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化学制剂项目建议书_参考模板.docx
泓域咨询/湖北化学制剂项目建议书湖北化学制剂项目建议书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8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8二、 项目建设地点8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8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8五、 建设背景、规模10六、 项目建设进度11七、 环境影响11八、 建设投资估算11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1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15一、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15二、 行业产业链情况16三、 医药行业技术水平特点17四、 构建高质量发展经济体制新优势18五、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20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24一、 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4二、 行业竞争格局29三、 我国化学制剂行业发展情况29第四章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31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1二、 建设方案31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2第五章 选址方案34一、 项目选址原则34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34三、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36四、 打造强大市场枢纽,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38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41第六章 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42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2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2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2第七章 SWOT分析说明44一、 优势分析(S)44二、 劣势分析(W)45三、 机会分析(O)46四、 威胁分析(T)46第八章 法人治理50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0二、 董事53三、 高级管理人员58四、 监事61第九章 劳动安全评价63一、 编制依据63二、 防范措施64三、 预期效果评价68第十章 节能方案70一、 项目节能概述70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1能耗分析一览表71三、 项目节能措施72四、 节能综合评价73第十一章 进度规划方案75一、 项目进度安排7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75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76第十二章 技术方案77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7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9三、 质量管理81四、 设备选型方案82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2第十三章 投资方案84一、 编制说明84二、 建设投资84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85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6建设投资估算表87三、 建设期利息8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8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89四、 流动资金90流动资金估算表91五、 项目总投资9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2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3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评价95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95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9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1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2五、 偿债能力分析10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4六、 经济评价结论104第十五章 风险风险及应对措施106一、 项目风险分析106二、 项目风险对策108第十六章 总结分析110第十七章 附表附录112建设投资估算表11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3流动资金估算表11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1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湖北化学制剂项目项目单位:xx投资管理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32.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概况、市场需求预测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3、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4、现代财务会计;5、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6、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法规、规划;7、项目建设地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及相关数据;9、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二)技术原则本项目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保证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做好投资费用的控制。2、根据市场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操作安全稳妥,投资经济适度的原则。3、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4、根据拟建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安全,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进行布置;同时遵循国家安全、消防等有关规范。5、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等方面,本着“三同时”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装置在上述各方面投资,使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做到以新代劳,统一治理,安全生产,文明管理。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规模,医疗卫生市场需求潜力很大。而医药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和人民健康的行业,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医药行业的稳定发展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医疗卫生需求的增长与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提高刺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1333.00(折合约32.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38432.23。其中:生产工程23346.82,仓储工程8963.0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4013.90,公共工程2108.51。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吨化学制剂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投资管理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环境影响拟建项目的建设满足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建成所有污染物达标排放后,周围环境质量基本能够维持现状。经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后,“三废”产生量较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从环保的角度看,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八、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976.0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276.9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30%;建设期利息146.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8%;流动资金3552.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72%。(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1276.9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9786.3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17.50万元,预备费273.17万元。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33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6904.18万元,纳税总额3224.75万元,净利润4970.8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5.16%,财务净现值7071.5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28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1333.00约32.00亩1.1总建筑面积38432.231.2基底面积12159.811.3投资强度万元/亩336.822总投资万元14976.072.1建设投资万元11276.982.1.1工程费用万元9786.312.1.2其他费用万元1217.502.1.3预备费万元273.172.2建设期利息万元146.592.3流动资金万元3552.503资金筹措万元14976.073.1自筹资金万元8992.963.2银行贷款万元5983.114营业收入万元33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6904.18""6利润总额万元6627.84""7净利润万元4970.88""8所得税万元1656.96""9增值税万元1399.81""10税金及附加万元167.98""11纳税总额万元3224.75""12工业增加值万元10592.64""13盈亏平衡点万元13557.74产值14回收期年5.2815内部收益率25.16%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7071.56所得税后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一、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规模,医疗卫生市场需求潜力很大。而医药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和人民健康的行业,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医药行业的稳定发展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医疗卫生需求的增长与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提高刺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受益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增强、国家对医疗健康行业的鼓励政策等,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总额稳步上升、医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Wind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为14,535.40亿元,201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规模上升至59,121.91亿元,十年间复合增长率达到15.06%。伴随医疗卫生支出同步上升,我国人均卫生费用支出亦稳步增长,由2008年人均1,094.50元上升至2018年人均4,237.00元,十年间复合增长率达到14.49%。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总体上,国内的环境有利于医药工业的发展。国内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家对医药工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不断健全等因素,均有利于医药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二、 行业产业链情况医药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及下游三个主要部分,其中:(1)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原材料、辅料、原料药、医用包材等供应商,对于化学药品企业而言,加工形成各类原材料、中间体的原料药企业,成为医药制造业的直接上游供应方;(2)中游行业:主要为原料药及制剂企业,将原料药制备成临床可用的药物,然后通过医药流通企业完成药物的配送销售,或直接以原料药对外销售;(3)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各类终端机构,并最终服务于各类患者群体。医药制造的上游主要包括化学原料、辅料或已初步合成的原料药(有效活性成分)。由于化学药上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原料的提取、合成、裂解等环节,受我国当前环保政策影响较为显著,如上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工艺不合规或配方超标,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和政策要求的,将会降低上游供给能力,从而导致原材料供应价格上升,影响医药制造企业的成本。医药制造下游链条主要包含经销商、配送商等药品流通或销售企业,以及医疗机构终端、零售终端和基层市场终端的终端市场,前者主要负责药品的推广、流通,后者主要为药品实现最终销售的环节。下游药品的销量直接影响到医药制造行业的市场需求,而国家医保体系则构成了部分药品的重要付费主体。此外,在药品销售领域,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省级平台、药品交易所、区域联合体等不同参与者,也影响药品的销售模式、营销模式。三、 医药行业技术水平特点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投入、技术难度大、高风险的特点,对生产制备技术水平和研发创新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智力投入。药品研发环节需要经过药物发现与评价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药品申请上市等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并经过漫长的研发周期,才有机会成功研发一款药物;药品生产环节需要严格按照GMP规范进行,对生产环境控制、设备验证、工艺流程、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控制要求极高;药品营销环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医生、患者用药,提供咨询服务、及时向医药工业反馈用药情况及改进建议。全球医药行业目前仍主要由辉瑞、诺华、罗氏等国际药企巨头主导。目前,我国制药企业与国际药企巨头存在一定的差距,医药行业技术水平不高,企业研发投入低、自主创新能力弱。虽然在个别高端领域有所突破,但行业整体上集中在仿制药领域,创新药物较少。但近年来随着国家深化审评审批体制改革、密集出台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及规划纲要,我国制药企业仿创结合发展阶段进程加速、基础研究实力的提升、高端研发人才储备的增加,部分领先企业逐渐加大对创新药物的投入,与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四、 构建高质量发展经济体制新优势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市场评价为第一原则,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省级设立的行政许可“能减尽减”,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展政务流程再造,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加强公正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店小二服务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营商环境投诉、处置、回应机制,畅通市场主体反映问题渠道。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全面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坚决破除制约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三)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政府调节和监管,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精细化管理。五、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构建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一)突出“一主引领”坚持双向互动、融通发展,充分发挥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武汉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头部经济、枢纽经济、信创经济,增强高端要素、优质产业、先进功能、规模人口的集聚承载能力,高标准规划建设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长江新区,科学规划、提升改造“两江四岸”,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球分工。增强武汉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销售市场等对全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的服务带动能力,推动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省内有序转移,探索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建立完善协同联动推进机制,制定同城化发展规划,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武汉新港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城市功能互补、要素优化配置、产业分工协作、交通便捷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大武汉都市圈,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二)强化“两翼驱动”坚持块状组团、扇面发展,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由点轴式向扇面式发展,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两翼”。加强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襄阳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支持宜昌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对“两翼”的辐射引领作用。支持“襄十随神”城市群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建设成为联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纽带。支持“宜荆荆恩”城市群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以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建设成为联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纽带。推进“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促互补、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开放合作携手共赢,加快一体化发展。推进“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的规划衔接、优势互补和布局优化,实现联动发展。(三)促进“全域协同”坚持点面支撑、多点发力,支持全省各地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比较优势竞相发展,打造更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增长点。完善省域国土空间治理,细化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敬畏城市、善待城市,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建设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发挥小城镇联结城乡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地制宜打造“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竞争力强的块状产业集群,推进“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民族地区向心聚力发展。深化与周边省市战略合作,在战略规划、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生态环保、改革开放等方面建立高效务实合作机制,推进基础设施全面对接联网,打造共抓长江大保护典范,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走廊,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协同发展,推进省际毗邻地区交流合作。深化丹江口库区与北京对口协作,进一步做好援藏、援疆工作。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行业面临的机遇(1)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卫生支出增加促进医疗行业发展受益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增强等,中国医疗卫生总支出正在稳步增长。我国人口基数大,近年来随着人口总数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趋势,居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支出稳步增长,促进了医疗健康行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至2019期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从1.19亿增加至接近1.76亿,占人口总数比例从8.90%增至12.60%。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010年至2019期间,我国卫生总费用从19,980.4亿元上升至65,195.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04%,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由于老龄化人口的免疫和代谢系统减退,对药物的依赖和消费通常会更高,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人口结构将带动医疗卫生行业支出的增加,并驱动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发展。(2)居民收入和患者支付能力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是带动医药行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较2018年增长8.87%;2019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1,902元,较2018年增长12.87%。随着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及需求层次随之发生变化,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需求日益关注,在医疗管理、健康等方面的消费支出逐步增加,药品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3)行业政策推动技术创新、鼓励优质仿制药替代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及政策以支持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优化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有关事宜的公告、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文件,为医药行业内研发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其中国家药监局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共同发布关于优化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有关事宜的公告,优先审评审批工作机制大幅缩短药品审评周期,进一步加速了药品的研发上市进程;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试点持续推进,并于2019年被正式纳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标志着我国对于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视及愈发严格的要求;化学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关联审评审批制度逐步实施,相关事宜更加明确。(4)一致性评价政策推动仿制药结构调整2016年以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持续推进,深刻影响仿制药格局。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将获得多方面的政策鼓励,包括在招标采购中可与原研药同组竞争,加速替代原研;无法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可能逐步退出市场。一致性评价的推进,系我国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与行业标准统一规范之有利举措,此举将促进产业集中度提高。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有力促进仿制药的研发与质量升级,加快仿制药替代原研品种,2018年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使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快速实现销售,从而调动企业开展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做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受理与审评,通过完善医保支付标准和药品招标采购机制,支持优质仿制药研发和使用,促进仿制药替代。不断完善的行业政策有益于提高行业标准与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优质制药企业的经营创造了健康、良好的环境与体制保障。(5)医保政策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用药可及性随着医保改革的逐渐深入,部分惠及民生安全的药品通过谈判方式纳入医保、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提高医保财政补助、逐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等多项医保政策的实施,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用药可及性。同时,2018年5月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成立,集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药品集中招标、医保支付三项职能于一体,将在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制定医保支付标准、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2、行业面临的挑战(1)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医药企业尤其是原料药企业正面临不断趋严的环保压力。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同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原料药制造行业被列为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之一,2015年全国化学原料药产量同比增速即出现下降。2017年11月,原环境保护部发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原料药制造行业被纳入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在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原料药生产企业形成了较大的环保成本压力,逼迫部分小产能退出市场,提升了行业集中度,对具有技术和资本优势的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开发出更加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形成其特殊竞争优势。(2)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药行业相比,我国医药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初期技术能力不足,且整体研发投入相对较少、研究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影响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导致国内医药企业普遍以生产仿制药为主,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新药研发水平,增加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数量,推动医药产业实现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升级转变,是今后医药制造企业发展的重点。(3)带量采购落地使得药品价格下降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于2015年5月联合发出的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我国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均予以取消。2015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公立医药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方向。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我国以4个直辖市和7个重点城市为试点,开展国家带量采购试点工作,核心是以量换价、以款换价、降低药价和医保控费。2019年国家医疗保障局等9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的实施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带量采购,使得我国药品市场整体价格水平呈下降趋势。在此背景下,低技术含量、同质化的低端仿制药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态势,随着药品销售价格的下降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效药、创新药有望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和利润。因此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成为许多药企未来的发展方向。二、 行业竞争格局在世界原料药的竞争格局中,美国拥有药品专利优势,西欧拥有工艺优势,而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拥有相对成本优势。其中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凭借研究开发、生产工艺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的优势,在附加值较高的专利原料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印度则依靠成本优势在特色原料药市场及大宗原料药市场中占重要地位。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特色原料药厂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投资改善生产设备形成专业化生产线,特色原料药市场现有格局也将逐渐发生改变。目前,我国原料药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尤其是大宗原料药行业,国内的生产工艺成熟、产品种类齐全、产能充足,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大宗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国内特色原料药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技术水平、研发实力较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技术壁垒不高的低端产品竞争激烈。三、 我国化学制剂行业发展情况化学制剂是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诊断的化学药品,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剂型要求所制成的,可以最终提供给用药对象使用的药品。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2012年至2018年间逐年增加,总体增速较快,由2012年的5,023.70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8,715.4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9.62%。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企业仍保持着积极良好的盈利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共医疗投入明显增加,人均卫生费用也在逐步提高,居民的医疗健康需求得到了极大地释放,这积极推动了以化学药品制剂药占主导地位的药品市场容量扩大。但是,从技术上来看,国内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中,仿制药和改剂型药品高达九成,自主研发的药品种类和数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分化、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阶段,具有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拥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会在未来化学制剂竞争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第四章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1、建筑结构设计力求贯彻“经济、实用和兼顾美观”的原则,根据工艺需要,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及地需条件综合考虑。2、为满足工艺生产的需要,方便操作、检修和管理,尽量采取厂房一体化,充分考虑竖向组合,立求缩短管线,降低能耗,节约用地,减少投资。3、为加快建设速度并为今后的技术改造留下发展空间,主厂房设计成轻钢结构,各层主要设备的悬挂、支撑均采用钢结构,实现轻型化,并满足防腐防爆规范及有关规定。二、 建设方案主要厂房在满足工艺使用要求,满足防火、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布置紧凑、节省用地。车间立面造型简洁明快,体现现代化企业的建筑特色。屋面防水、保温尽可能采用质量较高、性能可靠的新型建筑材料。本项目中主要生产车间及仓库均为钢结构,次建筑为砖混结构。考虑当地地震带的分布,工程设计中将加强建筑物抗震结构措施,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38432.23,其中:生产工程23346.82,仓储工程8963.0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4013.90,公共工程2108.5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6079.9023346.822919.571.11#生产车间1823.977004.05875.871.22#生产车间1519.975836.70729.891.33#生产车间1459.185603.24700.701.44#生产车间1276.784902.83613.112仓储工程3283.158963.00934.362.11#仓库984.942688.90280.312.22#仓库820.792240.75233.592.33#仓库787.962151.12224.252.44#仓库689.461882.23196.223办公生活配套671.224013.90596.433.1行政办公楼436.292609.04387.683.2宿舍及食堂234.931404.87208.754公共工程2067.172108.51237.83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2847.9656.01绿化率13.35%6其他工程6325.2325.277合计21333.0038432.234769.47第五章 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湖北省,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北纬29°015333°647、东经108°2142116°0750之间,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94%。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属长江水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展望二三五年,我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与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相适应的综合实力和战略功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有力,市场枢纽功能更为强劲。都市圈经济、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湖北基本建成。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文明湖北、平安湖北、清廉湖北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法治湖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综合实力提档升级,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迈过3万亿元、4万亿元大关;创新动能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接近万家;全省581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解决;生态环境加快改善,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和“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推进,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成功举办;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就业数量质量稳步提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疫后重振经济发展战、民生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全面加快恢复。五年的发展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三、 发展壮大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