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doc
-
资源ID:3447865
资源大小:73.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doc
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学习语文,是为了学会阅读;学会阅读,方能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循着这一目标,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不可估量”这一中心词展开活动,以初识圆明园,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的设计思路,领悟圆明园的价值和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引领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通过丰富的语言训练,入情入境的多媒体引导,独具个性的朗读体验,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力求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高效语文课堂。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与圆明园有关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完成预学案。2.了解圆明园的相关图片、文字,以及与清朝末年相关的历史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写课题。2激情叙述:“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万园之园的“园”。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万园之园,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3引导质疑: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预设:想起了火烧圆明园的故事;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看到了圆明园各处的名胜古迹。设计意图:通过课文题目构建话题,了解预习效果,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学生自由通读全文。提示:遇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把每一个句子都读通、读顺。2检查学习情况。(1)读准“煌、陵、澜、烬、剔”的读音。给会认字组词语,了解字义。(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毁灭估量众星拱月辉煌殿堂武陵饱览仙境宏伟唐宋闯入统统销毁奉命(3)区别形近字:拱供境镜销消(4)识记字形。如:“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区别开,不要多一竖。(5)理解词语。如“众星拱月、辉煌”等可出示图片进行理解。(6)指导写字。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的书写动漫,让学生观察。教师强调易错点和书写要点。“毁”右侧不是“朵”。“览”下边是“见”,不是“贝”。“唐”中间横长,“口”内收。“奉”下边不是“丰”,只有两横。教师范写“统、毁、煌、陵、闯”。学生练写,互相评价。教师评价。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提出要求,同桌交流。(1)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有哪些内容不懂?(3)试着梳理课文结构。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教师可做适当点拨)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分别请五名同学读课文,相机点拨。(1)第1自然段中的“中国”与“世界”要重读。(2)第3自然段结尾一句有意境,找学生再读一遍。(3)第5自然段,试问“为什么放火烧呢”,感受“销毁罪证”一词的意义。2梳理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两方面: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圆明园的毁灭。) 可提示学生按照圆明园毁灭前后这个节点来划分。(1)写圆明园毁灭的部分。(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2)找出过渡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引导学生理解描写圆明园辉煌的部分是第2、3、4自然段。3学生朗读印象深刻的课文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自然段。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无奈、痛恨、惋惜。)设计意图:指名逐段读课文,既是对学生前一环节自读课文的检查,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这次活动了解课文内容,真正做到熟读课文。通过理清层次,再次深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最后,通过朗读印象深刻的课文内容,各抒己见,确定本课学习的情感基调。四、总结内容,课堂延伸1学生谈多次读文的收获,并试着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2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3推荐阅读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了解被列强掳去的“七子”。明白“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设计意图: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感悟;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增大阅读量,了解历史,增强爱国之情。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学,初“识”圆明园1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烈火焚烧,建筑倾倒的声音和场景) 激情导入:就是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很大很美的花园,一座拥有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却在连烧三天的大火中毁灭了。看着这熊熊燃烧的烈火,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将其梳理成本课的两大主要学习问题(大屏幕出示):(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3与生谈话:读了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或一个词也行。)预设:(1)我觉得圆明园是我国的名胜古迹,它被烧掉了,很可惜。(2)我想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痛惜不已4过渡:同学们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感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说明同学们学会了读书。同学们阅读本文时要透过恨、惋惜等感受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如果我们学会思考,就会把情感沉淀在心中,把情感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设计意图:利用影片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震撼,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帮助梳理,“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点,将读书的目标再次提高,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初读课文,走“近”圆明园1学习第1自然段。(1)齐读第1自然段,提出重点词。板书:不可估量。(2)多媒体出示废墟图片,感受圆明园“大”的特点。介绍圆明园占地面积约3.5平方千米,估算相当于多少个教室那么大。再读第1自然段,把刚才看完图片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带到课文里。(3)句式转换练习。导学:这一自然段用“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说它不可估量的价值。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圆明园的价值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齐读)(4)过渡: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多好哇!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的过去究竟如何辉煌。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历史。(1)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运用读书符号记录读书收获。小组合作学习: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结合课文具体谈谈。(2)学生结合文中对圆明园的价值高度概括的三句话汇报:“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3)过渡:这座园林建筑为何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我们来细读课文,走进圆明园。设计意图:阅读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感知到品味的过程。本环节先学习第1自然段,也是本文的中心句,再初步引领学生感知圆明园的历史,提炼圆明园的三大特点,揭示高度评价圆明园的三个句子,旨在给学生带来宏观的阅读体验,为走进圆明园奠定情感基础。三、研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一)走进这座博物馆、艺术馆。1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引问:圆明园里有什么?(1)同桌交流、汇报:“买卖街”、山乡村野、亭台楼阁(2)导学:看来圆明园里的景观可真多啊,想看一处吗?比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算下来,近三千年啊!如果一年里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近三千件,何况哪能一年就一件呢!所以,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用成语来形容应该是(数不胜数;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3)多媒体出示奇珍异宝图和几幅名人字画。(师生共同欣赏、感慨: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2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1)导读:圆明园为什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你要通过读表现出来。可以选择一句,也可以选择一段。(2)学生纷纷朗读,教师相机点拨:读出自豪之情,读得底气十足。(3)教师引读: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3再读“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一次让我们扬起头,读出赞美的感觉。(二)走进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1课件展示“买卖街”“山乡村野”“平湖秋月”“蓬岛瑶台”。(1)指导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景观并加以想象,具体描述出来。(2)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妙!用朗读体现。2自由读第2自然段,学生根据理解画出圆明园的布局。(1)出示课件,演示圆明园的俯瞰图,理解“众星拱月”。(2)引读:如此独具匠心的建筑,称得上一个“奇”字。我们共同诵读。3圆明园内的美景是数不尽、道不完的。法国大作家雨果是这样形容的:“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课文中哪句话也是这么形容的?(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1)假如你漫步园中,看到眼前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学生慨叹: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2)圆明园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啊!通过学习,我们对圆明园有了这样的感受。4过渡:这“瑰宝”和“精华”是谁创造的?(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圆明园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结晶、智慧、劳动、汗水,更是一个奇迹!然而它如今已变为废墟了,让我们走进毁灭的圆明园。(三)走进毁灭的圆明园。1带着感受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2理解第5自然段。出示阅读要求:(1)浏览第5自然段,思考:圆明园是怎样被侵略者毁灭的?在书上画出相关词语,从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简单批注。(2)同桌对比朗读,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删去,通过朗读、比较、讨论,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3)用“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不但而且甚至”表示的是递进关系。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1)学生自由选择阅读要求中的一方面来汇报交流。(2)举例子理解重点词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统统”掠走,到底是怎么掠走的?举例子说一说。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到底是怎么破坏、毁掉的?(想象画面,运用动词,如:踢、摔、砍、烧等,激起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3)出示两份资料: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器,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着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还肆意糟蹋东西。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士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持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惨不忍睹。(4)谈谈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感受带到朗读中。(5)让我们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播放视频剪辑)大火把金碧辉煌的殿堂烧没了,把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烧没了至此,圆明园曾经拥有的一切都毁灭了,什么都没有了。(把黑板上的板书依次擦掉,一边擦,一边让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4小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等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结合板书齐说:不可估量)设计意图:“走进圆明园”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此环节中以教导学,借助三大环节的巧妙设计,即走进这座博物馆、艺术馆;走进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后走进毁灭的圆明园。让学生品词析句,有感情地朗读,进而感悟圆明园是怎样的“美、妙、奇”,激起学生沉甸甸的思考。四、情感升华,走“出”圆明园1穿越时空,联想表达:走出圆明园,我们就要把刚才的感情化为理性。现在我们做一次小小的体验,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多年前。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假如你是一位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朝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说一说,面对这样的毁灭,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2学生进行沉甸甸的思考,各抒己见。3感性总结:圆明园在今天已经作为一处遗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离开圆明园的时候,我们不光要停留在恨上、难过上,还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这才是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我愿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最终懂得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拥有智慧、拥有尊严地活着!4配乐播放七子之歌(节选)和和平宣言(节选),放朗读音频,在荡气回肠的音乐和诗歌中结束课堂教学。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特定角色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侵略者的欺辱。从而领悟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和魅力所在,那就是不但要会学习,更要懂得怎样做人!这正是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实现了情谊融融、书声琅琅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始终以情为线,以读为轴,这里有师生的交流之情,有生与文本的感悟之情,有迸发的爱国之情。多种阅读形式交替使用,诵读训练要求明确,以读引思,以读悟法,在读中感悟和积累。引导学生一步步把课文读懂、读深、读透,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走了一个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