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周-诗词曲五首教案-鲁教版.doc
-
资源ID:34564690
资源大小:29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周-诗词曲五首教案-鲁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周 诗词曲五首教案 鲁教版教材分析:诗词曲五首都是传统名篇,这些作品抚今思昔,慷慨悲愤,感时伤怀,思亲忧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描写了凭吊古战场的情景,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的描写,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词人情怀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山坡羊 潼关怀古是作者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所作,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根据写作背景以及写作题材等,进行了如下分类: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和水调歌头同是写于作者被贬之后,归为一类;其余三篇与战争有关,归为一类。学习时可以进行比较阅读。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曲。 2、理解这五首诗词曲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深邃的哲理美。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曲。 2、理解这五首诗词曲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深邃的哲理美。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研讨、探究、点拨。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二、出示目标:1、反复诵读,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2、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深邃的哲理美。3、把握作者的感情,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 。4、背诵课文。2、朗读课文。(1)听录音,学生要听准字音,注意语调和停顿,可以小声地跟读,模仿。(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揣摩情感,自由朗读。(3)组内朗读,成员之间互相学习,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与基调。(4)小组推荐学生朗读,其他组学生点评。老师加以适当地点拨指导。(5)学生自己再体会朗读。(6)学生齐读。3、整体感知,把握情感。通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概述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明确后板书。)4、问题探究,重点赏析:(1)找出文中运用典故的句子。说说运用了什么典故?作者用在此要表达什么?学生思考,同位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明确:“闻笛赋”故事(见课下注释)意思是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具体见课下注释)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2)每首诗歌都有能统摄全篇的词句,试着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指导学生赏析的同时充分读出诗句的味道,必要时老师可以重点语句范读或领读,切记,赏析一定要和朗读结合,以期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灵上的共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这两句诗借用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现在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前景无限美好.拓展延伸: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几句也揭示了类似的哲理?(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李白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小结: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6、齐读。(要求:在把握好节奏的基础上,要读出诗人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二)学习水调歌头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老师补充,强化写作背景。(出示)水调歌头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2、朗读课文。(1)听录音,学生要听准字音,注意语调和停顿,可以小声地跟读,模仿。(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揣摩情感,自由朗读。(3)组内朗读,成员之间互相学习,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与基调。(4)小组推荐学生朗读,其他组学生点评。老师加以适当地点拨指导。(5)学生自己再体会朗读。(6)学生齐读。3、整体感知,把握情感。通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明确:上阕饮酒问天,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下阕对月怀人,探求人生哲理,表达美好祝愿,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4、问题探究,重点赏析: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简单的赏析交流。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小组间交流。(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蕴含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如月亮有圆也有缺一样。(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话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向自己兄弟,也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美好的祝愿,给全词增加了奋发向上的意蕴。回顾旧知:初二下学期课本中也有一篇文章,同样也是苏轼写于被贬之后,引导学生回顾文中体现苏轼复杂心情的语句。(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联系这首水调歌头来更深入地了解苏轼、体会苏轼的豁达与乐观。5、小结: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的描写,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词人情怀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6、学生齐读。(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读出作者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三)比较阅读,把握情感。1、同是被贬后的诗作,这两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点?明确:这两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先写自己的哀伤,最后都能以豁达的心态对待哀伤。(板书:同:哀而不伤,豁达乐观。)两位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心态是相同的,都是积极进取乐观豁达,只是所依托的载体和表达的形式是不同的。具体说来就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 归来感慨世事变迁 比喻 感叹身世展望未来 最后 感谢赠言振作精神水调歌头: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阕: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情景交融,表达美好祝愿2、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理解再次朗读课文,加深理解。四、学生谈收获。教师对本课做简单小结。五、熟读成诵。六、作业:1、背诵并默写两首诗词。2、预习三首诗词曲。七、板书设计:同:哀而不伤,豁达乐观。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 归来感慨世事变迁 比喻 感叹身世展望未来 最后 感谢赠言振作精神水调歌头: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阕: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情景交融,表达美好祝愿第二课时一、 检查两首诗词的背诵情况。二、导入:诗词曲五首都是传统名篇,这些作品抚今思昔,慷慨悲愤,感时伤怀,思亲忧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上节课我们走进刘禹锡和苏轼的内心世界,感受了诗人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这节课即将学习的三首诗歌都与战争有关,让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怀。三、出示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2、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深邃的哲理美。3、熟读成诵。四、研习诗歌:(一)学习赤壁1、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戟(j )干戈(gn g )寥落(liáo )絮(xù ) 峰峦( luán )潼关( tóng )踌躇(chóu chú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老师补充。(出示)(1)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他和李商隐被后人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诗集。这是一首咏史诗。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2、朗读课文。(1)听录音,学生要听准字音,注意语调和停顿,可以小声地跟读,模仿。(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揣摩情感,自由朗读。(3)组内朗读,成员之间互相学习,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与基调。(4)小组推荐学生朗读,其他组学生点评。老师加以适当地点拨指导。(5)齐读。3、问题探究通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理解大意。回答以下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间交流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指导。)(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3)全文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两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5、小结:赤壁中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描写了凭吊古战场的情景,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6、熟读成诵。(二)、学习过零丁洋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老师补充。(出示)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安(今江西县名)人。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2、朗读课文。(1)听录音,学生要听准字音,注意语调和停顿,可以小声地跟读,模仿。(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揣摩情感,自由朗读。(3)组内朗读,成员之间互相学习,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与基调。(4)小组推荐学生朗读,其他组学生点评。老师加以适当地点拨指导。(5)齐读。3、整体感知,把握情感。通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明确后板书: 4、问题探究,重点赏析。诗歌赏析既要统观全篇,又要着眼词句。抓住作品中关键语句,以点带面,就可以更好的对诗词进行赏析。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精辟语句,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个人所选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感悟亦不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小组间交流欣赏,全班交流。)(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风飘絮”比喻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 “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因此,尾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拓展延伸: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文天祥式的人物,说说你所知道的人物及其相关情节。5、小结: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6、生齐读。(要求:要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读出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三)学习山坡羊 潼关怀古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老师补充。(出示)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曲牌名 , “潼关怀古”题目。2、朗读课文。(1)听录音,学生要听准字音,注意语调和停顿,可以小声地跟读,模仿。(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揣摩情感,自由朗读。(3)组内朗读,成员之间互相学习,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与基调。(4)小组推荐学生朗读,其他组学生点评。老师加以适当地点拨指导。(5)学生自己再体会朗读。(6)学生齐读。3、整体感知,把握情感。通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明确: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第三层(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概。4、阅读探究:(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表现了作者心潮澎湃,思绪万千。(2)“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写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3)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一代王朝兴起,必卷土重来,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姓苦;一代王朝灭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苦。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师:在这里,我们所读到的不仅仅是这句诗,我们读到的更是张养浩的一颗心,一份为国、为民、为苍生的赤子情怀。(在此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5、小结:山坡羊 潼关怀古是作者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所作,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6、齐读这首诗。(要求:把握节奏的基础上,要读出诗人对国计民生的忧虑之情。)(四)、比较阅读,把握情感。1、这三首诗词曲同是写战争,但由战争所引发的情怀是不同的。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的分析,讨论、交流、体会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情怀。(给学生个人体会、组内交流的时间。)明确后板书:赤壁 慨叹命运 抑郁不平 过零丁洋 忧国之痛 以死明志山坡羊 吊古伤今 忧国忧民2、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理解再次朗读三篇诗词,加深理解。五、小结:三首诗,三种意境;三个人,三种情怀。杜牧更多的看重了个人的遭遇,文天祥则充分的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而张养浩却把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于脑后,更多的着眼于百姓的安乐、国家的存亡。但是诗中所折射出的三个人要为国效力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却是永恒的。六、有感情的朗读诗词,做到熟读成诵。七、作业: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八、板书设计:赤壁 慨叹命运 抑郁不平 过零丁洋 忧国之痛 以死明志山坡羊 吊古伤今 忧国忧民教学后记及反思: 教学这五首诗词曲时,根据写作背景以及写作题材等,我进行了如下分类: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和水调歌头同是写于作者被贬之后,归为一类;其余三篇与战争有关,归为一类。这样,便于学习时进行比较阅读。古代诗词曲的教学,应以诵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在熟读的基础上,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