng wi(峰峦雄伟)lián mián bú duàn (连绵不断)2.将下列搭配适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漓江的水有静、清、绿的特点;桂林的山有奇、秀、险的特点,所以人们称桂林山水甲天下。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要求1.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能领悟按游览顺序来叙述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1.了解内洞、外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2.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理清课文层次,明确写作顺序。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师生搜集有关溶洞知识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江南山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你们知道吗,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也不同寻常,请你们把搜集的有关溶洞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出示投影:老师搜集的溶洞景观图片)老师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很多奇妙的景观。这神奇的溶洞就如同童话世界里的迷宫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2.自学生字、新词。3.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三、汇报交流1.生字。字音:孔隙(xì)走了一转(zhuàn)即使(jí)字形:重点记忆“簇、臀、擦、蜿蜒”。2.新词。石钟乳:又名“钟乳石”,倒挂在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具有同心圆状结构,形如钟乳,所以称“石钟乳”。石笋:溶洞底部直立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洞顶的水滴在洞底,水分蒸发,水中的碳酸钙沉淀下来,由少积多,由下向上增长,形如笋状,所以叫石笋。进:平房的一宅之内有几排,一排为一进。3.课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去双龙洞途中所见到的风光,及双龙洞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课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介绍的。四、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1.指名朗读课文。2.小组讨论分段。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也可分为六部分。分三部分见前面“课文详解”,分六部分见下面: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4月14日,“我”游浙江金华的双龙洞。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介绍了路上的风光。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洞口和外洞。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由外洞过孔隙到内洞。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写内洞。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写“我”出洞。五、 分段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2.进一步体会作者按游览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教具准备课后第3题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金华的双龙洞的?(游览顺序。)作者分别介绍了哪些地方?(沿途风光、洞口、外洞、孔隙、内洞。)二浏览课文,整体把握内容请你迅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词或自己的话概括每一处景物的特点。沿途风光明艳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石笋三细读课文,体会特点,感悟写法1.本文有两条线索,你发现了吗?2.你喜欢哪一处景物?请认真读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一处的景物特点写具体的。3.反复读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体会好在哪儿。四、小组交流小组互相交流作者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说一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及他当时的心情。五、集体汇报老师重点引导:1.写途中风光,以色彩描写来突出山里景色的明艳;写溪流抓住溪流的变化来突出小溪的欢快,衬托作者愉快的心情。出示句子: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从句子中体会出,小溪依山而变,形变,速变,声也变,变化多,变化快,使人愉快。引导学生想象小溪的样子,读出小溪的欢快及喜悦之情。2.外洞:运用打比方和列举数字来说明外洞的宽敞。3.孔隙:先写大小(容下一只小船),再写小船的进出,最后写作者乘船过孔隙。出示句子: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体会孔隙窄小,只能平躺,一动不动,受“挤压”的感觉十分强烈。请一个学生读这一部分,其他学生闭上眼睛随作者一起体会过孔隙的感觉。4.内洞:感觉昏暗,随着灯光看到双龙,其次是石笋、石钟乳。出示句子: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体会这些天然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就很值得欣赏;突出洞内石钟乳、石笋自然天成的独特之美。读句子体会、想象其美景。六回顾全文,引导发现同学们,我们随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尽情地领略了双龙洞的风光,也感受到了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独到之处。可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作者在介绍双龙洞时还有一条暗含的线索,知道是什么吗?对,是以溪流为线索。迎着溪流从洞口流出外洞从孔隙流出内洞,靠右边流,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这样的线索,好像把我们带到溪流边,我们的脚步随溪流而移动,我们也好像亲临了双龙洞,这又是一处作者的独到之处。七、精彩复述,升华情感1.给你两分钟准备,练习复述你最喜欢的部分,以导游的身份讲述。2.请同学们讲解所看到的景点,要吸引游客。八、总结全文1.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分别从内容、写法、情感上谈。)2.老师小结:金华的双龙洞的确别具特色,特别是那一路的溪流,那只能容一只小船进出的孔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机会我们一定也去那里亲身体验一下其中的乐趣,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九、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作业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即使(jí)孔隙(xì)走了一转(zhuàn)一簇(cù)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鲜艳的(红领巾)宽敞的(教室)窄小的(洞穴)蜿蜒的(河流)昏暗的(灯光)漆黑的(傍晚)3.下列各项分别代表哪个成语,用线连起来。4*七月的天山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2.会认本课生字。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天山风景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随作者一起游览了江南的山水、神奇的溶洞。今天,我们将去北国的天山游览一番,你们高兴吗?2.播放天山风景的课件。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交流。)二初读课文1.导入:你想了解作者笔下的天山吗?朗读课文。2.提示:(1)画出生字、新词,借助字典,读准生字,理解新词。(2)读通句子,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有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小组交流。4.全班汇报。(1)生字。白缎山涧俯视白皑皑马蹄溅起绵延马鞍(2)新词。戈壁滩:蒙古语译音,意为“难生草木的地方”。山涧:山间的水沟。洄水涡:水流回旋。(3)描写的景物。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太阳透过云彩,把云影映在雪白的山峰上,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句话写雪水流动气势磅礴,飞溅的浪花像盛开的白莲,非常美丽。)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写溪水清澈,鱼群畅游,使天山充满生机。)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写雪峰中的森林连绵不断,翠绿茂盛,日影斑驳,一派清幽繁茂的景象。)三再次浏览课文1.画出方位变化的句子。2.思考:作者在景物顺序的安排及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按地点的变换,描绘了天山不同的景物,并能抓住景物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词也非常确切、巧妙。)四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背背,并抄录下来板书设计课堂作业1.照例子,写词语。白皑皑斑斑点点巨大的雪峰黄澄澄 整整齐齐 美丽的朝霞绿油油 开开心心 高耸的山峦金灿灿 热热闹闹 平坦的公路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饮马溪(yìn yn)重重叠叠(chóng zhòng)矫健(jio jio)3.进入天山这一自然段依次写雪峰、雪水和溪流的奇特景象。4.文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天山的景物特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也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仿照作者的写法也来写写它的特点,好吗?语文园地一教学要求1.留心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了解祖国山河的独特风光。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3.培养观察、交流、写作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通过上网搜集图片资料,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重点难点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指导。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进行“走,我们去春游”的口语交际训练。2.培养交往及口语表达能力。3.激发对春天景物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1.进行“走,我们去春游”的口语交际训练。2.培养交往及口语表达能力。3.激发对春天景物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春天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小草纷纷探出头来,柳枝抽出点点嫩芽,花儿争先吐出芬芳面对这样的景色,我们会不约而同地说:“走,我们去春游。”(板书:走,我们去春游)二交代任务春游之前,我们要订个计划,什么时候去春游,到哪儿去春游,打算开展哪些活动,做哪些准备,这些在出发之前必须商量好。(注意:时间、地点说清楚,活动内容要围绕春游切实可行,且有一定意义。准备工作要充分,安排要细致,分工要合理。)三分组讨论1.春游要结伴而行,或两三个,或四五个,或男生,或女生,或既有男生又有女生,总之几个好友相约一起去踏春,一定是件美好的事情。请你赶快去找你的好朋友,选出一个负责人,组织大家把这个春游计划制订好。(注意:主持人和大家一起,各抒己见,选出最优方案,确定好记录员和汇报员。)2.出示:春游活动计划表。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准备工作分工其他四集体汇报1.各组汇报员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其他组认真倾听,提出建设性意见。2.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如活动内容是否可行,分工哪点需再完善等。五制订班级春游计划同学们的春游计划制订得非常完善。既注意了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又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我想按着你们的计划去春游,一定非常愉快。那么,根据各组的计划,制订班级的春游计划,该怎样安排呢?这个责任请班委担当,快速出台班内春游计划,其他同学可以分组说说。六班委汇报,学生评议七老师小结同学们,春天多么美好,春天的游览一定非常快乐,祝愿我们的春游活动都能如愿以偿,大家都能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寻找到生机勃勃的春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观察校园里的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2.培养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3.激发对校园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1.课前让学生对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进行细致观察。2.搜集描写春景的好词佳句。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生活在校园里,校园里的每一处景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喜欢哪一处景物,通过你的观察,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二明确要求1.读习作部分,看看这次作文有哪些具体要求。(学生边读边画。)2.交流汇报。(1)内容:校园的一处景物。(2)要求: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可以写别的景物或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三习作指导1.回顾课文,明确写法。(1)谈话本单元是一组写景的课文,江南的山山水水,神奇壮观的溶洞,新疆天山的风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学习,你认为哪些写作方法是我们这次作文可以借鉴的呢?(2)交流抓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游览顺序,方位的变化等);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用词要准确、恰当;要边描绘边融进自己的情感等。2.确定内容,明确思路。(1)思考你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提示:色、形、姿态等)按怎样的顺序介绍?(2)组内交流,相互提出建议。3.全班汇报,集体评议。老师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议:景物应是熟悉的、自己喜欢的以及和自己关系密切的,要突出特点。顺序是否清晰。景物特点是否具体,怎样才能写具体,哪些词可以调换使它们表达得更准确,怎样表达更能突出自己的喜爱之情等。4.指导开头结尾。(1)开头:应点明写的是什么景物,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也可以仿照桂林山水第2自然段的开头,通过对比来写。)(2)结尾:应总结全文,表达出你内心的感受,可用诗句,可用感叹,可用反问,还可以自然结尾,如第3课。四学生写草稿,老师巡视指导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三个部分。2.提高创新实践能力。3.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漓江的水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1.出示幻灯片:漓江的水真静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观察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句式、标点、读后感。3.读“我的发现”,看看你和小林的发现一样吗?4.看看小东发现了什么,快到文中找找这样的句子,画画读读。5.你觉得用相同的句式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一个事物,读起来怎样?(有节奏,朗朗上口,有气势,加强表达效果,令人印象深刻。)6.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读读,修改你的作文时,试着用用这种写法。二日积月累1.自读诗句,读准字音,理解诗意。2.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会说哪个就说哪个。(1)大漠上一条直直的孤烟,远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写出了广袤的塞上风光。)(2)夕阳下,几行红叶树映得群山也一片灿烂。(3)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因秋高而显得高远;江水也显得清澈,傍晚的月光映在江面上,犹如一道白练。(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江暮景图。)(4)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5)江上起了春潮,水面与大海齐平;海面上,潮水上涨,明月也随同升起。3.读一读,背一背。三宽带网1.收集范围:祖国锦绣河山的图片资料。2.收集途径:网上查找,报刊、杂志、图书中摘录。3.收集整理:进行介绍。编辑相同内容并拟题。班委将本次收集作为一次板报进行专题展示。4.要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或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第二单元五、中彩那天教学要求1.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相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重点难点体会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理解“道德难题”这个词。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内容。3.读通课文,理清层次。教具准备第39自然段内容提纲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位父亲,他是位出色的汽车修理工,他为一家六口人的生活而忙碌,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可是当他中得一辆奔驰牌汽车时,却神情严肃,看不出一丝中彩后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二初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思考:这位父亲中彩后神情严肃的原因是什么?3.质疑,把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三汇报交流1.生字提示。(1)拮据(j,字音是一声)。中(zhòng,字音是四声)彩。(2)“德”,注意“心”上有一小横。“捎”与“稍”比较;“拨”与“拔”比较。2.新词提示。拮据:缺少钱,境况窘迫。精湛:精深,课文指技术熟练、精通。馈赠:赠送。3.思考题提示。原因:面临道德难题。因为父亲买了两张彩票,一张是自己的,一张是代同事库伯买的,而中奖的正是写有“K”字的库伯的那张彩票,虽然库伯全然不知,可父亲被诚信这样的道德观念折磨着,他在斗争着,所以他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四默读第39自然段1.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列出提纲。(学生总结并出示幻灯片。)起因:父亲中奖,神情严肃。经过:父亲打电话,告诉库伯中奖了。结果:库伯开走了汽车,父亲特别高兴。2.练习复述。(先按幻灯片自由练,再指名复述。)课后反思1.在课堂上教师可出示彩票实物,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2.认真钻研课文,深入研究细节,如可就“彩票上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内心的矛盾,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围绕事情发展过程中父亲的表现、“我”的态度变化,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述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制作让学生课堂讨论的两个问题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请同学简要复述中彩那天“我”家发生的事情。二合作学习(出示问题)1.问题一:母亲说:“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2.问题二: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1)学生各自针对上述问题阅读思考,准备交流。(2)小组内讨论交流。(3)各小组选出代表在班上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引导学生讨论。课文说到库伯家里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汽车,而“我”家里很穷,父亲又那么渴望得到一辆汽车,是否可以去和库伯商量一下,把车留下。彩票上K字记号除了父亲,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用打电话给库伯也是可以的。请同学们画出描写父亲处理这件事的语句。(“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我”在这件事中,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对此有什么体会。(“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迷惑不解”“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啊!”“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三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1.开头和结尾的联系是什么?开头简洁地交代了家庭的情况,特别提到母亲常安慰大家的一句话,为下文父亲做的事情埋下了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2.成年后,“我”体会到那天父亲打电话时,是自己家最富有的时刻,这是为什么?(因为面对梦寐以求的汽车,父亲能以诚信去面对,通知真正的得主,这正如母亲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