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之我见.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新一轮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之我见【精品文档】第 10 页课程名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年级:2013级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姓名:张妮学号:2013010211新一轮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之我见摘要: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作出了具体指导和实施建议。此次改革是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大进步,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必要的,值得我们肯定;但进步性与挑战性并存,在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程序、组织管理、监督制度、公平公正、诚信建设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关键词: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的必要性将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中,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有以下几点必要性:从学生发展方面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的需要,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评价的科学性方面讲,评价内容更加科学合理,改变了以往考试唯分数论的倾向,综合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评价的公平性来讲,每个学生将得到更加公平公正的评价,例如某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可以通过艺术素养等其他方面来弥补,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评价;从学校招生方面讲,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受到各大高校重视,各高校将招收到更加满意的符合本校需要的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为学校掌握学生成长规律、为促进评价方式改革、为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途径和依据。理性看待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高考制度是教育领域中最敏感的神经,承载了许多的社会期待和社会功能,涉及众多人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公平公正与和谐稳定,其改革具有高利害性。因此,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必须具有坚实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各方面的工作都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细细考究。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需要我们思考:评价内容 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将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部分。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 参加有关社团活动是“思想品德”要考察的行为,但社团活动同时又是属于“社会实践”的一部分,那么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到底属于“思想品德”这一部分评价的内容还是属于“社会实践”部分评价的内容?这些内容上的规定都是不够严谨的,既有相互重叠又有相互交叉的,难免会使一线的教育实施者、教学工作者出现操作上的困难。又如“身心健康”包括“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但是仅仅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作为判断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准,这显然忽略了心理素质对人的和谐发展的作用。关于心理素质的评价依据,目前也没有做出详细规定,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新加坡、英国等国家对哪些活动可以进入评价范围,其具体的行为表现标准以及分数比重都有非常清晰的界定,如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可以相当于几分。我们不妨从这些国家借鉴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评价模式。在行为表现上,如果A学生多次去看望孤寡老人,而B学生从来没去,但是他在家很孝顺自己的爷爷奶奶。是不是可以认为A学生的思想品德高于B学生的思想品德呢?这样的评价显然是有失偏颇的。评价形式 在具体的评价形式上,是采用等级评价还是分数评价还是两者结合使用,如何保证分数与等级评价的公正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身心健康”中的“运动能力”,采用评分与等级的方法是可行的。但对“心理素质”和“生活方式”等使用评分与等级则并不合适。其次,在评价结果的叠加汇总时,如何对各项目、各维度评价结果进行合成。高校在招生时,也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总体了解。评价程序 评价要经过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五部分。如下图所示: 在写实记录环节,综合素质评价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学生的行为表现是不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何种行为应该写进档案,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例如某学生在平时尊敬师长,看到老师就鞠躬打招呼,这种行为该不该写进档案呢?尊敬师长是作为一个学生的基本义务,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必不可少的素养。但是相比于其他学生,该学生又确实做得更好,表现出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品质。文件提到,一般性的活动不必记录。那何为一般性的活动记录?何为非一般性的活动记录?这种衡量标准是难以恰当拿捏的。 多元主体参与教育评价的理念如今已发展成为一种主导的评价模式。在整个评价程序中,体现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结合,反映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民主化。有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是不是足够,能否做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学生互评,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家长对学生的了解比教师更加深入和具体,能看到学生更加真实的一面。让家长参与评价不仅可以使评价更客观全面,同时有助于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家长,其他学生,与学生有过直接接触的社会机构要不要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进来,对学生作出评价?抑或成立专业的综合素质评价机构,引人第三方评价,跟踪评价学生发展的全过程?第三方评价相对于与教师评价来说,无非是更加客观公正的,但是其信度和效度又难以保障。这样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对各个主体的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评价能力。以上种种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组织管理 在组织管理上,文件提到要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各方面专业力量。加强培训,提升校长和教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能力。当前的综合素质评价,各个责任主体之间的责任和权利缺乏相应的规定。针对综合素质评价,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综合素质评价具体该归属哪个部门管理,该由谁来提供专业服务,由谁来进行相应的监督和实施,没有一个清楚的框架。 综合素质评价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需要学校做好顶层设计。要把学生在校学习表现、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以及学生在校所发展出来的能力和情感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对其过程和情感作出评价,最终评价结果要反馈给被评价者,并建立申诉渠道,评价结果要有公信力。由此可见,学校要实行“公正”、“公平”、有公信力的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操作流程的安排,评价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以及评价周期、评价时间点的制定,评价结果的公布渠道,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都要进行全局考虑。 文件规定,组织管理要坚持常态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规章制度,明确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学生组织的作用。在培训方面,不仅要求组织相应的专家对校长教师进行培训,同时需要校长教师在正常的授课,教学,管理之余抽出时间来接受培训,以提高综合素质评价能力。当前,我国高中教师的工作负荷是非常大的,班级规模也远远超出规定。教师获得相应的评价能力后,要将各项评价指标常态化,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把评价活动贯穿于学生日常交往与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评价活动中受到激励,得到发展。这无疑会加重整个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尤其在当前,很多教师思想观念依然停留在学生掌握知识上,要让教师真正用心去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实属一件不易的事情。监督制度 在监督实施方面,文件规定:建立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建立检查制度,对档案材料真实性进行抽查。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对有争议的结果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对各项监督制度都作出了指导,但是具体如何构建一套合理的监督机制,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例如对档案材料进行抽查,由谁来抽查,如何保证抽查结果的可信度。弄虚作假的后果是什么?要不要负法律责任?各监督部门如何做到相互制约,保证监督质量?教学质量监控到底应该怎么做?怎么和教育界一些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与方法衔接起来?如何创建新的体系和方法,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究。公平性问题虽然文件强调,坚持公正性原则,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把公平作为第一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但这一问题落实下去还有很大难度。且不说综合素质评价是否真正客观真实全面的反映了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综合素质评价量化,并作为高考的硬性指标,会不会导致大量的市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以及各种竞赛获奖证书充斥,而其他一些内隐的、无法用肉眼观察的素质却会被忽视。文件规定,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在组织人员对材料进行分析时,用什么保证所有人员都会客观评价,不会让某些人以权谋私,投机取巧,暗箱操作呢?高校该怎样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选拔合适的人才,选拔的标准应该具体明确,通过文件形式予以正式发布,才能真正体现公平。 在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教育差距。在教育资源、经费支持等方面面不均等的情况下,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是缩小了教育差距还是造成了更大的教育不公?对农村学生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究竟是公平还是不公平?城市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诸如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而农村孩子可能更多的体现勤劳吃苦、孝敬父母等素养。那么综合素质评价政策是不是应该向农村孩子具有的素质倾斜呢?综合素质评价的最大首要功能应该是发展性功能,而不是选拔功能,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如何实现发展性功能与选拔性功能之间的平衡?生的内容诚信建设 除了教育公平之外,引发大家对综合素质评价政策讨论的还有另外一个与此有关但不尽相同的议题,那就是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诚信问题。综合素质评价不象高考一样有一个客观的分数,有一套严格监管的程序,而是依赖学校教师、大学招生人员的主观判断,这会诱发大量的“腐败”和作假,从而使评价结果不可信。2009年9月7日人民日报的一段专家访谈说到:“但是我比较担心的是,综合素质评价是否科学、客观、公平?连民族成分都能造假,何况是老师的评语,能有多大的公信力?”这也是现在很多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在他们看来,诚信制度建设是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一个前提条件,没有这个配套背景制度的支持,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必然是徒劳无益,甚至是有害的。政策变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而言,人情、腐败等诚信问题就是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基本制度背景。所以,我们需要预防综合素质评价政策从“好政策”变成“坏政策”。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此次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效果如何,建立在一系列配套措施完善的基础上,一切都有待时间的检验。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不能因为改革的重重阻碍,就止步不前。作为教育评价中的新思想、新实践,必然会与原有的教育评价方式和机制不同,产生契合困难问题!同时,它本身也会必然与现实不断造成摩擦和碰撞,形成不同类型的冲突。这些都属于前进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因为困境,而失去改革的信心。任何一个具体的措施都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进行改革。参考文献1崔允漷,柯政.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0(09).2周先进,张睦楚.高考改革: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为”与“难为”J.全球教育展望,2014(07).3李宝庆.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问题及改进J.教育发展研究,2012(10).4罗祖兵.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矛盾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8)5柯政.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复杂性分析:以综合素质评价政策为例 J.全球教育展望,2010(02).6罗祖兵.关于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12).7刘志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问题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3(01).8张铭凯.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能、角色与运行J.教育发展研究,2014(20).9焦新.促进公平 科学选才N.中国教育报,2014-9-05(01).