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精品文档】第 12 页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一)学 校:_ 年 级:三年级 设计者:_ 执教者:_课题口算除法课型新授案序第二单元第1课时时间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1-12页的例1、例2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重 点能正确进行口算。难 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学 案自主预习1、口算:说说是怎样想的。8÷4= 35÷5= 40×2= 9÷3= 24÷6= 500×6=2、填空:80里有( )个十,400里有( )个百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39里有( )个十和( )个一交流合作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1)提问:一共有多少张纸?平均分给几人?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60÷3=)(2)尝试解答60÷3(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4)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5)说说谁的方法最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6)同桌交流60÷3的口算过程。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学习600÷3=(1)这道题应怎样想呢?(2)提问:谁能说出600÷3的口算方法。3、学习教材第12页例2。(1)教师:一共有几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多少张彩色手工纸?怎样理解求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120÷3=)(2)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3)引导学生独立口算。(4)说一说思考的过程。艳置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展示提升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二)学 校:_ 年 级:三年级 设计者:_ 执教者:_课题口算练习课课型练习案序第二单元第2课时时间学习内容教材13-14页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提高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重 点掌握算理。难 点提高口算正确率。学 案自主预习口算。450÷9 6000÷6 100÷10 270-52 15×3 37+18 39÷372÷4 80÷5 30÷3 200-26 2700÷9 120+48交流合作1、出示分桃图。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1)理解题意。(2)提问:要分多少个桃?平均分成几份?求什么?怎样理解“大约“两个字?(3)列式。(4)思考“怎样求出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5)集体交流。(6)质疑:为什么要将260看作是240或280,而不把它看作250?(因为240,280都是4的倍数)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吗?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7题。(1)、指名学生读题。(2)、分析数量关系。(3)、集体列式计算。(4)、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8题。理解题意。说一说,题中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哪些相关信息?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计算360÷4、360÷9艳置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展示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三)学 校:_ 年 级:三年级 设计者:_ 执教者:_课题笔算除法课型新授案序第二单元第3课时时间学习内容教材第15页例1。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重 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难 点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2、竖式的书写格式。学 案自主预习1、口答。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2、板演。 说说是怎样求出商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交流合作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1)解决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3)提问: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4)试一试,写出竖式。(5)交流笔算方法。(6)图式结合。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2、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艳置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展示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四)学 校:_ 年 级:三年级 设计者:_ 执教者:_课题笔算除法课型新授案序第二单元第4课时时间学习内容教材第16页例2。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明确每次除后必须比除数小。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重 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 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学 案自主预习1、口算。55÷5 49÷7 240÷6 48÷4 45÷5 280÷72、板演。 说一说,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交流合作1、学习教材第16页例2。(1)动手分一分,每分钟有几捆。(2)尝试解答。(3)质疑。当第一步50÷2除完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十位上的数不能被2除尽)(4)说一说,在竖式中怎样计算。(5)图式结合。从图上看,每份是26根,分完整捆后,把剩下的1捆打开,1捆与2根合起来是12根,再把12根平均分成2份。从竖式看,得数是26,把余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继续计算。(6)学生第二次试商,边做边说计算过程,强调最大能商几个十。2、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不同点:例2的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3、师生共同归纳例2的计算方法。展示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五)学 校:_ 年 级:三年级 设计者:_ 执教者:_课题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课型新授案序第二单元第5课时时间学习内容教材第17-18页。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重 点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运用乘法验算除法。难 点运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 案自主预习( )里最大能填几? ( )×632 ( )×836 9×( )80 7×( )43 ( )×845 ( )×546交流合作1、学习教材第17页例3.(1)方法分析。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算理与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相同。(2)列式解答。列式解答:256÷2=128(张)验算方法探究。商×除数=被除数进行验算。 验算:128×2=256(张)或2×128=256(张)2、学习教材第18页例4.(1)理解题意,完整读题。(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3)列式计算。(4)尝试估算。(5)尝试笔算。(6)揭示计算中遇到的问题。(7)交流解决办法。(8)讲述: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看成几十个十来计算,23个十除以6,商的首位应在十位上。(9)第二次尝试完成下面的计算(10)请学生完整叙述计算过程。(11)估算结果与精确值相对比。(12)观察例4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发现其规律。当一位数除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这时商的首位就在十位上,所以商是两位数。艳置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展示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六)学 校:_ 年 级:三年级 设计者:_ 执教者:_课题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练习课型练习案序第二单元第6课时时间学习内容教材第19-22页。学习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重 点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 点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 案交流合作一、基本练习1、口算接龙。每人一题,全体参与。要求:先计算出得数,再编题,编题时可用加、减、乘、除法。2、笔算闯关。教师出示5道计算题,请同学们做,谁能都做对,证明谁闯过了第一关,结合班级评价方式给予表扬;做错的,说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3、100÷2 63÷3 2800÷7 6300÷9 200÷5 84÷2 2400÷6 5600÷84、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二、巩固练习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3题。(1)出示题,理解题意。问:怎样理解平均每集播放多长时间?(2)分析数量关系。(3)列式计算。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2、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5题。(1)出示,理解题意。(2)按要求尝试推理,说明理由。(3)根据题意,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4)想一想,你提出了几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艳置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展示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七)学 校:_ 年 级:三年级 设计者:_ 执教者:_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课型新授案序第二单元第7课时时间学习内容教材第23页。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重、难点商中间有0的一种情况;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是0就商0.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学 案自主预习说出每个数中的0表示的数值。(1)板书:39 请说出3和9各表示的意义。(2)板书:0 请学生说出0表示的意义。(3)在3和9的中间添上一个0,使39变成“309”,请同学说出0在这个位置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交流合作1、学习教材第23页例5.(1)提问:哪个数和5相乘得0.(2)列式计算:0÷5=0(3)理解0÷5为什么等于0. (4)结合算理说一说,0÷2 0÷8各得多少。(5)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学习教材第23页例6中的(1)题。(1)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可知,小明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花了208元,求每套花了多少钱,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08÷2(2)板书:208÷2(3)学生独立完成笔算。(4)思考:为什么2除到被除数十位上的0时,商的十位上得0呢?(5)同桌交流,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3、学习例6中的(2)题。(1)板书:216÷2(2)探究笔算方法。笔算时,先用2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2,2除以2得,在百位上商1,再用2去除十位上的1,1除以2不够商1,要在十位上商0占位,0乘1得0,1减去0还得1,最后被除数十位上的1与个位上的6合并成16,16除以2得8,在商的个位上写8.(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艳置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展示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八)学 校:_ 年 级:三年级 设计者:_ 执教者:_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课型新授案序第二单元第8课时时间学习内容教材第25-28页。学习目标使学生会正确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重、难点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商0的原理。学 案自主预习算一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交流合作1、学习例7.解决问题1。(1)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可知,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650÷5。(2)探究笔算方法。先用5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6,在商的百位上写1,余下的1个百和5个十合成15个十,5除15个十商3,3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0除以5得0,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其中0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0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3)指名学生板演。解决问题(2)(1)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可知,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45÷8。(2)探究笔算方法。先看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百位上的数不够除时,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8去除被除数百位和十位合成份数“24”,8除24得3,在商的十位上写3,接着用8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5,8除5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的个位上还余5,表明这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指名学生板演。2、总结商末尾有0的两种情况: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上商0就可以。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落下被除数个位上的数作余数即可。艳置 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展示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九)学 校:_ 年 级:三年级 设计者:_ 执教者:_课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课型新授案序第二单元第9课时时间学习内容教材第29-32页。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 案自主预习计算。 交流合作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问:“大约”是什么意思?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指名学生板演。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267÷3100(元)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267÷390(元)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指名学生板书。方法一:1820 20×8=160(个)方法二:182180 182÷820艳置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展示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十)学 校:_ 年 级:三年级 设计者:_ 执教者:_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新授案序第二单元第10课时时间学习内容教材第33-35页。学习目标1、通过解答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和验算的基本方法。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3、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重 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难 点提高计算正确率。学 案交流合作一、基本练习1、指名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其他同学补充完整。2、复习除法含义。(1)板书:46÷2 0÷3(2)说一说,46÷2的含义,0÷3应该怎样理解?提问: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是多少?任何不是0的数除0呢?二、巩固练习1、出示教材第33页的内容。(1)自主解答这3道题。(2)逐题订正。(3)请学生说出分析过程和解答方法。(4)质疑。再解答这三道题时,你使用了什么样的计算方法?为什么选用这样的方法?为什么用“?你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说一说,225÷5的计算过程。(5)指名学生回答或组内交流。2、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2题。(1)讲清题意。(2)说一说,每道题中都有哪些运算符号,它们的运算顺序各是什么。(3)集体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板演。(4)订正时,请学生说出672÷(2×3)和(601-246)÷5的运算顺序。(5)强调书写格式的规范。(6)脱式计算如何检查?(做一步查一步)三、思维训练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5题。(1)出示题,理解题意。(2)寻找相关信息。(3)合理解答。(4)交流解题思路。艳置 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展示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