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数字经济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docx
-
资源ID:34478728
资源大小:129.11KB
全文页数:1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五大连池市数字经济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docx
泓域咨询/五大连池市数字经济项目商业计划书五大连池市数字经济项目商业计划书xxx有限责任公司报告说明“宽带龙江”战略深入实施,基本建成“全光网省”,哈尔滨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截至2020年底,建设5G基站1.89万个,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到4.29万架。数据资源体系初步建立,形成教育、科技、工业、税务、民政、社会保障、地理信息、文化旅游、卫生等领域数据资源库。省市两级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上线运行,跨部门政务数据在线共享加快推进。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4050.9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4632.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62%;建设期利息450.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2%;流动资金8967.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36%。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7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1043.12万元,净利润11666.8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0.37%,财务净现值13602.9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69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发展空间大。本项目的建立投资合理,回收快,市场销售好,无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这也奠定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9一、 项目提出的理由9二、 项目概述9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1四、 资金筹措方案11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2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2七、 研究结论12八、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15一、 培优发展环境,营造数字经济协同开放新生态15二、 构筑四梁八柱,培育壮大龙江数字产品制造业17三、 注重特色发展,做强做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3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9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30一、 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30二、 厚植科技优势,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31三、 部署“一号工程”,强化规划统筹落地实施34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38一、 公司基本信息38二、 公司简介38三、 公司竞争优势39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41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41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41五、 核心人员介绍42六、 经营宗旨43七、 公司发展规划44第五章 法人治理结构46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6二、 董事49三、 高级管理人员53四、 监事56第六章 发展规划分析59一、 公司发展规划59二、 保障措施60第七章 SWOT分析说明63一、 优势分析(S)63二、 劣势分析(W)65三、 机会分析(O)65四、 威胁分析(T)67第八章 创新驱动71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1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3三、 质量管理74四、 创新发展总结75第九章 运营模式77一、 公司经营宗旨7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77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78四、 财务会计制度82第十章 产品方案分析85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85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85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86第十一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87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87二、 建设方案89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9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91四、 项目选址原则92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92第十二章 风险评估分析94一、 项目风险分析94二、 项目风险对策96第十三章 项目进度计划98一、 项目进度安排9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98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99第十四章 投资计划100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100二、 建设投资估算101建设投资估算表105三、 建设期利息10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7四、 流动资金107流动资金估算表108五、 项目总投资10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9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0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112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12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6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1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8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20五、 偿债能力分析12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1六、 经济评价结论122第十六章 项目总结分析123第十七章 补充表格125建设投资估算表12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6流动资金估算表12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32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4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提出的理由建成现代数字农业全国样板。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赋能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加快发展。北大荒集团率先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全省农业生产、管理、服务、营销等领域,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打造形成一批全国领先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二、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五大连池市数字经济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地点:xx园区5、项目联系人:董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99.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xx套数字经济(大数据)设备/年。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4050.9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4632.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62%;建设期利息450.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2%;流动资金8967.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36%。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44050.92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5660.81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8390.11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70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1043.12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1666.81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0.37%。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69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0050.86万元(产值)。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七、 研究结论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八、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66000.00约99.00亩1.1总建筑面积110700.151.2基底面积3828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30.582总投资万元44050.922.1建设投资万元34632.922.1.1工程费用万元29136.432.1.2其他费用万元4581.692.1.3预备费万元914.802.2建设期利息万元450.562.3流动资金万元8967.443资金筹措万元44050.923.1自筹资金万元25660.813.2银行贷款万元18390.114营业收入万元770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1043.12""6利润总额万元15555.74""7净利润万元11666.81""8所得税万元3888.93""9增值税万元3342.79""10税金及附加万元401.14""11纳税总额万元7632.86""12工业增加值万元26163.69""13盈亏平衡点万元30050.86产值14回收期年5.6915内部收益率20.37%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3602.99所得税后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培优发展环境,营造数字经济协同开放新生态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革,全面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持续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与创造力,培育健康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生态,全面构建高效协同、开放合作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一)加快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加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推进省市两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和应用,加快畅通国、省、市及各部门数据通道,统筹推进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共享。明确省直部门政务数据采集规范和质量标准,确保政务数据准确、完整、及时、可用。统筹推动省直部门编制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推动政务数据资源按需申请、高效共享、一源多用。建立政务数据逐级返还机制,通过各市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还数于基层”,支撑各市开展个性化、专业化数据应用。(二)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健全包容审慎治理监管机制。探索制定容错免责清单、减责清单等,完善市场主体容错免责减责机制。优化数字经济市场准入条件,降低数字经济新业态企业设立门槛,着力消除阻碍新业态发展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壁垒。分领域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针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无人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分类量身定制适当的监管模式,建立健全适应其自身特点的监管制度,用新办法管理新业态。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层级协同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协同监管责任清单,明确监管范围和统一规则,强化监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三)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双对标”工程。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数据开放,国内对标全国同类型先进省市,国际对标先进规则,研究制定数字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打造廉洁、高效、透明、法治的服务型政府。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化、低成本的科技、商业、法律、融资等专业服务。大力推广“信易贷”,加强税务、市场监管、海关、司法等领域的有关信用信息归集共享,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银行信息收集成本。加大对守信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参与重大政策制定的常态化互动机制,建立完善政企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四)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深化东北亚地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数字丝路建设,面向东北亚发展跨境电商和数字服务贸易,深化对俄贸易合作。依托黑瞎子岛中俄合作示范区,积极引进东北亚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为特色的综合性外贸加工区。加快推进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边境仓、海外仓建设,推动对俄口岸贸易、物流仓储、综合服务、外汇结算等跨境电商领域业务能力整合。依托黑河、绥芬河、同江、抚远等陆地边境口岸,大力发展数字互市贸易。丰富数字艺术节、网络视听展、动漫节、游戏节等多元文化交流形式,促进国际数字文化交流。积极争取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在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龙江方案。二、 构筑四梁八柱,培育壮大龙江数字产品制造业立足东北区域引领、向北开放合作,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构建10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产品制造产业链,建设数字产品北上制造基地,打造多向对外的数字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构建多层次企业梯队,到2025年,引培国内一流企业50家以上,培育“瞪羚”企业20家,“独角兽”企业5家。(一)集成电路产业链。以汽车电子、智能家居、智能感知和工业自动化等重点行业领域应用为导向,加快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先进制造工艺研发和生产能力升级,打造涵盖装备材料和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等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做大集成电路原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碳化硅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拓展氮化铝、砷化镓、蓝宝石、金刚石等特色单品市场规模。巩固提升芯片设计服务业,加快推进边缘计算芯片、储存芯片、处理器等高端通用芯片设计,支持射频、传感器、基带、光通信等专用芯片开发设计,前瞻布局毫米波、太赫兹等专用芯片设计。布局建设芯片制造产业,推动现有硅基晶圆和电子元器件扩产,提升器件级、晶圆级和系统级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配套能力,探索发展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制造。(二)传感器产业链。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安防、医疗健康、生态监测、消费电子等物联网应用场景,建设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依托中电科49所,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武器装备、船舶等领域军用传感器产品,积极探索军用传感器民用化路径,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面向智能制造需求,重点推进工业控制高精度传感器,构建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体系。面向智慧农业和生态监测需求,发展土壤信息感知、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监测等领域传感器,推动MEMS化学传感器产业化发展。面向民用智能应用需求,重点生产家庭医学监测、健康护理、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传感器,推动医疗健康、安全预警领域智能化发展。面向消费电子应用需求,推进光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等功能集成与规模应用,实现智能传感器一体化生产。(三)高清晰新型显示产业链。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加强招商引资,建设新型显示器产业制造基地。围绕4K/8K超高清显示、柔性显示等消费和商业应用需求,引进头部企业布局建设高水平TFT-LCD、AMOLED等制造项目,推动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会议平板、车载显示器、公共广告屏等产品加快落地。积极引进Micro-LED、印刷式AMOLED、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项目,研发生产超大影院显示墙、可穿戴柔性设备、智能眼镜、柔性电视、电子纸等前沿产品。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研发生产集成显示模组、高精密光学镜头、图像处理主芯片、FRC芯片、图像传感器芯片等关键配套产品,快速提高显示终端的核心零部件供应能力。支持引进建设玻璃基板、靶材、偏光片、液晶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封装胶等先进生产线,推动新型显示材料、光学薄膜等核心配套产业发展。(四)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发展商业消费级可穿戴设备,积极引入龙头企业开发具备联网、计算、监测、提醒等功能的智能鞋服、智能健身器材等产品。加快发展可穿戴医疗设备,围绕健康监测、医疗保健、养老产业需求,研发生产可穿戴血压、血脂、血糖、心脏监测仪等家用医疗电子产品。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电科49所在航天员健康监测领域积累的技术成果,建设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民用可穿戴产品研发,形成“研发制造应用互联网平台”的产业化链条。推动哈尔滨工业大学掌上彩色超声系统等临床医疗设备加快产业化,支撑“互联网+”医院等场景应用,构建智能产品与智能网络服务产业集群。(五)虚拟现实产业链。围绕虚拟现实终端设备、核心组件、交互设备、专用软件和虚拟现实集成、测试等产品和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发展面向普及型消费领域的PC端、移动端、电视端、一体机、CAVE沉浸式系统等多形态虚拟现实终端及显示系统。提升传感器、新型显示、电子材料等与虚拟现实关联紧密的电子信息配套产业能力。挖掘省内虚拟现实相关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的优势和市场资源,加快在教育、工业、旅游、医疗、数字化展示等行业场景的示范应用。(六)计算机产业链。建设计算机及配套产品产业园区,大力引进计算机整机和硬盘、路由器、存储设备、打印设备、安全设备等企业入驻,建设现代化生产线,推动计算机整机及配套产品集群式发展。把握计算终端智能化、移动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引进行业头部企业,布局建设笔记本电脑、PAD、服务器等现代化生产线,带动计算机配件和外设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硬盘、路由器、存储设备、打印设备、安全设备等产业集群式发展。着力提升我省在计算机产品试验、评测、物流等领域的产业服务水平,促进省内外、国内外产学研链条有效整合,打造国内一流的计算机整机及配套产品生产制造环境。(七)信息通信产业链。大力推进手机及移动智能终端制造,积极引进小米、OPPO、VIVO等国内智能手机制造龙头企业,在我省建设手机设计研发生产基地,延伸发展智能手机芯片模组、元器件、PCB面板、整机制造等产业生态。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和IPv6规模部署,引入重点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大力推进路由交换设备、网络通信设备、光纤光缆、光通信模块、终端产品和芯片设计制造,提高适配光纤通信和5G应用的通信设备制造能力。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物联网、车联网、卫星通讯、工业互联网等新型网络产业发展,推进新型移动网络设施的软硬件产品设计及应用服务,加快布局微波终端机、车载设备、通信发射机、5G小微型基站、工业数据采集、网络安全等专用设备设计制造。高度关注6G网络技术储备和关键技术研发、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和规模化商用,鼓励研究机构在6G复杂融合场景开展细分领域专题研究,加强新材料、仪器仪表等关联产业的基础储备。(八)卫星产业链。加快发展卫星制造产业,支持工大卫星等龙头企业全面参与国家北斗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所用卫星的制造、组网,开展5G互联网试验星的研制,建设省级卫星测试试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卫星制造上下游企业在卫星设计、装配测试、测控、应用等环节深入协作和聚集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化卫星制造基地,到2025年完成200颗卫星研制。引导扶持广联航空等省内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小卫星制造产业配套,开展激光通信器件、原件及组件和终端产品研发制造,加快建设卫星结构件生产基地。依托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等企业,加快研制具有大通信容量、低能耗、高速率、高度保密性、高度安全性、低成本等优势的空间激光通信设施设备,引进和培育涵盖光学、机械、电子学等领域的卫星激光通信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九)智能装备产业链。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为牵引,吸引国内外人工智能软硬件企业集聚,合作研发人工智能技术与自主无人系统、计算机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融合应用的智能产品,打造我省人工智能及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加快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探海数字装备产业园建设,发展面向航空航天、汽车、仓储、物流等领域的工业机器人,面向医疗、家庭、餐饮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面向深海作业、边防管理、应急救援、卫生防疫等领域的特种机器人以及面向化工、冶金、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包装、码垛等后处理成套设备,推进机器人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关节驱动、柔性装置等关键部件开发,构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面向航空航天、船舶及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等行业,加快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无人飞行器、智能应急装备等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开发智能化数控系统和伺服驱动装置,打造全国领先的数控重型机床产业集群。(十)汽车电子产业链。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制造业,布局建设汽车电子、汽车传感器等设计研发生产基地。以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为契机,依托哈尔滨理工大学、北一半导体在新能源驱动电机、功率电子控制器等技术研发上的优势,着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功率电子控制器、汽车电子及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挥我省汽车仪表、CAN总线、汽车喇叭等汽车电子产品的比较优势,加快产品研发和技术迭代,增强与配套企业的粘性,协同发展。加快车载光学系统、车载雷达系统等智能汽车感知系统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三、 注重特色发展,做强做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充分发挥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技术研发基础,发展面向“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大力培育壮大“专精特新”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一)基础软件。依托软件领域科教优势,推进在应用数学等基础学科跨国合作,加强专业化协作和联合攻关,充分整合基础研发、专业人才、特色企业等相关资源,鼓励面向移动终端、云计算、物联网、车载系统、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操作系统和配套工具集研发应用,重点突破数据库、办公软件、安全软件、中间件、开发环境和工具类基础软件,加快软件集成、适配和迭代优化,引导推进大规模应用验证。加速推进分布式数据库、云原生数据库、混合事务分析处理数据库等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二)工业软件。发挥我省科技优势,集中发展计算机辅助研发、制造和仿真软件,推动特色工业控制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制造基础优势,面向航空航天、船舶等关键行业,集中研发突破一批行业特色工业软件;面向装备制造、石油石化、汽车等重点行业,发展行业通用型工业软件,加大行业应用与试点示范力度;面向中小工业企业需求,发展平台型工业软件,实现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普惠性支撑。(三)应用软件。面向金融、建筑、能源、交通、贸易、物流、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应用需求,加快发展金融核心业务系统、建筑信息建模和建筑防火模拟、智慧能源管理、智能交通管理、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应用软件。围绕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软件融合应用基础设施。研发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软件产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联合软件企业,协同研发行业专用软件产品。推动大型软件、互联网等领域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汇集和生态构建的协同共生效应,搭建软件平台,共建软件产业生态,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技术领先的软件企业。鼓励和推动大型企业剥离软件业务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软件公司,支持在境外建立运营机构、研发中心和服务体系,提升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四)嵌入式软件。推动装备制造商、软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企业加强协同,开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嵌入式软件向高可靠、自适应、高安全方向发展。推动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开发。重点面向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卫星和通信设备等重大装备需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可穿戴医疗设备等高新设备需求,开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工业控制软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研发。面向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升级转型,鼓励传统制造企业利用嵌入式软件开发智能产品,加快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进程。(五)新兴平台软件。鼓励企业构建高性能云平台,加快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虚拟隔离、异构资源调度、云边协同等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动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支撑平台,支持人工智能算法库研发、工具集开发、试验验证和应用推广等。培育大规模融合化的区块链应用场景,重点围绕产品溯源、供应链管理、工业检测、电子商务、对俄贸易、政务服务等领域,打造区块链创新应用。建设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增强空天地一体化遥感数据服务,开展北斗卫星应用创新。支持小程序、快应用等新型轻量化平台发展。(六)信息安全产业。发挥安天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做强数据库、算法等上游环节,做实设备、软件研发生产等中游环节,积极拓展信息安全服务等下游环节,推动自主可控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开展基于鲲鹏体系政务云安全可控升级改造,打造“软硬一体”“云端协同”的信创存算资源体系。在哈尔滨新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网络安全实验室、国家网络安全军民融合示范中心、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训中心等平台,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信息安全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七)云计算产业。以争创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为契机,积极引进云计算龙头企业,带动、培育本地各类云平台企业,加强计算、存储资源租用、应用软件开发部署云平台等服务提供能力。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等云计算基础软件。鼓励云计算企业面向重点行业、企业和个人用户开发建设各类综合云计算平台和行业应用云平台,为行业龙头企业优化云资源管理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云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运营优化等系统及云计算服务,加快“企业上云”进程。(八)大数据产业。夯实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自主基础软硬件的底层支撑能力,推动自主开源框架、组件和工具的研发。大力发展数据服务产业,鼓励企业开展数据清洗、脱敏、建模、分析挖掘、应用服务等大数据分析和技术服务,发展数据标注和数据分析企业,拓展采集、交易等专业化数据服务新业态。推动数据融合应用企业发展,深化大数据在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绿色低碳等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寒地测试、生态环保等产业应用,开展数据积累、分析发掘和应用,加快形成以数据服务为核心、以行业应用为导向、以行业信息服务为特色的大数据产业链。(九)数字创意产业。加快动漫游戏设计产业发展,依托黑龙江动漫产业(平房)发展基地,做大做强动漫游戏业。建设哈尔滨中国北方电竞产业中心园区,打造“中国北方电竞产业中心”品牌。发展网络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哈尔滨、牡丹江等数字经济园区和企业,挖掘优秀文化和人才资源,大力发展有声书、网络文学、数字影音、动漫游戏等网络音视频产业。积极引入短视频服务类、音频服务类、云服务类企业,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以下一代沉浸式高清视频节目制作和运营为核心,加快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促进沉浸式视频节目(直播)、演绎式娱乐等新兴业态集聚发展,打造“北部地区4K+8K内容制造基地”。(十)元宇宙产业。推进元宇宙核心技术与主要应用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围绕近眼显示、实时交互、巨量通信、边缘计算、3D建模与渲染、图像引擎等开展研发创新,构建元宇宙技术体系,前瞻布局元宇宙产业。鼓励推进元宇宙在公共服务、智能工厂、城市治理、建筑信息系统与城市信息系统(BIM/CIM)、远程医疗、商务办公、智慧会展、社交娱乐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培育以应用牵引、软硬结合、创新集聚、绿色低碳的元宇宙发展生态。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前瞻布局未来科技攻关、超前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加快技术、应用、模式融合创新创造,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数字技术领域核心优势。坚持系统推进、协同高效。强化系统观念和顶层设计,做好前瞻性预判、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总体性推进,加强政策集成和要素保障,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构建经济社会各主体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机制。坚持应用牵引、数据赋能。以数字化发展为导向,激发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据要素潜能,以数据流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高效贯通,充分发挥数据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数据从资源到资产、资本的转化,以应用促改革、促转型、促发展。坚持包容审慎、安全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健全完善开放包容、多元协同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给予市场主体适当的试错空间。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产业安全保障,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国一流的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数字化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取得多点突破,工业和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达到全国上游水平,数字农业发展成为全国样板,育成一批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诞生一批“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建成一批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培育若干全球知名、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经典品牌,培育形成数个优势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新龙头。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龙江特色的数字经济强省,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数字经济增速居全国前列,数字经济总量居全国中游,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国中上游。二、 厚植科技优势,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引擎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数字产业创新、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劲支撑。(一)加快前沿基础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自身特色优势,强化关键共性和前瞻引领数字技术研发布局,瞄准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人机协同、边缘计算、区块链、6G等数字科技前沿,布局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和前沿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适用自然环境的视觉认知计算理论及方法、自适应长期生存软件的基础理论、数据与智能科学的理论体系、智能感知与传感理论、半导体集成化芯片系统、超低功耗高性能集成电路等研究,突破一批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推进空天信息、类脑智能、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数字孪生、量子计算、边缘计算、元宇宙等前沿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增强科技创新成果源头供给能力。(二)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启动数字经济攻关专项,着力解决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应用技术瓶颈问题,支撑保障农业强省、工业强省发展和生态龙江、数字龙江、健康龙江、平安龙江等重大场景应用。加快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基础元器件、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数字化关键环节的应用技术攻关,攻克一批制约工业软件、机器人、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穿戴、智慧农机、智慧农业、绿色能源、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应用技术难题,以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为动力,推进全省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倍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引擎和新优势。(三)促进新技术转化孵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加速体系,健全完善针对技术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市场产业化不同阶段的鼓励政策、载体功能和配套资源,构建全省数字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化基础矩阵。围绕高校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创业街区,集中布局众创空间、孵化器,服务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创造。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推动本地企业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依托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培育发展数字产业技术交易市场,打造“互联网+”技术转移服务平台。鼓励发展与市场和产业结合紧密的新型研发机构,畅通研究开发、中间试验、成果转化的渠道,推进应用研发突破、实验验证与迭代应用。实施科技型企业孵化行动,综合给市场、给项目、给政策、给服务等多种措施,加快数字科技企业的孵化培育、成长加速、壮大升级,推动数字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无缝连接”。(四)强化创新载体支撑。利用哈大齐自主创新示范区、哈尔滨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契机,超前部署一批数字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载体和重大任务。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电科49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基础和人才储备优势,探索“政府+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模式,高水平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鼓励有条件单位承担国家科技资源数据库、生物种质、人类遗传等资源库(馆)建设,建设一批龙江特色科技大数据资源库。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开展省院合作,吸引领军人才团队参与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军工和民用数字科技资源双向开放共享、产业协同。鼓励建设一批基于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融合的虚拟运营创新载体,构建跨时空、跨领域创新协作平台。三、 部署“一号工程”,强化规划统筹落地实施(一)强化组织领导。依托省“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机制,成立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市(地)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的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专班,建立信息报送、例会和联络员等工作机制。建立“一号工程”组织推进机制,将数字经济作为全省发展的“一号工程”,提升全省各级干部数字经济发展意识和思维能力。各部门、各市(地)制定相应工作计划,组建实体化工作专班,明确具体任务和时间节点,形成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工作合力。大力引入外脑,成立省数字经济研究院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全程参与指导数字经济建设发展。(二)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数字经济法规制度,推动制定黑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和开放制度,探索推进数据收益权与交易流通制度建设。出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形成一体化规划架构体系。健全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搭建创业服务对接平台。鼓励市、县出台数字产业招商政策,重点引进数字产品制造、软件、互联网等国内外数字产业优质企业。(三)拓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