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0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强化训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 资源ID:34639262       资源大小:2.21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0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强化训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第0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强化训练】时间:45分钟 满分:70分一单选题(含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创立了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国子学,与太学并立,五品以上官员的弟子方能入学,教授书诗易三礼等课程。这表明当时(       )A国家开始兴办官学B儒学仍是官方正统C儒学影响官员选拔D门阀士族控制政权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人编发为辫,状似绳索),北谓南为岛夷(海滨南蛮土著)。”这反映了A南宋和金的政权对峙B南北方政权更迭频繁C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D社会经济的严重倒退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4(2021·福建·平潭翰英中学高三期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C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5(2022·河南洛阳·模拟预测)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种桑养蚕的地区,男子每人给桑田20亩。北朝晚期的文人颜之推说:“河北妇人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也。”这说明当时(     )A北方纺织手工业较发达B手工业的发展超越农业C丝织业区域生产专业化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密切6(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所示为20世纪末在甘肃嘉峪关(河西走廊中部)考古发现的魏晋时期的黄帝问道图(壁画砖)。该图可用于说明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A“大一统”思想的强化B道教发展本土化C民族服饰的相互影响D民族认同感增强7(2022·吉林市教育学院三模)公元6世纪初期,地处今天河北、山西北部及内蒙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到今天的河南、陕西关中的农耕富饶之地。推动这次北方人口较大规模迁移的因素是A封建生产方式的扩展B黄河流域的长期持续分裂C中国政治中心的东移D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改革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吕思勉为晋朝惋惜:“然而大权始终为自北南迁的贵族所把持,使宋武帝(出身贫寒)一类的人物,直到晋末,才得出现于政治舞台上,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材料中的贵族A源自西周的宗法分封制B主要享受特殊的政治权利C主要享受特殊的经济权利D是对当时世家大族的称呼9(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曹植由于出身高贵,故其少年时创作的诗赋,极富文采地描述了斗鸡走马、饮宴游乐的闲适生活;曹植成年后,曹操偶尔会带着他行军作战,故其青年时期作品中不乏慷慨激昂,渴望力挽狂澜,建功立业之作。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曹植的诗歌创作走向功利化B曹植的社会阅历呈现多样化的态势C曹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曹植的诗歌创作受到生活环境影响10(2022·广东·模拟预测)遥领制度,是指对不入版图之地,设刺史、郡守以辖之,主要集中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政府对于沦陷区域的诸多州郡县,仍然任命官员以遥领,并不在意有无固定人口。这说明A制度创新加强中央集权B冗官泛滥削弱统治力量C分裂时期暗含统一因素D郡县制度符合时代潮流1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据南史记载,南朝女棋手娄逞“变服诈为丈夫,粗知围棋,解文义,徧游公卿,仕至扬州议曹从事。”唐朝后宫设有寓教棋博士传授棋艺,史书上有安南国向皇后进贡“木钝象骨棋盘一面,象牙棋子一具”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A女性参与围棋活动得到社会认可B围棋传播经历自下而上的过程C政府支持推动女子围棋运动发展D围棋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12(2022·辽宁·三模)根据魏书李宝附承子韶传记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士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据此可知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是A削弱鲜卑贵族势力B顺应洛阳士族要求C洛阳地区经济发达D追求政权的正统性1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西汉以来州举秀才、郡察孝廉,照例为本州郡人,无须标明其地。这种情况在东汉后期开始出现例外,而且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异地(户籍不在本州郡)察举、异地求举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门阀士族垄断政治权力B监察体制强化回避本籍C人口出现大规模的流动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弱化1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两汉人身依附关系最显著的是奴婢,奴婢地位几乎与物质财产相同。魏晋时期成熟的人身依附关系是“部曲佃客制”,他们为豪强地主种地交租,服劳役杂务,战时为私兵部曲,不单独立户,世代相袭,大批释放后的奴婢多转化成部曲佃客。这反映两汉魏晋A人身依附现象逐步减少B租佃制度日益普遍化C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强大D部曲佃客制度较成熟1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北魏在均田制的实施过程中,荫附户问题突出。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冲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应效法古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年无过失者则升一等”。多数农民拥护新制度,“于是海内安之”。据此推断,三长制的推行A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B得到北魏各阶层的广泛支持C加速了北方的民族交融趋势D有利于农民摆脱豪强的控制16(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太兴四年(321年),晋元帝任命戴渊为征西将军,祖逖认为自己辛苦收复河南率,却仍不得朝廷信任,心中不快。祖逖又听闻王敦跋扈,担心内乱爆发,北伐难成,以致忧愤成疾。祖逖死后,王敦大喜过望,认为再无人可以在军事上威胁自己,最终决意举兵叛乱。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映A北方政权威胁过大B东晋内部矛盾尖锐C门阀士族垄断官场D上层统治者无意北伐17(2022·河南洛阳·模拟预测)唐代初期,市场上钱帛兼行,既有多种实物货币,又有单位价值较小的铜钱;唐代中后期,市场流通中的铜钱的私铸现象十分严重。这折射出唐朝中后期(     )A抑商政策松弛B通货膨胀严重C封建剥削加重D商品经济发展1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19(2022·吉林吉林·模拟预测)在吐鲁番出土的唐朝墓志中,开元以后的当地墓志开始改变高昌地区传统的书写方式,转而与中原趋同,出现了“大唐启运,泽被西州”等措辞。据旧唐书载,安禄山起兵范阳时,于阗王尉迟胜“自率兵五千赴难(帮助官兵)”。上述现象表明A唐朝政府对外政策的开放和包容B西域地区对唐朝的政治认同加强C中央政府开始对西域实施政治管理D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融合发展20(2022·江西赣州·模拟预测)如表是中晚唐河北灌镇之一“邢洺镇”的政治变迁状况。这一状况说明()藩镇年份是否割据说明邢洺755-774是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乱平后763年起,为相卫节度使一部775-820否775年田承嗣盗据相卫,邢、磁二州为朝廷掌握821-843是821年起刘悟割据844-881否844年刘稹叛乱被平定882-907是882年起孟方立重新割据A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覆亡B邢洺镇分裂为多个藩镇C藩镇割据引发农民起义D唐朝中央集权遭到破坏21(2022·江西赣州·模拟预测)据有关史料记载,唐宪宗时(778-820年),计天下方镇48道,“每岁赋税倚办东南纳赋八道四十九州”。这反映了唐中后期A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B江浙一带渐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C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D长江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2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右图为扬州博物馆藏唐代长沙窑出产的瓷器,它是一件西亚椰枣纹装饰风格的青釉褐斑模印贴花壶,椰枣纹图案中心标着一个“张”字,表明是张氏家族作坊的产品。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A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B坊市制度与城市发展C民营手工业制瓷工艺D书法绘画与雕版印刷2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表反映了唐朝玄宗至宪宗时期中央、地方官员数量的变化。据表可知,该时期官员类别历史时期中央官员地方官员唐玄宗时期2620人16185人唐宪宗时期5718人260023人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政府吏治逐渐腐败2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是传为唐朝阎立本的职贡图,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该作品A描绘唐朝长途贩运贸易繁荣B侧面反映唐朝盛世的景象C工笔重彩线条简洁越发抽象D体现皇室贵族的胡化生活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材料分析题25(2022·北京延庆·一模)孔庙材料一   孔子卒后,左传等典籍记载,弟子将其故宅三间改作庙堂,岁时奉祀,为孔庙之始,属“因宅立庙”的家庙。史记记载,汉高祖“过鲁,以太牢祀焉”,开创皇帝到孔庙祭祀先河。汉武帝时,京城太学和地方郡县学开始祭孔,但此时学校中未设孔庙。东汉桓帝时,在孔庙设管理官吏,孔庙开始向“国庙”演变。材料二   东晋时复兴儒学,南朝宋书载:东晋孝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选公卿二千石子弟为生,增造庙(孔庙)屋(太学)一百五十五间”。首次在太学里建置孔庙,将“庙”字置于“屋”前,以显其要。其空间布局按照周礼“左祖右社”的思想,建置为“左学右庙”,“庙学合一”的格局已经出现。目前南京的夫子庙即在东晋学宫旧址历经改建而成。材料三   魏晋以后,在全国各地州县学里均设立孔庙,孔庙成为祭祀孔子与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北魏从南齐夺得孔子故里后,献文帝立即派四朝元老汉臣高允代表皇帝到孔庙祭祀。孝文帝模仿汉制“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并亲赴鲁城(曲阜)孔庙祭祀,曾下诏:严令取消民间“求财求子消灾去病”的孔庙祭祀活动,重续了国家对孔庙的管理制度。(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汉代与东晋三个时期孔庙的差异,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祭孔和修建孔庙。三、论述题26(2022·江苏·海门中学高三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它运用传统与现代手段展现了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和科技面貌,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展区可分为五个部分“运河沧桑、王朝基业”、“天工慧光、中华勋业”、“融通九州、社稷鸿业”、“泽被天下、万民生业”、“通古达今、千秋伟业”。                   摘编自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综合以上材料信息,从中华文明史发展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试卷第7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晋武帝创立了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国子学,与太学并立,五品以上官员的弟子方能入学,教授书诗易三礼等课程”,创立了国子学,教授的课程仍然是儒家经典,表明儒学仍是官方正统,B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门阀士族,排除D项。故选B项。2C【解析】【详解】根据“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双方建立了对峙政权,材料体现的是南北方对于王朝正统的激烈争夺,说明南北之间的民族融合,有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意识,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3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魏蜀吴均将实现统一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都认为自己代表中国,提出要完成统一,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魏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所加强,排除A项;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尚未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4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受少数民族迁徙、战争及通婚等方面的影响,虽然战乱频仍,但是民族融合是主流趋势,在这一大的环境背景下,少数民族政权纷纷效仿前朝,追认自己的祖先,说明的是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B项正确;材料与区域开发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融合,非国家分裂,排除C项;黄帝、炎帝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各民族共同祖先,排除D项。故选B项。5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北朝时期的手工业。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魏在种桑养蚕的地区,给每个男子20亩桑田,这有利于纺织业的发展,北朝晚期,河北妇女的纺织技术发达,且“优于江东”,这说明北朝时期北方的纺织手工业发达,A项正确;北朝时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丝织业区域生产专业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明纺织品被投入市场,排除D项。故选A项。6D【解析】【详解】由材料“甘肃嘉峪关(河西走廊中部)考古发现的魏晋时期的黄帝问道图”可知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画像砖中出现代表汉族文化的内容,说明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少数民族认同感增强,D项正确;“春秋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意在加强中央集权,魏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大一统”思想弱化,排除A项;道教不是外来教派,排除B项;民族服饰是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独有特色的服饰,材料中不能看出民族服饰,排除C项。故选D项。7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公元6世纪中国处于南北朝时期,此时黄河流域处于北魏的统治之下。公元5世纪末,北魏推行封建化政治改革并迁都洛阳,引发了人口关中地区的转移,D项正确;河北、山西一带的封建生产方式已经确立,排除A项;此时黄河流域已经实现局部统一,排除B项;由山西平城到河南洛阳,是政治中心的西移,排除C项。故选D项。8B【解析】【详解】“大权始终为自北南迁的贵族所把持”说明这些贵族族享受特殊的政治权利,B项正确;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瓦解了,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政治权利,排除C项;当时有南迁的世家大族,也有南方本地的世家大族,而材料说的是南迁世家大族,排除D项。故选B项。9D【解析】【详解】“责任”意识并非“功利”,排除A项;由题干中“出生高贵,创作的诗赋,描述了斗鸡走马、饮宴游乐的闲适生活”“行军作战,作品中不乏慷慨激昂,渴望力挽狂澜,建功立业之作”等信息可知,曹植的诗歌风格受到其生活环境的影响,D项正确;该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曹植的“责任”意识和阅历的多样性,B、C两项的表述具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最佳选项,排除。故选D项。10C【解析】【详解】东晋的遥领制度体现了东晋政府意图恢复对这些地区统治的意图,说明在当时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下,东晋还想着统一全国,即分裂时期暗含统一因素,C项正确;遥领的这些地区并不在东晋政府的统治之下,因此并不能说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遥领制度,没有体现冗官和郡县制度,排除BD项。故选C项。11D【解析】【详解】有“唐朝后宫设有寓教棋博士传授棋艺”和“安南国向皇后进贡”可知,围棋活动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专门设置了机构教授棋艺,并且产生了一定的对外影响,说明当时围棋活动并不单是民间行为而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D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女子借围棋入仕的一个例子,“社会认可”无从体现,不能判定社会对女性参与围棋活动的态度,排除A项;国家设置机构教授围棋,且别国向中国进贡棋盘,表明围棋传播应当是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政府针对女子进行围棋运动的人才培养,个例不能代表国家政策,且材料中的女子是“变服诈为丈夫”即扮男装进行的围棋活动,排除C项。故选D项。12D【解析】【详解】根据“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士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可得出迁都洛阳是因为洛阳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统治中心,迁都于此,能够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D项正确;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项;材料没有体现士族的需求,排除B项。故选D项。13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晋时期出现北民南迁,北方人口大规模向南方迁移,许多读书人离开了原籍,因此异地(户籍不在本州郡)察举、异地求举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C项正确;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而非门阀士族垄断政治权力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弱化,排除AD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国家的监察体制并没有得到强化,排除B项。故选C项。14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个时期都有各自典型的人身依附关系,均从属于豪强地主,反映了其势力强大,C项正确;奴婢释放是依附程度的减轻而非减少,而且更多的农民沦为部曲佃客,是现象的增多,排除A项;B是宋代以及后的事,排除B项;题目要求包括两汉,这里只属于魏晋,排除D项。故选C项。15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配合均田制改革,李冲首倡实行三长制等新的地方管理制度,使得农民得以趁机摆脱豪强控制,因此他们多数拥护新制度,“于是海内安之”,D项正确;AC两项都是北魏改革的客观影响,但都与农民拥护新制度关系不大,排除AC项;材料中只是强调农民支持新制度,至于其他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材料并未反映,实际上很多顽固守旧势力是反对新制度的,排除B项。故选D项。16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祖逖死后,王敦大喜过望,认为再无人可以在军事上威胁自己,最终决意举兵叛乱”可以看出反映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北方政权的威胁,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不是“门阀士族垄断官场”,排除C项;材料没有上层统治者对北伐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17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唐朝商品经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中后期,市场流通中的铜钱私铸现象严重,这说明当时铜钱价值较高,受到追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不意味着抑商政策松弛,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商品价格的涨跌情况,“通货膨胀严重”的依据不足,排除B项;铜钱私铸与封建剥削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8C【解析】【详解】根据“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可得出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削弱了皇子的权力与势力,是加强专制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针对藩镇,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逐步瓦解,排除B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9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西域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中央政府管辖松散。依据材料,唐玄宗以后,西域政权的文书中使用唐朝措辞,于阗国王帮助唐朝政府镇压叛乱,体现出对中原政权的归向和趋同,这是一种政治认同的表现,B项正确;同西域的关系不属于对外关系,排除A项;中央政府对西域实施政治管理始于西汉,排除C项;D项的叙述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20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邢洺镇对中央政府叛降不定的情况可以得出,唐朝中央集权遭到破坏,D项正确; 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排除A项; BC两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项。21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每岁赋税倚办东南纳赋八道四十九州”可知,唐朝的赋税倚办东南地区,表明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赋税,无法得出南北户口分布情况,排除A项;江浙的人才问题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南宋时期长江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排除D项。故选C项。22C【解析】【详解】从材料“唐代长沙窑出产的瓷器”“西亚椰枣纹装饰风格”中可以分析出,该文物是长沙生产的,从中国出口西亚地区的手工业产品,这件物品可以用来研究当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城市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书法绘画与雕版印刷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3A【解析】【详解】中央官员上升幅度远远不及地方官员上升幅度,这说明唐代地方势力在膨胀,A项正确;官员数量变化无法得出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排除B项;官员数量增加会造成财政支出增加,但是并不一定会导致中央财政紧张,因此中央官员增加人数有限,排除C项;D项与材料数据无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24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职贡图表现的是唐朝时期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说明的是当时唐朝国力强盛,对周边民族及国家产生强大的吸引力,B项正确;材料与长途贩运贸易无关,排除A项;职贡图属于绢本设色画,排除C项;材料与皇室贵族的胡化生活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5(1)差异:从功能来看,春秋时孔庙是家族祭祀孔子场所,汉代为国家祭祀孔子的场所,东晋时有祭祀与教化的复合功能。从分布空间来看,孔庙由在孔子故里的故居,变为在外地学校内建置孔庙。从建筑形制来看,由春秋时三间居室,变为东晋的建筑群。差异原因:汉朝儒家成为正统和主流思想,孔庙的地位得到提高。东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将儒学和孔子视为正统政权的象征,因此建设了“庙学合一”的孔庙建筑群。(2)5世纪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缓和社会矛盾,学习汉族文化,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孔庙是体现国家礼仪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建筑,故北魏以祭孔和修建孔庙的方式彰显政权的合法性,以巩固统治。【解析】【详解】(1)差异:根据材料“弟子将其故宅三间改作庙堂,岁时奉祀,为孔庙之始”、“开创皇帝到孔庙祭祀先河”、“东汉桓帝时,在孔庙设管理官吏,孔庙开始向国庙演变”、可知从功能来看,春秋时孔庙是家族祭祀孔子场所,汉代为国家祭祀孔子的场所,东晋时有祭祀与教化的复合功能;根据材料“城太学和地方郡县学开始祭孔,但此时学校中未设孔庙”从分布空间来看,孔庙由在孔子故里的故居,变为在外地学校内建置孔庙;根据材料“选公卿二千石子弟为生,增造庙(孔庙)屋(太学)一百五十五间”可知从建筑形制来看,由春秋时三间居室,变为东晋的建筑群。差异原因:根据差异内容和所学知识可从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巩固统治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汉朝儒家成为正统和主流思想,孔庙的地位得到提高;东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将儒学和孔子视为正统政权的象征,因此建设了“庙学合一”的孔庙建筑群。(2)原因:根据材料“北魏从南齐夺得孔子故里后,献文帝立即派四朝元老汉臣高允代表皇帝到孔庙祭祀。孝文帝模仿汉制“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可知5世纪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缓和社会矛盾,学习汉族文化,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根据材料“魏晋以后,在全国各地州县学里均设立孔庙,孔庙成为祭祀孔子与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可知孔庙是体现国家礼仪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建筑,故北魏以祭孔和修建孔庙的方式彰显政权的合法性,以巩固统治。26论题:大运河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论证:大运河贯通南北,便利了对江南的控制;有利于确保漕运安全;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稳定政权,维护国家统一;运河的兴废与王朝的盛衰相伴而生。大运河为粮食、盐铁等重要物资提供了运输保障;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运河沿岸工商业城镇(扬州)发展;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大运河也是沿岸腹地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国传统水利科技成就的集中体现;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特质;证明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决心和勇气。大运河是中华文明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解析】【详解】材料向考生呈现出隋朝大运河的的地图,古代交通运输方面主要依靠水运。隋朝将人工运河和自然河流沟通起来,连接几大水系,方便了交通运输。隋唐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因为隋朝的都城在洛阳,为了方便把物资运往都城,大运河修了通济渠一段。考生可以结合大运河的作用进行作答,强调大运河不仅有政治作用。还有经济、文化作用,对运河沿线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点睛】答案第14页,共7页

    注意事项

    本文(第0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强化训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