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四年级音乐全册上册备课.doc

    • 资源ID:34452896       资源大小:70.50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年级音乐全册上册备课.doc

    四年级音乐全册上册备课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的技能技巧,通过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增强对音乐的感知。2、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巩固学生的音乐技能与音乐表现能力。建立更好的的课堂常规、音乐鉴赏与表现的基础才能。如:在唱歌时,继续巩固气息的控制,发声、咬字、吐字的正确方法、逐步做到音色统一,声音自然、优美、明亮而圆润。能按老师的指挥,有表现力的歌唱。3、在欣赏中扩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延伸与扩展。二、教学重点:1、从本学期开始,音乐知识的难度与深度在明显的增加,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教学方法,以免使学生感到厌倦和困难。2、包含了大量的音乐知识,主要有各种音乐标记:各种节奏(包括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切分节奏等组合而成各种节奏)速度、力度标记、演唱形式、曲式结构(主要出现了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三种曲式结构)演奏形式等方面。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歌唱训练,发声方法以及表情训练,获得自然优美的声音。2、歌曲教学逐渐开始了简单的二声部。因此,对学生进行二声部的训练是一个重点,为今后的二声部歌曲的学习作好铺垫。 四、教学设想:通过设计安排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以及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音乐学习中感受到美、鉴赏美、体验美。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感兴趣。 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单元总要求:通过歌曲赶海小姑娘小螺号大海啊,故乡和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了解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以及大海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体会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内容:1.会唱赶海小姑娘和小螺号。2.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3.积极参与阿爸回来了的表演活动。4.能为丰收欢乐而归的几段音乐填上适当的速度记号。5.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6.了解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的无穷魅力。重、难点:重点: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表演阿爸回来了体会渔民的劳动生活。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创编阿爸回来了教材分析:赶海的小姑娘是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赶海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歌词形象生动,有捡海螺,抓对虾的具体描写,也有如松软的海滩,金黄的沙,一抹晚霞等景物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我们的脑海里,马上会出现大海边的优美景色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大海啊,故乡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曲,歌曲深情的表达了一位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歌曲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旋律呈级进的方式平稳进行。歌曲中多次运用了带有附点的节奏,好像起伏的海浪,也好像在向妈妈倾诉着思念之情。小螺号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整个乐段欢快、活泼,旋律流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节奏舒展,也是由四个乐句组成,节奏型相同,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延长了三拍半,仿佛在模仿悠长的螺号声,也好似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了宽阔、蔚蓝的大海,使我们心情豁然开朗。第三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最后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丰收欢乐而归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由三个部分构成。乐曲开始,在弦乐震音和扬琴分解和旋的琶音伴奏下,有底子吹出悠扬的、节奏自由的散板旋律,表现了人们在战胜惊涛骇浪之后的喜悦心情。蔚蓝色的大海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渔民们满载着丰收欢乐而归。课前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赶海小姑娘2.了解大海的知有关识教学目标:1.带着感情的演唱赶海的小姑娘2.能随音乐的节奏、旋律的起伏进行简单的律动表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想想对大海的印象并播放赶海小姑娘的录音。3.体会歌曲的旋律与节奏;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4.和老师一起演唱歌曲。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赶海小姑娘2.编排动作,进行歌曲赶海小姑娘的表演。教学目标:1.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2.在编排和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同学之间的的互助协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二舞蹈教学1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3教师分乐句教学 三活动结束 课后反思: 1.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2.能做到背唱歌曲并加上动作的辅助。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教学过程: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1)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2)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课后反思: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学目标:1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2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过程:1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2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3.师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4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5采用听唱、学唱歌曲,首先跟录音学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可以变化形式进行演唱。6.理解歌曲的内涵,怎样去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课后反思:通过歌曲的表达能掌握歌唱的基本技巧。第五课时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小螺号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2.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2. 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 好,现在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轻地哼唱。3. 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4. 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5.难点练唱。6.逐句教唱(侧重难点)。7.学生跟琴声练唱。8.进行相关的歌曲处理。课后反思: 1是否能准确的把握歌曲的节奏与旋律。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进行背唱。第二单元 我们的田野单元总要求:通过优美的我们的田野和欢快的田野在召唤,让学生体验田园风光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感受。并结合音乐、绘画和配乐朗诵等艺术形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田园的赞美。教学内容:1.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并能背唱第一段歌词。2.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3.认识延音线并知道它的用法。4.能用歌曲、乐曲、绘画、配乐朗诵或表演等形式,表现一幅田园小景。重、难点:重点: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难点: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歌曲、乐曲、绘画、配乐诗朗诵或表演等)表现一幅田园小景。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单乐段歌曲,由不规则的三个乐句组成,旋律优美、流畅。创作独具特色,可以说在歌曲创作中都是很少见的。全曲共有六处弱起小节,其中两处是在强拍上的弱起,旋律起伏,既好像是流淌的河水,又好像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使人产生美感。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有两个乐段构成。在这首歌中,旋律基本上是上行的,力度的变化及重音的运用将对情感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田园随想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内容,首先通过听音乐、欣赏名画、配乐朗读散文,感受田园的优美意境,然后再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的情景。课前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祖国田野的美丽。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听我们的田野歌曲录音。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中所描写的田野风光和自然景色之美。3.学习歌曲旋律,体会旋律起伏所带来的高低起伏,熟唱歌曲曲谱。4.分段进行演唱,可根据段落的变化改变演唱的形式和进行自由的组合。5.让学生进行表演唱,发挥自己的想象。课后反思: 1.段落繁多,要有效的进行强弱的分配,让歌曲有起伏。2. 学生在歌词中体会美好的画面 第二、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歌曲田野在召唤教学目标:1、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2、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田园的音乐既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欢快的。 教学过程:1、导入歌曲之前先复习歌曲我们的田野2、教师范唱 3、模唱歌曲 4、按节奏,读歌词 5、画图:把你读到的歌词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从歌词的内容、表现把它画下来) 6、教师对歌曲处理 歌曲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课后反思:学生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幅田园小景。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前奏曲、小步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教学过程:1、  音乐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种是用声音一种是用色彩。先请同学们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拨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上表现了什么?2、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意境与这幅画的意境相似。3、  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美,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欢乐颂是庄严的,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小景。4、  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5、  试一试,在间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诵。并感受、对比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的朗诵有什么不同?6、  启发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吗(如唱歌、雕塑、影视等)?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7、分组准备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幅田园小景。8、分组展示,师生评价。课后反思:学生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幅田园小景,学会对田园音乐的分辨和欣赏。 第三单元 民族的节日单元总要求: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大致了解蒙族“那达慕”、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等民族节日。通过唱歌、欣赏和音乐活动,使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调,并能初步记忆和辨识,继续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内容:1、能富有感情的演唱快乐的泼水节和那达慕之歌2、能静心、专注的欣赏音乐,并能听出音乐中和段落不同的情绪和速度,能初步辨认阮的音色。3、通过音乐活动,能创造性的利用课本上的素材和添加自己创造的素材,表现“欢腾的那达慕”。重、难点:重点:背唱歌曲那达慕之歌和在听赏音乐中区分段落以及和段落之间速度和情绪的不同。难点:在音乐活动的组织及各项创造性练习的进行。教材分析:1、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本歌曲的旋律是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呈方整结构,速度标记为中速欢快地,因此不可以处理的太快,大约每分钟72-78拍。2、歌曲那达慕之歌的速度标记是热烈欢快地,按月每分钟108拍,这与快乐的泼水节不同。3、中软独奏火把节之夜,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是东汉时期艺术工匠们参照琴、筝、筑、箜篌等乐器制作而成,火把节之夜原为琵琶独奏曲,随着中软演奏技巧的日益丰富,这艘乐曲就被移植过来,成为一首中软独奏曲。4、音乐活动“欢腾的那达慕”,这是一个综合了演唱、演奏、表演、创造与组织等方面的创造性音乐活动,它以民族文化为载体,通过“摔跤”“赛马”“射箭”“歌舞”等情景再现那达慕的热闹场面。课时安排:4课时课前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能丰富有表情的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1)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所了解。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注意区分“X.X XX”“ X X X.X”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人人 都 像只 小水 鸟”节奏的正确。难点是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句,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3)学唱第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模仿其音响。3、学生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三、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的音乐自由起舞,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再找些傣族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四、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课。课后反思: 1、学生对这一课题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唱歌时的感情投入和歌声的整齐。 3、随音乐自由表现动作的参与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教学目标: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2、  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2)复听主题A。(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2)初听乐曲。(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X X X”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6)复听乐曲。4、小结:课后反思:1、学生欣赏音乐时是否专心投入。 2、学生哼唱乐曲主题及记忆的情况是否理想。3、学习手鼓的情况和节奏的掌握。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介绍美丽的内蒙草原,“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绿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枣红的马,还有远处缓缓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桦林。这就是盛夏的内蒙草原,从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到空灵的藏北大草原,从绚丽的木兰围场,到优雅的巴音布鲁克。然而,柔美的漂亮并不是草原的唯一,它还有阳刚的豪放。让我们一同走进蒙古大草原领略他的美丽与豪放(播放课件,随课件带领学生观赏草原美景,并由学生汇报交流相关的民族文化。如: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服饰、节日等等)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及时补充,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3、介绍蒙古最盛大的节日“那达慕”4、学习歌曲那达慕之歌,以基础知识被背景,在演唱中充分体现出节日的氛围。课后反思:1、学生唱歌是感情投入和歌声的整齐。2、为歌曲的结束句设计不同的的力度来进行变化。第四课时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欢腾的那达慕。教学目标: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2、培育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过程:1、  导入今天我们要请同学们自己来组织、参与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请大家看课本,其中有摔跤、赛马、射箭、唱加油歌等五个部分的内容,这几个部分的内容都要求同学们与伙伴合作,共同来创造、来表现,比如摔跤,课本上规定了节奏X X X X X 0,还规定了只能用5 6 1 2 3 五个不同的音,但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因此,就有多种可能性,就要看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如何了,例如:1=F 2/45 5 5 5 5 5 05 6 56 5 0 1 5 6 1 5 0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1 6 65 6 0 嗨 嗨 嗨 嗨 嗨 又如射箭,课本中只规定用 X X 0 0 X X 0 0 的节奏,X 是表现箭飞出去的声音;X 0 是表现箭中靶的声音,现在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模仿,这就要动脑筋了,可能要用上许多非常规的演奏方法,这就培育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还要请同学们注意第21页的排成圈状的图片,这图片表明了活动的路线,但既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从加油歌开始,中间插入摔跤、射箭、歌唱、和赛马,最后在加油声中结束。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四组,大家共同商量设计活动如果进行,每个组里谁表现摔交,如何伴唱,谁表演赛马,谁来用打击乐器伴奏,如何伴奏,谁表演射箭,谁来用打击乐器模仿其声音效果,如果模仿,谁来唱那达慕之歌,其他的人干什么,谁来唱加油歌,是固定还是不固定,一共要唱几遍等。2、学生们分四组,相互交流、商讨,共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启发,但应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搞成千篇一律。3、学生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4、综合四组的表演,即让四组的摔交、射箭、歌唱和赛马共同表演,拉拉队共同唱加油歌,形成高潮。课后反思:1、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2、在活动中学生是否能表现出较好的组织、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单元 山乡牧童单元总要求:这是一个以“牧童”为中心的主题单元,通过欣赏、演唱不同形式、不同载体、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感受了解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意境;了解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生平轶事及他的相关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通过唱歌、欣赏和歌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学内容: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2、继续进行二声部合唱的训练。3、通过学唱歌曲牧童和欣赏童声合唱曲山童,感受合唱歌曲带给人的美妙和声以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4、欣赏牧童短笛,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理解作品所变现的意境。5、了解贺绿汀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重、难点:重点:1、二声部歌曲。通过学唱歌曲牧童,加强二声部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二声部演唱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运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2、运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及其代表作品。难点:学习二声部歌曲牧童教材分析:1、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吧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既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通过演唱歌曲,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2、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是中国近现代最优秀的钢琴作品之一。之所以名为牧童短笛,是源自我国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3、详细介绍关于贺绿汀的生平事迹以及相关的重要作品。4、童声合唱山童是一首采用西南地区风格音调谱写成的童声合唱曲,歌唱曲调生动活泼,作曲家在音乐中采用诸多滑音、倚音、变音,构成了作品特有的风格。课前准备:歌曲范唱带,伴奏和相关音乐,电子琴、录音机等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以讲述的形式进入正题;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3、学唱歌曲:掌握节奏、视唱曲谱。4、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5、学唱二声部旋律6、在熟练两个声部的旋律之后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二声部的配合演唱。加深学生对音准的概念。课后反思: 收集整理资料,在音乐活动中积极感受,积极参与。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2、欣赏歌曲山童。教学目标: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进教室2、跟老师一起律动,脚的节拍要准确二、复习歌曲1、用歌曲牧童作发声训练唱(绿),老师弹奏旋律。2、放磁带,学生复习歌曲牧童三、歌曲处理1、山童是一首江苏民歌,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我们唱这首歌时不能大声喊叫,要有表情地唱。第三段歌词出现了“依呦”,老师启发,赶羊时的绵唱声,这叫衬词。老师再放音乐,看谁唱得好听,看谁有表情地唱。2、分小组讨论,创编歌曲的力作,探讨三角铁的敲击放法。3、放音乐,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学表演,打三角铁,老随学生一起表演。课后反思:学生是否能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进来。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活动:创编山林的歌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的描述,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里,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山童。2、导入:歌曲中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山风:呼呼呼呼;小草:习唆习唆;羊跳:蹦达蹦达;小鸟:唧唧喳喳;泉水:叮叮咚咚。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泉水:哗哗哗哗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马蹄:嗒嗒嗒嗒4、声部节奏:将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如:泉水:哗哗哗哗 马蹄:嗒嗒嗒嗒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5、旋律写作练习。(1)歌曲中是怎样描叙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2)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do re mi sol la (3)小组展示。(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成二声部旋律。课后反思: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学生富有想象力,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教学目标: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1、复习二声部歌曲牧童,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让学生演唱歌曲,可以学生与学生合作,也可以让学生与老师进行合作。2、视唱牧童短笛旋律片段。并感受旋律的感情色彩和相关旋律的排列顺序,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做相关的练习。3、认真聆听乐曲牧童短笛课后反思: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情绪。 第五单元 故乡的桥单元总要求:通过歌唱与聆听桥背景的桥在阿维翁大桥上,了解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音乐。教学内容: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2、与同学和谐的演唱二声部的旋律。3、边唱歌编舞蹈。4、听辨歌曲桥北京的桥在阿维翁大桥上,分别说出各自的曲名。5、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重、难点:重点:1、用欢快地情绪演唱歌曲。2、与同学和谐地演唱二声部的旋律。3、听辨歌曲桥背景的桥在阿维翁大桥上,分别说出各自的曲名。难点:1、边唱歌边舞蹈。2、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教材分析:1、在阿维翁大桥上是一首发过儿童游戏歌曲,旋律平稳,节奏欢快,情绪活泼。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上下单句声部旋律,第二段为二声部合唱。2、北京的桥,这是1991年由闫肃作词,冯世全作曲的歌曲,歌曲运用民族调式,借鉴京剧唱腔的一些特点,通过对北京千姿百态的桥的歌唱,歌颂了北京这座古老的文化都市几百年的文化积淀,和改革开放以来恢弘的其实和壮观的建筑。3、桥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歌曲为G宫调式分为两段,第一段是节奏比较自由的宣叙调,节拍形式有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长短不一的四句旋律有时收缩,有时舒张,略带装饰的滑音和句尾拖腔,紧扣歌词的韵律,依据歌词朗诵音调的高低而起伏。在略显自由宽松的演唱中,一幅清新灵秀、错落有致的水乡图景呈现在眼前,淡雅的画面流露出思绪万千、意味深长的情绪。课前准备:录音机、录音带、电子琴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教学目标:1、能快乐地演唱歌曲。2、和谐地与同学合作演唱二声部合唱。3、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教学过程:一、感受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1、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桥承载着人类的智慧,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人类文明的象征。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桥”这样一个单元,通过学习桥,了解人类丰富的情感生活。先听一首以桥命名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2、这是一首欢快的舞曲,音乐简短,曲调平易,节奏规整,适宜与舞蹈。二、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1、请学生学唱在阿维翁大桥上。2、采取独唱、齐唱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分别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鼓励学生出判断,哪一段采用齐唱比较好,哪一段采用独唱比较好。三、合唱部分的学唱1、教师演唱高声部曲谱,学生在高声部第二小节进入,轻声演唱低音声部骨干音。注意结束小结mi与sol三度音程的结合。2、请部分学生演唱高声部曲谱,一部分学生演唱低声部曲谱,轻声合唱。高低声部分分别延长各自的歌词,轻声合唱。四、听音乐,创编舞蹈1、歌曲唱会之后,同音乐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发表个人的意见,展示个人的设计。2、学生集体学习其中两个动作。3、学生围坐一圈,请三、五个学生唱着歌曲邀请其他座位上的同学跳舞。五、结束全课课后反思: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和谐的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教学目标:1、学习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复习上堂课学习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二)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桥。(三)听乐曲桥,感受音乐的情绪。1、这首歌曲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听音乐回答,水乡的小桥有什么特点?歌曲采取什么音乐形式来表现?2、歌曲以说话的口气,长短不一的节奏,舒展的音调,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歌曲的第二段还是描写桥吗?如果不是,那么又歌唱了什么?3、作曲家在第二段里歌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曲调和节奏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处理?4、歌曲高潮安排在歌曲接近尾声处,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学唱,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四)聆听歌曲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桥。1、在歌曲的背景下,说说同学们所知道的桥。2、聆听歌曲桥,说说个描绘的桥在祖国的什么位置。3、除了从歌词判断,我们还可以从歌曲曲调的特点来判断。(五)初步感受歌曲北京的桥1、歌曲桥具有什么地方特点?也许学生们无法判断,下面再来听一首歌曲,对比两首歌曲,听一听哪一首歌曲更像北方音乐,哪一首更像南方音乐。2、听歌曲,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取一个什么曲名比较合适。(六)欣赏歌曲1、聆听北京的桥,感受歌曲的情绪,说说个基本情绪。2、聆听音乐,根据歌曲情绪变化,说说歌曲分为几部分。3、跟着录音机哼唱前奏、间奏、与尾声,说说这些伴唱部分在歌曲中表达了什么情绪和意境。4、跟着录音机哼唱歌曲,说说歌曲主歌与副歌音乐有什么不同。(七)比较桥北京的桥与在阿维翁大桥上三首歌曲的异同。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和理解,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八)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1、学生试着默弹歌曲曲谱。2、唱歌词,用乐器伴奏。3、请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舞蹈,一部分学生演奏课堂乐器,集体表演。课后反思:1、是否能感悟音乐中所要表达和传达的思想2、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注意事项

    本文(四年级音乐全册上册备课.doc)为本站会员(模**)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