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检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1.约自公元前3500年起,繁衍壮大的印欧人开始分裂为多个部落,并逐渐向外迁徙。他们总是带着自己的家眷、习俗和武器来到一个个陌生的地方,并加以征服成为当地的主人。这说明当时印欧人()A.主要靠游牧捕猎为生B.仍过着原始群居生活C.代表了世界先进文明D.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2.讲梵语的早期雅利安人东进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历史被称为吠陀时代,而吠陀是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这说明早期雅利安人()A.未形成自己的书写文字B.征服印度的历史不可信C.东进旨在掠夺农耕土地D.进行的迁徙是无计划的3.下图为埃及雕刻中的赫梯战车和士兵。其可以佐证()A.赫梯是一个习惯于征战的民族B.马拉战车是当时最先进的作战方式C.赫梯人与古埃及人在西亚的争霸D.赫梯人击败埃及控制了尼罗河流域4.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属于这种文化区域的是()A.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B.古代西欧、古代东亚、古代希腊C.古代中欧、古代东亚、古代罗马D.古代印度、古代伊朗、古代东亚5.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入小亚细亚的发展成为赫梯人 B.进入伊朗高原的发展成为亚述人 C.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发展成为希腊人 D.进入印度河流域的发展成为雅利安人6.“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这是对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的概述,具有人口迁徙特色的客家文化的奠定时期应为()A.两晋之际 B.秦汉时期C.中唐以后 D.两宋之际7.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规模不一的人口迁徙始终没有停止过。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古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8.人口迁徙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国古代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南方人口数量逐渐超过北方B.导致南方人地矛盾突出,破坏了生态平衡C.江南开发进程加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南北文化融合,文化重心南移9.印欧人是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下列民族不属于印欧人的是( )A.赫梯人B.雅利安人C.希腊人D.苏美尔人10.我国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居民大量迁徙到南方,这主要是因为( )A.战乱B.瘟疫C.灾荒D.移民政策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战国时期的赵国,诸侯压境,胡骑骚扰,四面受敌,人称“四战之国”。赵武灵王即位后,欲效法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改革。然而,守旧贵族指责其“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赵武灵王努力争取元老重臣的支持,并以“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批驳守旧势力,最终“易胡服,习骑射”,一举扭转了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南北朝时期,北魏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政治大动乱,但鲜卑族拓跋部仍是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孝文帝亲政后,实施了迁都洛阳、禁胡服穿汉服、说汉语、改姓汉姓、与汉族通婚、尊儒崇经和改行汉族典章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史称“斯文郁然,比隆周汉”。摘编自华盖“胡服骑射”与“全面汉化”赵武灵王和魏孝文帝的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改革在背景和内容方面的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改革在促进民族交融方面的特点,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1.A从题干中可看出古代的印欧人大迁徙的重要特征:带着家眷、习俗和武器,并征服一个个的地方成为当地的主人,这充分体现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以打猎为生的生活特征,故A项正确;原始群居生活是人类进入氏族公社之前的生活状态,题干中明确提到古代印欧人已发展到部落生活阶段,故B项错误;在印欧人向外扩张时,当时世界上还有农耕文明,不能说游牧文明比农耕文明先进,故C项错误;如果印欧人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就过上了定居生活,不会四处迁徙了,故D项错误。2.A题干强调的是早期雅利安人的吠陀时代,吠陀是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这说明当时雅利安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书写文字,故A项正确。口耳相传的历史也是历史,不能说其一定不可信,故B项错误;题干中强调的不是雅利安人东进的目的,故C项错误;从题干中无法看出雅利安人进行的迁徙是否是有计划的,故D项错误。3.C埃及雕刻中出现了赫梯战车和士兵,说明古埃及人对此印象深刻,这是古代赫梯人与埃及人为争夺叙利亚在西亚争霸的一个历史写照,故C项正确;单纯从一个雕刻中无法得出“赫梯是一个习惯于征战的民族”的结论,故A项错误;因为图片中没有比较,因此不能说明“马拉战车是当时最先进的作战方式”,故B项错误;历史上赫梯人并没有控制尼罗河流域,故D项错误。4.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的历史迁徙中,通过与农耕民族的交融而形成的新的文化区域有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伊朗)、古代希腊、罗马、古代中欧、古代西欧等,但是不包括古代东亚,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5.B进入伊朗高原的印欧人发展成为了波斯人,亚述人生活在两河流域,故B错误。6.A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客家文化与人口迁徙关系密切。这一特色的形成开始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时期,即两晋之际。7.C我国古代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由北方流向南方。8.C中原人口南迁最主要的影响是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故选C。南方人口增加属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排除A;生态平衡被破坏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主流,排除B;文化重心的南移是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下的产物,排除D。9.D苏美尔人是历史上两河流域早期的定居民族,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苏美尔人不属于印欧人迁徙形成的民族。10.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北方战乱严重,导致北民南迁,A符合题意。瘟疫、灾荒、移民政策与北民南迁无必然联系,B、C、D排除。11.(1)相似之处:背景上,多政权并立(边境压力)、旧贵族阻挠、统治者锐意改革;内容上,移风易俗。(2)特点:赵武灵王改革是中原华夏民族学习游牧民族的典范;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方游牧民族积极汉化的典范,更为全面、深远地推进了民族交融。认识:民族交融是双向的;民族交融是一个渐进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民族交融推动社会进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