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真题下载8节.docx
2022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真题下载8节2022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真题下载8节 第1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推荐的规划分析主要方式或方法不包括( )A. 核查表 B. 情景分析C. 专家咨询 D. 事件树分析气答案:D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5.5规划分析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有:核查表(不选A) 、叠圈分析、矩阵分析、专家咨询(如智暴法、德尔斐法等) (不选C) 、情景分析(不选B) 、博弈论、类比分析、系统分析等。下列关于开发区污染源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应根据规划的发展目标、规模、规划阶段、产业结构、行业构成等,分析预测开发区污染物来源、种类和数量B根据开发区不同发展阶段,分析确定近、中、远期区域主要污染源。鉴于规划实施的时间跨度较长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污染源分析预测应以远期为主C在确定污染源所排放的主要污染因子时,应满足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重点控制污染物要求D在确定污染源所排放的主要污染因子时,应满足开发区规划中确定的主导行业或重点行业的特征污染物要求答案:B解析: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排放的污染物中属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是()。A.总铜 B.总锰 C.总铍 D.总氰化合物答案:C解析: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的说法,错 误的是()。A、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基本农田内堆放固体废弃物B、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C、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D、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基本农田耕作 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答案:A解析:第十七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 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范围,在防洪规划或者防御洪水方案中划定,并报请()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批准后予以公告。A:当地人民政府防洪主管部门B: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洪主管部门答案:C解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最终由()认定。A: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答案:C解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2022年)湖库水平衡计算中的出水量包括( )。A.地表径流量B.城市生活取水量C.农业取水量D.湖库水面蒸发量答案:A,B,C解析:2022版教材P65,湖泊、水库的时段内出水量,包括出湖、库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量与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等。D项的湖库水面蒸发量为损失量,故不选。2022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真题下载8节 第2节(2022年)下列固体废物中,不适用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是()。A.砷渣B.废油C.铅渣D.锅炉灰渣答案:D解析:根据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废弃危险化学品包括()。A.接收的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B.淘汰、伪劣、过期、失效的危险化学品C.未经使用而被所有人抛弃或者放弃的危险化学品D.由公安、海关、质检、工商、农业、安全监管、环保等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收缴的危险化学品答案:A,B,C,D解析: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所称废弃危险化学品,是指未经使用而被所有人抛弃或者放弃的危险化学品,淘汰、伪劣、过期、失效的危险化学品,由公安、海关、质检、工商、农业、安全监管、环保等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收缴的危险化学品以及接收的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饱和水带中的地下水运动,无论是潜水还是承压水,均表现为()在岩土层的空隙中运动。 A.气态水 B.重力水 C.毛细水 D.吸着水答案:B解析:饱和水带中的地下水运动,无论是潜水还是承压水,均表现为重力水在岩土层的空隙中运动。从其流态的类型来说可分为层流运动和紊流运动。由于流动是在岩土空隙中进行,运动速度比较慢,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均表现为层流运动;只有在裂隙或溶隙比较发育的局部地区,或者在抽水井及矿井附近、井水位降落很大的情况下,地下水流速度快,才可能表现为紊流状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提出的需要完善的环境监管制度包括()。A: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B: 限期治理制度C: 环境监察制度D: 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制度.E: 强制淘汰制度答案:C,E解析: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加强环境监管制度的有关要求”如下(其中第、条提出了需完善的制度)。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并落实到排污单位。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或超总量排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强制淘汰制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时制订和调整强制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目录。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完善环境监察制度,强化现场执法检查。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环保总局及国务院相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建立跨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制度,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确保出境水质达到考核目标。适用于处理炼化项目干化污泥、浊泥、废泊渣的焚烧炉炉型是( ) 。A 炉排式焚烧炉B 流化床式焚烧炉C 回转窑焚烧炉D 固定床焚烧炉答案:C解析:旋风除尘器的原理是依靠()除尘。A:惯性B:离心力C:重力D:静电力答案:B解析:根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关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有关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强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B 在重点流域和大气污染重点区域, 合理推进跨行政区排污权交易C 制定排污权核定、使用费收取使用和交易价格等规定D 在现行以行政区为单元层层分解机制基础上,根据行业平均排污水平,逐步强化以企业为单元进行总量控制、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减排收益的机制答案:A,B,C解析:选项D 的正确说法是:在现行以行政区为单元层层分解机制基础上,根据行业先进排污水平, 逐步强化以企业为羊元进行总量控制、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减排收益的机制。2022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真题下载8节 第3节某单位拟申请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评价机构资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该单位具有的下列条件中,不符合甲级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的是()。A.配备十五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B.该单位为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C.近三年完成了一项地市级环境保护相关科研课题D.评价范围中的每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甲级类别配备了四名相应专业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案:D解析:D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评价范围中的每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甲级类别至少配备六名相应专业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必须征求( )的意见。A.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B.海洋行政主管部门C.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D.航道管理部门E.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答案:A,C,E解析:某市区拟建宾馆,以下不符合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 知要求的是( )。A.燃煤锅炉(2t/h)使用原煤,设置除尘装置,烟尘可实现达标排放B.厨房设置收集油烟、异味装置并通过专门烟肉排放,不影响周围居民C.污水经隔油处理达到法城市排污管网进水标准后,排放城市排污管网D.娱乐厅设在宾馆庭院中央主楼内,庭院边界噪声达标,不影响院外居民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中 的有关要求。燃煤锅炉必须使用型煤或其他清洁燃料,不得使用原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A:可能影响程度B:可能影响范围C:排污特征D: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答案:B解析:按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评价范围外有环境敏感区的,应适当外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禁止在沿海陆域内()不具备有效治理措施的化学制浆造纸、化工、印染、制革、电镀、酿造、炼油、岸边冲滩拆船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工业生产项目。A扩建B改建C新建D生产答案:C解析:新建住宅小区项目某市拟结合旧城改造建设占地面积1 000*300 1112的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项目,总建筑面积6.34*105 m2(含50幢1 8层居民楼)。居民楼按后退用地红线1 5 m布置。西、北面临街。居民楼通过两层裙楼连接,西、北面临街居民楼的一层、二层及裙楼拟做商业用房和物业管理处。部分裙楼出租为小型餐饮店。市政供水、天然气管道接入小区供居民使用,小区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小区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箱和一座垃圾中转站。项目用地范围内现有简易平房、小型机械加工厂和小型印刷厂等。有一纳污河由东北向南流经本地块,接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小区地块东边界60 m、南边界100 m外是现有的绕城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走向与小区东、南边界基本平行,小区的西边界和北边界外是规划的城市次干道。小区南边界、东边界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为平坦的空旷地带,小区最南侧的居民楼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设置乔灌结合绿化带,对13层住户降噪1.0 dB (A)。查阅已批复的绕城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结论,2类区夜间绕城高速公路的噪声超标影响范围为道路红线外230 m。1该小区的小型餐饮店应采取哪些环保措施?2分析小区最东侧、最南侧居民楼的噪声能否满足2类区标准。3对该项目最东侧声环境可能超标的居民楼,提出适宜防治措施。4拟结合城市景观规划对纳污河进行改造,列出对该河环境整治应采取的措施。5对于小区垃圾中转站,应考虑哪些污染防治问题?答案:解析:1答:(1)油烟采用油烟净化设备;(2)厨房含油废水采用隔油设施;(3)应选用低噪声设备,风机、水泵等设备应采取减振措施;(4)固体废物应实行分类存放,废弃食用油脂、餐厨垃圾应妥善处置,可进行资源化回收及利用,不能回收的及时送往垃圾转运站。2答:2类区夜间绕城高速公路的噪声超标影响范围为道路红线外230 m。小区最东侧距高速公路60 m,远小于230 m,故夜间东侧噪声超标,不能满足2类标准。最南侧居民楼距高速公路100 m,3层以上(1 8层住户房屋距公路不会超过230 m)住户夜间噪声会超过2类区标准。绿化带对13层住户降噪10 dB (A),根据线声源噪声衰减规律,距公路约115 m(230 m/2)处噪声会超过2类区标准2 dB(A),因此,距公路100 m南侧的13层住户夜间噪声仍会超标。综上,小区最东侧、最南侧居民楼的噪声不能满足2类区标准。3答:因该小区拟建在现有的绕城高速公路附近,首先应在高速公路在小区附近路段设声屏障。其次应采取如下措施:(1)调整小区功能布局。建议将拟做商业用房和物业管理处的临街居民楼的一层、二层及裙楼由西、北面调整至小区临高速公路的东侧。(2)优化东侧楼房布局,居民住户布局尽可能为南北朝向,与高速公路垂直,而不是平行布局。(3)调整后最东侧居民楼安装双层通气隔声窗。(4)在东边界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平坦的空旷地带设置乔灌结合绿化带。4答:(1)污水截留管道措施:使污水排入城区下游河道,不排入该河段。(2)河道清淤措施:清除河道内受污染的污泥,改善水体质量。(3)河岸景观绿化措施;(4)修建拦河坝,使该河段形成景观水域。5(1)渗滤液收集和处理问题;(2)恶臭及异味污染防治措施;(3)灭蚊蝇、消毒问题;(4)垃圾装卸过程中及运送车辆噪声、清洗车辆废水等污染防治问题。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考试大纲 “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举一反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试大纲(20 1 4年版)新增加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措施、环境噪声污染治理措施、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物处置措施、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本案例题第1、3、4题均出自此考点。本案例的设计再次印证了案例分析考题的答案来自于导则与标准以及技术方法,请在扎实复习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准备案例分析考试。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4)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各环境要素的环境保护要求;(8)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含非正常工况)”。此题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环境影响预测的模式,不仅可以根据公式进行计算,还可以根据结果进行反推。类似的还可以设计大气预测方面的考题。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5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3)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本小题的考点主要从环境影响识别角度进行设计,类似的考点还经常出自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等标准。某地拟建一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集中填埋城市的各类生活垃圾,拟选场址有如下3处(见表5-1),并配套建设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焚烧炉日处理垃圾约200t。问题:1请确定哪个场址更为合理,指出未确定其他场址的原因。2指出本工程应关注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3本工程焚烧炉烟囱高度不应低于多少?4哪些生活垃圾可以直接进入填埋场?答案:解析:1(1)场址三比较合适。(2)理由:场址一位于村庄上风向,且距离较近。虽然位于水库淹没区之外,但可能在保护区之内,因此,场址一不符合要求。场址二选择在应该避开的矿井废弃区,不符合要求。场址三虽然地下水位条件较差,但可能通过建设地下水导排系统、加高基础层厚度解决;洪水位虽然较低,但有可靠的防洪设施。符合山谷型填埋场选址标准可以适当降低的要求。2(1)选址合理性的分析与评价。(2)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对地下水的影响。(3)施工及运营期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特别是填埋场的恶臭物质与焚烧产生的飞灰的影响。(4)运营期填埋场滋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染疾病。(5)填埋场占地及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垃圾运输及填埋作业,产生的噪声对公众的影响。(7)填埋场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3(1)不应低于40m。(2)理由: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处理量为100300t/d的焚烧炉烟囱高度不得低于40m。4(1)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2)不包括焚烧飞灰的生活垃圾焚烧炉渣。(3)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4)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2022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真题下载8节 第4节根据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属于规划的主要任务有()。A:建立健全脆弱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及预警体系B:加强生态保育,增强脆弱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C:强化资源开发监管和执法力度,促进脆弱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D:在保护优先地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加大生态系统环境监管力度,保护和恢复区域生态功能答案:A,B,C解析:根据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规划的主要任务有: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保证生态过程连续性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中心,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全面限制有损于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产业扩张,发展与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特色产业和环境友好产业,从源头控制生态退化;加强生态保育,增强脆弱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建立健全脆弱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及预警体系;强化资源开发监管和执法力度,促进脆弱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位于两控区的锅炉,除执行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外,还应执行所在区规定的( )。A. 环境质量指标 B. 生态安全控制指标c. 污染物排放达标指标 D. 总量控制指标答案:D解析: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应调查的污染源包括()。A:该项目的所有污染源B:评价范围内的在建项目C:评价范围内的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D: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E: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 )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林业管理部门C.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答案:C解析:河流水质基本方程适用于()情况。A:溶解态污染物B:恒定均匀流C:混合过程段D:衰减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的污染物答案:A,B,D解析:河流水质基本方程适用于溶解态污染物、恒定均匀流、衰减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的污染物、吸附态污染物等情况。下列建设项目中,环境风险评价使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有( )A. 建材工业建设项目 B. 核电站建设项目C. 北学纤维制造建设项目 D. 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建设项日答案:A,C,D解析:根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1 适用范圃,不包括核建设项目(B错误)。某二级大气评价项目进行冬、夏季二期检测,评价区域冬、夏季主导风向分别是东北、东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冬、夏季监测应分别在项目()方向上加密布点。A:东北、东南B:东南、东北C:西北、西南D:西南、西北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具体监测点位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2022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真题下载8节 第5节硫黄回收装置尾气焚烧炉排放硫化氢应执行的标准是()。A: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B: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C: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答案:A解析: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其中列了8种恶臭污染物,即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的原则不包括()。A.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B.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C.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D.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对固体废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则,简称“三化”原则。风向玫瑰图应同时附当地气象台站( )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A. 10年 B. 15年 C. 20年D. 30年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后,()。A:方可自行将其填埋B:方可自行将其封存C:送交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D:将其送交环境主管部门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后,送交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并承担处置费用。第四题铜矿开采某拟建铜矿主要矿物成分为黄铁矿、黄铜矿。该矿山所在区域为低山丘陵,年平均降雨量1800mm,且年内分配不均。矿山所在区域赋存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前者赋存于沟谷两侧的残坡积层和冲洪积层中,地下水水量贫乏,与露天采场矿坑涌水关系不大;后者主要赋存于矿区出露最广的千枚岩地层中,与露天采场矿坑涌水关系密切。拟定的矿山开发方案如下:(1)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规模5000t/d。(2)露天采场采坑最终占地面积为50.3hm2,坑底标高192m,坑口标高72m。采坑废石和矿石均采用汽车运输方式分别送往废石场和选矿厂。采坑废水通过管道送往废石场废水调节库。(3)选矿厂设粗碎站、破碎车间、磨浮车间、脱水车间和尾矿输送系统等设施。矿石经破碎、球磨和浮选加工后得铜精矿、硫精矿产品,产生的尾矿以尾矿浆(固体浓度25%)的形式,通过沿地表铺设的压力管道输送至3km外的尾矿库。尾矿输送环节可能发生管道破裂尾矿浆泄漏事故。(4)废石场位于露天采场北侧的沟谷,占地面积125.9hm2,总库容1400×104m3,设拦挡坝、废水调节库(位于拦挡坝下游)和废水处理站等设施。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地表水体。(5)尾矿库位于露天采场西北面1.6km处的沟谷,占地面积99hm2,总库容3131×104m3,尾矿浆在尾矿库澄清,尾矿库溢流清水优先经回水泵站回用于选矿厂,剩余部分经处理达标后外排。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影响采坑废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减少产生量的具体措施。 给出废石场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和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 针对尾矿输送环节可能的泄漏事故,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给出废石场(含废水调节库)地下水污染监控监测点布设要求。答案:解析:(1)影响采坑废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 降雨及地表径流水汇入量;开采对千枚岩的破坏程度及基岩裂隙水涌出量,这与矿区开采时序或方式、开采面积、开采深度等有较大的关系。 (2)减少采坑废水产生量的具体措施 采区外围设置截(排)水沟或防洪沟;采区“先探后采”,分区分期开采、划定禁采区,坑内设置雨水收集池,设置防止突水(或涌水)的维护带或基岩裂隙水封堵或截流。(1)废石场废水的主要污染物 包括pH、SS、COD、硫化物、铜、铁以及铅、锌、铬、镉、汞等其他重金属。 (2)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 工程在废石场设置了废水调节库和废水处理站,均应做好防渗处理,废水可经中和、化学络合沉淀(或絮凝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选矿厂,或经监测达标后回用于采场内降尘、绿化,尽量少排或不排入附近地表水体。针对尾矿输送环节可能的泄露事故,主要从降低风险措施和应急预案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措施有: (1)采用优质管材和优良的加工工艺。 (2)合理设置阀门,并确保安全可靠。 (3)设置备用输送管道。 (4)设置安全防护隔离带。 (5)避开山丘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6)加强巡查,必要时设置远程监控系统。 (7)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演练,发生泄漏事故时,及时启动。 (8)加强监测和监督管理。废石场(含废水调节库)地下水污染监控监测点布设要求如下: (1)上游设置背景监测井(孔)。 (2)在废石场及废水调节库的下游设置污染观测井(孔),并设置扩散监控井(孔)。 (3)污染监控监测点和现状水质监测布点不能等同。根据2022年最新修订的电石行业准入条件,新建电石企业电石炉初始总容量必须达到()kV?A及以上。A: 25000B: 50000C: 75000D: 100000答案:D解析:2022年最新修订的电石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电石企业电石炉初始总容量必须达到100000kV?A及以上,其单台电石炉容量25000kV?A。新建电石生产装置必须采用密闭式电石炉,电石炉气必须综合利用。鼓励新建电石生产装置与大型乙炔深加工企业配套建设。输变电工程(20分)某500 kV输变电工程项目包括AB高压送电架空线路和C 500 kV变电站。AB送电线路地跨甲、乙、丙三个区,拟建的C 500 kV变电站位于甲区地域内。本工程送电线路路径由乙区500 kV变电站出线至规划建设的C 500 kV变电站和由丙区500 kV变电站出线至规划建设的C 500 kV变电站两条线路组成。线路全长96 km并从E村部分居民楼上方通过,拟建变电站在E村正北600 m,E村西南700 m有一个乡村医院,除此之外,项目沿线外及变电站外无其他敏感点。项目占地现状为部分林地和一般农田用地,临时占地120 hm2、永久占地17.6 hm2。线路采用单回路;塔型采用全线单回紧凑型的DCZ、DCJ系列塔型(DCZ指单回路直线塔;DCJ指单回路转角塔或单回路终端塔)。变电站内安装1 200MA主变压器3组,进出线分别为500 kV进线两回;220 kV出线一期1 0回。1该项目主要电磁影响因子为哪些?其执行标准值如何选定?2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要考虑的评价范围包括哪些?要对哪些敏感点的受影响情况进行预测?重点预测哪些内容?可以采用哪些方法?3假如在丁市有一条类似线路和变电站,其设计电压等级和导线截面积、分裂形式、线间距、线高与拟建项目一样,且其目前输送电流为设计最大负荷电流的50%应如何布设类比监测点位?4如果该类比监测项目输变电走廊外敏感点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点监测最大值分别为3.447 kV/m、5.296*10-3 mT和5 3.7 dB,按照拟建项目输送电流为监测项目的2倍来考虑的话,用监测值来类比拟建项目是否超标?5该建设项目还应考虑哪些方面的环境影响?其线路下E村拆迁范围如何确定?可采用什么方式减少其对居民的影响?答案:解析:1项目对环境的电磁影响因子分别为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其执行标准分别为4 kV/m、0.1 mT、0.5 MHz的晴天条件下不大于ss dB(V/m)。2送电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以变电站址为中心的半径500 m范围内区域为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围。送电线路走廊两侧2 000 m带状区域、变电站围墙外2 000 m为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预测敏感点主要包括线路经过的E村,以及E村西南的乡村医院,预测因子包括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E村应重点预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医院重点预测无线电干扰场强。预测可采用数学计算和类比监测。3类比监测点位布设:送电线路距中央导线弛垂(导线弛垂或弧垂是指在平坦地面上,相邻两基电杆上导线悬挂高度相同时,导线最低点与两悬挂点间连接的垂直距离)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间距为5m布设测量点,测至边相导线地面投影点外50m处止;测点高度15 m;变电站高压进线处,以围墙为起点,间距为5m布设测量点,测至500 m处为止,测点高度分别为0m(地表面)处和离地15 m处;测量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无线电干扰场强的测量布点应分别在送电线路、变电站测试路径上2 nm处测量。其中n=0,1,2,···,11等正整数,可监测到接近背景值止。线路经过E村,工程完成后,距离线路一定距离存在居民楼,还应考虑在类比线路送电走廊两侧同样位置设垂向监测点,可考虑按居民楼每层高度布设一个,监测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4按照计算模式,工频电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与电流强度无关,均不会发生变化,而工频磁场强度与输送电流二者呈正比关系。根据类比监测结果,输变电走廊外敏感点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监测最大值分别为3.447 kV/m、5.296*10-3 mT和53.7 dB推算拟建项目设计输送功率情况下,其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监测最大值应为3.447 kV/m、1059 2*10-2 mT和53.7 dB,其工频磁场强度超过了标准限值0.1 mT,其他都可以满足标准要求。5项目塔基和变电站占地范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临时占地对生态和水土流失的影响;变电站变压机组、GIS高压电器设备、导线电晕放电以及变电站内冷却风机噪声对居民区的声环境的影响;线路经过E村上空,拆迁人员的社会影响;架空线路对周边景观的影响;变电站工作人员排放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变电站内变压器油产生环境风险的影响。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相关文件,500 kV输电线路的防护距离是边线外20 m内,因此基本按照20 m拆迁距离,但预测电磁工频磁场强度超标,应扩大拆迁范围,以保证居民区内电磁影响达标,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可采用线路摆动减少拆迁范围,并用提高经过居民区线位的方式减少对居民的影响。1该题主要考查环评人员对电磁类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和执行标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首先电磁项目(输变电及广电通信类)主要包括输变电工程、通讯基站、微波发射站、广播通信塔等类型项目,其中输变电工程因其运行频率为50 Hz,故属于工频(一般指市电的频率,在我国是50 Hz,其他国家也有60 Hz的),而其他几种类型项目发射频率都在1 MHz以上,属于高频。因此该项目对环境的主要电磁影响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其因子分别为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而在高压线和输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由于开关设备、GIS设备以及线路电晕可以发射出0.1530 MHz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因此也将标准频率下,即0.5 MHz下无线电干扰场强作为影响因子。高频项目的主要因子是功率密度,单位是W/cm2。影响因子的执行标准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8年发布、1 999年实施的环境保护行业标准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该标准“推荐暂以4 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 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即高压输变电工程在居民区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不能超过4 kV/m;磁感应强度不能超过0.1 mT。对于高压送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限值根据国家标准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规定:在距边相导线投影20 m处、测试频率为0.5 MHz的晴天条件下不大于55 dB(V/m)。2该题主要考查环评人员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电磁评价范围、其电磁影响因子对环境的影响作用以及预测的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根据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以送电走廊两侧30 m带状区域、变电所所址为中心的半径500 m范围内区域为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围。以送电线路走廊两侧2 000 m带状区域、变电所围墙外2 000 m或距最近带电构架投影2 000 m内区域为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因此预测敏感点主要包括线路经过的E村,以及E村西南的乡村医院,预测因子包括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包括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和0.5 MHz下无线电干扰场强。因考虑无线电干扰主要影响电子设备,现在的家用电器抗干扰能力增强,居民楼一般都安装有线电视,因此重点预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对居民环境的影响;而医院尽管距离线路和变电站比较远,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影响较小,但医院通常有一些电子医疗设备,因此重点预测无线电干扰场强。预测可采用数学计算和类比监测。数学计算参照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附录A、B、C推荐的计算模式进行。类比监测按照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中推荐的类比监测方法进行。3该题主要考查环评人员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电磁影响因子、监测方法、监测设点原则等的掌握和实际应用情况。根据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和辐射环境管理导则一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类比监测布点应符合以下要求。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的监测:送电线路的测量是以中央导线弛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测点间距为5m,顺序测至边相导线地面投影点外50 m处止。分别测量离地1.5 m处的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变电所的测量应选择在高压进线处一侧,以围墙为起点,测点间距为5m,依次测至500 m处为止。分别测量地表面处和离地1.5 m处的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以中央导线弛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或以变电所高压进线处一侧围墙为起点,是因为在此位置,评价因子对环境影响最大)无线电干扰场强的测量应分别在送电线路、变电所测试路径以上2nm处测量。其中n=0,1,2,···,1 1等正整数,可监测到接近背景值止。由于线路经过E村,其送电走廊两侧一定范围区域需要拆迁。拆迁后,由于距离线路一定距离处存在居民楼,架空输电线路对中高层住宅影响会大于地面,因此还应考虑在类比线路送电走廊两侧同样位置按照居民楼高度不同设垂向监测点,可考虑按每层高度布设一个,监测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4该题主要考查环评人员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电磁影响因子计算预测的掌握程度,因此预测模式和计算方法要考虑三相导线,同一时间其电流方向不同,并要考虑矢量叠加计算,比较复杂。因此这里只考查了环评人员对公式基本计算原则的掌握情况。按照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附录的计算模式,在线路运行电压恒定,导线截面积、分裂形式、线间距、线高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频电场和无线电干扰强度均不会发生变化,仅工频磁场强度将随着输送功率的增大,即运行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基本呈正比关系。如根据类比监测结果,输变电走廊外敏感点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监测最大值分别为3.447 kV/m、5.296*10-3 mT和53.7 dB推算拟建项目设计输送功率,则其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监测最大值应为3.447 kV/m、1.059 2*10-2 mT和53.7 dB,其标准分别为4 kV/m、 0.1 mT和55 dB。可见,仅工频磁场强度超过了标准限值0.1mT,其他都可以满足标准要求。5该题主要考查环评人员对输变电工程项目其他环境影响的掌握情况。项目塔基和变电站占地为部分农田和林地,项目建设改变了原有土地利用性质,使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